2020-12-25 20: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蒸蒸日上是人們對生活的美好嚮往,新年將至,借其美意,談一談「蒸」的料理。
說到「蒸」,可能會讓人想到曾經的畫面:水汽瀰漫的廚房,有些朦朧的身影。那鍋裡會有什麼好吃的?饅頭、包子,花卷?蒸雞、扣肉、排骨?總之,蒸鍋鍋蓋沒有打開,那就是一個謎,等待謎底的揭曉,則是耐心。沒有油煙的嗆鼻,沒有鍋與鏟的碰撞聲,蒸鍋永遠都是無聲的,任水汽升騰,即便內心激情澎湃……「蒸」的印象就這樣一幀幀留下了,而對「蒸菜」的喜歡也開始了。
有了自己的家,蒸製的鍋具備了好幾種,但最珍愛的還是那個跨世紀的陶鍋——20世紀80年代時先生去昆明出差帶回。鍋為扁圓造型,鍋身圓潤,做工精緻,還很講究地刻有幾筆花,兩邊的鍋耳很有趣,如探出頭來的獅子臉,浮雕似的。打開鍋蓋,居然內有「乾坤」,底部中間有一個煙囪似的突起,空心的。先生告訴我,這叫「汽鍋」,做出的汽鍋雞特別好吃。還說,送鍋的朋友講了,做法很簡單,放入雞塊,加蔥、姜、鹽,蒸就行了。沒過幾天,我就照他朋友說的做了,可吃了完全沒有驚喜,味道一般,洗鍋還麻煩。於是這鍋就放起來了。
有一年,我在學校圖書館看到一本雜誌,內有汪曾祺先生寫的《昆明菜》,文中提到汽鍋雞,評價極高。「中國人很會吃雞。廣東的鹽焗雞,四川的怪味雞,常熟的叫花雞,山東的炸八塊,湖南的東安雞,德州的扒雞……如果全國各種做法的雞來一次大獎賽,哪一種雞該拿金牌?我認為應該是昆明的汽鍋雞。」他還寫道,「是什麼人想出了這種非常獨特的吃法,估計起來,先得有汽鍋,然後才有汽鍋雞。」心想,我家有汽鍋,怎麼就沒做出汪先生說的可以拿金牌的美味雞呢?看來,要懂做法。但汪先生的文章沒有談做法,而那時的資訊又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只好作罷,有時開櫥櫃看到,也只是望「鍋」興嘆而已。
又過了好些年。假期去北京,朋友請我吃飯,巧了,雲南菜館。突然想起汽鍋雞,看了看菜單,有!哈,不去昆明也能吃到了。不客氣地點了這道菜。一會兒,汽鍋雞上桌了,我顧不得斯文,伸出筷子夾了一塊,好吃,真是好吃,肉質軟嫩,味道甜美,又舀了勺湯喝,鮮,太鮮了!這道菜要學,一定要學!飯吃一半,我找了個藉口起身離桌,溜到廚房,看到了一摞摞汽鍋,霧氣騰騰,頗有些壯觀。再看,最下面的汽鍋放在一個相匹配的深鍋上面,哦,原來是這樣蒸的!從北京回來,我拿出閒置已久的汽鍋,量了下尺寸,去商店買了一個相配的鍋做底鍋。做的時候,就把汽鍋放在這裝滿水的新鍋上蒸。蒸好了,打開鍋蓋,吃了一塊,不錯。讓先生也嘗了嘗,他說,味道對頭。哈,好開心,會做汽鍋雞了!
成功之後,我就琢磨,為什麼汽鍋做出來的雞,味道就這麼好呢?因為那個獨特的「煙囪」?近年,看了《舌尖上的中國》裡介紹汽鍋雞,說是「一種介於煮和蒸之間的烹飪方法」,但對其烹飪原理言之不詳。後來在網上瀏覽了一些資料,我覺得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氣壓,汽鍋的氣壓比普通鍋高,比高壓鍋低,對食材更適合;二是溫差,汽鍋的內壁溫度和蒸汽的溫差,導致液化,如此在鍋內循環,食材的鮮味就更好地釋放出來了。原來,小小的汽鍋如此神奇!汪曾琪先生說汽鍋雞當屬雞類料理中的金牌菜,我想,不止如此吧,即便在更大範圍裡,比如我這裡談的蒸,汽鍋雞也可謂獨樹一幟,堪稱金牌級。
當然,汽鍋也有其局限性,特定的食材、有限的做法,不像普通蒸鍋,適用範圍廣和麵食米飯,可蒸多種食材,不論葷素。談到蒸的好處,亦有無油煙、可定時控制等。這些都無需詳述了,大家都知道的。
說說我近期用「蒸」的方式做的幾種料理吧!
花膠汽鍋雞
提前泡發好花膠,切段待用;汽鍋裡,放入雞塊,撒上適量鹽、蔥段、薑片、米酒,然後置於盛好水的底鍋上,開大火至水沸騰,轉中火,蒸1小時;放入花膠,再蒸半小時即可。簡單吧,不過有前提:必須要有一隻汽鍋。
牛肉糯米燒麥
我童年記憶裡的上海美食。準備餡料:糯米泡好,蒸好,蔥、姜起鍋,放入牛肉碎、香菇粒炒香,加入生抽、鹽、糖等調味料及適量水,使之入味,再倒入蒸好的糯米,拌勻。燒麥皮的製作有些難度,我是自己擀皮,且家裡有專門做燒麥皮的梭形擀麵棍,可擀出荷葉邊的麵皮,包出的燒麥很漂亮。之後上鍋蒸十幾分鐘就可以了。
羽衣甘藍蒸牛肉
牛肉片用生抽、糖、鹽、黑胡椒粉、生粉、小蘇打醃製,並多次加入水攪拌上勁,讓肉吃進水,然後再放些油。羽衣甘藍在水裡焯一下,與牛肉片一起擺盤,蒸8分鐘即成。
蒜蓉鮮蝦米飯
非常好吃,又簡單。就是把蒜蓉粉絲蝦這道菜裡的粉絲換成米飯。香極了,連菜帶飯。類似炊飯。
芝士茶碗蒸
是茶碗蒸的「西化」版,裡面加入了適量的芝士。蒸製要注意,碗裡加入蛋液,蓋上蓋子,水開後放入;轉小火,蒸6分鐘即成。
原標題:《蒸蒸日上》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蒸菜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