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還是火葬難以抉擇,這部電影講述農村的喪葬習俗,可惜爛尾了

2020-08-28 九號電影館


「喪葬」歷來都是很討巧的電影題材,因為它天生帶有一種深刻感,或是人性的難以捉摸,或是生命的無可奈何,這些話題都讓觀眾有很強的代入感,因為生而為人,死便成了最終宿命。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部講述中國農村喪葬習俗的電影《吉日安葬》,影片一開始退休村長的老伴去世了,鎮長親自登門拜訪,原因就是鎮上最近在推行火葬,雖然老村長已經退休,但還是要為廣大村民做出表率的,面對鎮長的殷切希望,老村長顯得有些為難,因為他老伴明確希望能夠土葬。明著不行,鎮長就採取迂迴政策,這個村馬上就選舉了,老村長要是想要兒子走馬上任,就必須退一步,選擇火葬。

很快到了老伴的葬禮,村子裡都來哀悼幫忙,兒子在母親靈前哭的泣不成聲,而老村長則在屋子裡犯起了難,這時現任村長送來了火葬撫恤金,不禁感慨老太太死得值,這可是喜喪啊。隨後屋外開始喧鬧起來,原來是鎮長來了,他遞給老村長一個信封,讚嘆他這個老幹部覺悟高,只要他帶頭火葬,比鎮長帶頭做幾十次思想工作還要奏效,最後還不忘提醒老村長,他的兒子日後必定有出息。


出殯時間到了,老伴即將被送去火化,一切似乎都順利結束了,可到了晚上,老村長和兒子則偷偷摸摸燒紙錢,從父子倆的談話我們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原來老村長為了能讓兒子競選村長,又不想老伴被火葬,想出了買一具屍體代替火化的餿主意,白天被送去火化的根本不是他老伴的屍體,而是那個買來的屍體,他的老伴才剛剛下葬而已,老村長一邊燒紙,一邊碎碎念,為了兒子的前途,委屈老伴了,只要兒子當上村長,一切都是值得的。可就在這時傳來了詭異的敲擊聲,兒子擔心是不是鬧鬼,不敢一個人靠近,於是和老村長一起揭開了棺材蓋,沒想到老伴竟然奇蹟般的復活了。最後一家三口只能偷偷摸摸的回去,看著老太太啃饅頭,我們這才確信她是真的活了過來。兒子也是難以置信,決定第二天帶母親去醫院好好檢查檢查,可老村長卻不樂意了,因為今天全村的人都知道老伴火化了,要是明天拋頭露面的,豈不是暴露了。

正在一家三口爭吵的時候,門外響起了敲門聲,原來是賣屍體的商販想要進來談事情,老村長擔心自己買屍火葬的事情被發現了,只能不情不願的讓那人進屋,商販表示賣屍體那家出了問題,之前只和他家的兒子談妥了,現在他家的女兒知道了此事,嚷嚷著要退錢,但沒想到屍體已經被燒了,現在那家人已經鬧得雞犬不寧,為了平息此事,只能再多賠點錢。老村長聽到這裡怒了,他買來屍體就是為了燒的,現在卻讓自己再多掏點錢,將一切怪罪在自己身上,天下沒有這樣的道理,說著就要將商販趕出去。沒想到老伴的咳嗽聲引起了商販的注意,為了轉移他的注意力,老村長只能委屈自己多掏了點錢。

馬上就到換屆選舉了,為了兒子的前途,老村長決定讓老伴在側屋躲兩天,兒子一臉不樂意,母親好不容易活過來,現在又要被關進密不透風的小房子裡,這哪裡是活人該過的日子。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這件事還是瞞不住,因為賣家對老村長的賠償不滿意,將此事鬧得人盡皆知,現任村長得知後,就帶領一幫人要開棺驗屍,老村長拼力阻止。但還是無濟於事,現任村長似乎很篤定裡面一定放著老村長的妻子,不惜放下狠話,他這個村長不當了,也要開棺,但很可惜他的如意算盤打錯了,這就是一口空棺,老村長樂了,這下大傢伙就不再懷疑他了。

到了晚上兒子因為牽掛著母親,想接她出來吃晚飯,老村長同意了,畢竟天黑了,不會有人看見的。但沒想到兒子還沒有回來,現任村長就提著紙房子走了進來,他因為擅自開棺的事做了一天噩夢,不得已才登門道歉,此時的老村長哪裡還敢奢望他的道歉,真擔心他和老伴迎面撞上。現任村長還以為他是不肯原諒自己,於是又是敬酒又是承諾的,非要老村長原諒自己不可,一來二去的便耽誤了時間,最後和老伴撞上了,迫不得已的老村長只好將他綁起來關在側屋裡。一家三口好不容易坐到一起吃頓飯,但他們心裡都藏著事,還是兒子率先開了口,他向父親抱怨,自己原本就不想當村長,父親卻自作多情,搞出這麼多事端。兒子抱怨老村長,老村長則抱怨老伴,他這個計劃是天衣無縫的,唯一的漏洞就是她復活了,老太太依舊沉默不語,只是收走了碗筷去到了廚房裡。


現任村長最終還是掙脫了繩索,他帶了一幫人來老村長家搜查,一部分在屋子裡批評老村長,另一部分人則開始在外邊找人,一個年輕後生跑進了廚房,又匆忙的跑出來喊人,這一回老太太是真的去世了,她的最終結果還是被送去火化,沒能如願土葬,這個荒誕中又帶點悲情的故事結束了,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題材,但導演的表達手法卻略顯稚嫩和老套,如果故事情節更荒誕點,或許值得更高的評分。

相關焦點

  • 農村喪葬改革!火葬將全面取代土葬?北京專家怒批:是把人當垃圾
    而在千年的歷史演變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嘉兇」二禮,所謂嘉禮,就是婚宴喜慶典禮,而兇禮,則是喪葬弔唁等禮節。在傳統文化裡,人生最大的事情無非就是出生、結婚和死亡,因此人們十分看重婚禮和後事。而且在傳統的喪葬禮儀中,最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何選陰宅,如何進行土葬了。雖然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提倡火葬,但還是有很多持傳統意見的人對火葬並不看好,甚至引起了紛爭。
  • 喪葬勢要改革,土葬被取代?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土葬是農村的一項從古代沿襲至今的喪葬習俗,早已深入人心,被農民所接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葬的弊端也愈發凸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土葬需佔用土地,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有專家提議,全面禁止土葬,轉而推行火葬,以避免大量良田成為墓地!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減少農村喪葬中的一些陋習行為,大家都知道,這農村的土葬基本都是需要一個墓穴,這樣的情景在農村也比較多見,不管是山上還是耕地裡都能看到很多的墳頭,而這樣一來耕地就會減少墳頭卻在不斷的增加,另外土葬所帶來的很多習俗中不乏有眾多的陋習
  • 農村老人為啥堅持土葬而不想火葬?土葬和火葬各有什麼優缺呢?
    落葉歸根是幾千年來田園農村的習俗,曾經有部趙本山主演電影《落葉歸根》更是將這一傳統習俗很好的展示出來。在很多農村地區,依舊是土葬較為流行,即使當地建設的有火葬場,也鮮有農村老人願意火葬?到底為啥農村老人堅持土葬而不想火葬?土葬和火葬各有什麼優缺呢?
  •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
    農村該不該廢除土葬實行火葬?農村如果沒有土葬自然是最好,而火葬是最為有效解決土葬問題的途徑之一。但是需要大力倡導,循序漸進推動農村殯葬,一刀切廢除土葬,全部施行火葬不可另外,還需要避免火化土葬的問題。
  • 農村喪葬移風易俗,土葬將被限制,禁止二次殯葬,農民要早知曉!
    農村這幾年的變化之快,相信農民都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對於一些以前比較落後的農村,隨著國家對這些地區的投入力度加大,很多基礎設施都興建了起來。農民能感受到的,是發展越來越快,環境變得越來越好的農村,對於老一輩農民,這點感受會更為深刻。
  • 古老的喪葬方式有哪些?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
  • 北大教授:把土葬改為火葬,等於把人當作垃圾焚燒,缺少了禮儀文化傳承
    他給出了自己的三條依據: 1.火葬後,農民還要二次棺葬,還會"起墳頭",跟土葬沒多少差別; 2.農民的思想觀念很難去改變,私下土葬的肯定還是很多,這種情況下,耕地浪費幾乎避免不了; 3.火葬之後的"石碑墓"對環境破壞更大,且長久保留!長久推行的話,若干年以後到處都是墳頭。
  • 2020年農村喪葬再出新政?3種亂象全面禁止!火葬真要取代土葬?
    以喪葬為例子,農村與大城市的喪葬風俗習慣擁有 顯著的不一樣,城區以火葬主導,而農村則時興「土葬」。依照權威專家的話說,土葬就應當儘早被火葬所替代,農村實行的喪葬體制改革也應當下大力氣!而且,權威專家也得出了2點根據:①火葬不消耗農用地資源,農村仍然能夠 開設公共性公墓集中化下葬;②火葬替代土葬,解決了墳上多的難點,有益於產業化栽種與機械自動化生產製造。
  • 土葬和火葬之爭,陳佩斯趙麗蓉這部電影就說明白了
    01、劇情梗概影片講述了民政局紅白理事會的陳二小和母親兩代人,對待白事的兩種態度。陳小二提倡白事新辦,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推行火葬和新式的喪葬文化。在影片的開始,陳小二指揮著民政局的樂隊,以演奏的名義,機智地阻止了一次鄉親的土葬。
  • 農村「喪葬亂象」越演越烈?以下幾個現象,讓人不齒!
    在中國農村,紅白喜事是當務之急,而在這兩件大事上,又具有濃厚的世代相傳的傳統習俗特色。我們有一句古話,叫「死為大,入土為安」,又講究「落葉歸根」,這足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對後輩的重視。當然,之前我們也都信奉土葬,直到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喪葬改革,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大部分地區都由土葬改為火葬,可謂一舉多得。婚禮嫁娶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喪葬禮儀更是中華文明的延續,一個「孝」字就涵蓋了我們應該繼承的內容。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為何這麼說?
    在土地資源匱乏的今天,社會更加提倡火葬儀式,過去延續千年的土葬已經不符合時代的大潮流。如今,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廣泛推行火葬制度,但是,火葬制度逐漸發展壯大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它真的就是最好的喪葬儀式嗎?它又有哪些兩面性呢?
  • 農村3大殯葬亂象遭全面禁止!2020年喪葬制度再出新規?你期待嗎
    生老病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牽涉到這幾件事的往往也都有著一些沿襲至今的傳統習俗。以喪葬為例,農村與城市的喪葬習俗有著明顯的不同,城鎮以火葬為主,而農村則流行「土葬」。按照專家的話說,土葬就應該儘快被火葬所取代,農村推行的喪葬制度改革也應該加大力度!並且,專家也給出了2點依據:①火葬不浪費耕地資源,農村照樣可以設立公共墓地集中安葬;②火葬取代土葬,解決了墳頭多的難題,有利於規模化種植與機械化生產。顯然,對於這樣的建議農民無法接受。
  • 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阿坤十分尊重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入土為安落葉歸根,這些俗語十分看重,突然要改為火葬,恐怕農村很多人和阿坤一樣,真的很難接受,阿坤覺著不能接受的原因如下。
  • 火葬、土葬之爭還未定論,3種怪風氣又來,第一種讓人很受傷
    古人喪葬講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死了之後也要和生前一樣,因此在古代的墓穴中,往往能看到一些生活器皿,雞鴨、糧倉的模型等。人死之後之所以要土葬,也與人們的土地情結有關,在農民的思想中,死者的身體不能毀損,毀損死者的身體是大不敬的行為。故土葬在農村一直是主流的喪葬方式,火葬則讓人難以接受。
  • 「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
    導讀:「火葬」難實行,農民寧願被罰也要「土葬」,專家:舊俗難破自古我國就有這麼一句俗話,那就是「入土為安」,無論是客死他鄉還是壽終正寢,都是依照當地的習俗進行土葬,全國的這個習俗是統一的,無論在哪裡都能見到土葬,土葬似乎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傳統意識,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推出了
  • 農村喪葬習俗:人離世後為何要停放3天,並非迷信而是古人的智慧
    農村有一項喪葬習俗,人離世後要停放3天,並非迷信其實有一定的道理,是古人的智慧之談。 可見傳統喪葬習俗和文化,並沒有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停屍」的習俗,即人死之後需要要在家停放三天。 想必大家聽到之後都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而且還會腦補九叔殭屍電影中的畫面。實際上無論是以殭屍為題材的電影,還是大家聽說過的「湘西趕屍」,都是利用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而虛構出來的故事而已。
  • 北大教授吳飛義:火葬把人就像垃圾一樣燒掉,只是處理屍體!
    喪葬,在中國一直是種獨立文化 。出生與去世對於每個人來講無疑都是最大的兩件事。殯,葬,二字具有不同含義,"殯"是亡者入斂等待安葬;"葬"是埋葬屍體,自周朝起就是一種安慰死者的祭祀儀式。我國土葬持續了有幾千年之久,經過殯葬制度改革,如今倡導火葬。由於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入土為安的土葬思想,認為這是對親人最好告慰。因此,火葬雖一直被推行,但大多為城市無條件居民採用。廣大農村,老百姓認可的還是土葬殯葬方式。近來北大教授吳飛義的:"火葬太缺乏人情味,實際上是把人像垃圾一樣燒掉。"提法更是在網上引起熱議。
  • 國家為何大力推廣火葬,火葬有哪些好處呢?為何農民朋友不喜歡?
    葬禮制度改革,在我國推行了十多年,但也遭受了很多農村地區的人們的排斥,大多數的農村人口相比火葬更偏愛土葬,所以很多農村人甚至火化後,仍將應當依照土葬儀式來實行,但事實上它是直接土葬。那麼,為什麼在農村地區推進火葬這麼困難,為什麼國家大力推進火葬呢?火葬有什麼好處?
  • 人死后土葬好還是火葬好,來看看專家怎麼說的
    但不論怎麼講土葬這一習俗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所代表的含義是非常獨特的,生要體面死了更不能馬虎。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只要物質條件不錯的階級都會以體面甚至奢華的方式來處理身後事。那些獨特的葬品和習俗為現在考古研究起了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