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十一月十三日晚,凜冽的寒風搖晃著暢春園裡的宮燈,燭影搖紅,悲聲戚戚,69歲的清聖祖康熙帝駕崩了。
新老交替,新帝即位,這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康熙皇帝為何選擇了老四胤禛,而不是文採超群的老三呢?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出生於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
但是,胤祉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所以地位也並不是很高。隨著皇子們逐步長大,出於對皇位的渴望,開始形成幾個利益集團,其中,老八胤祀集團的實力最強,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成員。
當時,老三胤祉堪稱左右逢源。他和太子胤礽的關係非常好,但他只是表面上和他關係很親密,這讓康熙帝差點都信以為真了。不得不說,讀書最多的老三很精明。
但是在康熙三十八年胤祉就露出了一點不在乎家庭感情的破綻,那是當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皇長子竟然要替父行不便之事,使得康熙大為光火。這時候胤祉就沉不住氣了,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為允禔厭勝廢太子,允祉偵得之,發其事,卻不曾想,這對康熙帝更是一擊。
一心希望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康熙,看到平時與世無爭的皇三子竟然直接揭開了兩派奪嫡的真相。老三他是讀書人,難道不懂顧及君父顏面的道理,所以必然是有直接目的。
然而此事過後不久,康熙記仔細想了想,老三可能就是個沒心計的讀書人,他可能是出於對太子的真感情,才揭發老大魘鎮太子的事,於是康熙還是寬恕了老三,但其實這種寬恕也意味著老三胤祉與儲位徹底無緣了。
雖然老三胤祉非常的精明,先是看著太子垮臺,然後等著老大失寵,最後自己直接上演致命一擊。在老三看來,老大和太子垮臺之後,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他為何偏偏這個時候舉報老大,這件事他應該早就知道。對於這件事,康熙皇帝也是非常惱火的,自己的兒子們相互內鬥,發展到了這個程度。
從這件事來看,老三是一個非常腹黑的人,好像在老三看來,權利比親情更重要。老三胤祉確實聰明,但一直都是耍小聰明,心機太重,並沒有當皇帝的大度,所以年紀大不大在康熙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康熙壓根就不敢考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