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不把皇位傳給年富力強的胤祉呢

2020-12-24 佳寧說歷史

公元1722年的冬天,格外的冷,十一月十三日晚,凜冽的寒風搖晃著暢春園裡的宮燈,燭影搖紅,悲聲戚戚,69歲的清聖祖康熙帝駕崩了。

新老交替,新帝即位,這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現了,康熙皇帝為何選擇了老四胤禛,而不是文採超群的老三呢?

康熙的第三子,胤祉,出生於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裡面,表現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

但是,胤祉既不是長子也不是嫡子,所以地位也並不是很高。隨著皇子們逐步長大,出於對皇位的渴望,開始形成幾個利益集團,其中,老八胤祀集團的實力最強,老九、老十和老十四都是成員。

當時,老三胤祉堪稱左右逢源。他和太子胤礽的關係非常好,但他只是表面上和他關係很親密,這讓康熙帝差點都信以為真了。不得不說,讀書最多的老三很精明。

但是在康熙三十八年胤祉就露出了一點不在乎家庭感情的破綻,那是當太子第一次被廢的時候,皇長子竟然要替父行不便之事,使得康熙大為光火。這時候胤祉就沉不住氣了,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為允禔厭勝廢太子,允祉偵得之,發其事,卻不曾想,這對康熙帝更是一擊。

一心希望父慈子孝、兄弟和睦的康熙,看到平時與世無爭的皇三子竟然直接揭開了兩派奪嫡的真相。老三他是讀書人,難道不懂顧及君父顏面的道理,所以必然是有直接目的。

然而此事過後不久,康熙記仔細想了想,老三可能就是個沒心計的讀書人,他可能是出於對太子的真感情,才揭發老大魘鎮太子的事,於是康熙還是寬恕了老三,但其實這種寬恕也意味著老三胤祉與儲位徹底無緣了。

雖然老三胤祉非常的精明,先是看著太子垮臺,然後等著老大失寵,最後自己直接上演致命一擊。在老三看來,老大和太子垮臺之後,自己就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但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他為何偏偏這個時候舉報老大,這件事他應該早就知道。對於這件事,康熙皇帝也是非常惱火的,自己的兒子們相互內鬥,發展到了這個程度。

從這件事來看,老三是一個非常腹黑的人,好像在老三看來,權利比親情更重要。老三胤祉確實聰明,但一直都是耍小聰明,心機太重,並沒有當皇帝的大度,所以年紀大不大在康熙這根本就不是問題,因為康熙壓根就不敢考慮他。

相關焦點

  • 如果讓康熙皇帝自己選,哪位皇子會繼承皇位?很可能不是雍正
    可等到皇四子胤禛趕到暢春園以後,前後三次進見問安,康熙皇帝卻對皇位傳承隻字未提,只是給出了為什麼讓胤禛迅速返回的原因——「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既然康熙皇帝已經決定傳位於皇四子胤禛,為何不親口告訴他,非得有別人代為宣布呢?
  • 胤祉文武雙全,一度是康熙最喜歡的皇子,為啥奪嫡失敗?起跑過早
    面對學問如此出眾的老爸,要想在他眼底下得到重視,是不是要在學問方面下功夫呢?一般皇子不敢去碰這方面的東西,因為他們的老爸是個行家,萬一你是故作高深,康熙一眼就能看得出來,反倒是得不償失。可胤祉卻不同,他從小就喜歡讀書,而且讀書的水平還相當高。這是康熙意想不到的事情,作為康熙活著的兒子裡,最會讀書的一個,胤祉自然是受到康熙重視的。
  • 康熙長子胤禔為什麼被痛斥為「亂臣賊子」?結局也不是太好?
    乾隆即位後為諸多在「九子奪嫡」中被雍正迫害的叔伯平反,唯獨沒有胤禔,也算是對他不聞不問吧,而且弘昉還在乾隆年間因故連鎮國公的爵位都被乾隆削除了。這麼一看胤禔真的是生前身後家族結局都不太好,但是在這隻想說這都是他自己找的,下面就說一說為什麼這都是胤禔自找的結果。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還被雍正囚禁至死?
    最終四阿哥胤禛成為了這場奪位爭鬥的最終勝利者,在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後,他成功登上了皇位,這便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伴隨著雍正皇帝的順利登基,當年那些參與了「九子奪嫡」、與他爭奪皇位的康熙皇子們也隨即迎來了「末日」。
  • 胤祉一直專注修書不爭權,雍正為何將其幽禁至死?他才是真正勁敵
    康熙並非是篡位之君,胤祉修撰類書,能否迎合康熙,從而提升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呢?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康熙雖然並非篡位之君,並不用以此來洗清血腥惡名,但是清朝卻是來自關外,雖然歷史多年,卻仍然要面對滿 漢融合的尖銳問題,而編撰類書,正是表明康熙對漢文化認可,取得漢人支持的絕佳「橋梁」。
  • 胤祉一直潛心學術,奪嫡時也支持雍正,為何仍被雍正下黑手?
    胤祉是康熙諸子中最為全能的兒子胤祉是康熙所有的兒子之中最為全能的兒子,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得到了康熙親傳的幾何學,胤祉在清代能精通天文學和幾何學是非常難得。除了這些,胤祉還頗有武力,在騎射方面也很厲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16歲的胤祉陪同康熙出塞圍獵,他和一向善於騎射的父親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可見胤祉不止精於文學,在武力騎射方面也毫不遜色。
  • 雍正王朝:胤祉和弘時去抄老八家,到了八爺府為何胤祉不見了?
    而在八王議政之後,雍正派了老三胤祉、弘時、弘晝三人去抄家的劇情,其實更有意思,這三個人的表現可謂是天差地別,弘晝是明目張胆的抗旨不尊,就是不去。而老三胤祉則是到了八爺府就消失不見了,就弘時最為出力。那麼為什麼三個人表現為什麼會這般反常呢,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下這個劇情。
  • 三阿哥胤祉沒參與奪嫡,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囚禁至死?
    人的貪慾光靠禮制不可能抑制得住,所以皇子們奪嫡也並不罕見。史上最著名的就要數清朝康熙年間發生的「九子奪嫡」事件。康熙最後成人的兒子一共有二十個,最後就有九個參與了奪嫡,但是三阿哥胤祉雖在這九個兒子中排上了號,但是他在爭儲之時卻也沒幹啥。他自己既無心爭寵,也沒有向任何人倒戈,而是一直在編寫自己的文書,其實只是「九子奪嫡」的邊緣人物。
  • 胤祉不爭儲還帶頭跪雍正,為何被圈禁而死?這才是清流王爺真面目
    胤祉的母親馬佳氏,是康熙早年的寵妃之一,十年間她生了五子一女,是康熙嬪妃中,子女最多的一位。只可惜胤祉的四位哥哥全都夭折了,其中大哥承瑞,還是康熙的第一個兒子。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什麼還被雍正囚禁至死呢?
    說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那他就應該是「御前免跪」、得以善終的!怎麼又被雍正囚禁至死了呢?
  • 《雍正王朝》:胤祉另闢蹊徑,但過猶不及,以至功虧一簣
    所幸,經過康熙的居中調度,風波得以暫時平息。 看到太子的嫌疑一時間不能洗脫,存在被廢黜的可能,居長的大阿哥胤禔,看到了成為儲君的曙光,其代康熙問話之時,處處進逼太子,企圖坐實胤礽謀反之事。一旁的胤祉,胤祉並不是太子一黨,戲中的胤禛、胤祥與太子,更為關係密切,其實在看不慣大阿哥的所作所為,才幫著太子說話。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為什麼能御前免跪?背後委屈讓三爺直流淚!
    因為老八胤禩和老三胤祉在雍正帝即位前就是親王,所有一個任命為總理王大臣,一個為御前免跪特權。那麼雍正帝為什麼獨獨給了老三胤祉御前免跪的特權呢?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為什麼能御前免跪?背後委屈讓三爺直流淚!
  • 康熙生前到底想把皇位傳給誰?其實,到死他心中也沒一個確定答案
    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在康熙心裡,最理想的繼承者並不是四皇子胤禛。然而,在我看來,其實,康熙心裡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皇位繼承人。因為,他把一切的機會和際遇,都給了所有自己看中的可能繼位的皇子。所以,其實當年那份傳位詔書裡,根本就沒有內容,本是一片空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完以下對康熙幾位皇子的分析你就明白了。
  • 胤祉不參與爭儲,還第一個向雍正磕頭稱臣,為何被雍正囚禁至死?
    在漫長的九子奪嫡的過程中,除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一廢太子時,胤祉暗裡做了一件牽扯到奪嫡的事件:當時,大阿哥胤見胤礽被廢,自以為有希望坐上儲君之位,於是為了獲得康熙的青睞,他就向康熙上奏殺掉廢太子胤礽。可是沒想到,胤禔此舉非但沒有讓康熙歡喜,反而讓康熙對他徹底失望,還生了厭棄之心。
  • 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原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所謂的「不起眼」,只是因為出場率並不高,但是他的幾次出場都影響到了主要人物的命運走向,也可以說是一個「不起眼」的關鍵人物,他就是康熙帝的三阿哥胤祉。在大家的印象中他是一個不善於言談的人,並且無心奪嫡,一心修書,甚至在雍正朝老八胤禩搞「八王議政」的關鍵時刻,他都沒有出現,難道他真的不喜歡權力嗎?本期話題:雍正王朝中三阿哥胤祉到底想不想奪嫡?
  • 康熙的兒子們胤褆、胤礽、胤祉……為何到了雍正時期都改了名?
    很多看歷史劇的朋友會有疑惑,為什麼《康熙王朝》中出現的皇子們的名字,像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到了四阿哥胤禛登基以後,大阿哥改名允褆、廢太子二阿哥改名為允礽、三阿哥改名為允祉……說到這裡,有必要把清朝皇帝的名諱梳理一下,在清十二帝中,皇帝名諱大致分為4種,也可以說是4個階段
  • 康熙的九個兒子為什麼要爭皇位,當個無憂無慮的王爺不好嗎?
    康熙時,九子奪嫡的場面極其血腥,九個兒子分屬不同的陣營,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兒子都在爭奪皇位,但是他們都在支持爭奪皇位,可見每一個皇子都不能免俗。康熙帝病情加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看見自己九個兒子為了一把龍椅鬥得死去活來,甚至都想致對方於死地。
  • 康熙兒子真的個個神通廣大,讓康熙難以選擇,難怪出現九子奪嫡
    說的是康熙在位後期,康熙的兒子爭奪儲君位子的現象。有很多影視作品來反映這件事,畢竟這件事有太多可寫的了。可以說九子奪嫡是康熙晚年最大的問題,康熙也困擾這個問題多年。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呢?如果我們知道康熙的這些兒子有多能幹的話,也知道康熙為何會糾結了。
  • 胤禔:九子爭嫡的背景板,名為大皇子,實為利令智昏的可憐蟲
    說起康熙,用雄才大略、豐功偉績形容都不過分,但他有一個最大的失敗之處,那就是沒有做好皇位繼承的工作,使得許多兒子遭遇劫難,死於非命,也讓後繼者、清朝最勤奮的實幹家雍正背上了弒父篡位的黑鍋。都說齊家平天下,康熙有平天下之才,在「齊家」上卻昏招盡出,這或許與他有才華的兒子實在太多有關吧。
  • 康熙帝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真的是個草包嗎?
    隨著這部劇的又一次熱播,關於裡面的人物,也是觀眾朋友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那麼,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劇中一個比較重要的人物,那就是康熙皇帝的長子——愛新覺羅·胤禔。愛新覺羅·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要避名諱,雍正帝原名愛新覺羅·胤禛)清朝宗室、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母為惠妃納喇氏,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故為皇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