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式自動步槍(Type 56 assault rifle),是中國生產的蘇制突擊步槍AK-47的仿製型,於1956年定型生產,故名。本槍亦是中國第一支量產型的自動步槍,但在很多媒體都以AK-47相稱。
1956年,解放軍定型了56式槍族並開始量產。與56式自動步槍同一年定型的還有仿製SKS的56式半自動步槍和仿製RPD的56式輕機槍,是為56式槍族。
在50年式末56式槍族大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取代原本服役的中國制53式步騎槍、日本三八式步槍和美國M1903春田步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制式步兵武器。當時一個陸軍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2支56式自動步槍、2支56式班用機槍、7支56式半自動步槍。圖為一名中國海軍人員手持56式自動步槍。
由於56式在設計時,中國軍隊的武器思想還很傳統,此槍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稱作「衝鋒鎗」,且其戰術定位也被設定為班組火力支援用武器,用於提供近距離壓制火力,因此56式最初稱為1956年式衝鋒鎗,簡稱「56衝」。圖為手持56式的貝南士兵。
在1962年後這種思想開始轉變,並發展出63式自動步槍,但63式步槍在製作上出現不可接受的缺憾,至1970年代後期被撤裝。在1979年中越戰爭時,56式仍為解放軍的火力支援,僅班長及副班長配有。越南戰爭時的北越軍隊和越共遊擊隊就曾大量使用56式,據說越南擁有的56式一度比中國還多。圖為手持56式步槍並穿上潛水裝備的玻利維亞海軍陸戰隊員。
從1980年代起,56式逐步被81式、95式及03式等較新型的兵器所取代,漸漸退出了一線部隊,但至今仍有部分武警及民兵部隊還有裝備。此外,在一些私人軍訓院校也可以看到56式的蹤影。圖為手持56-2式的孟加拉海軍士兵。
除了裝備本國軍隊外,稱為「中國AK」的56式也曾大量出口其它國家。在很多其它第三世界國家,56式均以其優秀的性價比而廣受歡迎(由於極為便宜、易於操作及良好的可靠性),大量裝備在軍隊及警察等部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與AK的耐久性問題有關。圖為阿富汗警察使用56-1式。
孟加拉合法授權生產56式,並在海軍中使用。此外,56式亦有被阿爾巴尼亞和伊朗等國家仿製。圖為由左至右:56-1式、84S式、56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