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且益堅,大學生李東明,你是好樣的!

2021-01-08 人民日報

揚州大學學生李東明

從大一開始

堅持一邊上學一邊打工

每月給遠在吉林老家的父母

寄去生活費,挑起家庭的重擔

今年上半年

照顧父母生活起居的姑姑去世

他做出一個決定

將患有精神疾病的母親和殘疾父親

接到身邊照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人窮志堅

靠打工支撐起一個家

今年大四的李東明看上去有些靦腆,但眼神裡閃爍著光芒。李東明告訴記者,他小學四年級時,從老家吉林跟隨父母打工來到南京上學。爸爸李清仁腿部患有殘疾,只能四處幹些雜活,一家人勉強維持生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李東明高二那年,媽媽患上精神分裂症,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

"窮不怕,只怕不爭氣。"這是李清仁經常對兒子說的話。2016年,李東明考上揚州大學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孩子上大學,妻子患病,為了節省開支,李清仁帶著患病的妻子離開南京回到吉林老家生活。

但是,苦難又一次給這個家庭蒙上了一層陰影。腿腳不便的爸爸又患上糖尿病。於是,從大一開始,李東明便兼職打工。他去了瘦西湖景區做管理遊船的工作,負責將遊船拉到岸邊,隨後又在學長的介紹下,在一家快餐店打工。

李東明說:「如果自己不謀一點出路的話,可能這個學就沒法念下去了,雖然當時學院也給了我一些幫助,總是靠別人,也總歸只能解決一時。」

除去每周休息一天,李東明的課餘時間基本都是在打工中度過,平均每天超過6小時。每月拿3000元工資,留下1000元生活費,其餘全部寄給父母。

覺得累是肯定的,但李東明還是想家裡人能過得稍微好一點。

不向命運屈服

要「帶」父母在身邊

今年上半年,姑姑去世,李東明回了一趟老家,將手中所有積蓄都留給了姑姑的家人。

患病的父母失去姑姑的照顧,一心想考研的李東明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想把爸媽接到自己的身邊來,「這幾年,媽媽的病情一直反反覆覆,現在爸爸年紀也大了,腿腳又不便,看不到他們我不放心。而且,媽媽在我身邊,一家人經常交流,也有利於康復。」

「接他們過來也意味著增加開支,我只能一邊實習,一邊打工。」為了接父母來揚州,李東明暑假期間沒休息過一天。原本就瘦弱的他,暑假過後,又消瘦了一圈。

「雖然蝸居在40多平方米出租屋,但心裡特別踏實。生活是艱苦了一些,但能夠邊上學邊照顧父母,我感到很快樂。」李東明開心地說。

生活再難

也要自己扛過去

這些年來,學校也一直幫助著李東明,幫他辦理助學貸款,發放國家勵志獎學金,老師們多次到他打工的地方看望和慰問,社會愛心人士和學校師生為他捐款。

一位耄耋之年卻生活清貧的退休老教師更是提出,要將自己一筆3萬元的定期存款資助給他,但李東明只收下了5000元。他認為,生活再難,總要自己扛過去。

李東明告訴記者,他目前積極備戰12月份的考研,之後依然要去打工支撐起這個家。

面對好心人的幫助,李東明說:「雖然我命途多舛,但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因為有學校和社會各界的關愛和幫助。真的非常感謝,以後一定要學好本領,回報社會,在我有能力的情況下,也去幫助他人,讓愛傳遞。」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小夥子,加油!

未來一定會更好!

本期編輯:崔鵬、石磊

相關焦點

  • 一群揚州好人幫揚大學生李東明圓夢 他選擇安「家」揚州
    每逢周末,李東明帶著父母出門走一走李東明在工作中去年9月11日,本報刊發的《這一年他連打兩份工 只願把父母接到身邊》一文中,揚大大四學生李東明一年連打兩份工、想把父母接到身邊的故事,引發強烈反響,人民日報
  • 「窮且益堅」的「窮」,真的是「貧困」之意嗎?
    本文系作者看見過你這樣好看的人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傳誦千古的文學名作《滕王閣序》是一篇名言警句累累不絕的駢文,但或許因為駢文在形式、用典上過於考究,千百年來,人們對這篇許多人能通篇背誦的文字頗多爭議,比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中的「落霞」究竟是什麼,有說「晚霞」
  • 每天學點箴言:窮且益堅
    [原典]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註譯]青雲之志:高尚的志向。全句譯意為:人到老年,不能意志消沉,而應朝氣蓬勃; 身處逆境,不能喪失上進的志氣。
  • 窮且益堅的青春最美麗
    儘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這大概就是樂觀青春的辯證法:一方面看到貧窮帶來的傷害與磨難,另一方面更看到與貧窮「戰天鬥地」的勝利與輝煌。網上有句流行語,「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誠然,物質生活的層級與狀態對於一個人的視野與思維有著重要的影響,不過,古往今來,貧窮從來沒有限制過我們的夢想、更沒有限制過年輕的未來。
  • 家風故事匯② | 窮且益堅 胸懷天下——範仲淹
    家風故事匯② | 窮且益堅 胸懷天下——範仲淹 2021-01-06 17: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斷齏畫粥,一代大家範仲淹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斷齏畫粥,一代大家範仲淹大家好,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講的故事是一個很勵志的故事,希望可以給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難處時,可以看到這個故事,給大家送一點雞湯,對大家有一些鼓勵,正所謂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當然這裡的窮也不是財務上的意思,而是我剛剛提到的困頓的時候。
  • 對「好樣少年」的肯定也是好樣的
    由此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正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和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所用的標題,不由得人們不讚嘆一聲「張家輝,好樣的」。   事情也有複雜之處,那就是張家輝的未成年人身份。在對張家輝行為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應不應把其認定為「見義勇為」,要不要對其表彰?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為之困擾的「應該如何面對和看待未成年人見義勇為」。
  • 蘇評│對「好樣少年」的肯定也是好樣的
    由此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正如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和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所用的標題,不由得人們不讚嘆一聲「張家輝,好樣的」。事情也有複雜之處,那就是張家輝的未成年人身份。在對張家輝行為給予肯定的同時,也有人提出質疑,應不應把其認定為「見義勇為」,要不要對其表彰?這也是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為之困擾的「應該如何面對和看待未成年人見義勇為」。
  • 兩名大學生跳入長江救父子,上海崇明12個英雄故事個個好樣
    六旬老漢窮追不捨,終將偷盜電瓶的竊賊抓獲;年輕大學生勇鬥激流,協助營救落水父子;鎮衛生中心職工奔赴一線抗疫,60天守護上海北大門......他們看似平凡,卻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彰顯人間大愛。
  •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勿忘豪言壯志!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一種不服輸的精神,不要放棄,堅持下去,未來有你的拼搏會變得更美好!奧力給!每一個清晨都是一個希望的開啟。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更是來自我們的內心,內心有陽光,才可以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自信、包容、給予、愛、感恩,讓內心的陽光,照亮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 【暖心】張家輝,好樣的!
    【暖心】張家輝,好樣的!事後,張家輝收到了警方的表揚信:��「張家輝同學,感謝你的正義之舉,希望你能夠將這種精神一直延續,並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
  • 好樣的,弗格!
    Ready...set... It's Mr.F! Fergus!
  • 《恰同學少年》之蔡和森: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這才是寒門榜樣
    可見,窮不是投機的藉口,真正的寒門榜樣,應該像蔡和森那樣,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蔡和森,本來是蔡家的大少爺,過著富貴的日子,人稱彬少爺。因母親與父親離婚,選擇跟隨母親,加上蔡暢,三個人相依為命,日子雖艱苦,卻自得其樂。蔡和森本來讀的是鐵路學堂,因學費昂貴,無力讀下去。於是報考了免費的第一師範,所寫的入學作文,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 "臺灣好樣"執行長現場告訴你,這16家理想的店鋪是如何活下來的!
    >怕你不信真的有這麼多店怕你不信真的有這麼多種業態你可以選擇戳視頻▼或者聽搬磚工一間一間告訴你臺灣好樣集團·執行長Grace Wang在分享會上親自告訴你生活美學院&Grace Wang將帶你從好樣18年的堅持與實踐中探尋漸進式生活美學的答案
  • 張家瑋、杜好田,好樣的!
    近日,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評定結果公示,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研究生張家瑋、水土保持研究所2017級碩士研究生杜好田獲評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以青春獻基層:張家瑋
  • 請「臺灣好樣」自己告訴你,如何從一家小餐廳變出十幾種不同生活美學業態!
    這一次不用你帶著這些問題去臺灣我們把「好樣」請來!說給你聽!Grace Wang將帶你從好樣18年的堅持與實踐中探尋漸進式生活美學的答案▲好樣食物| VVG Hideway[好樣秘境]出品▲好樣食物|VVG Pomme[好樣蘋果兒]出品
  • <臺灣文創之旅>遊學分享四丨好樣VVG,生活美學的實踐者.
    那一刻,便愛上了好樣。這一次臺灣文創之旅,終於有機會親密接觸我最愛的好樣,非常謝謝好樣「奕方」的精心安排。一整天的行程,把好樣餐廳、好樣本事、好樣公寓、好樣喜歡、好樣秘境、好樣蘋果兒……玩了個遍。(溫馨提示:本文有很麼很麼很麼多美好的文字和圖片,需要點點兒耐心。)
  • VVG好樣集團 :來自臺灣的漸進式關懷生活美學
    好樣餐廳VVG Bistro好樣餐廳成立於1999 年,位於小轉角的驚喜,綠色植栽環繞戶外白色座椅區,在這裡以Brunch 與陽光相遇。提供各種流行、時尚、味道優雅的美味食物,特別是法國菜、義大利菜、西班牙菜,室內氛圍充滿簡潔、現代感,營造像家一樣舒適溫暖的用餐環境。
  • 巢湖王婷婷:窮且益堅,曙光在前
    筆者問王婷婷:「你為什麼會選擇學醫呢?當醫生很苦,別人大學四年,學醫要五年。」她眼神堅定、語氣堅決地說:「那年看到父親身上插那麼多管子,身上沒幾斤肉,左邊的頭都是癟的。從那時起,我就決定要當一名醫生!」當她被生活逼著長大,被貧窮扼住了喉嚨時,「當一名醫生」的夢想種子也開始在她的心中發芽。生活的困境沒有困住這一家人的樂觀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