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類人要警惕,戴耳機玩手機會導致失聰,告訴你怎樣預防及護理

2021-01-18 快問醫生

隨著手機的遍及,無論男女老少,手機都是不離手的。尤其是很多年輕人走路也是戴著耳機的。

這做法到底對人體的健康是否會帶來影響呢?

近幾天,我們發現有報導一名年輕男性由於長期戴耳機,玩手機等不良的習慣而導致失聰,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

而且聽力損害非常嚴重,達到了110分貝,相對於全聾型耳聾。直接佩戴聽力器都無法改善,只能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突發性耳聾如果早期聽力下降時就及時發現治療,一般可以治癒,但如果像這男士一樣等到非常嚴重再去治療,治療的效果就會差很多。

而且突發性耳聾不單單是由於長期戴耳朵等原因導致的,還有很多原因也會引起,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加注意。

一、突發性耳聾的預防

1. 避免高強度噪音的刺激

如果經常處於高強度噪音的環境中,人的聽覺神經就會被幹擾,導致聽力下降,時間長的話,就直接會導致耳聾,甚至是永久性耳聾。

如果經常用耳機、耳麥等,由於長時間處於高頻的聲音刺激中,也會導致聽力下降,長期以住,也會導致耳聾。尤其是聲音調得比較高時,更容易導致。

所以平時要避免這些高強度噪音的刺激,遠離噪音的環境。

如果工作需要,那也要做好防護,而且時間不宜過長。

如果是沒有必要時,尤其是戴耳機玩手機的這些人員,一定不可大意,不要做這些對身體有害的事。

2. 避免精神壓力過大

如果長期精神壓力過大,身體的負荷加重,體內的內分泌系統就會失去平衡,也會導致內耳毛細血管攣縮,從而影響內耳血液的供應,就會有可能導致聽力突然間受損,出現「突聾」的情況。

所以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態度,避免過大壓力負擔,讓體內的內分泌系統處於平衡的狀態,對於身體的健康非常重要。

3. 及時治療耳部疾病

如果患有中耳炎、梅尼埃病、耳內損傷等耳部疾病時,一定要及時治療。

要不然這些炎症會損害聽覺神經,導致聽力下降,嚴重時會導致耳聾。

而且有時候感冒、鼻炎等疾病時,不及時治療,也會蔓延到耳內,引起耳朵的炎症,也有可能引起聽力下降,所以有疾病要早治療,不要拖延。

4. 避免擅自亂用藥

有些藥物會損害耳神經,有耳毒性,如慶大黴素、鏈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呋塞米等利尿藥,奎寧等,不注意時都有可能導致耳聾。

所以服用藥物一定要按醫囑,平時要做好監測,如果弊大於利時,需要停藥或換藥。

二、突發性耳聾的護理

1. 遠離噪音環境

出現突發性耳聾時,一定要遠離噪音的環境,要不然會加重病情。

2. 生活規律

出現突發性耳聾時,一定要調理好自己的內分泌系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減少耳朵的使用。

同時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過鹹過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病情。

3. 保持良好的心情

出現突發性耳聾時,心情會比較容易煩躁,家人要給予鼓勵與支持。

同時自己也要調理好心情,堅信可以很好的恢復,避免壓力過大。

三、突發性耳聾的高發人群

1. 生活或工作在極大噪音的人群;

2. 有感冒或急性中耳炎等疾病,卻不及時治療的人群;

3. 經常熬夜應酬、參加聚會,且不注意飲食的人群;

4. 壓力過大的工作人員或學習任務重的應屆畢業生;

5. 長時間戴耳機的人群。

相關焦點

  •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睡覺,卻以為沒問題,這些危害你都知道嗎?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睡覺,卻以為沒問題,這些危害你都知道嗎?隨著科學網絡的發展,手機更是成為了我們人類必不可少的「裝備」,手機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刷劇看電影、點外賣、聽歌,這些層出不窮的軟體不斷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而走在大街上,時常能夠看見年輕人耳朵裡面塞著耳機,據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喜歡戴著耳機聽歌睡覺,所有很關心自己長時間這樣戴著耳機會有什麼影響?
  • 有人因為長期戴耳機而突發性耳聾,嚇得我默默摘下了耳機……
    就像長輩總會在我們不穿秋褲時叮囑,「等你老了就知道了!」文 | 劉苗苗 編輯 | 星煮近日,南昌的張先生雙耳突然失聰,就醫檢查後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醫生表示,張先生檢驗的分貝達110分貝,屬聽力非常差的人群,配助聽器都沒有幫助。原來,張先生的突發性耳聾與其長期戴耳機、耳麥玩手機遊戲等不良用耳習慣有直接關係。醫院現已為其做了人工耳蝸植入手術。
  • 【吳克群,失聰?】平原縣人民醫院專家告訴你,真相在這裡......
    據臺灣媒體報導,吳克群從5、6月開始就常常耳鳴,一開始沒有太過在意,還誤以為只是耳屎太多,才導致聽不清楚聲音,還曾經到診所清理耳屎,當時並沒有意識到嚴重性。後來,他開始聽不到高、低頻聲音,聽別人講話也像「機器人的聲音」,加上頭痛和暈眩問題遲遲沒好轉,於是又去耳鼻喉科做了檢查,這才發現是「突發性失聰」,然而左耳神經已經受損,聽力剩下六成,恐怕難以康復。    平原縣人民醫院耳鼻喉科醫師生志輝介紹,突發性耳聾或稱「特發性突發性聾」,簡稱「突發性聾」或「突聾」,是指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 南昌31歲男子突然雙耳失聰,只因經常做這事……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跟小編一樣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會戴耳機聽各種風格的歌曲和節目偶爾玩些小遊戲來緩解疲憊、調整當天的心情並且一天不用耳機就特別不習慣~但近日一則新聞讓小編嚇了一跳南昌31歲男子因戴耳機玩遊戲後突然失聰被診斷為突發性耳聾到了要去醫院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地步視頻來源:都市頻道張先生的父親表示自己兒子的聽力一直沒有問題,只是用手機玩遊戲後就出現了問題。
  • 這篇文章告訴你:玩耳機到底要花多少錢?
    鄙人玩攝影不久,玩耳機卻有些年份,故仿照該文,為各位看官獻上這篇《漫漫耳機發燒路》,歡迎各位燒友對號入座。(本文章比較淺顯,也有些搞笑的成分,僅供娛樂,大家別當真,有錯誤還望指出。)可能最開始是吃了朋友的安利,或者是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你開始越來越在意生活品質。聽歌作為現代人必不可少的娛樂方式,你開始想要一條音質相對比較好的耳機。
  • 31歲男子突發雙耳失聰,只因為有這個習慣!網友:這不是我嘛!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幕:不少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對於現代人而言耳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裝備」公交、地鐵、街頭、室內隨處可見戴著耳機的人實際上這樣做的危害很大近日,江西南昌一31歲男子 玩遊戲後突然失聰 原因就跟戴耳機有關視頻:江西衛視前不久
  • 比你期待的頭戴耳機,給的更多:創新SXFI-THEATER無線頭戴耳機
    告訴你有一款,能夠根據個人,對「頭、耳模」掃描建模,對聲音、聲場進行定製的耳機,你腦海裡第一個蹦出來的詞絕對會是「黑科技」吧;第二個詞很大概率會是「買不起」系列吧?但加載「頭耳模」黑科技的創新聲晰飛SXFI-THEATER無線頭戴耳機,恰恰是咱們買了「肉不疼」的系列!
  • 長時間聽音樂會傷耳 戴耳機聽音樂要謹慎
    而且,在比較嘈雜的場合想聽音樂就必須戴耳機,否則,你帶來別人的是噪音,而且,自己也根本無法欣賞音樂。還有很多是電腦遊戲的愛好者,一般情況下打遊戲的時候都會戴上耳機,一邊欣賞遊戲中美妙的音樂一邊戰鬥。  但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點是,如果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是不利於耳朵健康的,甚至會損傷我們的耳朵。
  • 長期戴耳機的危害到底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這樣一幕:不少人戴著耳機聽音樂、看視頻~~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員呢?對於現代人而言,耳機已成為必不可少的「裝備」。公交、地鐵、火車、飛機、人聲鼎沸的街頭、談笑風生的室內,隨處可見戴著耳機的人。長期戴耳機輕者會引起耳鳴、耳悶脹感、聽力下降,重者會出現頭痛、噁心等症。
  • 38歲女子右耳失聰了!
    日前,市民黎女士出現眩暈,聽力下降,但因錯失治療時機,導致右耳失聰。耳朵作為人體重要的信息「接收器」,雖然只是一個很小的器官,但作用卻不可小覷,耳朵要是出現了問題,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吳樹濃說,內耳感覺聲音的聽毛細胞和神經細胞是不可再生的,一旦變性壞死,就會導致永久性的聽力損失。2睡眠不足、精神緊張等可誘發突發性耳聾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不少市民宅家線上辦公,生活相對自由,很多人生物鐘被打亂,經常晚上熬夜刷手機聊天、追劇,久而久之,疾病就開始找上門。
  • 張靚穎自爆間歇性失聰 突聾也有職業偏好
    早在2016年間,吳克群因壓力過大導致「突發性耳聾」,聽力僅剩6成且恢復無望。失聰,俗稱耳聾。突發性耳聾,也叫特發性突聾,簡稱「突發性聾」或「突聾」,是指急性特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72小時內突然發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是耳鼻喉科的一種急症,根據突聾診斷和治療指南介紹,目前,突聾產生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確,如果不及時進行幹預,很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傷。
  • 長期戴耳機的你,聽力還好嗎?
    但如果您有以下的情況,則需要警惕已經存在聽力損失的可能性: 耳鳴; 對聲音的耐受能力變低,稍微大聲會覺得非常刺耳; 在噪聲環境下與人交流困難; 聽得到聲音,但聽不清楚。
  • 4類人要提高警惕,別讓腫瘤抓住機會
    各位女性要注意對卵巢的保養,做好預防卵巢腫瘤的工作,尤其是以下這5類人群,不要繼續再招惹卵巢腫瘤的喜愛。卵巢腫瘤的高危人群有哪些?1、年紀比較大的女性中老年女性人群是卵巢腫瘤的高危人群,卵巢腫瘤的發病率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的增長。研究表明,55歲到65歲這個年齡段,卵巢腫瘤的發病率會到達頂峰,之後才會慢慢下降。
  • 經常戴耳機聽音樂會給你的耳朵帶來這些傷害,以後可要小心了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長期戴耳機聽音樂會對我們的耳朵造成哪些傷害呢?一起來看看吧。一、對聽覺系統造成損害,出現神經性耳鳴和聽力下降。長時間處於較大噪音的環境之下,會對我們耳朵裡的耳蝸毛細胞造成損害,容易形成神經性耳鳴。
  • 給貝多芬戴耳機?索尼營銷又翻車:居然忘了他是聾啞人
    談到貝多芬你會想起什麼?1770年12月16日出生的著名作曲家?古典主義音樂?《第三交響曲》?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我可以想像,這都是和那位名為路德維希·凡·貝多芬的作曲家有關的答案。現在問題在於,聽到貝多芬這個名字,你能夠想像到索尼耳機嗎?
  • 睡覺戴耳機會怎樣?這幾個點需要注意,不能大意!
    但睡覺聽音樂也有幾個需要注意的事項,需要提醒大家哦~01禁睡覺帶耳機第一個就是睡覺戴耳機的習慣,早幾年,藍牙耳機還沒有那麼成熟的時候,大家都習慣用有線耳機。把耳機插入手機,然後打開音樂,再把耳機塞入耳朵中,就像是與世隔絕一樣,沉浸在音樂的世界。
  • 騎車戴耳機究竟有多危險,別說我沒告訴你
    我們行走在路上、趕公車、坐地鐵、騎車,拿起耳機聽音樂成了我們不可或缺的選擇。但是當我們陶醉音樂的時候,危險可能正在步步臨近。江蘇淮安就發生過一起女孩戴耳機騎車摔倒,被耳機線割破喉嚨的事件,當時這個女孩脖子上有5公分的口子,現場鮮血直流。
  • 38歲男子常熬夜加班突發耳聾,5招教你如何規避突發性耳聾
    前不久,他的左耳突然失聰,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然而前不久,養生君的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也是突發性耳聾,但是小夥子才23歲!女朋友急得要哭了,當天直接從成都飛到了上海 ,又羨慕又著急。醫生表明,現在年輕人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現象越來越多,一些不良生活習慣都會損傷聽力,如長期戴耳機、過度疲勞、精神壓力大、熬夜等。
  • 這幾種情況出現,須警惕小兒心功能不全,護理應遵循5大注意事項
    小兒心功能不全也被稱為先天性心臟病,在生活中是比較常見的疾病,是胎兒在母體中發育時心臟血管發育異常所導致的一種畸形。可能很多父母在說到先天性心臟病時會感覺到害怕,卻對它不了解,尤其是它的詳細症狀表現。因此在孩子有這些情況時要警惕。
  • 專家提醒丨青少年期長時間戴耳機聽音樂可致耳聾
    青少年期主要是噪聲性損傷,最主要是戴耳機聽音樂,有研究表明,長時間戴耳機聽歌,可導致耳聾提前30年到來。  對於成年人,經常因為精神壓力大、睡眠不好都可以導致突然的耳聾耳鳴,還有經常從事潛水、乘飛機、裝修、爆破等工作的人,在噪音分貝高的環境下,也會突然耳聾耳鳴。  老年性耳聾是與年齡相關的感音神經性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