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地名翻譯成「中國地名」後,我笑出了眼淚

2021-02-19 外語全球說

世事陰差陽錯,意外地發現,國外地名與中國地名中英對照時的重合,如今拿來大家一起觀賞下,博君一笑!

都說Pearl harbour是「 珍珠港」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蚌埠。

都說Greenland是「格陵蘭」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青島。


都說Deep River是宇多田光的專輯,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神奇的名字叫"深圳"。

都說Newfoundland是紐芬蘭,其實有更北京的翻譯:新發地。

都說rock hometown是「搖滾之鄉」的 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石家莊。


都說New York是「紐約」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新鄉。

都說RedRiverValley是「紅河谷」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丹江口。

都說Table mountain 叫桌山,其實還有個更土的名字:平頂山。

都說Phoenix是「鳳凰城」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寶雞。

都說Portsmouth是「 樸茨茅斯」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浦口 。


都說open horizon是「一 望無際的原野」的意思,其實還有更社會主義的翻譯:平壤。

都說Broadway是百老匯,其實還有還有更中土的翻譯:寬街。

都說Tiger Woods是老虎伍茲,其實還有更中土的名字:林彪。

都說5th Avenue是第五大道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五道口。

都說Mont Blanc是萬寶龍,其實有更中土的翻譯:長白山

都說Wolfsburg是沃爾夫斯堡,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狼窩鋪(中國河北省灤縣杏山鄉)

都說Queensland是昆士蘭,其實還有還有更中土的翻譯:秦皇島。

都說Westfield是韋斯特菲爾德,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西單旋轉

Evergreen不是常青樹……是長春

以後見到Kingston一律譯成皇上屯!

相關焦點

  • 原來英文地名還能翻譯成「中國地名」,笑出了眼淚
    來源:迦思佑教育公眾號世事陰差陽錯,意外地發現,國外地名與中國地名中英對照時的重合都說Pearl harbour是「 珍珠港」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蚌埠。都說Greenland是「格陵蘭」的意思,其實還有更中土的翻譯:青島。都說Deep River是宇多田光的專輯,其實它還有另外一個神奇的名字叫"深圳"。都說Newfoundland是紐芬蘭,其實有更北京的翻譯:新發地。
  • 分分鐘把你美哭的外國地名翻譯
    今天我給大家分享幾個我最喜歡的國外地名的中文翻譯。這些譯名就像一股清流,讓人難以忘懷,十分嚮往。排在我心中第一名翡冷翠Firenze這是一個義大利的城市,Firenze 是義大利語的名字,英文名叫 Florence,現如今官方的譯名叫「佛羅倫斯」,這個翻譯是從英文名譯得。
  • 世界上最長的地名,翻譯成英文172個字母,中文卻只需要2個字
    世界上那麼多新奇有趣的人事物,就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一處城市的地名,這座城市是泰國首都,泰國是我們中國人很熱衷的旅遊目的地,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泰國的首都曼谷,它的名字其實並沒有這麼短,是我們中文翻譯後才變得這樣簡短好記的。
  • 神奇的香港地名翻譯大法
    對於到香港旅遊的朋友,看著地圖上奇奇怪怪的地名大都覺得莫名其妙,翻譯簡直千奇百怪。英文明明都是「Minden」,但香港人卻能翻譯出緬甸和棉登這兩個完全不同的詞來給街道命名;Aberdeen呢?在香港,這些有趣好玩的地名不勝枚舉。聽上去好像是以某本雜誌命名的Magazine Gap Road,被翻譯成「馬己仙峽道」,憑白多了幾分仙風道骨;感覺是五好青年居住的「愛秩序街」,其實是某位英軍少校姓氏的音譯。
  • 世界上最長的首都地名,被漢語翻譯卻是2個字
    世界上最長的首都地名,被漢語翻譯卻是2個字眾所周知,中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在這些歷史文化的長河中,漢字得到不斷的發展,逐漸濃縮成了進化,一直傳承下來。如今漢語成為了世界上人口使用最多的國家,有著近15億人口在使用,除了中國人之外,們還有這國外其他地方,還有著大部分華人居住的地方。但是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中文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呢?
  • 委員建言|長江大橋有3種翻譯?南京規範地名導向標識
    △不同路牌對長江大橋的翻譯也不同汪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在前期她和其他委員們的調研中發現,在南京同一地名可能會出現多種不同形式的翻譯。比如,長江大橋就有三種叫法:有的翻譯成「Changjiang River Bridge」,有的翻譯成「Yangtze River Bridge」,有的直接使用漢語拼音「CHANGJIANG DAQIAO」。比如,浦鎮大街也有兩種標註。有的路牌上是「PUZHEN DAJIE」,有的是「PU ZHEN Street」。字母大小寫、英文翻譯混用、空格間隙也不一樣。
  • 譯論|| 人名、地名的翻譯與方言:從加拿大幾本華裔英語小說的中譯...
    中國大陸最近翻譯出版了五本加拿大華裔作家的英語小說,首次讓中文讀者閱讀到這些聞名已久的著作,是一件很具開拓意義的事情。可是,在翻閱這幾本小說的翻譯本時,我卻發現一個普通話翻譯者可能不曾留意的問題。這些翻譯者第一:漠視了作者利用方言來命名人物的事實,而用普通話來諧音,找相應讀音的漢字;第二:沒有顧及華人社區沿用已久的地名,想當然耳地自創名字。
  • 世界上「最長」的地名,被列入吉尼斯紀錄,但翻譯成中文就2個字
    一座座高樓大廈層出不窮,同時這裡也是泰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科技,教育等各個領域的核心,接待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無數遊客,同時也舉辦了上百起國際會議關於曼谷這個城市,估計大家不了解,其實曼谷這個城市全名非常長,是世界上名字最長的首都,在1782年,拉瑪一世命名曼谷為:「共臺甫馬哈那坤棄他哇勞狄希阿由他亞馬哈底陸浦歐叻辣塔尼布黎隆烏冬帕拉查尼衛馬哈灑坦」,這樣的地名估計很少有人能記得吧
  • 香港地名文化
    (A)純英文地名,這類地名在香港英文地名中佔有很大比例,約佔地名總數的21%。,即一條地名,有一個中文名稱,有兩個英文名稱,這兩個英文名稱中一個為純英文名稱,另一個為羅馬字母粵語方言注音,這裡我們暫且都稱它們為英文名稱。
  • 笑到鼻子冒泡的日本地名
    日本有許多奇奇怪怪的地名,像我孫子、女體入口、特牛、鼻毛.有看起來很牛皮的,有看起來很噁心的,也有看起來...很色情的。接下來,情報醬就介紹幾個日本人眼裡也無法理解的奇怪又好笑的地名~實際上「女體入口」是一個公交站的名稱,並不是地名。 乘客:「這不是去幼兒園的車,我要下車!」司機:「?
  • 盤點世界10大奇葩地名,聽過2個以上算我輸
    我們的中國銀行是bank of China,日本的是The Chugoku Bank, 其中Chugoku是「中國」的日語發音可能是經常被去了當地的中國人搞混,所以銀行還專門貼出了告示,提醒大家不要搞錯了:
  • 民政部:道路交通標誌中地名如標註羅馬字母拼寫,應使用拼音
    為題留言問詢稱,「交通標誌是否屬於《地名管理管理條例》的管理範疇?目前我國很多城市的交通標誌中使用英文翻譯的情況也很突出,如果只是要求民政部門設立的地名標誌使用標準地名,而對交通部門的交通標誌不做管轄,那麼目前地名管理條例還存在很大漏洞呢。」
  • 日本地名比中國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大錯特錯
    在豆瓣、知乎和微博上都有一種論調:日本的地名比中國的地名更好聽更有逼格。他們的第一項論據是,日本的一級行政區比中國的更有歷史厚重感。而中國的一級行政區劃用的概念是省、市(直轄市)、區(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省」是元朝才出現的區劃概念,論資歷比「道」晚了600多年。「市」在中國古代是指大型商業區,大唐的「東市」和「西市」分別隸屬於「萬年縣」和「長安縣」。而日本沿用了唐朝命名習慣,如北海道下設札幌市。你說當代中國的「縣」和「市」顛倒了,那你看看日本的「郡」和「縣」是怎麼玩的。知道「熊本縣」嗎?
  • 日本地名為何多為漢字?
    近日,在PTT上面有網友詢問到:為什麼日本的地名例如千葉、京都、名古屋等聽起來好像都很「潮」,感覺要比臺灣的地名好聽不少
  • 講好中國地名故事 《地名中國》人文紀錄片採風陝西大荔
    7月15日,大型人文紀錄片《地名中國》攝製組深入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舉辦創作座談會,進行拍攝前期採風。《地名中國》人文紀錄片採風陝西大荔 《地名中國》紀錄片攝製組邀請文化研究學者,圍繞大荔縣域歷史、地理、語言、文學、民俗、建築、非遺等開展調研座談。
  • 湘旭交安 淺談指路標誌牌地名漢語拼音拼寫
    湘旭交安接到不少市民反映,街道上的指路標誌牌地名翻譯不統一,好多中英文混搭,是搞錯了?還是兩者都是符合標準?相信大家都特別疑惑。下面,湘旭交安帶你一起去街道上去找茬吧?
  • 日本地名為何多為漢字?竟然是這個女人的功勞
    當時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響,紛紛使用漢字地名,但卻相當混亂,因此《元明天皇》頒布了「好字二字令」,奠定現在日本地名的基礎在中國唐朝時期,日本出了一位女天皇《元明天皇》,這個女天皇雖然僅僅在位8年,但卻實施了影響至今的政策
  • 日本地名問題隨筆
    地名是人類迄今以來最為彌足珍貴的、活生生的語言化石。地名同時又是一本碩大無比的教科書,書上每頁紙都浸印著歷史的烙印,記載著一個民族歷史演變的足跡;地名還像是一本本的地方志,以無比言簡意賅的語言描述出某一方土地上的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徵,乃至農業、漁業、林業及工商貿易的狀況。
  • 地名文化節目,如何講述中國精神?
    我們常常以地名為尺度,來丈量走過的人生。那麼,地名是如何產生和變遷的?中國的地名文化是如何傳承與發展的?對當代人來說,了解地名文化有何現實意義?《中國地名大會》第二季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範式,即以知識競答、文化展演、專家點評等形式,溯源地名來源、傳承地方文化,為觀眾帶來一場場視聽盛宴。
  • 為何揚州炒飯、北京烤鴨等美食非要帶地名?《中國地名大會》這本書...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8月29日,中華書局在王府井新華書店舉辦了《中國地名大會》新書首發活動。《中國地名大會》節目主創人員及主持人魯健、嘉賓康震等出席。《中國地名大會》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的中國首檔大型地名文化類節目,以地名知識競賽的活潑形式,從地理、歷史、語言、文學、民俗等各個角度全方位展現中華大地的萬千風貌,引導人們發現地名背後深厚的人文底蘊、文化華彩和人生百態。《中國地名大會》入選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