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看不懂?搞懂這些概念 教你「玩轉時間」

2020-09-24 光影星觀察


觀觀物語

在《信條》裡,結束即開始。



周末慕名,去看了諾蘭的《信條》

先說說大致的感受:

首先,這是一部通過未來與現實時間交叉,拯救世界的影片,整體劇情設計上屬於傳統的好萊塢大片;

其次,這部劇的前一個多小時,可以輕鬆看懂,因為是常規的特工片;這部劇的後半部分,緊張刺激,但會讓你看的一知半解;

第三,如果沒有嚼碎《信條》中的細節,會看得一腦漿糊;如果吃透了裡面的邏輯,會佩服諾蘭玩弄時間的技巧;



最後,這部影片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不一樣的是,導演沒有花大量時間來鋪陳解釋各類現象的邏輯思維,尤其在影片轉折點——公路追擊戰環節,突如其來的一些時間扭轉現象會讓人一時難以理解,所以需要先做一些觀影功課。

今天,觀觀就根據資料和自有理解,進行幾個關鍵概念解釋,可能涉及些許劇透,周知。



1、什麼是時間?

一說起時間,大家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計時單位。時間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物質運動、變化的持續性、順序性的表現。


我們所有的日常都是由時間線構成的。而且在我們所能感知到的世界中,這條線只能向前不能向後。

但是,在諾蘭的影片中,我們要重新認識時間。時間是一個世間萬物的運動過程中產生因果關係的集合,所有這種從因到果的過程構成了時間。



比如說,我有一個蘋果,不小心掉到了地上,蘋果摔壞了。這就是因為我不小心,導致了蘋果摔壞了的一個結果。

這種正向的因果關係,就呈現了我們目前世界的生活狀態。

不過,在諾然的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運轉不僅能夠從因到果,也能夠從果到因進行運轉,這也就產生了所謂的時間逆轉。這也就是諾蘭影片中呈現的正向和逆向兩個不同的時間空間。

OK,如果能夠明白諾蘭世界的時間概念,我們再往下看。

2、熵加熵減


熵是一個物理名詞,由克勞休斯於1965年提出來的概念,它被用到熱力學第二定律,熵的本質指的是在一個孤立系統中無序狀態的程度,因此它是衡量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系統從有序到無序的轉變就是一個熵增過程。


而熵減,顧名思義,就是系統從無序到有序的一個運動變化過程。

世間萬物是向著熵增的過程進行發展的。舉個例子,一杯熱水放在桌面上,它是慢慢變涼,而不是越來越熱。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時間具有單一傳導性,就是從因到果的直線發生。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幹預未來沒有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的,我們沒法控制。所以,大多數科幻電影中出現的時間機器和時間穿越,存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邏輯BUG。


但在《信條》中,諾貝爾物理學家獲得者基普索恩,曾為諾蘭梳理過時間的概念。而這個概念,也就是熱力學定律,作為電影理論基礎,沒有設定時間機器,而是出現了時間轉換器。


在時間轉換器的作用的下,讓原本的事物從熵增的一種運行狀態,轉換到一種熵減的運行狀態,從而實現整個環境從果到因進行發展,進而時間時間時空扭轉。

聽不懂?

我們舉個例子:

你因為上一周,做了一件事情,特別後悔。你想修正一下。可是在目前的世界狀態裡,沒法改變,因為時間一直是向前的。


這個時候,你通過一個時間轉換器,進入了逆向空間,可時間轉換器的理一遍,回去不是一周前,而是你後悔的當天。你需要在逆向空間裡呆7天,才可以逆回到一周之前 。這個時候,你需要再次通過時間轉換器,進入正向世界,才可以去糾正之前你後悔的事情。


這樣,才能完成所謂的時間穿越。



影片中,有很多這種穿越形式,尤其從公路追擊站開始,比比皆是這種場景,要先理解,才能夠看懂其中的奧妙。

而且,時間逆轉之後,所有物質都會轉變運行規律。比如,行走是倒行,飛鳥可以倒飛,就連人體的呼吸也是由體內向外部呼出氣體。


因此,正向的人進入逆向的世界中,必須佩帶氧氣面罩才可以生存。畢竟,除了自身之外,所有的物質運轉在逆向運行規律中都是合情合理的。


3、時間鉗行運動

影片中,可以給大家的提示是,紅色是正向世界,藍色是逆向世界。搞懂了這個顏色的設定,對於觀影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尤其在男女主的一場威脅對戰戲中,一道玻璃門兩邊,紅藍兩色的時空交叉,其實有一場很精彩的拷問戲。觀觀也是捋了好久才把邏輯捋順。

在玻璃門一邊是逆向世界的女主凱特被丈夫薩爾塔劫持,威脅主角,為了套出鈽241的下落。



但真實的場景,應該是薩爾塔提前打了凱特一槍(逆向子彈),然後利用時間差,薩爾塔又逆行到過去把主角打暈的時間點,再次正回自己的時間線,重新回到主角剛剛昏厥醒來的狀態,讓主角看到眼前的一幕,逼迫主角說出鈽241,並將其搶走。

這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第一次時間鉗行運動。

所謂鉗行運動,實際上是軍事戰鬥中的一種術語。也就是在戰鬥中,一方進攻時,在兩個方向對敵人發起進攻,迫使對方兩面作戰。

而在電影中,諾蘭把這種運動加了一個時間概念,就是使用正反兩種時間空間,對目標進行夾擊。其中,正方可以通過反方已經發生事件的時間差,總結出經驗,並在重新作戰的時候加以規避。這一邏輯在最後的奪取核算法的紅藍大戰中,使用的十分精彩。



不過,看電影的時候建議,如果某些環節太過燒腦,就先不要窮盡細枝末節,還是投入到影片中,會比較爽。畢竟,當看見正反兩方交叉對抗的時候,那種不可言喻的爽酷還是很了不起的。

4、祖父悖論


影片中,協助主角一路取得勝利的重要角色尼爾,曾在影片中提到了「祖父悖論」。

所謂「祖父悖論」就是:未來時空的你如果穿越回過去,殺了你自己的祖父。未來的你就不會存在了。那麼究竟殺你祖父的這個人又是誰?

這就是著名的「祖父悖論」。「祖父悖論」一向被人們認為是平行空間存在的一個理論。不過,在影片中沒有展開講解,也沒有得出結論。



只說:不要試圖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畢竟,萬物宇宙,能夠用當下理論解釋清楚的就是科學,解釋不清,很多都交給了神學。



彩蛋預警


1、這部劇中,有一句切中核心的話,就是:結束即是開始。這句話尼爾在大戰最後,對主角說過。同時,本片的片名,TeneT,也表現出此意。

其實,TeneT一詞就來自龐貝古城遺址發現的方形回文石碑。

這個石碑的碑文不僅左右完全對稱,而且,還包含了:SATOR、AREPO、TENET、OPERA、ROTAS五個單詞。這五個單詞,也分別是《信條》中的俄羅斯商人Sator,仿製畫家Arepo,組織Tenet、爆炸劇院Opera、自由港保存藝術品的公司Rotas。



諾蘭巧妙的將石碑的內容植入到了影片中,而TENET的這一組織名稱出現,也向大家表示,這其實就是一個可以在未來和過去之間可以隨意穿梭的空間,開始即是結束,結束也開始。就像一個四維空間的莫比烏斯環一樣,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

2、尼爾,在影片中貫穿始終的線索性人物。很多人以為尼爾首次出現是在印度與主角接頭時。但其實,在開篇的劇院爆炸實踐中,就有一名逆向特種兵出現,這名特種兵的背包有一個紅色吊墜,而這個人就是尼爾。也就說明,他其實從最開始,就是未來穿越回來幫助主角完成這次TENET人物的人。



另外,網上有人提出,女主凱特的兒子長大後就是尼爾。一是,凱特的兒子,名叫Max,而Max的全名是Maximilien,倒過來前四個字母就是Neil的名字。


所以,你覺得呢?

如果,果真如此,那整個故事就是一個完整的閉環了。這樣想著,觀觀覺得可以買票再去刷一次了。


. The End .


更多精彩,可移步VX:XYzhentanshe

相關焦點

  • 全球一片「看不懂」玩轉時間,不止《信條》
    本月4日,《信條》在中國上映,片中大量眼花繚亂的視覺奇觀和震耳欲聾的聲效,的確最適合在影院觀看。影片對「時間」概念的複雜拆解,超越一般層面的好萊塢大片,「一頭霧水」成為觀眾走出影院後最多的感慨。全球一片「看不懂」北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華納兄弟公司和名導諾蘭的《信條》肩負拯救好萊塢的「重任」。
  • 《信條》看不懂?你需要先理解這些概念!
    下周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tenet》)就要在國內上映了。這幾天我翻看了許多中外朋友在率先上映的國家看完電影後的感受,基本上都有兩個詞,「震撼」和「看不懂」。因此,基於之前的影評,還有我所了解的一些知識,為了讓我們普通觀眾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我總結了電影幾個關鍵的概念,不算劇透,但是了解以後一定會讓你在看《信條》之前,提前做好準備的!
  • 玩轉時間,不止《信條》
    本月4日,《信條》在中國上映,片中大量眼花繚亂的視覺奇觀和震耳欲聾的聲效,的確最適合在影院觀看。影片對「時間」概念的複雜拆解,超越一般層面的好萊塢大片,「一頭霧水」成為觀眾走出影院後最多的感慨。全球一片「看不懂」北美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華納兄弟公司和名導諾蘭的《信條》肩負拯救好萊塢的「重任」。
  • 諾蘭《信條》燒腦程度升級,玩轉時間逆流概念顛覆傳統
    諾蘭的《信條》一定是喜歡大場面視覺效果,喜歡燒腦片的觀眾絕對不能錯過的電影,但是去看之前你可以需要做好可能會看不懂的準備,畢竟燒腦是導演諾蘭的一貫風格。影片的原名《TENET》是從電影主題發散出來的,在海報上呈現出來的一個左右對稱的效果,對應影片中時間流的概念,那就是時間從一個點出發,突然又在一個點從未來倒流到過去。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只不過經由諾蘭加入「時間逆轉、祖父悖論、量子物理學」等高大上設定,讓《信條》的「難懂」程度,在以「燒腦」著稱的諾蘭電影裡也是罕見且奇異的。真·看不懂是對第一種「欣賞不能」的勸退。畢竟打著「高智商」標籤的《記憶碎片》《盜夢空間》和《星際穿越》,觀眾只需集中精神,就能跟上劇情的發展。
  • 看不懂《信條》,是我欣賞水平有限?
    所以看不明白《信條》這件事,你不是一個人。就算預習了國內外各影評人和up主的「映前筆記」,對「鈽241、熵增熵減、熱力學第二定律」等概念進行惡補,我也是在第二次觀看《信條》後才基本縷順這部電影的完整結構的。
  • 太燒腦看不懂《信條》口碑創下諾蘭作品新低
    「你看懂了嗎?」可能是許多觀眾看完電影《信條》後都會問的話。上周五,諾蘭新作《信條》上映,這也是繼《八佰》後內地影市的第二部重磅大片。意外的是,因為在150分鐘的片長裡塞滿了各種有關時空逆轉的物理知識和科幻設定,很多觀眾都無奈表示,看不懂,腦子不夠燒。
  • 諾蘭電影太燒腦,看不懂《信條》一點也不丟人,睡一覺就「懂」了
    說實話,看完《信條》,我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個被震住的目瞪口呆、呆若木雞的呆瓜。像我這種生活裡本來反應就遲鈍的人,因為在看影院中不能暫停回放,很多情節都反應不過來,只能被電影劇情強行拖著走。請恕我本人才疏智淺,平時看電影時,最多能容納3層概念設定。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嗎了懂看你《條信》這部電影,成功將諾蘭作品的平均難懂程度提升一大截,甚至有這樣的說法:不誇張,從基礎知識點看就很明顯——《盜夢空間》是夢裡的時間比現實流逝快很多;《星際穿越》是引力場與時間;而《信條》呢?「熵增和熵減」,別說懂不懂,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 看不懂《信條》不難為情,因為一遍真的很難看懂
    但要挖出所有諾蘭埋的「坑」,搞懂時間逆轉的原理,找出每一處回文對稱……將諾蘭構思創作的「時間宇宙」中所有的線索連起來,發現其中的精妙,從而產生觀影樂趣,看一遍遠遠不夠的。還有影迷表示,她看過諾蘭所有片子,《信條》可以說是諾蘭作品的集大成者。導演前面幾部片子練手過的東西,都出現在了《信條》裡。但即使是諾蘭骨灰粉,她還是覺得《信條》信息量太大,要再去刷幾遍才能完全懂。
  • 看不懂諾蘭的《信條》?請收下這份觀影指南
    時隔三年,大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攜「燒腦」新片《信條》重返中國院線。不過,首周末突破兩億的票房難稱理想,迄今較開畫下降0.5的豆瓣評分也漸漸呈現口碑兩極分化之勢,「門檻太高」「看不懂」等成為觀眾主要的吐槽點,演員秦昊更發文調侃:如果自己表示看不懂,會不會被質疑智商問題。從《盜夢空間》到《星際穿越》,向來標榜高概念的諾蘭似乎從未對觀眾這麼「不友好」過。
  • 《信條》上映一周都沒爆,不能甩鍋「看不懂」
    歡迎把文章分享至朋友圈》自諾蘭的電影《信條》上映以來,《信條》後遺症出現人傳人現象,不少人的問候變成了這樣——?嗎了懂看你《條信》這部電影,成功將諾蘭作品的平均難懂程度提升一大截,甚至有這樣的說法:如果《盜夢空間》的高度是一棵樹,《星際穿越》是一棟樓的話,那麼《信條》就是喜馬拉雅山脈。
  • 《信條》看不懂?換個打開方式吧
    在新作《信條》裡,這位「流量明星」依然人設不倒。「看不懂」、「得三刷」、「看諾蘭前必讀」……把各大公號標題裡的「信條」兩字去掉,換成「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記憶碎片」等諾蘭的其他電影,似乎都能成立。
  • 看燒腦電影《信條》,不要糾結在懂與不懂上
    《恐怖遊輪》的影評視頻(地獄境界自心營造——電影《恐怖遊輪》影評)發了以後,有朋友推薦我去看剛剛公映的《信條》。也就是說,即使「看不懂」劇中錯綜複雜的邏輯體系,即使理解不了那些前沿的物理學、哲學概念,單單就是劇情與畫面也會讓觀眾大呼過癮。可惜,在《信條》中,這兩個基本的外部元素都缺位了,有一種說法是《信條》一片中,諾蘭那個精於編劇的弟弟沒有參與。
  • 《信條》看不懂?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就很糟糕
    《信條》在上映前曾擁有眾口一詞的好評,但自周五正式上映以來,其口碑卻一路走低。有觀眾表示,就算將「增熵逆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知識點都進行了解,也無法輕易捋順這部電影盤根錯節的時間線。而與這類「燒腦、看不懂」的讚譽同行的,則是「看懂又如何?無聊透頂」的辛辣吐槽。
  • 《信條》看不懂?也許是因為它本身就很糟糕
    《信條》在上映前曾擁有眾口一詞的好評,但自周五正式上映以來,其口碑卻一路走低。有觀眾表示,就算將「增熵逆熵、時間鉗形運動、祖父悖論」等知識點都進行了解,也無法輕易捋順這部電影盤根錯節的時間線。而與這類「燒腦、看不懂」的讚譽同行的,則是「看懂又如何?無聊透頂」的辛辣吐槽。諾蘭失手了嗎?
  • 懂不懂「信條」沒那麼重要
    這是Sir的《信條》第三篇。得承認,諾蘭徹底激起了我們腦力上的勝負欲。朋友間問候的方式都是:「《信條》你看了嗎?」頂級的場面,極度燒腦的概念,毫無疑問《信條》會是今年第一大片。但在粉絲的狂歡中,Sir還是想告訴你——其實《信條》沒那麼「神」。
  • 5分鐘看懂《信條》,時間鉗形的概念並不高深
    其實主要還是說作品本身很無聊,更多的還是搞不懂。我們今天就來試著用最簡單的邏輯幫大家解讀一下《信條》,便於各位影迷在回味影片或者二次觀影的時候能更好地欣賞它。《盜夢空間》是夢境的嵌套,深層夢境的時間流逝比淺層夢境要慢,整部電影都建立在這個理論之上。《星際穿越》則是多維度空間的呈現,在五維空間觀看我們這個三維空間是沒有時間概念的,一如我們看二維漫畫的時候可以往前翻頁一樣,這種行為在漫畫人物來看是理解不了的。
  • 《信條》上映首日 觀眾稱: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觀眾:看不懂,看不懂《信條》講述一個特工為了逆轉未來拯救全世界,他在探索「信條」之謎的同時,將要不斷面對「時空逆轉」的巨大危機。看完影片後,觀眾表示,影片中出現了大量的時間和空間逆轉交互的鏡頭,甚至紅藍兩色的房間也有著完全相反的時間定義,在營造視效奇觀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考驗著觀眾理解的程度和速度。有觀眾表示,「看不懂,看不懂。做了功課依然看不懂。」
  • 看不懂《信條》又如何
    只不過在故事中,諾蘭引入了一系列令人頭疼的科學概念——「熵」、「時間鉗形戰術」、「祖父悖論」等等……而當這些科學概念通過電影的畫面鋪陳開來時,對觀眾而言,無論是視覺上還是認知上,都成了一種挑戰。引入「回文」單詞和「回文體」的概念:電影《信條》英文片名」Tenet」即為回文單詞,即從右往左字母顛倒過來還是同一個單詞 /《信條》官方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