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這人說了一句話,等於是文官的知音

2020-12-22 陳二簡

歷史上耳熟能詳的,對於從善如流的明君,第一反應是唐太宗,關於他的故事也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唐太宗和魏徵他們這一對君臣的迭事。唐太宗對於魏徵曾說過一段有名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去世後,唐太宗大痛,說他失去了一面鏡子。

唐太宗對於魏徵是從善如流,近於言聽計從,魏徵對於唐太宗是一生正直,敢直言犯諫,兩人的配合是史上的佳話,唐太宗成就了魏徵的忠直,魏徵成就了唐太宗的賢明。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於魏徵的犯顏直諫到了什麼程度呢?唐太宗都有點怕他。有件事是這樣的,有次唐太宗在御花園裡玩,手上正在玩弄了一隻可愛的小鳥,老遠,他看見魏徵走過來,皇帝怕魏徵看到他玩鳥,擔心被魏徵說,著急忙慌地把鳥往袖子裡藏。那個魏徵呢?他其實老遠就看見了,皇帝在玩物喪志,逗鳥呢。他走近皇帝後就開始一件一件的報告工作,匯報了一件又一件,皇帝心想,今天咋這麼多事呢,希望魏徵趕快講完事趕緊走,但魏徵象看不懂眼色的,不緩不急的匯報,搞得皇帝憋了半天。後來,魏徵是走了,但皇帝藏在袖子裡的鳥也悶死了。

從這件事,魏徵膽子不小,不怕皇帝整他,他敢故意讓皇帝為難,不順著皇帝;皇帝也確實大度,恁是配合魏徵在那有一出沒一出的說事。所以,忠臣與賢君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忠臣,沒有賢君,臣難成就,有賢君,才有忠臣的發揮空間。如遇昏君,忠臣基本多冤死。

關於寬和納諫,廣開言路,歷史上還是蠻多的。到了宋朝,就是另一番氣象,文官基本沒死刑,文官言路是很開明的一個朝代,皇帝大多也是能兼聽的,所以宋朝也出了許多名臣,如趙普、範仲淹、包拯、丁謂、寇準等等,都是敢直言犯諫的主,當時的皇帝也是能從善如流的。宋朝就有點不好,朝臣喜歡玩黨爭,一派壓一派,黨爭歷害時,皇帝兼聽,宰相不一定能聽不同的意見,就會打壓。如司馬光和王安石做宰相時,不同派系的臣子講了不該講的話,是要受打擊的,蘇軾就是個被打壓的例子。

到了明朝,說當朝的不好,對朝政監督,對皇帝監督和提醒都漸似於合法化了。如設了御史的職位。那些御史權力大得不得了,經常糾著皇帝和小辮子說事,有時還搞得皇帝束手束腳。皇帝騎個馬,諫;皇帝有一天不上朝,諫;皇帝起晚了點,諫。反正御史的工作就是這個,幾乎發展成了拿發大鏡看皇帝的言行,發展成了用聖人的要求來要求皇帝,不近人情的地步。所以,明朝中後期,文臣與皇帝的矛盾是蠻突出的。

廣開言路,歡迎官員直諫,追朔起來,較早的還是漢文帝。漢文帝的前時期,都是有很重的言論罪的,說句皇帝的不好,搞不好皇帝會以妖言惑眾罪治你。秦朝就有焚書坑儒,不許亂講話,不許妄議朝政和官員,不許扎堆聊天的高壓政策。到了漢朝劉邦時期、呂雉時期,也是不許難議的。到了漢文帝時,才頒聖旨,取消了妖言惑眾罪。他還有一句對官員的名言,可當得是文官的知音。

他對臣子說:「言者不狂,則擇者不明。」這個胸襟真是寬明。

相關焦點

  • 人生一輩子,知音難尋,知己難得
    魯迅先生曾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確實如此!曾聽過這樣的一句話,獨木難成林,獨枝難遮陰。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力量再大,在大自然中也是渺小的。所以,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這話說的一點都沒有錯。可是,朋友多並不等於個個都是真朋友,人人都會幫你。
  • 漢末三國為什麼喜歡給文官派武將的官職
    一部《三國演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其中的官職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前面提到,曹操成為丞相其實是在赤壁之戰這一年,之前如果有人叫曹丞相,這是典型的歷史概念的不嚴謹。曹操做過的官職很多,從郎官開始到丞相,有十幾個之多,其中有的是文職,比如郎官、司空、丞相,有的是武職,比如典軍校尉、鎮東將軍,還有的是代理,比如奮武將軍、車騎將軍。
  • 他是文官,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霸氣的外交官之一
    他不是武將,而是文官,在出使他國時被俘虜,逃出後領兵直接把這國滅了,他就是大唐使節王玄策。 王玄策,生卒年不詳,洛陽(今河南洛陽)人 ,唐朝官員、外交家,曾多次出使印度(那時候印度叫天竺,當時有東西南北中天竺之分)。
  • 明朝文官權勢滔天,與文官制衡的宗室、勳貴是如何被擊垮的?
    從明朝開國功臣和明初封爵就可以看出,明代爵位分為公、候、伯三等,明代開國六公只有韓國公李善長一人是文官,而後世極度誇讚的劉伯溫只是誠意伯,爵位屬於最低的伯爵。明太祖朱元璋當過乞丐,當過皇上,是中國大一統王朝開國皇帝中出身最低的人,朱元璋重視的人都是有實幹能力的人,對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文人並不看重。
  • 金耀基:人間有知音
    「人們都說『見信如面』,當我翻看這些信件,發覺寫信的人差不多一半已經不在這世上了,於是有很多感慨。如果不將這些信好好地整理出來,恐怕會非常遺憾,甚至是一種罪過了。」由書中收錄的第一封信到現在,時間跨度大概五十年,可以說是我的半部回憶錄了。中國人的文化裡面,情感表達不是很直白的,是講究含蓄的。知己和知音之間通信,不一定講情,但情已經都在裡面了。
  • 塞繆爾佩皮斯(Samuel Pepys),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官之一
    他是個墨守法律條文的人——國王不得不如此——當存在有利於提高他聲望的合法呼聲時他就感到比較安逸;這對於他尋求給予法國更有利的邊界是有幫助的。因此多方面的考慮塑造出後來呈現為愛國主義擴張的外交政策。儘管這最終讓他的國家付出了巨大代價,但這還是給法國帶來了貫穿半個18世紀的榮耀,並創造出一幅法國人至今仍然帶著懷念之情驀然回首的圖景。
  • 第131章 文官俱可殺
    縣尊老爺暫時不在城樓上。敢問貴部是由哪位大人統領的?」城牆上一位文士模樣的人微微向著林思德一揖,還算客氣地問道。  「兄臺安好!我家大人乃是萊州參將王將軍,城外來的正是我軍本部兵馬。」林思德如實說道。  林思德這次喊完話後,卻有了異樣。雖然遠遠地看著城樓上有人在交頭接耳,卻再也不見有人出來答話。
  • 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文官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杜伏威是吳王,中唐的郭子儀是汾陽郡王等等,就是宋朝也有童貫封王,成為古代宦官爵位最高的人,明朝的話主要是追封郡王,主要是明初的開國功臣徐達常遇春等人,至於清朝的話,也有吳三桂等藩王,可見這些異姓封王的人都是武將,所以在古代武將最高可以獲得封王的爵位,那麼文官有能夠獲得怎樣的爵位呢?
  • 光之國的五位文官,賽文之後再無弱小的文官,各個都是超強戰力!
    ,而且還因為佐菲的登場,使得初代的職位看起來不高,實際上,初代奧特曼可是宇宙警備隊·銀河系局長,也算半個文官,不過有奧迷曾經討論過初代的官職,挖出了「宇宙大學教授」這一職位,雖不知是真是假,但大學教授確實是個文員。
  • 王者榮耀:少說一句話就能贏?榮耀王者都得承認,這3句話等於投降
    於是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有些話不能說,因為影響勝率。有時候只要少說一句話就能贏,你還別不信,榮耀王者都得承認,遇到這3句話等於投降。第一句話:不會xxx位置經常遇到玩家一開局就發出「不會輔助」等類似的話,看上去沒什麼,實際讓人非常惱火,無非是不願意玩輔助,結果卻說「不會輔助」。一般說出這句話的玩家不是菜,而是賭氣!很明顯上一把被迫輔助輸了,而且隊友還是坑。
  • 韓琦訪談錄之中國古代文官的十大特徵
    人紅是非多啊,剛剛看了老鐵的好評,你想知道這位先生被噴的情況嗎?請看留言板上的跟帖:  狄青:韓樞密功業官職與我一般,我少一進士及第耳——摸摸頭狄青,學歷就是很重要,但你也不要氣餒喔,你的歷史影響力可比他還大。   看了留言板,我就對這個老韓特別感興趣,真想知道他的具體信息,萬一穿越到宋朝碰到他,還能過去要張籤名。
  • 清平樂——文官的美好時代
    宋太祖蹴鞠圖熱播劇《清平樂》選取了北宋仁宗時期為故事背景,這幾乎是歷史課本中一筆帶過的章節,仁宗即位之時,宋遼已籤訂澶淵之盟6年之久,邊疆小規模的摩擦改變不了宋遼兩國希望和平的政治格局審包公工資高!福利好!
  • 從朱元璋到朱棣的制度變化,淺談明朝為何是以太監來制衡文官集團
    說起明朝的歷史,有人說明朝歷史就是皇帝與文官集團的鬥爭歷史,皇帝如貓,文官如老鼠,貓雖厲害但只有一隻,老鼠雖弱卻是成群結隊的,鬥贏了就是嘉靖帝那般,將下面玩的是團團轉,鬥輸了,
  • 尹吉男:貴族、文官、平民與書畫傳承
    大部分文官在小的時候是看不到真跡的,他們家還沒那麼有錢,收藏不到真跡。他們只能夠通過看這樣的贗品,用我的話是贗品,比我們現在的印刷品還差的贗品,因為印刷品還稍許能看到一些墨的變化、濃淡的變化、筆觸的變化,這種刻在棗木上印出來的帖,你什麼也看不出來,只是看到黑白。也就是說,蘇黃米蔡在小的時候,基本上是根據贗品學的書法。當然後來他們變成大官了,有錢了,他們也會收藏一些東西。
  • 明王朝文官體制的罅隙
    在此基礎上再組成國家的管理機構。歷代封建王朝並不完全以客觀的法律去治理天下臣民,而是以儒家四書五經中的抽象的倫理道德作為治國理政的依據,這正是法治對文官體制的低頭。 再加上隆慶帝駕崩,新皇年幼,而憑藉其內閣首輔的身份張居正幾乎成為帝國實質上的執政者。 在這一年,張居正提出了考成法。藉助以給事中為主體的六科來控制六部,再以內閣控制六科。要辦的事情從內閣至六科,再由六科至中央的六部百官,在到全國大大小小的官員,層層分級責任明確,從而避免了上下層之間的推卸責任。
  • 文臣學武、武人好文,探究明朝文官和武官的地位及影響
    而唐宋時期的文武關係,也有較為明顯的區分特徵,所有的官員都有散官頭銜,這代表著他們在官僚體系中的位階、薪俸與各種特權。文官與武官在該散官體系中擁有各自不同的階序。雖然有些官員同時擁有文武官銜,但其官銜、職位一般會隨著他們在這兩個領域間的移動而改變。
  • 高清照片:清朝文官品級高低就看官服上這塊「補丁」,命婦也有
    補服上的那塊「補丁」稱為補子。補子上繡著禽獸紋樣和應景花卉,等級嚴明。文官繡禽,武官繡獸,正所謂「衣冠禽獸」是也。今天我們以清朝文官為例,為大家展示不同品級官員補子的不同形式。 清朝中期以後,文官補服的色彩定為石青色,其不同之處就在於補子上繡的禽鳥。
  • 中國歷史上帝王身邊的四大奸佞小人,你感覺哪一位小人最可恨?
    真正被他害得慘是文官們。直接下獄殺害的有胡舜陟,流放嶺南最後逼著自殺的有趙鼎,其他流放出去很多到死都沒翻身的包括李光張浚胡銓王庶等等等等,可以拉很長一個名單。這裡面很多人都是宰相副宰相的級別,受到這樣的對待,在當時是非常不可想像的事情。——宋代搞政治鬥爭比較溫和,就算真。謀反也就是流放了事不搞人體消滅,沒有像秦檜這麼玩的。而流放編管的這幫中最倒黴的大概還是洪皓。
  • 高山流水,一個關於知音的傳奇
    如果說關於劍譜的爭奪,刻畫的是嶽不群、左冷禪、林平之等一眾扭曲變形的荒唐人格。那麼,圍繞琴譜展現的就是曲洋與劉正風,令狐衝與任盈盈,人和人之間自然天性的最高境界——知音。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聞名天下的琴師俞伯牙,擅長彈琴卻因曲高和寡而鮮有知音。偶然間,他遇到了樵夫鍾子期。
  • 看明代「公知」文官集團如何顛倒黑白,血口噴人
    前言:明代的文官集團,從仁宗朱高熾即位以後慢慢坐大,逐漸開始掌握話語權。英宗朱祁鎮幼年即位之時,朝政更是掌握到了以「三楊」為代表的文官手中。「土木堡之變」後,武將勳貴的勢力一落千丈,到明孝宗朱祐樘時代,文官們在朝堂上的權勢達到頂峰。他們要求皇帝事事遵從本集團的教誨,對勳貴和武將拼命打壓,對宦官則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