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態直播驚現寒門初中女生: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2020-12-23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作者:喬巴(富書主編)

人性之惡,深不見底

昨天,在網絡上曝光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可能會擊穿每個人的底線。

9月21日,網友@沉迷種樹的果喵曝光了淫穢直播平臺上的恐怖一幕。

一名男子聲稱自己花了9000元從偏遠農村買來了一名未成年的初中女生。

然後在鏡頭前直播對女孩的性侵。

這個流程,他稱之為:「驗貨」。

女孩雖然拼命反抗,痛得撕心裂肺,但男子並沒有停止傷害。

整個過程我不忍心說,你們自己去看舉報人的描述。

而且視頻中還有兩名與女孩年齡相仿的孩子赤裸出境。

男子威脅她們擺出各種姿勢,配合自己的直播。

整個直播,猶如變態的狂歡,女孩們被當成物品隨意把弄。

根據舉報人提供的信息,直播男子之前已經製作過多段類似視頻。

每個女孩都是明碼標價買來的,價格8000到1萬都有。

而舉報人已經向當地公安和婦聯舉報過多次,但是仍未阻止這些視頻被源源不斷做出來。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的,那真的太恐怖了。

究竟是什麼樣的蛇蠍心腸才能做出這樣喪失人性的禽獸行為?

《伊索寓言》裡說:所有冷血的人,都和蛇一樣惡到極致。

生而為人,最可怕的時刻在於:你所有的苦難,滿足了我畸形的快感。

為了錢,那些惡人到底還有什麼不敢做,到底還有什麼底線不敢突破。

真是應了那句話:世間有兩樣東西無法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恐怖黑色產業鏈,遠超你的想像

其實,在這個網絡時代,性犯罪的手段早已花樣翻新,變態視頻不過是一條龐大的黑色產業鏈的冰山一角。

前段時間爆發的韓國N號房事件,讓我們看得觸目驚心。

在這條產業鏈上,許許多多的青春少女甚至是女童被控制,被凌辱,被損害,成為變態的性剝削的對象。

而那些變態一開始控制她們的是什麼呢?

歸納起來他們利用了女孩的兩個弱點:一是無知,二是慾念。

一位女學生落入「N號房」圈套時,還是個初中生。

因為生活費不夠,想勤工儉學,便在網上發帖找兼職工作,惡魔的黑手就是在這個時候找上她的。

對方私聊她,說有一份工作正在招人,每個月工資400萬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3000元),並把引導到「N號房」所在的軟體上——一款「閱後即焚」的通信app。

於是就有了第一次的拍攝。

女孩以為拍完就完事了,而且沒有任何痕跡。

她哪裡知道,自己已經被魔鬼牢牢控制住了。

再往後,對方會強硬地命令她拍下獵奇的性行為視頻,就算身體受傷,也不能停止拍攝。

女學生不敢有任何反抗,因為隱私都在對方手裡,隨時可能被公開,於是只能一次次服從。

壞人當然要被繩之以法,不過女孩也是被無知害了自己。

對世界的惡意毫無警覺,對自己的行為沒有概念,於是壞人就更有機會趁虛而入。

這樣的事,這些年在國內也不少見。

前兩年,有人在網上曝光了一份「借貸寶」的10G裸條壓縮包。只要花50-100元,就能獲得167名女大學生的裸照及視頻,包含個人身份信息以及親友的聯繫方式。

我們根本想像不到,這些青春的,像太陽一樣燦爛的學生們,會被欲望腐蝕的那麼不堪。

2019年,河南長葛市一名13歲女孩應約與網友見面,之後被拐。

雖然父母發現後趕緊報警,可女孩已經被侵害。

難以想像如果警方再晚一步,孩子可能還會被轉賣至更偏遠的地區。

被拐賣的未成年女孩有的被賣到偏遠山村,有的被強迫接客,有的就成為了男子直播中的犧牲品。

這樣的黑色產業鏈,真的讓人價值觀崩塌。

我們這個社會一定不能縱容這些惡人惡事,因為一旦泛濫開來,社會的底線就完蛋了。

宗教上說:人是天使與魔鬼的合體。

天使我不知道,但是魔鬼是真的。

我們之所以設定法律,就是為了懲罰人性中的惡念。

如果變態直播、拐賣少女、強迫接客這種惡行都不能被處罰,那法律就成了擺設。

這個世界,不該這樣。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這種變態視頻被不斷生產,因為有人願意為之出高價。

有句話說得好: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每一個會員都是兇手,每一個圍觀者都是幫兇。

今年3月26日,知名電視劇博主舉報了國內多家兒童色情網站。

這名博主介紹,他陸續接到許多粉絲私信,稱芽苗論壇、蘿莉網、呦~樂園、次元公館、蘿莉天國等多家色情網站長期散布兒童色情內容。

記者隨後登錄這些網站,首頁均充斥著未成年人裸露身體的圖片,每張圖片下面還配有「四歲幼女」「大眼漂亮蘿莉」「初高中生」等吸引用戶點擊的字眼。

點擊這些圖片和文字則會提示,需要填寫用戶名、密碼、郵箱進行註冊並充值成為會員後才能觀看和下載。

裡面的視頻不堪入目,大量未成年女孩,甚至是女童被迫進行裸體表演,有普通話和方言對白,還有強姦和虐待內容。

而其中一家的會員數達800多萬人,同時在線觀看女童裸體的有數千人。另一家三四分鐘就增加一個會員。

我不知道那觀看「演出」的800萬人,心裡是怎麼想的。也許只是滿足自己的變態欲望和快感罷了。

他們心裡想:反正我又不認識,反正那麼多人看,多一個又何妨?

可是,他們沒有想過,那些女童也是有父母的,那些女童也許一輩子都會生活在這些視頻的陰影中。

假如,受害的是你自己女兒,你還能淡定地坐在屏幕前放縱自己的欲望嗎?

《紅與黑》裡說「在人生的這片自私的沙漠裡,人各為己,人人都是在為自己打算。」

當我們一面高喊這個社會不公平不健康,一面卻在黃色網站裡習慣了消費他人痛苦,習慣了享受高高在上的快感時;

當我們一面告訴自己的孩子「這個世界真有魔鬼」,一面卻在肆意踐踏別人的孩子時;

不用懷疑,最後受害的會是我們每一個人。

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這些年,總有女孩被傷害的悲劇發生。

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我們都希望女孩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這沒有錯,但是更根本的還是要懲罰那些作奸犯科的人,讓他們付出代價。

社會裡,確實有很多事很多人超出了理性能夠理解的範圍。

我們能夠做的,首先是讓自己不墜入邪惡的深淵。

然後,團結起來,幫助那些受到傷害的人,用法律給予我們的的武器,讓施暴者接受應該的懲罰。

如果面對這些人渣,法律失效了,公平缺失了,那最後受害的一定是我們每一個人。

也許人性的惡永遠無法澆滅,但好在,世間還有生生不息的善良,溫暖著這夜裡的寒冷。

願其中,有你,有我,也有他。

請記住,這個世界並不美好,但依然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作者簡介:喬巴,富書主編,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首發富書,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直播性侵寒門初中女生,800萬人圍觀: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一名男子聲稱自己花了9000元從偏遠農村買來了一名未成年的初中女生。根據舉報人提供的信息,直播男子之前已經製作過多段類似視頻。我們這個社會一定不能縱容這些惡人惡事,因為一旦泛濫開來,社會的底線就完蛋了。宗教上說:人是天使與魔鬼的合體。天使我不知道,但是魔鬼是真的。我們之所以設定法律,就是為了懲罰人性中的惡念。如果變態直播、拐賣少女、強迫接客這種惡行都不能被處罰,那法律就成了擺設。這個世界,不該這樣。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其實沒有距離
    正如片中News哥所說的,《與惡》要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對善惡問題的「去脈絡化「的隨意審判,因為當你能夠從對方的立場出發去感同身受的時候,就會發現故事從來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便會知道善與惡、好與壞、正義與不義等等二元對立都只是對這個世界的過度簡化。我們與惡的距離,就在於是聲討惡人,還是聲討惡。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與我們與善的距離一樣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一釐米,一米,一公裡?其實我相信多數人都沒辦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可量化的公式。其實,仔細想了又想,筆者突然意識到,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與善的距離是等長的。極惡與極善王涉被噴糞的這一段令人印象深刻,即便劇情彼時尚未展開,但是實際上,我們知道,這一定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情,因此,召喚來民眾最憤怒的聲討。
  • 雪龍號「來」了 沒想到,南北極距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對於普通人而言,那只是一個極度寒冷,距離自己很遠很遠的一個神秘的地方,但是,從那裡回來的人告訴你,南北極,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一堂講座,能為孩子們說的不多,但希望能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播下一顆綠色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從每一個人做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關愛我們地球同伴。 開闊了眼界,學到了知識,這是一堂難得的自然、地理課。一邊聽專家們講故事,小朋友們還一邊寫下自己的問題,向專家提問。
  • 李莉:「戰爭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李莉(右一)正在做電視直播。資料圖片「喲,那不是電視上說軍事的李莉嘛!」這是李莉第一次做直播,壓力可想而知。殲-20是我軍重大新型裝備,說到什麼尺度她心裡也沒有把握。在有限時間內,她迅速作出了判斷:當時國防部還沒有正式回應,這是日本單方面發布的消息,需要進一步確認;日方進入距離中方艦艇編隊3公裡的地方,這本身就是一種挑釁和敵意行為;中方艦艇是在正常遠洋訓練狀態,當時所有搜索雷達都應開機,我方雷達照射到日艦,只能說明我們的雷達工作正常。「這是在為國家利益而戰!」回想當時的心情,李莉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擔負重任的狙擊手。
  • 北大女生自殺,不要問自己與惡的距離,其實我們就是惡的本體!
    生命樹婚戀這是怎樣的一個驚悚刷爆眼球的標題:不寒而慄的愛情、處女、北大女生、精神折磨、自殺。 其實只要稍微轉換下角度,我們對配偶、對兒女、對下屬、對特別有安全感的朋友是不是也常常充滿了貶低、要求和控制! 只是悲劇的地方是我們都打著愛的名義,我們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我們都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我們都覺得這是對方對不起我,都是對方的錯,我們在幫助他們改錯!
  • 當代媒體的困境,都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
    《我們與惡的距離》海報不過,或許是因為職業的關係,本人最為關注的倒是該劇對當代新聞媒體之困的生動描述。女主角宋喬安是新聞電視臺的副總監,這樣的設定在如今的國產電視劇中並不稀奇。但能夠如此深入、寫實地表現媒體運作機制及其缺陷的例子,可就不多見了。
  • 當代媒體的困境,都在《我們與惡的距離》裡
    注意:本文有劇透近期熱播的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讓大家好好領教了一把什麼是「口碑炸裂」。從劇名就不難看出主創的野心——探討大眾的平庸之惡,其主題深度是不言而喻的。兇手罪大惡極,他還應該享有人權嗎,他的親人是否應該「陪葬」?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當代法治社會真的能化解兩者的矛盾嗎?
  • 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是沒有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意思就是,我們與惡沒有距離。李曉明是惡,陳昌是惡,他們是最本質的「惡源」,是所有人眼中的「惡」。在施害者家屬眼中,只求收視率點擊率的無良媒體是惡——「你們殺的人一點也不比我哥少!」 由此一來,在感情用事而「富有同理心」的民眾眼裡、在傷心欲絕遲遲無法走出陰霾的被害者家屬眼裡,施害者是惡中之惡,是不配活著,不配有人權的東西。
  • 流行快遞(29):我們與惡的距離
    「人只要有機會 就又淪陷」,不正是我們常說的悲劇又在重演了嗎?曲調優美,朗朗上口。女歌手並不算漂亮,但唱得用心,也很有技巧。倒回去一看,原來是似曾相識的鬱可唯。上網一查,這首叫《路過人間》的歌還是臺灣連續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主題曲。前不久剛看過,可能當時太著迷於它的劇情,而忽視了這段「插曲」,可惜了!這麼一聯繫就更覺得歌詞巧妙而耐讀。既有入世的體驗,又有出世的領悟。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能有多遠?
    在看完姚弛的這段經歷後,我不確定類似姚弛童年遇見的事情,我們身邊是否發生過?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去問了身邊幾個經常在聊天的朋友,只是幾個而已!意外的是,曾有這種經歷的比例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上初中時候的事,那會兒就聽班裡的女生傳過我們的英語老師,喜歡讓人坐他大腿上給人講題,因為沒見過,所以我也不太信。後來有一次,我和我同桌被叫到英語老師辦公室,他說要給我倆講題,講的過程中,老師就非常自然的一邊講,一邊用手摩挲我倆的大腿,而且我同桌還是個男的。
  • 我們與惡沒有距離
    事件起源《我們與惡的距離》圍繞著一樁根據臺灣的社會事件及律師真人原型做劇本改編的「無差別殺人案件」展開。 《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的也是一樁無差別殺人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曉明在電影院隨機殺人,9死21人傷,證據確鑿,動機不明。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1劇情介紹《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發生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後不同人的反應,因為兒子遇難而支離破碎的受害者家庭,逃避大眾的犯罪者親人,不被理解的律師……每個人的行為都值得深思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是多遠?故事從李曉明在劇院隨機殺人開始,他的父母因為難以面對公眾的譴責等原因躲藏起來,他的妹妹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試圖開啟新生活,她開始了在品味新聞臺的工作,但是上司卻是兒子被李曉明殺死並且難以擺脫痛苦的宋喬安,在發現李大芝身份之後,宋喬安選擇派人跟蹤拍攝,打破了李家人平靜的生活。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其實還有兩個這樣的故事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就是講述了這場慘案後,所有相關人員的命運和選擇,同時,借著這個內核,探討了極多的話題。 還有另一個朋友寫;"這部戲其實很熱血,它告訴我們,也許沒法改變這世界,但至少可以思考自己的行為,讓它變得好一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與善的距離,都太遠了
    呂蒔媛不想拿劇作與真實事件簡單對應——她認為,在媒體上看到的人和現實中的人可能並不一樣。2019年3月24日,由呂蒔媛編劇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註:以下簡稱《與惡》)首播,隨即引發收視熱潮,豆瓣評分高達9.5,騰訊視頻自6月24日上線至今已累積1.3億次播放量。
  • 我們與惡的距離.
    前段時間發現網上可以看《我們與惡的距離》了,說起來當時還在考試周呢,還是決定花兩天時間看這部臺劇。看完後我在豆瓣給它評了十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極端的善良,何嘗不是另一種惡?
    前幾天說的《破冰行動》我每天都會追著看最新的,但是看完30集之後我發現這是一部高開低走的電視劇,前面幾集有幾位老演員演技在線一直拉著節奏走,現在開始有點拖進度,然後幾個小生演技頻頻下線,讓人看得很絕望,相比較之下還是刷一刷《我們與惡的距離》來的舒服!
  • 日漫《惡之華》:初中的他偷偷聞了她的衣服
    接下來,就要介紹男主角暗戀著的女生——品學兼優、樂於助人、待人友善的「表面上很乖巧其實很變態的乖乖女」。三、下面隆重介紹我們的女主2號:「表面上很變態其實也差不多的壞壞女」。畢竟他只是一個初中的孩子。就在他猶猶豫豫之間,女主2號要挾著他做了更多不可告人的事情。他就在惡的沼澤裡越陷越深。三個人的愛情故事,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成長故事,就以這樣扭曲的形式展開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臺劇的距離
    賈靜雯15後年重返臺劇,皺紋成戲精 沒引進版權,沒有正規的觀看渠道,但好作品是自帶宣發能力的,豆瓣鵝組社區論壇甚至微信群裡,關於《我們與惡的距離》(後簡稱《我們與惡》)的討論無處不在。一樁兇殺案的了結,並非「惡有惡報」就可以大快人心,一切看似如常繼續,但其實只是個開始。
  • 《他人即地獄》| 我們與惡的距離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們永遠無法預料到壓垮自己的最後一片雪花什麼時候從天而降,而雪崩的那一刻自己會變成哪幅模樣。就如最近大火的韓劇《他人即地獄》,小白與變態,僅一牆之隔。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好的和不好的,缺點和優點。在我們聲討網絡暴力的同時也會高舉言論自由大旗在鍵盤上筆走龍蛇;不喜歡被人背後非議可還是在公司茶水間大罵某人啥都不懂;討厭被人貼標籤卻在無形中帶上有色眼鏡;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