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參謀部第三號命令,蘇德戰爭初期的蘇軍逆襲,反擊方向杜布諾

2021-01-09 天川歷史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左右,德軍與其僕從國軍隊一起沿著蘇聯邊境,對蘇軍發動了全線反擊。由於此前受到德國的戰略欺騙,對此毫無準備的蘇軍被打的損失慘重。僅僅是戰爭最開始的時間裡,蘇軍就在德軍的轟炸之下損失了超過1200架各型作戰飛機,前線範圍的各級指揮部、集結點、戰備倉庫等也遭到了轟炸。德軍的滲透分隊無處不在,四處破壞通訊設施,殺死蘇軍派出的檢修人員和傳令兵。可以說,整個邊境現在一片混亂。

此時的蘇聯邊境已經遭到了德軍的突破,許多邊防哨站在邊防軍集結前就遭到了佔領或是入侵。但是隸屬於內務人民委員會的邊防軍戰士們仍舊奮勇作戰,以生命為代價遲滯著德軍的進攻,這讓德軍的進攻速度大幅度減緩,有時甚至幾個小時都被卡在這裡。雖然說西方面軍沒能利用好這一點,但是友鄰的西南方面軍卻利用好了這一點。截至到6月22日晚上,西南方面軍在大體上維持住了自己的防線,將德軍阻攔在了築壘地帶上。

最先和德軍交戰的邊防軍和築壘地帶的守備分隊還在進行絕望的戰鬥,幾乎是用上了最後一點力量遲滯對方。而西南方面軍的第5集團軍所屬步兵第45、62、87、124師,第6集團軍所屬步兵第41、97、159師和騎兵第3師,第26集團軍所屬步兵第72、99師則先後投入戰鬥。儘管他們是以一種零散的方式進入了築壘地帶,甚至有一些是在行進過程中倉促轉入防禦的,可就目前看西南方面軍還沒有讓德軍突破他們的防線。

但情況仍舊是讓人不安的,按照西南方面軍與6月22日入夜前搜集到的情報來看。德軍向蘇軍第5集團軍和第6集團軍所在烏斯季盧格和索卡利地域發動著兇猛的進攻,進攻企圖是希望能夠突破防禦後向盧茨克和杜布諾挺進。同時蘇軍的第6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也遭遇到了德軍的進攻,目前雙方正在俄羅斯拉瓦和佩利梅什利兩地域正進行著激烈的戰鬥。雖然局面讓人感到不安,但是基爾波諾斯仍舊信心十足,他認為自己可以阻擋德軍的進攻,至少可以將部隊撤往後方的預設陣地,耗盡德軍的後續力量。

可這個時候總參謀部下發的"總參謀部第三號命令"卻給他的腦袋上澆了一盆冷水。按照這份樂觀的命令表示,總參謀已經判定他們阻攔住了德軍的進攻,並且要求他們向德軍發動反擊。總參謀部要求他們以至少 5 個機械化軍和方面軍的全部航空兵向德軍控制的盧布林發動突擊,並且要合圍和消滅在弗拉基米爾——沃倫斯一線,基至是幹掉克雷斯特諾波爾正面進攻的德軍部隊(這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主力)。其中總參謀部還特別規定了,西南方面軍必須在6月24日晚攻克盧布林。

對於總參謀部的這道命令,西南方面軍司令部幾乎吵翻了天。西南方面軍的參謀長馬克西姆·阿列克謝耶維奇·普爾卡耶夫表示應該放棄執行這個自殺的命令,因為現在根本沒有進攻的餘力,應該將部隊放在後面的築壘地域上繼續阻擊德軍。而軍事委員會委員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瓦舒金則表示應該執行命令,畢竟命令不管多荒唐都是命令,而且如果拒絕執行總參謀部的命令,那麼會對士氣造成巨大的破壞。

在兩個人爭吵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西南方面軍司令基爾波諾斯做出了決斷,他決心按照命令發起反擊。基爾波諾斯有自己的底牌,因為此前判定德軍會從烏克蘭方向發起進攻,因此基爾波諾斯手頭有足足八個機械化軍。基爾波諾斯計劃投入自己的六個機械化軍隊向基輔方向進攻的德國第一裝甲集群和第17集團軍揮出一記重拳,部隊將從兩翼發起反擊,從而將第一裝甲集群攔腰打斷。

6月23日,第15機械化軍的兩個坦克師開始進攻德軍側翼,但進攻本身被德軍的空襲遲滯,所以未能打垮德軍的第197步兵師,而且德軍的第11裝甲師也按照原計劃開始推進。6月24日,蘇軍第5集團軍聯合第22機械化軍發動了一次進攻,試圖在沃伊內察消滅德軍的左翼。雖然一度擋住了德軍第14裝甲師和第198步兵師,可是第22機械化軍的軍長謝苗·米哈伊洛維奇·孔德魯謝夫少將陣亡。同時德軍第14裝甲師還迂迴到了蘇軍第5集團軍側後,導致了蘇軍第5集團軍被迫停止攻勢。

6月26日,德軍第一裝甲集群度過了斯特爾河,在兩次擊退蘇軍的小規模反擊後,擺開架勢直奔基輔而去。而基爾波諾斯也調集了第8、9、15、19四個機械化軍,分別從南北兩翼發動反擊。其中第9和第19機械化軍在北面,第8和第15機械化軍在南面,同時四個機械化軍都能得到空中支援。唯一的問題在於,四個機械化軍的協調工作很差,並且原本要支援他們的三個步兵軍沒能抵達戰場。而第4機械化軍則還在前線抵抗德軍的進攻,至於第22機械化軍則喪失了戰鬥力。

最先發動進攻的是第8機械化軍,他們在26日白天擊退了德軍第58步兵師,並在晚上開始向杜布諾方向推進,同時還在次日派出了以第34坦克師為核心的快速集群。可惜的是,第8機械化軍在之後的時間裡慘遭德軍的地空火力分割,頃刻間就陷入了德軍的包圍之中,苦戰至7月1日才逃出生天。而友鄰的第15機械化軍也沒好哪去,他們被空襲和沼澤地所阻,等到趕到德軍面前時,直接陷入了德軍的反坦克火力之下,在遭遇重大損失後被迫向第4機械化軍靠攏。

而北面的第19機械化軍一度推進到國境線地帶,可是他們的運氣更壞,直接撞到了德軍第13和第11裝甲師面前。雙方當即展開激戰,最終第19機械化軍不敵德軍,只能放棄推進。唯一取得戰果的是第9機械化軍,指揮官是時任少將的羅科索夫斯基。這位未來的元帥在6月27日就和第19機械化軍失去了聯繫,現在只能依靠自己和德軍作戰。第9機械化軍沒有選擇採取攻勢作戰,而是利用炮火迎擊了德軍第13裝甲師,這讓第13裝甲師受到了嚴重的損失。

可是這種作戰不可能持續太久,投入戰鬥的全部六個機械化軍都已經筋疲力盡,情況最好的第9機械化軍在兩天後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而最靠前的第4機械化軍也瀕臨失敗,如果他們被擊敗的話,那麼第15機械化軍也註定要全軍覆沒。現在基爾波諾斯已經對戰局絕望了,他只能下令所有部隊向後方收縮,力求在被德軍一個一個吃掉部隊之前,儘可能多地收攏部隊到後方的預設陣地上,組織新一輪的防禦作戰。

可需要指出的是,西南方面軍這次聲勢浩大的反攻雖然不成功,還讓投入的2600輛坦克損失過半。但這場敵我雙方投入超過4000輛坦克的戰鬥,仍舊讓德軍的南方集團軍群被遲滯至少一周,這迫使希特勒不得不在之後,急調中央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回援南方集團軍群。同時這場戰鬥也給蘇軍上了一場機械化戰爭課,雖然代價過於高昂,可它的價值卻無可比擬,並將在之後的戰爭裡起到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巨人的碰撞——蘇德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

相關焦點

  • 西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的覆滅,蘇德戰爭的第一周都發生了些什麼?
    按照蘇軍的既定計劃,他們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有諸多防禦據點,用來阻攔德軍可能的進攻。而在比亞韋斯託克突出部後面,還有兩道野戰防線用來進一步遲滯德軍的進攻(建國初期的舊防線),最後一道是明斯克地區的舊築壘地帶,也就是所謂的"史達林防線"。如果按照計劃,那麼這些防線將能起到遲滯德軍進攻的目的,並最後擋住德軍的進攻。
  • 二戰史達林格勒戰役,為何是蘇德戰爭最大亮點?蘇軍有兩個沒想到
    二戰期間,蘇德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戰役算得上一個,這場殲滅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的戰鬥,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也成為二戰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戰役。首先,完殲德軍保盧斯第6集團軍,是蘇德戰爭的最大亮點。由於莫斯科戰役以後,史達林和蘇軍統帥部一直把重點放在防守莫斯科方向上,因為德軍雖然在莫斯科戰役失利了,但仍有70個師的重兵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線作頑強防禦,而且大有重新進攻莫斯科的勢頭。1942年6月,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突然分成兩個作戰集團,A集團向高加索方向作重點進攻,以搶佔那裡的戰略資源並伺機向南拓展,B集團向史達林格勒進攻作牽製作戰,企圖佔領該城後再迂迴向北對莫斯科形成夾擊態勢。
  • 日本宣布投降,蘇軍總參謀部仍然下令繼續攻擊,為什麼
    8月16日,在日-本已經宣布投降的情況下,蘇聯總參謀部仍然命令遠東武裝部隊繼續進攻,並解釋說,日本天皇於8月15日關於日本投降的公告只是一般性的宣言,對其武裝部隊還未發出停止戰鬥行動的命令,日本的武裝部隊依然繼續抵抗,日本軍隊還沒有真正投降。只有當日本天皇令部隊投降的命令確實付諸實行時,蘇軍才會停止攻擊。
  • 史達林的管風琴,蘇軍的戰爭利器,生產了1萬門的喀秋莎火箭炮
    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軍在第二次世界期間使用的一款著名武器,它在東線的戰鬥中以火力威猛,令德軍叫苦不堪,甚至聞風喪膽而聞名。這種武器戰整個蘇聯衛國戰爭期間總共生產數量高達1萬餘門,從莫斯科一路走向柏林,在柏林戰役中上演了劃上蘇德戰爭句號的「交響樂」。
  • 從大尉到將軍,蘇德戰爭時期一名連升4級的蘇軍軍官
    右一就是彼得羅夫斯基的真實形象 我們都知道,在蘇德戰爭時期蘇軍官兵由於作戰得力而被跨級晉升軍銜的事情並不罕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第63步兵軍軍長彼得羅夫斯基,由於在戰爭初期的出色表現,他的軍銜被直接從上校晉升為中將。但是彼得羅夫斯基中將並不是當時晉升軍銜跨越最大的軍官。實際上,相對於彼得羅夫斯基中將的情況,有一名蘇軍基層軍官「進步」更大,達到了驚人的連升4級。只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個人不為大家所熟知罷了。當然,換個角度來說,要不是電影《莫斯科保衛戰》,其實知道彼得羅夫斯基中將的人也不會太多。
  • 《焦土:蘇德戰爭(1943-1944)》前言
    在《東進》中,他從東線戰事的開端講起,故事結束於史達林格勒;在《焦土》中他繼續講述了蘇德這兩個極權國家之間的衝突。卡雷爾帶領讀者與德軍一起踏上徵程:橫越俄羅斯西伯利亞大草原,在庫爾斯克歷經史上最偉大的坦克戰,實施大撤退行動,最終見證希特勒的軍團被擊敗。《焦土》一書連同《東進》,構成了戰史上對蘇德戰爭1941-1945畫卷的最佳描繪。細節生動,可讀性很強。
  • 為何蘇德戰場堪稱二戰最慘烈?動輒殲滅百萬人,傷亡以數千萬計
    從地域劃分的角度來看,二戰主要可以分為歐洲戰場,蘇德戰場,北非戰場,亞洲戰場以及太平洋戰場。而蘇德戰場被認為是戰爭最為慘烈,損失最為慘重的主戰場,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戰爭,慘烈程度空前絕後,是真正的人間煉獄!
  • ...馬馬耶夫崗|蘇德戰爭|史達林格勒戰役|莫斯科|蘇聯_歷史|勒熱夫...
    但用來形容蘇德戰爭簡直再合適不過。在整個蘇德戰爭期間,蘇德兩國的軍隊不顧一切的進行廝殺。,因為傷亡過大導致難以統計的戰損,蘇德雙方在這個絞肉機中將手裡能用的部隊全部投入戰鬥,474871名蘇軍士兵陣亡,650878蘇軍傷殘或被俘;……………………自盟軍1944年登陸諾曼第地區以來,西線盟軍沒有任何一場戰役雙方兵力總和超過了100萬,而蘇德戰爭中雙方人數合計超過百萬的戰役卻不止一次。
  • 蘇德大戰僅頭18天,蘇軍就被俘30萬人,最後怎麼就反敗為勝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30分,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蘇德勢力分界線上突然發力,由約300萬德軍組成的德軍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南方集團軍群,如同猛虎捕食一般撲向了蘇聯勢力圈。德軍參謀部在德軍正式進攻之前,給三路大軍定下明確的目標,中央集團軍群直插蘇聯首都莫斯科,讓蘇聯陷入「行政」上的「亡國」。
  • 蘇德戰爭前,蘇軍大批部隊在邊境駐防,為何反被德軍擊敗?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和德國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表面上維持了和平。但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是知道德國的小鬍子希特勒可不會老老實實的籤訂條約的,所以他必然要做好戰爭準備。然而這最後結果卻令人大吃一驚,百萬蘇聯大軍被德軍輕易擊敗。那麼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結果呢?
  • 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德軍實力強大,為何決戰前希特勒選擇撤退?
    二戰期間,在1943年7月,蘇德戰場的庫爾斯克地區,蘇德雙方爆發了一場空前激烈的大會戰。德軍兩大集團軍群,從南北兩路發起鉗形攻勢,猛烈攻擊庫爾斯克突出部,企圖合圍蘇軍的重兵集團。為何擁有強大實力的德軍會失敗呢? 7月5日,德軍北路進攻部隊是中央集團軍群,先以三個步兵師的兵力從左翼實施佯攻,吸引蘇軍主力。然後用4個裝甲師加上三個步兵師,猛烈攻擊蘇軍的陣地。當天主攻方向就突破了蘇軍的第1道防線,向前推進了5公裡,可是蘇軍兩翼的反擊頗為成功,守住了陣地。
  • 二戰明斯克戰役,蘇軍把防守打成進攻,築壘地區梯次防禦成為擺設
    01德軍閃擊蘇聯,蘇軍有險不守,防守打成了進攻1941年6月22日德軍閃擊蘇聯以後,西方方面軍主要擔負著防禦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向莫斯科方向突進的任務。但是,方面軍指揮員巴甫洛夫卻疏忽大意,在蘇軍統帥部3號反擊命令還沒下達之前,他已經派出先頭部隊在蘇波邊境的布列斯特要塞和格羅德諾展開進攻。
  • 蘇德戰爭關鍵時刻,蘇聯靠什麼支撐?一萬噸黃金和兩條命令是關鍵
    戰爭初期,德軍攻勢迅猛,蘇軍最高統帥部不斷地命令部隊進行阻擊,在建立縱深梯次防禦,以「空間換時間」的同時,也儘量將該地區的工業企業撤往大後方,這部分工業與烏拉爾地區的工業體系
  • 沃羅涅日拉鋸戰的開端,蘇軍與德軍的混戰,第一次沃羅涅日戰役
    1942年中下旬,德軍發動沃羅涅日戰役,此戰目的皆在配合盧甘斯克方向的攻勢,打開通往高加索和史達林格勒的大門,奪取蘇聯的兩個重要工業區,充實德軍的戰爭力量,而蘇軍在沃羅涅日艱難的招架並將德軍拖入了拉鋸戰,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第一次沃羅涅日戰役。
  • 蘇德戰爭:耗時1418天,傷亡人數超6100萬,堪稱二戰之最
    八年抗日戰爭,是中國人保家衛國的戰爭,是大多數中國人都很熟悉的一場戰爭。 不過今天想寫的,是蘇聯人的「衛國戰爭」,大多數中國人對此並不太熟知,就是「蘇德戰爭」。 二戰所有戰場裡,蘇德戰場是其中規模最宏大、傷亡最慘重、戰況最激烈的一個,沒有之一。
  • 二戰蘇德戰爭,蘇軍在明斯克戰役首戰失利,雞蛋裝在了一個籃子裡
    02三大致命失誤造成防禦失利,雙腿難敵德軍裝甲南北鉗形夾擊明斯克戰役之所以影響深遠,一方面這是蘇德戰爭爆發以來,蘇軍遭受到的首戰失利,一個方面軍主力幾乎打沒了,對蘇軍士氣影響巨大;另一方面,史達林對巴甫洛夫等高級將領的處置反映了戰爭的殘酷。但西方面軍的失利也不是偶然的,這是前期的一些錯誤做法帶來的後果。
  • 蘇德戰爭不到半年,蘇軍29個機械化軍損失殆盡,誰該承擔責任?
    但是歷史的發展並非如此,在蘇德戰爭爆發的第1年,以20個裝甲師為核心的德國陸軍給予了以29個機械化軍為核心的蘇聯陸軍以嚴重的打擊,蘇聯損失了全部的機械化軍,而德軍1個裝甲師都沒有被殲滅!蘇聯對於自己的錯誤直到1940年法國戰爭爆發時才有所認識到,德軍裝甲部隊強大的進攻能力令蘇聯驚嘆不已,直到此時才意識到此前解散機械化軍是一個嚴重的錯誤。當年7月份,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就下令組建9個新型機械化軍,並從1941年2月開始組建另外20個機械化軍。
  • 4000輛坦克打700輛坦克,蘇軍覺得自己優勢很大,A了上去
    到了戰爭開始的時候,西南方面軍下屬8個機械化軍,有4525輛坦克,其中包括了493輛T-34坦克和262輛KV系列重坦,而他們的對手德國第一裝甲集群別說三號、四號,就是一號、二號一起加起來也才只有720輛。 4525輛坦克對戰720輛坦克。 這數量差距,已經飛龍騎臉穩贏了好吧!
  • 蘇德戰爭胡貝口袋戰,朱可夫200萬對20萬十拿九穩,為何功虧一簣
    1944年3月,蘇德戰爭卡梅涅茨-波杜爾斯基口袋戰役(也稱胡貝口袋戰役),是蘇軍烏克蘭兩個方面軍對德軍南方集群第1裝甲集團軍的的一場不對等戰役。這場戰役中,蘇軍佔有200萬對20萬十倍於敵的優勢,最終卻讓德軍成功逃脫。那麼,蘇軍這場看似十拿九穩的戰鬥,為何功虧一簣被德軍成功突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