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在舌尖上的泡桐花

2021-02-12 拾味揚州

點擊音樂  靜心聆聽

我曾經是一個園林綠化者。或許和我的職業有關,我一直喜歡樹,尤其是那長得高大魁梧的泡桐樹!


只要到了六月,家鄉的山崗上就會忽現大片大片的形如小喇叭似的花朵,那就是我最喜愛的泡桐花,簡直太美了。

只要到了六月,就能嗅到泡桐花那脈脈的清香。

其實,樹和人一樣,它也有生命,它也要生長繁衍,因此,泡桐樹開花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泡桐樹的花兒開的卻與眾不同,在我們這個水鄉江南,好多樹也開花。

比如,槐樹開花時雖然也很茂密,但槐花的花型不大,遠比不上泡桐花開的大氣張揚;榆錢樹也開花,但榆錢花略顯得細碎矜持,並不像泡桐花那樣開的潑辣而繁華。

袁枚的《苔》一詩裡曰「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安的種子》繪本裡也有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會很燦爛地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花和孩子一樣,只要努力,都能開出最美的花。

泡桐樹開紫色花,花大,花瓣呈漏鬥狀,煞是壯觀。

泡桐木材可做家具。據說,在日本誰家生了女孩,會在家門口種上一棵泡桐,等到女兒出嫁時,已經成材的泡桐就可以打造成全套的嫁妝家具了。

唐代聶夷中有詩讚曰:「有琴不張弦,眾星列梧桐。須知澹泊聽,聲在無聲中。」幾乎所有出現在古書裡的那些好琴,其木材大都是取自梧桐樹。

每年這個季節到來,公路兩旁的泡桐花就會趕趟似的開著,她跟無花果不一樣,無花果樹是先結果再發葉,而泡桐樹是先開花再生葉,花期也長,足足有一個月呢。

初夏的江南古鎮盡顯著泡桐花的美麗,前來賞花拍花的遊人也絡繹不絕,遠遠地望著這片紫色的花海,心裡格外愉悅,這花開的極好,就像一片片祥雲在山野之中翻騰著,漂浮著,格外的入眼。

每當旖旎的陽光曬熱那一片片花朵,滿樹的泡桐花頓時散發出一股子洗髮香波的味道。

我家住在尹山湖附近,只要推開窗就能看到成片的泡桐樹上那朵朵紫色喇叭花開滿枝椏,嫩嫩的花朵奪人眼球,秀色可餐。

隨著氣溫不斷地升高,泡桐樹的枝葉也開始越發的茂密起來,到了盛夏樹冠就大到了極致,猶如天空中出現的一把巨型遮陽傘,把烈日全部遮擋在外邊,把陰涼毫無保留的留給了我們。

「一月離家歸未得,桐花落盡子規啼。」又到泡桐花盛開的時節,我真想立刻趕回鄉下,去品嘗外婆親手製作的「泡桐花」宴。

我小時候聽外婆說,我們的家境並不富裕,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就是房前的幾棵高大挺拔的泡桐樹了。

每到泡桐樹開花時節,我和幾個小夥伴兒就會聚在大樹下拾檢起被風吹落的紫色泡桐花兒,輕輕地用嘴吸允著花苞中間粉色的蕊,果真是甜滋滋的,只要深吸一口,那撲鼻的香就會浸染整個面頰。

頑皮的我還時常把花蒂用線連起來嚇唬小夥伴兒,因為連起來的花蒂很像蛇。

這時候,外婆便會找來梯子小心地爬上樹,摘滿一竹籃的泡桐花,用清涼的壓井水洗洗,生了火,將裝滿一鍋的水燒開,再往泡桐花上撒一層乾麵粉,攪拌成糊狀,然後用手揪成一團團小餅散入滾開的鍋裡,再殼上一隻自家裡餵養的草雞蛋,放一點點鹽,在出鍋前切幾段芫荽撒在熱湯裡,若條件允許再滴幾滴香油,一鍋鮮香的泡桐花湯就大功告成了。

外婆做的泡桐羹,味道更是鮮美。紫色的小團團是泡桐花,淡黃色的是雞蛋花,亮亮的是香油漂浮著顏色,芫荽是翠綠色的,滿鍋的香氣直入心脾,真想現在就做一碗鮮香撲鼻的泡桐花,跟大伙兒一起嘗嘗鮮。

泡桐花不但外表俊俏,而且內含豐富的營養。

古代名醫元素和李時珍曾說過:「泡桐樹渾身都是寶。其花朵,乃天地精氣凝聚而成。葉子陽,發生也。花朵陰,成實也。」

泡桐樹花開花謝,年復一年,它跟好多不知名的花一樣,不曾被人們記起,甚至有人無視他的存在,泡桐樹的確是個寶,它的花可以吃,也能入藥,本草綱目上面記載,其功效是清熱解毒,明目養肝,對肺炎,氣管炎,腮腺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都有療效。

最大的好處是泡桐果還可以治療高血壓。外婆還說,用泡桐樹上面掉下來的果子和葉子一起煮成水,泡澡,可以去除溼氣和皮膚疾病。

那時候,外婆還用曬乾了的泡桐果籽在鐵鍋裡翻炒熟了給孩子們吃,舅舅的臉上長滿了粉刺豆豆,外婆就掐一把泡桐花在手心裡搓出水往舅舅臉上塗抹,不多久舅舅的臉上就會光滑無痕了。

外婆還將春天的泡桐花摘下來洗淨、晾乾、剁碎,加入各種食材調料,製作成鮮美可口的「梧桐花」醬給左鄰右舍品嘗,外婆的這一做法被當地人傳為佳話,鄉鄰們稱泡桐花為:開在舌尖上的「花」!

後來,我從園林學校畢業才知道泡桐樹可以做家具,用泡桐木做的家具不變型,但是為了保護生態平衡,不許亂砍亂伐已經寫入法律章程。保護樹木人人有責。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感謝大自然饋贈給我們的一切,感謝泡桐樹帶給我們的諸多健康與美的享受。

• END •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圖片版權,因部分文圖來源網絡等各種渠道,無法追溯作者,請主動與我們聯繫,以便奉寄稿酬!同時,歡迎各位作者積極向我們投稿,投稿郵箱:gemaike@126.com

-   往期精選  -

 有一種愛叫做轉發朋友圈 

文 | 解紅

圖 | 整理於網絡

排版 | 拾味編輯部

相關焦點

  • 山西運城的泡桐花盛開,美爆了,又名紫裙皇后,花語期待你的愛
    山西運城的泡桐花盛開,美爆了,泡桐花又名「紫裙皇后「,花語是~期待你的愛!山西運城的泡桐花盛開,美爆了,泡桐花又名「紫裙皇后「,花語是~期待你的愛!山西運城的泡桐花盛開,美爆了,泡桐花又名「紫裙皇后「,花語是~期待你的愛!
  • 食族人,開在舌尖上的風味餐廳
    世界上最治癒的東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吃不同特色風味的美食,能夠慰藉味蕾與心靈,獲得美好記憶~   食族人產品,涵蓋辣、酸、香、臭、麻等味道,不斷創造新鮮且具有特色的美食,猶如一家開在舌尖上的風味餐廳,不斷釋放食物魅力,吸引著更多的美食愛好者。
  • 舌尖上的牛肉麵
    2012年和2014年一部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爆全國,激起了國人對美食的空前熱情,
  • 在舌尖上品味過年好
    」之《舌尖上的春節》。《舌尖上的春節》延續了《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方式方法,看上去依舊被刺激的唾液分泌,衝動的想吃飯。把一面鏡子打碎,再重新組合,這個過程就是「舌尖」展露的內容。十幾個人物,不相干的跨地域城市,看上去東一鎯頭西一捧子,但無不在一個內在邏輯線上行進,從而化整為一,地域特色極為鮮明,整體綜合又一脈相承
  • 《舌尖上的中國4》才下舌尖又上心間,山西燜面
    《舌尖上的中國3》開播,評分就遠遠不如前兩季,昨天晚上的節目播出之後更是引發一輪口碑崩塌,我眼看著它從7.0變成6.8,一下午就
  • 王玉 舌尖上的鄉愁
    這些味道泛起的鄉愁,在舌尖上醞釀,熟悉而又頑固地主宰了我全部的記憶。家鄉原本普通常見的食物,此刻變得彌足珍貴。古老的傳統美食自有力量穿越時空,無論你身在何方,都能夠感受到這些元素微妙而又清晰地湊在一起所產生出來的誘人味道。飲食是歷史的縮影,舌尖上品嘗到的豐富層次,其實更是各種思鄉情緒的匯集。
  •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魔都餐廳
    其中「八寶鴨」源自蘇錫幫的「八寶雞」,即不把鴨開膛,而是從翅膀下割開一個口子,由此取出內臟,將鴨子洗淨後再從這個口子裡塞進八寶餡料:糯米、蓮心、筍丁、火腿丁、慄子丁、冬菇丁、肉丁,成菜香味濃鬱、肥嫩香酥,成為老飯店一道馳名中外的看家菜。❤回復關鍵字「舌尖」即可獲取餐廳地址。3.
  • 《舌尖上的中國》與《慢食運動》
    難得的是,如今在《舌尖》贏得的諸多讚譽中,分集的結構是其中的重要一點。片子的結構既沒有按照傳統的時間或者歷史脈絡展開,也沒有按照食物的地域說起,「說不出來是什麼結構,但你就是覺得有其合理性,並且很科學。」有網友這樣評論。作為《舌尖》的顧問之一,美食家沈宏非參與了最初的分集策劃,在他所提出的原始版本中,《舌尖》被按照「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結構進行分集。
  • 舌尖上的安徽
    紅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舌尖上的母校」、「舌尖上的中國」等詞迅速走紅,不少人也開始點評或懷念起「舌尖上的安徽」
  • 泰國女孩廣西開餐廳 用美食搭起舌尖上的「橋梁」
    【解說】陳美妮坦言,開餐廳的初衷是希望留在南寧的泰國朋友來吃飯時,就像回到了家。而現在,她更希望通過美食,為中泰兩國的友誼架上一座舌尖上的「橋梁」。  【同期】陳美妮  開了這間餐廳不僅僅就是宣傳我們泰國的美食,還有更加想讓他們(顧客)了解到我們泰國的文化。
  • 《舌尖上的中國》裡的上海「米道」
    《舌尖上的中國》熱播後,觀眾大呼解饞,也有人口水連連。很多人反映,拍攝美食特寫太少,無法滿足大家的口舌之欲。
  • 舌尖上的臺北
    日本同學說這個餐廳是日本人開的,保留原滋原味的風格;且價格相對便宜地多。餐廳多賣丼飯,牛丼,豚丼,親子丼(雞肉加雞蛋)等。這樣的丼飯,我來到臺灣才知道有,是日本日常的米飯類型。丼在日文念「懂」音,原為古漢字,自唐傳入日本後引用為「蓋飯」之意。
  • 福建美食又登《舌尖上的中國》啦!舌尖上的福建,看餓了......
    讓萬千吃貨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3》
  • 舌尖上的春節狂想
    當你咬開鬆脆的外皮後,裡面的花生、芝麻和砂糖猝不及防就與你的唇舌短兵相接。最妙的是,當你吃完後用舌頭摸索齒間,穀物的焦香和砂糖的甜仍執著地吻著你的舌尖。冬瓜盅:紅遍國內外的名菜冬瓜盅也加入我們的豪華餐單。
  • 《舌尖上的新年》:鄉愁是因為饞
    ,打造了一部堪稱「史上最好吃」的紀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於近日在全國院線公映,豆瓣評分高達8.3分,同名書籍也於近期出版。《舌尖上的新年》電影總監製陳曉卿說:「春節是中國人心裡的一個結。而食物是他們表達的通道。」將「舌尖」延伸出一部大電影,是陳曉卿很早就有的想法。而為何將「新年」作為電影主題,陳曉卿說:「電影要在90分鐘內講完,需要在中國美食中找一個切面來拎起這部電影。春節肯定是被最先想起的。春節的食物最豐富,在文化上也非常重要。」
  • 在舌尖上起舞的不僅是美食,還有緬甸的這個!舌尖上的小黑暗
    眾所周知,世界上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在食物上面存在著極其大的差距,主要由於受到當地歷史環境的發展影響再加上個人口味追求程度的不一樣每一個地方都形成了具有當地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對於食物的處理和烹飪方式存在著自己的見解。
  • 舌尖上的宣城——千裡飄香
    題記: 自從記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開播以來,資深吃貨朵朵姐從此就深深中了它的毒,百看不厭,痴迷不已。
  • 舌尖上的偃師
    洛陽十三朝古都半在偃,歷史的積澱饋贈給古都偃師這個內陸小城的——不光是開啟夏商文明的曠世光芒,也有展示在舌尖上的迷人舞蹈,更有翻滾在心肝乃至肺腑的醉人回味。謹以拙詩向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致敬。  ————————————————  太陽升起在古亳大地,  我們舌尖上的偃師,  從這塊土地的早餐開始。  到偃師誰問您喝湯了嗎?  那可是最貼心的問候。
  • 舌尖上的Martin Yan
    被人們廣為讚譽「真大師,真性情」的甄大師,還有不少經典的「甄名句」。走在甄名句流行最前端的就是:Yan can cook, So you can! 這樣快樂的句子,帶著他豁達而謙遜的意蘊,被人們迅速的口碑相傳,「廣播」開渠,風靡北美乃至全球。
  • 《舌尖上的中國3》2018年春節開播,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讓您久等了!
    中央電視臺廣告經營管理中心與紀錄頻道在京舉辦《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開播新聞發布會,宣布《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將在2018年春節期間暖心回歸,繼續講述人與美食背後的溫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