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冊

2021-02-08 國畫藝術

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蓮社圖記》冊為文徵明1530年作。鈐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停雲。溥儒題「此卷結體精密而有寬綽之致,侶不經意而有山陰家範,公書中之上駟也。寶之當何如哉?乙未(1955年)秋七月旅夜題」。


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冊,紙本,縱25.5釐米,橫9.8釐米。


釋文:

龍眠李伯時為餘作蓮社十八賢圖,追寫當時事,按十八賢行狀,沙門惠遠初為儒,因聽道安講般若經豁然大悟,乃與其弟惠持,俱棄儒落髮,太元中至廬山時沙門惠永先居香谷,遠欲駐錫是山,一夕山神見夢稽首留師,忽於後夜雷電大震,平旦地皆坦,夷村木委,積江州刺吏桓伊表奏其異,為師建殿是為(神)東林,因號其殿為神運時有彭城遺民劉程之豫章雷次宗雁門周續之,南陽宗炳,張淦、張野凡六人,皆名重一時,棄官舍緣來依,遠師復有沙門道昺,曇當,惠敲,曇詵,道敬,道生,曇順凡七人又有梵僧佛馱跋陀,羅佛馱耶舍二尊者相結為社,號廬山十八賢,時陳郡謝靈運以才自負少所推與及來社中見遠師,心悅誠服,乃為開池種白蓮,求預淨社遠師以其心亂拒而不納陶諧,時棄官居慄裡,每來社中,或時才至遠便攢眉回去,遠師愛之欲留,不可得道士陸修靜居簡寂觀亦常來社中,與遠相善,遠自居東林,足不越虎溪,一日送陸道士忽行過溪,相持而笑,又嘗令人沽酒引淵明來,故詩人有愛陶長官醉兀兀,送陸道士行遲遲,沽酒過溪俱破戒,彼何人?斯師如斯,又云:陶令醉多招不得,謝公心亂去還來者皆其事也,此圖初為入路與清流激湍,蘭帶曲折,踰石橋溪,迴路轉石巖,一又繚而上,石嵓一二巖之間有方石,池種白蓮花,巖之傍有石梯,庋山迤邐而去不知所窮,當圖窮處,橫為長雲蔽覆,樹腰巖頂,其高深遠近,蓋莫得而見也,傍石池有高崖懸泉,下瀦為潭,支流貫池,下注大溪,激石而湍浪者,虎溪也,巖之外,遊而來者二人,一人登嶺出半身者宗炳也,一人躡石磴而下者,曇順也,巖中為經筵者六人一踞床憑几,揮塵而講說者道生也,一人持羽扇目注懸猿而意在深聽者雷次宗也,一人合掌坐於床下者道敬也,一人相向而坐者曇詵也,一人執卷跪聽於其後,童子一舒足搔首有倦聽之意,蓮池之上,環石臺坐而箋經校義者,五人石上列香壚筆硯之具,一人憑石而坐者劉程之也,一人手開經軸倚石而回視者,張詮也,一人正坐俯而閱經者惠敲也,一人回坐拱手,傍視而沈思者,惠持也,一人持如意立其後又童子跪而司火持鉠向爐而明,一人俯爐而方烹捧茶盤而立者,一人傍有石置茶器,又一巖中有文殊金像,環坐其下,為佛事者三人,一人執爐跪而歌唄者曇常也,一坐而擎拳者,道昺也,一人執經卷而坐者周續之也,臨溪偶坐者一人皆梵僧,一人袒有持錫者,跋陀羅也,一人舉如意據膝而坐者耶舍也,童子一捲髮,胡面持羽扇立其後,一人露頂坦腹,仰視懸泉,坐而濯足者,張野也,童子持巾立其側,又蹲而汲者,一人石橋之傍峭壁崛起,前有僧與道士相捉而笑者,遠公送陸道士過虎溪也,一人貌怪雄視,捉巾缾而立者,捕蛇翁也,童子負杖卻立而待,一人乘籃與者淵明之回去也,淵明有足疾,嘗以竹籃為輿,其子與門生肩之,前者若欲憇而不得,後者若瓦負而忘倦,蓋門人與其子也,童子負酒瓢從之,一人持貝葉,騎而方來者,謝靈運也,傍一人持曲笠,童子負笈,前騎而行,凡為人三十有八,馬一,猿一,鹿一,器用草木不復以數計,人物灑落,泉石秀潤,追千載於筆下,萃群賢於掌中,開圖恍然,若與之接揮塵而談者如欲懸河吐屑,肆辯而未停,默坐而聽者如欲屏息杜意,審諦而冥冥沈思者,如欲鉤深味遠,叩玄關,宅靈府而遊乎,恍惚之庭,梵唄者如欲轉喉鼓舌,而有雲雷之響,與海潮之聲,行往來如御風而遐舉,坐臨水者如騎鯨將去,笑執手者,軒渠絕倒,達於衣冠,蓋其心手相忘,筆與神會,而妙出意表,故能奴隸,顧陸童僮張吳跨千載而獨步,非十八人者不足之趣,(人)豈非泉石膏肓煙霞痼疾,其臭味相似,故形容之工,若同時而共處者也,舊時於餘為從兄實山林莫逆之交,為此圖凡三十八日而成餘得之遊,居寢飰其下,客來觀者或未卻蓮社事,因記其後,覽者當自得之也,圖成於元豐庚申(108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越明年,辛酉(1081年)正月二十六日龍眠李衝元,元中並記。長洲文徵明書。




努力打造實用的書畫欣賞、學習、交流平臺,國畫藝術(微信號quicksnowfall)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焦點

  • 文徵明小楷範本《蓮社圖記》,先收藏了!
    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 《蓮社圖記》冊為文徵明1530年作。鈐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停雲。溥儒題「此卷結體精密而有寬綽之致,侶不經意而有山陰家範,公書中之上駟也。寶之當何如哉?
  • 文徴明小楷,溫純精絕.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一、文徵明小楷評價1.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文徵明–小楷跋猗蘭室圖卷(猗蘭小景圖卷)(1529年60歲,北京故宮博物院)▼文徵明–小楷蓮社圖記冊(1530年61歲)▼文徵明–小楷跋張即之書汪氏報本庵記冊(1535年66歲)▼
  • 用筆精細,文徵明小楷經典書法作品《蓮社圖記》
    楷書有大楷小楷之分,小楷與大楷相比,無論在字體、用筆、結構等方面都有明顯不同,大楷字體氣勢雄健軒昂、筆劃圓渾遒勁,結構端莊舒展,而小楷字體不超過一釐米大小、形式秀美、筆觸清晰、結構朗麗、章法平和寧靜。要寫好小楷,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歐陽修《跋茶錄》中說:「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以小楷為難。」
  • 海外館藏:文徵明小楷《文賦》手卷,字字珠璣,筆筆不懈
    文徵明楷書陸機《文賦》手卷,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這件墨跡高二十三釐米,橫一百一十七釐米,書家在卷後識云:「嘉靖甲辰三月過補庵先生緣筠寓,出楮索書此賦。書三日,未及伴而歸。至是再過為補書之,已三易寒暑矣。日就昏耄,指弱不工,不足觀也。丁未二年,徵明識。」
  • 文徵明泥金小楷《金剛經》,高清字帖圖片,精美絕倫!
    小楷泥金《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明代,文徵明,絹本泥金,立軸,縱116釐米,橫31釐米,遼寧省博物館藏。是文徵明87歲高齡用泥金書寫而成。
  • 陸衡:文徵明的朋友圈
    沈周生於1427年,比文徵明大了43歲。文徵明生於1470年,20歲時要拜沈周為師,但是沈周不收。為什麼呢?沈周覺得畫畫容易「沉迷於其中」,會影響他考功名。他怕耽誤了文徵明的前程。因為文家是官宦之家,文徵明的父親文林曾做過溫州太守,所以有個別號「文溫州」。沈周說,你還是業餘玩玩吧。但文徵明對繪畫痴迷,堅持要學。這樣,沈周就「傾以相授」,全心全意教他了。果然,文徵明沉迷其中,一輩子都沒考取功名。
  •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卷》高士奇 跋 陶淵明《桃花源記》《桃花源記》為晉時陶淵明之文章,所述者,一漁夫誤入桃林深處,於此間無人問津之地,偶遇躲避戰禍安居於此的逸民,後辭去,桃源亦不復可得。文徵明於1530年、1538年、1542年、1544年、1551年、1552年、1554年等年份皆有相關的書畫創作。直至1557年,已經八十八歲的文徵明還用小楷書寫了陶潛《田園》詩,在其最後的歲月中,仍不忘借陶淵明詩文表達自己的隱居之志。1554年,文徵明85歲。那年他的老師沈周已經謝世多年,發小唐寅和深受其影響的仇英也相繼故去。
  • 文徵明:一個落榜生的逆襲
    其中,左一是唐伯虎,左二是徐禎卿,左三是祝枝山,右一是文徵明。       這部電影裡,徐禎卿和文徵明一閃而過,根本沒什麼戲。而這種劇情,也正是現實:唐伯虎最風流瀟灑,祝枝山最桀驁不馴,徐禎卿才華橫溢但英年早逝,文徵明,是最沒特點最不顯眼的那個笨小孩。
  • 明代的一位「土豪」,一生鍾情於書法,水平不輸文徵明!
    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他就是大收藏家豐坊!豐坊比文徵明小20歲,他的書法造詣極高,水平不輸文徵明。書法作品存世數量少,也是豐坊名氣不及文徵明的一個原因!豐坊小楷《張旭古詩四帖》對於豐坊來說,他最為精擅的乃是小楷。
  • 新年,看看江南才子文徵明最美的梅蘭竹菊!
    文徵明《冰姿倩影圖》局部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畫家,書法家。他與沈周、唐寅、仇英並列,合稱「吳門四傑」。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並稱「江南四大才子」。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其詩、文、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文徵明一專多能,能青綠,亦能水墨,能工筆,亦能寫意。山水、人物、花卉、蘭竹等無一不工。1、明 文徵明《蘭竹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 文徵明晚年大字行書欣賞:長戈大戟、雄強逸蕩!豪氣堪比黃山谷
    眾所周知,文徵明是明代首屈一指的書畫家,其書法諸體皆能,尤以小楷和行書聞名於後世。他也是「吳門畫派」的領軍人物之一,在畫史上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家」。文徵明 小楷在中國古代的書畫史之中,不乏大量天資聰穎之輩,而文徵明卻是個例外。其實大家都知道,文衡山公是勤能補拙、笨鳥先飛的標誌性人物。和那些耳熟能詳的大書法家相比,是缺了些天賦,但難能可貴的是他筆耕不輟地堅持了下來!
  • 文徵明小楷《落花詩冊》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離騷》欣賞
    文徵明行書《詠花詩》卷。大凡從事書畫鑑藏和研究的人,幾乎沒有人不知道文徵明(1470~1559年)的大名。他初名壁,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書畫家,中國繪畫史上影響一個時代的畫派——「吳門畫派」的創始人之一,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明四家」,屬於那種開宗立派的書畫大家。對於文徵明的書畫作品,絕大多數人已經耳熟能詳。
  • 祝允明、文徵明書法為什麼與宋朝書法疏離?
    明初書壇的思想領域受到南宋朱熹理學書法觀的影響, 在實踐領域努力實現著那種「平正、有法度, 字 跡也要像正人君子」的書法理想, 並最終在宮廷書風的影響下, 導致「臺閣體」的形成和推廣。臺閣書家雖曰取法晉唐, 實則追求那種結構停勻、點畫程序化、章法整齊劃一、風格雍容華美的規範和氣象。
  • 桑蓮居|禮品、催促與推託:文徵明信札的一個側面
    文徵明 致華雲札 無錫博物院藏向承遠顧,匆遽失款,至今愧悚。所委《壽安堂記》,雅意所屬,不得控辭,弟蕪劣之筆,恐不足以副來辱之意耳。嘉儀鄭重只領,感忭!速還,草草奉覆,不宣。徵明頓首奉覆從龍進士先生尊兄侍史。臘月七日。  在16世紀中葉的吳門,文徵明無疑是最為繁忙的藝術家。
  • 你見過文徵明寫的狂草麼?這字真是絕了,不愧是「明代第一」!
    文徵明《草書詩卷》長卷在此期間,幾乎整個明代最有名望的藝術大師都匯集於此,而文徵明便是其中佼佼者!如果從明代書壇選出一個最具影響力的書壇大師,那麼他一定會是文徵明,他也曾有著「明代第一」的稱謂!《明史》中這樣稱讚文徵明:「立風雅數十年,與之遊者王寵、陸師道、陳道復、王谷祥、彭年、周天球、錢穀之屬,亦皆以詞翰名於世。」
  • 文徵明85歲小楷《九成宮醴泉銘》欣賞
    文徵明《九成宮醴泉銘》,楷書,34cmx41.5cm。嘉靖甲寅三月廿又二日,長洲文徵明書於停雲館,時年八十有五。  錢泳在《履園叢話》中說:「工書者不精小楷,不能稱書家」。而文徵明精於小楷,並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對此,明代謝古抗稱讚說:「古無真正楷書,即鐘王所傳《薦季直表》、《樂毅論》皆帶行筆。洎唐《九成宮》、《多寶塔》等碑,始字畫謹嚴,而偏瘦偏肥之病,猶然不免。至國朝文徵仲先生始極意結構,疏密勻稱,位置適宜。如八面觀音,色相俱足,於書苑中亦蓋代之一人也。」他用「八面觀音,色相俱足」來讚許文徵明的小楷書法,雖說有些過譽,然而也可見文徵明小楷的精工。
  • 明代畫苑奇才沈周,文徵明: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
    他身上還有一些細節,也比如那身綠袍上的圖案是中國式山水畫,左胸上的幾行詩文,仔細看,可以看到那是他的弟子文徵明給他題寫的。沈周(1427—1509年),字啟南,晚號白石翁,世代隱居吳門,開創了「吳派」畫風,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吳門四家」。沈周一生布衣,但家世、人品、風採、才華都是頂尖的,在當時,沈周的名氣就非常大了,主要是繪畫成就非常突出,受到眾人敬仰。
  • 祝允明、文徵明的大字書與大幅式創作
    祝、文大量的行草墨跡中, 有許多大幅長卷和豎軸, 並且字有越寫越大的趨勢。這類作品中祝允明以草書為主, 在對宋人的取法上, 黃庭堅筆意居多, 或可見米芾筆意之流露;文徵明則忠實於黃體大行書, 取法蘇字則難得一見。
  • 89歲文徵明寫完此書法,安靜離開世界!如今成臺北博物館鎮館之寶
    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叫文徵明,他是明朝有名的書法家、繪畫家,文徵明的才華非常的高,因為精通詩、文、書、畫,所以也被後人稱為是「四絕」全才,可見文徵明的才華也是非常的高,今天小七為大家介紹的這幅書法作品可以說是非常的珍貴,是文徵明89歲所寫的生前最後一幅書法作品叫《獨樂園記》,這幅書法作品非常的珍貴,如今被珍藏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館,成為了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