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珍-西蒙斯主演劇集《荊棘鳥》(1983年)

2021-01-08 搜狐網

  中文片名 荊棘鳥

  外文片名 The Thorn Birds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USA:477 min

  國家/地區 美國

  導演 Daryl Duke

  編劇 Carmen Culver

  Colleen McCullough .....novel

  Lee Stanley

  演員 Actor

  Richard Chamberlain .....Ralph de Bricassart

  雷切爾-沃德 Rachel Ward .....Meggie Cleary

  芭芭拉-斯坦威克 Barbara Stanwyck .....Mary Carson

  克里斯多福-普盧默 Christopher Plummer .....Archbishop Vittorio Contini-Verchese

  簡-西蒙斯 Jean Simmons .....Fiona 'Fee' Cleary

  上映日期

  美國

  1983年3月27日

  瑞典

  Sweden

  1984年3月3日

  丹麥

  Denmark

  1984年12月25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85年10月20日

  劇情介紹

  20世紀上半葉澳洲一個紐西蘭移民家庭,女孩梅吉漂亮熱情,同神父拉爾夫相愛熾烈。但神父的身份卻讓兩人無法結合,心灰意冷的麥琪終轉嫁他人。然而,在命運和內心的渴望刺激下,兩人終於再次相遇,帶來的卻是無可抵禦的悲劇。

  本片根據美國暢銷名著改編,以卓越的演員陣容刻畫出長五十年的愛恨情仇,為一部動人心弦的悽美愛情巨著,曾贏得六項艾美獎,也是一部最授全美歡迎的迷你影集。故事以早期澳洲內陸開發時期為背景。拉爾夫-瑞爾夫-布萊卡薩神父(李察張伯倫飾)是一位虔誠的神職人員,但他卻終生飽受情感的煎熬,掙扎於這份纏綿難捨的愛。梅吉-克利裡(瑞雪兒華德飾)就是布萊卡薩神父心怡的女神,但這卻是一份她一輩子都無法得到的愛。

  

相關焦點

  • 【天天副刊】《荊棘鳥》作者去世:我不是浪漫的人
    1983年電視劇《荊棘鳥》文| 張嘉當地時間1月29日,以《荊棘鳥》一書而聞名世界的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醫院去世,享年77歲。麥卡洛近年來身體一直欠佳,之前在接受採訪時,麥卡洛說自己並不害怕死亡,「就像凱撒大帝,在我看來,他只是永遠地睡著了。」
  • 《荊棘鳥》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麥卡洛去世
    2015年01月31日 08:02 來源:北京青年報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這是小說《荊棘鳥》最著名的一個段落。而1月29日下午,小說的作者、澳大利亞著名作家考琳·麥卡洛因腎衰竭在澳大利亞諾福克島的醫院去世, 享年77歲。自1983年嫁給了諾福克島人Ric Robinson 之後,她就一直生活在這個遠離雪梨和澳大利亞本土的島嶼,島上居民只有2000多人。近40年來,麥卡洛的這部小說在全世界暢銷3000多萬冊。
  • 「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尋找著荊棘樹……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  你一定知道小說《荊棘鳥》這個著名的開頭。  《荊棘鳥》發表於1977年,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 女主人公梅吉的丈夫是一個粗魯的農夫。
  • 《荊棘鳥》:愛有沒有止損點?
    這種鳥的名字,叫荊棘鳥。 對於梅吉而言,拉爾夫神父就是她的那叢荊棘。自他蹲在塵土飛揚的澳大利亞基裡車站廣場,雙手抱起她的那天傍晚起,她便無法抗拒地開始了將那株荊棘刺進自己胸膛的命運。緩慢地,疼痛地,清醒地,心甘情願地,將那株荊棘刺了進去。
  • 原標題:「荊棘鳥」停止歌唱 《飄》一般的書曾風靡全球
    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尋找著荊棘樹……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然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你一定知道小說《荊棘鳥》這個著名的開頭。《荊棘鳥》發表於1977年,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 女主人公梅吉的丈夫是一個粗魯的農夫。
  • J·K·西蒙斯 我不是皮特,還好演技「爆裂」
    2002年《蜘蛛俠》系列中的報社老闆是西蒙斯令人難忘的角色之一。《爆裂鼓手》讓西蒙斯摘得奧斯卡最佳男配。  「30年配角」出演美劇《相對宇宙》過足主角癮;靠《爆裂鼓手》59歲「高齡」摘得奧斯卡  時下熱播的科幻美劇《相對宇宙》讓奧斯卡最佳男配角J·K·西蒙斯再次受到關注。
  • 迷你美劇《荊棘鳥》1-8集 全資源
    年少不讀《荊棘鳥》,讀懂已不是少女/男。    《荊棘鳥》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1937-2015)的作品,作者原本是一名優秀的醫科學生,後轉投文學創作。《荊棘鳥》一經問世,立刻暢銷全球,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後更是獲得六項艾美獎。
  • 《相對宇宙》讓J·K·西蒙斯好好地過了一把主角癮
    由於在一部音樂劇裡擔任主演,西蒙斯又愛上了扮演這件事,後來他爽性脫離夏日劇場,來到西雅圖的「保留劇目劇場」,成為一名專職藝人。從百老匯奔向好萊塢正如每個電影藝人都想到好萊塢追求開展,每個戲曲藝人也都期望有朝一日能在百老匯的舞臺上開放光輝。1983年,28歲的J·K·西蒙斯懷揣願望來到了紐約闖練。在這裡,他早年的音樂根柢為他出演音樂劇和歌劇帶來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 一生只唱一次歌,《荊棘鳥》譯者曾胡去世,享年69歲
    曾胡祖籍江蘇南京,1951年出生於北京,1976年畢業於山西師大外語系英語專業,業餘從事翻譯和寫作。有譯作二十餘種,詩詞集、散文集數種。他最為讀者熟知的譯作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荊棘鳥》。《荊棘鳥》是一部厚重的家世小說,有「澳大利亞的《飄》」之譽。1977年問世以後,長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達59周。1983年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贏得六項艾美獎。
  • 《荊棘鳥》作者去世 作品糅合暢銷因素而成
    《荊棘鳥》發表於1977年,是一部澳大利亞的家世小說, 女主人公梅吉的丈夫是一個粗魯的農夫。她無可救藥地愛上了神父拉爾夫,兩人情投意合,但拉爾夫一心嚮往教會的權力,為了他追求的「上帝」,他拋棄了世俗的愛情,然而內心又極度矛盾和痛苦。小說以兩人的愛情糾葛為主線,描寫了克利裡一家三代人的故事,展現了家族十餘名成員的悲歡離合,時間跨度長達半個多世紀。
  • 《荊棘鳥》:三隻「荊棘鳥」,三種女性形象代表著不同的愛情觀
    歷史上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只為博褒姒一笑,也有楊玉環在馬嵬坡被唐玄宗賜死,更有小龍女和楊過長達16年的等待愛情。小龍女和楊過的老少式在國外的文章裡是非常普遍的。《荊棘鳥》被譽為澳大利亞的「飄」,是澳大利亞當代作家考琳·麥卡洛在自己年邁的時候面對孤獨的自己時產生的寫作靈感。
  • 究竟誰是荊棘鳥?
    前幾天在翻箱倒櫃找一件舊物,那個多年前寫過的為數不多的讀後感——《荊棘鳥》的日記本,日記本真不多(共2本),無奈字體真是龍飛鳳舞辨認不清,所以實在找不到原文。順便感慨一下,當年自己的思緒是何等凌亂?從小學書法又是多重要啊!
  • 小滿讀書之《荊棘鳥》
    因為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創來換取……這就是荊棘鳥的傳說————《荊棘鳥》題記《荊棘鳥》是澳大利亞作家考琳麥卡洛的驚世之作。她本是一名品學兼優的醫科學生,以理學優等榮譽學位畢業於新南威爾斯大學時,已顯露出在神經生理學方面的特長。她後來獲得了兒童健康研究所碩士學位,繼而領導美國紐哈芬耶魯醫學院神經學系研究實驗室的技術工作。
  • 1983年TVB經典劇集《十三妹》,翁美玲的第一部電視劇
    我的童年,有一部劇集始終無法忘懷,那就是1983年TVB出品的武俠劇《十三妹》,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黃杏秀,第一次認識了翁美玲。圖片來源於網絡《十三妹》由黃杏秀,翁美玲,湯鎮業,任達華,楊盼盼等主演圖片來源於網絡翁美玲,湯鎮業據說翁美玲和湯鎮業便是因為這部《十三妹》相識的,1985年5
  • 「詩情畫意」荊棘鳥
    荊棘鳥暗夜死寂那朵花盛開悄無聲息在大山的皺褶裡叢生著荊棘一隻小鳥從霧裡閃現又消失到霧裡衣裳襤褸的人們土裡勞作土裡死去又埋葬在土裡鏽跡斑斑的鋤頭遺失在風中任春風吹夏雨淋那個黑白相間的波斯小貓睡了發出輕微的呼吸遠山靜謐 晨光微熹的荊棘樹上最長的那根刺鋒利一隻鳥兒叫了雲雀和夜鶯羞怯荊棘鳥泣血而歌
  • 澳洲——荊棘鳥的迷思
    在上世紀的1975年,某窮兵黷武又沒文化的國家,在那條世界著名緯度線上因美軍在非軍事區砍樹而產生衝突,並在現場獲得了一把作為關鍵物證的斧頭。該國的英語人才認出了上面刻著MADE IN AUSTRIA(奧地利),於是該國認定澳大利亞(AUSTRALIA)參與了敵對的陰謀,並毅然與之斷絕了外交關係,真是可憐了赤道那一邊百思不得其解的冤大頭們。澳大利亞的命名,源於拉丁文的「南方的陸地」。
  • 願做一隻荊棘鳥
    荊棘鳥,一生只為一次愛而活,一生只為一種情而歌,它一路堅守自己,尋找自己的愛。
  • 釋譯《荊棘鳥》拾餘 - 東方網-文化新聞
    當時的中央廣電部在聽取了各地反映以後,決定自1995年起設立由中國廣電學會評獎的譯製片獎,上海的譯製片這才有了出頭之日。我記得1995年中國廣電學會第一次評譯製片時,上海電視臺送了4部譯製片參賽,即《根》、《成長的煩惱》、《金錢、瘋狂、謀殺》、《大飯店》,結果上海一舉拿下了「半壁江山」。即6個一等獎中的3個二等獎的第一名。顯示了上海強大的實力。
  • 荊棘鳥的歌聲,是靈魂絕唱,還是臨終前的悲鳴?
    荊棘鳥,只是一個渺小的鳥,最初對它的關注,還是源自於一篇叫《枯葉蝶與荊棘鳥》的故事。當然,《荊棘鳥》是本小說,曾很有情趣想去閱讀的時候,當我看到簡介裡那段,「她被不知其名的東西刺穿身體,被驅趕著,歌唱著死去。在那荊棘刺進的一瞬,她沒有意識到死之將臨。她只是唱著、唱著,直到生命耗盡,再也唱不出一個音符。
  • 《荊棘鳥》:愛情真是個可笑的託詞
    《荊棘鳥》這本書我讀了一個月。不是它艱澀難懂,而是捨不得,捨不得那麼快就翻到最後一頁,害怕讀完之後,會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的失落。讀中文系是挺慚愧的一件事,高中不愛讀「世界名著」,換言之,我總覺得國外名著翻譯過後像被折騰了一番,完全丟掉了語言最美麗的那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