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嘮叨八百遍,孩子為什麼總是「聽不見」,可能是你方法錯了

2020-12-20 兩口育兒

橘子媽媽最近常常處在崩潰的邊緣,因為橘子正處於活蹦亂跳的三歲,一出門就到處亂跑或者在路上到處亂摸。

媽媽一邊擔心他的安全,一邊又要擔心他摸到髒東西,牽他的手他也不願意,所以媽媽就只能跟在他屁股後面叨叨「好好走路」、「別亂跑」、「別亂摸」等。

同樣的話,媽媽每天嘮叨八百遍,自己的耳朵都快要起繭子了,孩子反而把媽媽的話當耳旁風,總是「聽不見」。帶孩子出門鬧心,不帶孩子出門也不行,這可把橘子媽媽愁壞了。

事實上,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也不管是他正處於何種階段,其實孩子都是在做他本該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小朋友做的事情都是與他年齡相符的,只不過有些事情在大人眼裡是不合理的,所以家長覺察到孩子「不聽話」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他每次的「錯誤」都是在幫助他學習新的技能。

如果家長覺得自己像橘子媽媽一樣,同樣的話說了很多遍但孩子就是不聽,那麼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溝通方式出現了問題?

其實很多家長自以為的孩子「說了不聽」,可能是因為一開始的溝通方式就是無效的,好比一拳打在棉花上,當然沒有任何作用。

接下來舉例說明有哪幾種方式是「無效溝通」:

非語言交流,也就是俗稱的「冷暴力」。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有的家長的做法是不理孩子,讓孩子自發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為了突出自己的「生氣」還會唉聲嘆氣。

事實上孩子的感知能力是非常強的,他能知道父母正在「生氣」,但是因為他的解讀能力比較差,所以不明白父母為什麼要生氣。這種非直接的語言交流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孩子並不知道什麼自己錯在了哪裡。

雙重信息,就是家長特別喜歡說反話。

這類家長的經典口頭禪就是:「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特別厲害?你沒聽見我說的話是嗎?」

這樣每個反問句後面都跟著一個「釘子」,會讓孩子感到困惑,把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而且習慣聽反問句的孩子長大以後不會「好好說話」,也會影響到他的人際交往。

否定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因為丟了玩具痛苦時,家長說:「別哭了!這有什麼可哭的,還不是你自己給丟了。」

可能這個玩具對孩子來說很重要,但是家長卻並不能理解,反而輕描淡寫地在「挖苦」他。

孩子並不會因此而變得堅強,反而會覺得家長體會不到她的痛苦和難過,長此以往,親子間的關係也會變得越來疏遠,就更不利於溝通了。

有效的溝通向來都是有來有往的,如果一個孩子沒有被允許表達過自己的感受,那麼他就很難對別人產生同理心,也不願意去和不理解自己的人進行溝通,更不願意聽他的話。

那些在學校裡欺凌他人的孩子、虐待小動物的孩子,他們的冷漠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喪失的。

因此,家長想要孩子能聽進自己的話,首先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再和孩子溝通這樣才會事半功倍,不要只「說」不「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你說了800遍,孩子還是聽不見?原因在這裡
    一家人都收拾好了準備出門,你著急的不停催,孩子卻還在慢吞吞繫鞋帶;你讓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箱,半個小時過後,地上還是一團糟;帶孩子去商城,你在買東西,千叮嚀萬囑咐孩子一定要跟緊你,不要亂跑,誰知一轉頭,人沒影兒了……為什麼你已經說了800遍,孩子卻還是聽不見,喊不動呢?
  • 媽媽的嘮叨像一把「刀」
    我看到過比較極端的例子,當孩子說「不要再嘮叨了,讓我靜一靜,我真想去死」,家長們往往更來氣:「我還不是為你好,嘮叨你是愛你、關心你,換做大街上的人,誰稀罕嘮叨你……」家長們覺得孩子這麼說,可能是誇張了。可是殊不知,說出這樣的話,也許他們當時真的有想要離開家、甚至離開這個世界的決絕。這一幕是不是很熟悉?
  • 育嬰房【育兒】——為什麼說100遍孩子也不聽?終於找到原因了!
  • 一位媽媽的醒悟:嘮叨教不出真正自律的孩子,學會「閉嘴」才有效
    當然,在學習面前,這些生活上的嘮叨都不算啥了。為何中年媽媽總是愛嘮叨,「超限效應」做出了解釋都快上初中了,兒子的「學習觀」還像剛上小學一樣。在孩子的眼裡,家長的大道理並不是天方夜譚,他知道這是對的,能理解家長是為了自己好。但是,孩子從接受到行動需要消化時間,家長講完道理以後,卻總是期待看到孩子立刻改頭換面。所以看到孩子沒能立刻改變,家長就以為孩子聽不進去,甚至覺得孩子叛逆,於是就開始重複自己的話,「你聽沒聽到!」,逐漸惡性循環,家裡就變得越來越嘮叨。
  • 遠離嘮叨,別讓孩子「耳朵磨出繭子」
    對於絕大多數的家長和孩子來說,「嘮叨」都不可能是一件陌生的事情。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嘮叨」這個戲碼,甚至每天上演。有一首以媽媽的各種嘮叨表現為歌詞的《媽媽之歌》曾在網上風靡一時,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別忘了鋼琴課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練!
  • 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孩子,家長要多「嘮叨」,關乎孩子的閱讀能力
    今天和大家主要聊一聊關於「嘮叨」的話題。在一個家庭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一個現象,做媽媽的不論在孩子什麼樣的年齡段,總會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噓寒問暖,不停的嘮叨。我們什麼時候該對孩子「嘮叨」、什麼時候不能「嘮叨」,其中也有講究,用錯了反會招孩子厭煩!
  • 孩子磨蹭,比父母嘮叨一百遍管用的是,用這一招
    上周一早晨,我早早起床,準備送孩子到站牌,讓他乘車去寄宿學校,叫他起床,磨蹭半天,問他在家吃早飯還是出去吃,他說出去買著吃,我說行,我說不早了,再磨蹭就遲到了,我收拾好在樓下等他,等的心急如焚,一遍遍看手機的表,不是想著凌晨別人都在睡覺,真想大聲吆喝他趕緊下來,10多分鐘後他才下來
  • 父母的嘮叨,是害了孩子的慢性毒藥
    「我是為了你好」這恐怕是最讓孩子憎恨和無奈的一句話了。愛嘮叨的人,常常自以為是為你好,為你掏心掏肺。但是對於被嘮叨的人來說,你的「愛」卻是一種壓力——意味著你根本不信任我,你要控制我。有位愛嘮叨的媽媽,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喜歡亂畫,就是不愛寫字。
  • 不回應是孩子「假裝」聽不見?孩子並非故意,父母應做這四點引導
    其實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是"假裝"聽不見,而是他們真的沒有聽到父母的叫聲,雖然就在身邊,但是注意力卻是全部放在了其他的事情上,對身邊發生的事這總是不能及時注意到。家長並不能立馬責怪孩子,說孩子不尊重是自己,而是要仔細分析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故意的無意的,總歸是要清楚了原因之後才能做出解決。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話?超限效應:你觸碰到了孩子的忍耐極限
    有一次閨蜜送孩子去上學,結果馬上就要遲到了,兒子還在那裡磨磨唧唧慢慢悠悠,這時閨蜜徹底火了,不停地給孩子說:"就要上課了,你怎麼就不能快點,剛才我就提醒你很多遍了,可你就是不聽,還是在這裡磨嘰。"閨蜜還沒有說完,孩子就開始捂著耳朵並朝閨蜜吼叫道:"你有完沒完,你能不能夠不嘮叨了?"接著甩門就走。
  • 積極人生劉一凡: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
    過去你嘮叨,他會說:「好,我知道了」;現在你再嘮叨,他可能就直接懟回來「煩死了,別再說了,已經說了100遍了」。當我們被懟回來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我會經常跟孩子說:「我可不想成為一個嘮叨的媽媽,所以任何事情我最多說兩遍。如果不想讓我成為一個嘮叨的媽媽,其實決定權在於你們。媽媽說的事兒,你聽完一遍有回應,同時也願意去做了,我就不會說第二遍。如果你沒有回應,同時你又不做,媽媽一定會說第二遍,如果第二遍你還沒有去做,媽媽當然要說第三遍了,這叫嘮叨嗎?
  • 為什麼喊破喉嚨孩子卻仿佛聽不見?方法用得對,喊一遍就有奏效!
    經常聽到有媽媽抱怨,我們家孩子老是對我愛搭不理的。比如,辛辛苦苦準備好晚飯,叫她吃飯,喊個十遍八遍也無動於衷,每次都要等到自己放大招:再不來,媽媽發火了。孩子這才慢吞吞地過來。還有媽媽說,跟孩子說話,還不如對牛彈琴呢,因為牛還會「哞哞」叫喚兩聲,孩子卻連個回應都沒有。其實,大部分有娃的家庭都會上演這樣的場景,除了孩子的專注力比較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這個原因之外,還有可能是我們喊錯了方法,導致孩子故意不搭理。
  • 「我想要個不嘮叨的媽媽」,孩子的心聲,做父母的要重視
    每個女人當了媽媽以後,好像都會患上一種病,「嘮叨」。你怎麼還不起床?快點要遲到了。天氣這麼冷,你怎麼穿怎麼少,趕緊去穿衣服。還坐著幹嘛?快點去寫作業!一整天下來,媽媽對孩子就沒有停過嘴。如果父母總是這樣重複地嘮叨孩子,一句話反覆不停地去說。
  • 你再不停止無休止的嘮叨,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這時年齡小的跑得太快跌倒了,媽媽順勢抓住了他:「給你說過多少遍,要安靜,別追追鬧鬧的,就是不聽話,撅起屁股來。」小孩怯怯地看著媽媽,估計是周圍人太多,媽媽不好意思打孩子,就警告孩子,不許再跑了。但是孩子像是好了傷疤忘了疼,不一會又開始追鬧起來。
  • 李玫瑾:「低層次父母」才跟孩子嘮叨講大道理,高層次父母這樣教
    低層次父母不顧孩子感受,控制欲很強:如果對孩子們做一個調查,問他們「你最怕爸爸媽媽做什麼?」我想可能很多孩子都會說,「怕他們嘮叨」。低層次的父母總是陷入「父母越嘮叨,孩子越不聽,父母越生氣」的怪圈。歸根結底會發生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我們的家長根本不相信我們的孩子,不予許我們的孩子放錯誤。
  • 總是忍不住嘮叨孩子怎麼辦?學會這幾點,家長輕鬆告別嘮叨
    最近,閨蜜想我抱怨說,孩子再不開學,她都快被逼瘋了。孩子平時就喜歡拖拖拉拉,經常是忘東忘西,老師布置的作業也從來沒有按時完成過。現在在家上課,孩子更不可能自覺聽講。這不,閨蜜發現兒子上課時總是做小動作,不是轉筆就是來回看,根本沒有認真聽講。看到這裡的閨蜜就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把兒子嘮叨了一頓。
  • 四年級作文:愛嘮叨的媽媽
    【篇二:愛嘮叨的媽媽作文400字】徐言平我有一個嘮叨的媽媽,她總是不辭辛苦的重複著說過一遍又一遍的話,有時我會覺得她很煩,但有時我也會覺得這些話對我很有幫助。既然地掃不了了,我還是來洗碗吧,我拿著抹布用力地搓碗,把每一個碗都擦得閃閃發亮,突然我不小心把胡椒粉灑了,一小堆胡椒粉灑到了我剛洗乾淨的碗裡,我手忙腳亂的收拾起來,可碗裡還是殘留了一些,我心想著這下完了,又要挨罵了,果然這一幕又被媽媽發現了,她不分青紅皂白又把我批評了一頓,一直說我做事不專心,我只能一聲不吭的聽著。媽媽就是喜歡嘮叨,一件事沒做好,就要說上個百遍千遍的。
  • 媽媽囉裡囉嗦的「瘋狂出擊」,孩子:對不起,媽媽,這招不好使
    自己也變成了囉裡囉嗦的媽媽,總是對孩子瘋狂出擊、喋喋不休。父母的嘮叨不是滿滿的愛,說的太多了反而有害!為什麼媽媽總是嘮叨個沒完呢?什麼事情都需要你來做,但孩子慢慢長大了,家長也應該放手,讓他獨立去做一些事情。讓他們放手去做,不過度幹預。有時候寶寶確實犯了錯,媽媽不要立馬又化身囉嗦達人,可以告訴他,下次應該怎麼解決問題。如果父母一直嘮叨,孩子反而會更沒有自信。
  • 父母越嘮叨,孩子越差勁…笨父母才會不停地跟孩子講道理
    遇到這些情況,爸爸媽媽們開始琢磨,怎麼讓孩子有記性,於是就開始講道理,可是我們千百次的告知、講道理都是無效的。 如果是面對三歲以前的孩子,那麼和他們講道理,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你說話的意思。
  • 一首你沒聽過的《媽媽之歌》,難怪孩子討厭你!
    常有年輕媽媽嫌自己的老媽或是婆婆太嘮叨,可渾然不覺自己在孩子們的眼中也是一個「嘮叨媽」——在所有能看到父母帶孩子的場所,餐廳、商場、公園、公交車、科技館、博物館、兒童遊樂場,幾乎都能隨時看到不停對孩子嘮叨這嘮叨那的爸爸媽媽。出於對孩子的關心、愛護和管教,爸媽總是對孩子說個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