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育孩子該打就要打?關於懲罰,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2021-01-12 豆媽學習

孩子能打嗎?那要看情況

以前的孩子,都是想打就打的,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最常用,也是最簡單的做法,那就是把孩子揍一頓了。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變得打不得了,甚至,打孩子還變得犯法了。那麼,哪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通過打孩子來教育孩子的呢?哪些情況下千萬不能打呢,越打越差。我們難免會有火急火燎的時候,但是,我們打孩子並不是為了解我們自己的火氣,而是為了教育孩子,如果不是這個目的,那麼,對於孩子來說,我們的這種行為是非常不利的。

但是呢?現在出現了另外一種情況,就是不捨得打,本來是要批評教育,或者是需要揍一頓的,但是因為捨不得;亦或是爸爸媽媽想打的時候,上一輩的人護著,父母就沒有下手打,總是安慰自己說,等長大點就好了,可是發現,越來情況並沒有變好,而由於孩子年齡大了,這個時候,你就發現,打也沒有用了。

如果你孩子有以下這些行為的時候,千萬不要捨不得,必須要下手打,不然,等孩子打不了的時候,你會後悔的。

1. 得不到東西就威脅別人的時候

家長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威脅很嚴重。孩子都是非常聰明的,如果他想要一樣東西,而父母沒有給他,他通過威脅得到了這樣東西,那麼,以後,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他都會通過這種方式來威脅你,長大後,他就會去威脅別人,那麼,他就犯罪了。我們常常看到超市裡面,一些小孩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趴在地上打滾的,他們都特別喜歡用這個,因為知道家長一定會買帳。

2. 孩子說謊的時候

說謊,是一個人的人品問題了,必須要打!只有讓他知道了說謊的嚴重性,他才會去改正。如果一個人連誠信都沒有,誰會跟他往來?你也不想孩子以後沒有朋友,要狠下心來。要時刻跟自己說,我們不是打孩子,我們只是教育他們。

3. 沒有禮貌、不尊重別人的時候

禮貌,跟誠信一樣,也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問題,沒有禮貌,誰會理你?禮貌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待人之道,特別是現在很多小孩不僅是獨生子女,還是老人家帶大的,就會非常的跋扈和不講禮貌。想想,如果你帶孩子去朋友家做客,孩子連你的朋友都不會叫,這樣的孩子,你喜歡嗎?

4. 不守規矩的時候

這些規矩,是孩子在平時的生活和玩耍中必須要遵守的,如果沒有規矩,那麼,所有的一切就都亂套了。當孩子出現違規的時候,我們要了解情況,如果孩子是故意的,那麼我們一定要打,因為孩子不僅知道是違規的還要做,還要讓孩子知道不守規矩的嚴重性。

5. 控制不住自己的時候

孩子有時候,性格是比較暴躁的,也比較愛發脾氣,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引導他們。但是,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不改正,那麼,我們一定要打!

打孩子,只是我們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了上面的這些情況下,我們是可以採取這種方式的,但不是說孩子一有這種情況的時候,你就要打孩子。我們在成長,孩子也在成長,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一直在學習,我們一定要多學一些教育方法,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早期教育是父母一生最划算的一次投資,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時候,給孩子買一些繪本,在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還能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好性格;讓孩子受益終生。

教育孩子,不僅僅是給他「講道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繪本故事書對於家長的幫助是巨大的。通過繪本裡的故事,將日常行為習慣慢慢講給孩子聽,3-6歲的孩子天生會把自己代入到故事中去,理論+實踐,更能促進孩子對於好習慣、好品質的掌握。

選擇性地給孩子購買繪本,可以把講故事變成是提高孩子品質的途徑。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是通過有趣、溫暖的故事,來讓孩子感受到好品質的重要性。

教孩子養成10種不同的性格品質:自律、情緒管理、自信、勇敢、獨立、分享等等。不僅有16開的大幅插畫,保證孩子對繪本感興趣,還採用中英雙語的故事,讓孩子在探索繪本內容的過程中,對他英語思維的啟蒙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全套書只賣79.8元,給孩子當睡前讀物,絕對是最優的選擇。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總結: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如果是原則上的問題,那是一定要教育的。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捨不得,而害了孩子,那樣,真的是太可惜了。我們要知道,以前教育孩子,並沒有那麼講究,但是呢,也出現了很多的人才,所以,不要過分去否定,打孩子就是一定不正確的,正確的打孩子,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有小毛病,該打則打,6歲以後再想改就難了
    現在社會上不提倡「棍棒教育」,所以很多家長都選擇說服教育,希望以理服人,以情動容。我參加的一次李玫瑾的講座上,有一個家長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到底該不該打,打了怕出問題,不打又是真的氣人?李玫瑾教授這樣回答道:孩子出現了這4種情況,該打則打,不然以後就難以改正了,也是要長長記性的。
  • 李玫瑾:好孩子是管出來的!6歲前管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庭大多都一兩個孩子,家長對孩子可以說是百般依賴,吃的穿的都會儘自己最大能力給孩子最好的。可以說很多孩子都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不論孩子犯什麼錯誤,家長都捨不得打孩子。有的家長會說以前總說要給孩子自由,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下長大難道錯了嗎?其實愛孩子、給孩子自由本沒有錯,不過這不代表「溺愛孩子、放縱孩子」。
  • 到底要不要打孩子?聽到李玫瑾教授的解釋,家長不用再糾結了
    所以,很多父母就不免會產生疑問,那就是這樣的教育環境下真的可能教育好孩子嗎?不打孩子真的是對他們最好的教育方式嗎?其實,回想起我們的長大過程,基本上都是所有的孩子都被父母揍過,甚至是被父母用棍子打過,可很多人的內心中並沒有多麼的記恨父母。
  • 李玫瑾教授:孩子教育不能靠「打」,其實這一招更有用
    絕大部分父母都能認可,毫無緣由或是遇到一點芝麻綠豆大的小事就撒氣式地打孩子,純粹是家庭暴力,這種情況我絕對是強烈譴責的,但這不在我們今天的話題範圍內。你的問題是,如果是基於管教的目的,為了能讓孩子更好地改正錯誤、懂得規矩、有明確的是非觀,父母能不能「有分寸」地打孩子呢?
  • 孩子在學校被「打」,告訴老師「沒用」,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到了傍晚,小E給女兒洗澡的時候發現女兒身上有傷痕,女兒這才告訴媽媽:"媽媽,我在學校被大班孩子欺負了,但是告訴老師後,老師並沒有處理。上學好可怕,我不想上學了。"小E看到後,內心非常心疼孩子。第二天,她帶著孩子去找老師要說法,老師除了道歉,也沒有其他辦法了。所以,孩子被欺負時,告訴老師並不能抹去孩子的心理陰影。
  • 李玫瑾: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期,想遏制「壞脾性」,該打就得打
    「文/宋媽說育兒(原創,歡迎轉載分享)」眾多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總會抱怨現在的孩子很難管教,尤其是一家一隻「小神獸」更是在長輩們的羽翼呵護下,讓父母打不得也罵不得。可這種寵溺教育的方式真的對嗎?要知道孩子在3-6歲時性格塑造關鍵期,這個年齡段,任何寵溺下慣出來的壞毛病,都有可能跟隨孩子一生,將來再想管沒準就晚了。這個年齡段的家長要學會正確管教,教會孩子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道理,對於「壞脾性」明顯,犯錯屢教不改的孩子,該打就得打。
  • 李玫瑾:家長打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心理出現了問題
    李玫瑾教授想必大家都是熟悉的,她是中國公安大學心理學教授,專門研究青少年兒童心理學,在育兒方面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這比任何情況都要嚴重,嚴重的話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要引起重視,注意自己的行為。
  • 不要再唱黑臉白臉了,李玫瑾教授:這樣教育孩子才是對的
    閨蜜心疼就攔著,「他都要離家出走了,你還慣著他,你看他那個樣子,整個一小混混兒,你給我撒開,看我不打死他」。閨蜜還是死死攔著,於是戲劇化的一幕出現了,孩子在一旁呆望著,閨蜜和她老公開始了激烈的爭吵……孩子叛逆不聽話到底該不該打,一直以來是教育界的難題。
  • 李玫瑾教授:孩子6歲前,家長最該管什麼?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太著急、太焦慮了,總是抱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不停地讓孩子接受文化課知識,孩子在2、3歲的時候就學數學、拼音、英語。家長看似對孩子的教育很重視,實際上真正該管的地方卻忽視了。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這4個行為時,該打就得打!長大後想改就難了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她曾在一檔節目上,談到了當代父母在教育上的一個嚴重的弊端: 「有些家長他該管的時候不管,他不該管的時候他開始管
  • 李玫瑾:6歲之前你不捨得管孩子,長大之後想管也管不住了
    孩子總是調皮搗蛋,非常不聽話,時不時還跟小朋友打一架,也不尊重長輩,還在商場裡為了得到一樣東西大哭大鬧,就地打滾。而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感到非常苦惱,無論是他還是嘛也好,都試過了,孩子就是改不過來。其實這樣的問題是有答案的。
  • 李玫瑾簡單7個字道出養孩子的精髓
    文丨禾禾媽媽孩子到底該富養還是該窮養?多年以來一直都是一個久懸未決的難題。然而當眾多網友,看到李玫瑾教授近期分享的七字真言時,大家似乎找到了答案!富養孩子窮養心李玫瑾教授一句「富養孩子窮養心」,簡單七個字,道出了孩子該「窮養」還是「富養」的精髓。網友看到這段話紛紛留言:一針見血、字字珠璣、靈魂拷問……李玫瑾教授:如果你打算為孩子掙錢,你從一開始就把人生定位搞錯了。
  • 不給我買我就哭!孩子任性時,希望你會用李玫瑾的「狠心育兒經」
    而關於這一問題,我國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玫瑾教授向家長們推薦使用「克制任性」的訓練方法,接下來就讓我為各位詳細的展開講述,這套克制任性的「狠心育兒經是」具體是如何做得?李玫瑾的克制任性「狠心育兒經」一、「三不原則」李玫瑾教授要求家長們在面對孩子的哭鬧威脅時,要首先保證「三不原則」,也就是不打不罵不答應。
  • 你真的愛孩子嗎?那你為什麼要打她?如何在憤怒時管理自己的情緒
    暴力教育得不償失不打不成器。恨鐵不成鋼。棍棒之下,出孝子。現在不打你,以後有你後悔的時候。這種話我們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但是,教育真的是需要動武嗎?我們打孩子的那一瞬間是否真的是出於教育的目的?很多家長,包括我在內,都會在孩子鬧脾氣時忍不住出手「教育」她們。但,當手觸碰到孩子的那一瞬間可能就後悔了。我見過很多家長,在打孩子的過程中自己哭得比孩子還慘烈。因為一時的情緒失控,對孩子造成了身體和心理雙重的傷害。
  • 李玫瑾:發現孩子有4個行為,父母該打就得打,長大想改都來不及
    著名的李玫瑾教授對此表示:"父母該管教的時候就要管,不該管的時候不要瞎管,尤其是發現孩子有以下4個行為時,家長該打就要打,長大後想要給他們改過來,都來不及"。孩子有以下4個行為,家長就要嚴格管教很多人生完孩子就因為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家裡的長輩照看,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畢竟和我們有著許多分歧,上一代人大多對子孫後代都是寵著慣著,教孩子「以牙還牙」,以及許許多多的不良惡習。
  • 不打不罵,那怎樣才是有效的「懲罰」?
    ,你的育兒理念是不打不罵,那麼小D犯錯了,你懲罰嗎?當然懲罰啊,但懲罰不只有打罵這兩種啊。朋友接著問,那不打罵,怎麼確保這樣的懲罰是有效的?總是共情理解孩子,是不是也是一種變相的縱容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今天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是的,我的育兒理念應該說是受小D當年在紐約的認知老師影響很深的。她主張,孩子都是天生的配合者,所有調皮搗蛋背後都有原因。父母需要理解背後原因,幫助孩子成長。
  • 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教育專家李玫瑾給出三招,實際又有效
    孩子不想上學該怎麼辦?教育專家李玫瑾給出三招,實際又有效在上學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出現不想上學的情緒,這可是愁壞了不少的家長,有時候打罵都不管用,教育專家李玫瑾對此就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既現實又有效果。
  • 李玫瑾:家長少說三句「口頭禪」,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
    李玫瑾:家長「管好嘴」少說這三句話,才能塑造出「打不倒」的孩子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是育兒界的「網紅教授」,她獨到而新穎的育兒觀念,讓不少家長都受益匪淺。在李玫瑾教授看來,家長要讓孩子「脫敏」,為了防止孩子日後膽小懦弱的樣子,要提前對他進行「挫折教育」,而日常生活中家長的一些話,會直接打消孩子的面對挫折的勇氣。如果想要塑造出一個「打不倒」的孩子,家長需要「管住嘴」少說三句話,有利於孩子的「逆商」培養,擁有直面困難的勇氣和能力。
  • 2分鐘,女孩被打了50個耳光被鞋底抽了28次,卻還在說「我錯了」
    面對孩子被欺負的問題,家長們的處理方法和教育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家長認為,對待暴力不能以暴制暴,所以就會讓孩子學會忍讓,理智的處理問題;而有的家長則認為,自己被欺負了就要還手打回去,誰打你你就打誰。這兩種方法截然不同,那麼家長到底該如何處理呢?下面我們先來看個案例。案例前兩天,在網上看見這樣一個新聞視頻。
  • 想要更多地解了自己的孩子,李玫瑾的語錄道出了一個方法,很經典
    自己離開家,孩子都沒有這麼哭過,可是,寶媽離開了,卻哭得那麼悽慘,就像親媽要拋棄孩子了一樣。等換一個新的寶媽,孩子又要去適應新的寶媽,這對孩子而言,是多麼大的一種傷害。在這個頻繁被拋棄,沒有爸媽真愛,真溫暖的環境中,孩子成長是有很大缺陷的。這也導致了將來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難以進行,孩子都是逆天跟自己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