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代孕生子的監護權問題

2021-02-11 法學考研部落

「代孕」是指有生殖能力的女子與他人達成協議,以為他人生育為目的而懷孕生子的行為。代為懷孕生育的人被稱為「代孕母親」,委託他人代為生育子女的人被稱為委託方,代孕所生的孩子稱為代孕子女。按照不同標準,代孕可分為不同類型。其中,根據代孕者與委託人及孩子的基因關係區分,可將代孕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一是精卵來自於委託夫妻或其中一項由第三方提供,採用體外受精的方式使代孕母親懷孕,代孕母親僅提供子宮孕育胚胎並生產,被稱為完全代孕。代孕母親與所生子女無基因關係。

二是由委託丈夫提供精子,代孕母親提供卵子,採用體內或體外受精的方式使代孕母親懷孕,被稱為局部代孕(又稱「部分代孕」、「基因型代孕」或「借卵代孕」),此狀況下所生代孕子女與代孕母親存在基因關係。

三是使用捐贈者精子和卵子,採用體外受精的方式,把受精卵植入代理孕母的子宮,使其懷孕,所生子女與代孕母親及委託夫婦均無基因關係,被稱為捐胚代孕。

從現實情況看,「完全代孕」又存在三種表現形式:即「夫精妻卵」代孕、「捐精妻卵」代孕(由他人供精)和「夫精捐卵」(由她人供卵)代孕。又有學者將前一者稱為「同質人工授精」,後兩者稱為「異質人工授精」。此外,還有學者將其中的授精方式分為「人工體外授精」(即「試管嬰兒」)和 「人工體內授精」。

關於養育母親獲得代孕子女監護權的法律途徑之選擇主要有以下四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可類推適用最高院1991年的函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

第二種意見認為,代孕目前不合法,故應根據「分娩說」認定代孕者為法律上的生母,具有血緣關係的委託父親認領的,認定為法律上的生父,所生子女為非婚生子女。生父認領之後,根據大陸法系國家的做法,跟生父有合法婚姻關係的養育母親可以通過收養途逕取得養母的身份地位,至於收養法規定的必須登記生效之障礙,可以根據司法部的通知經由補辦公證來解決形式要件問題。

第三種意見在代孕子女的親子關係及法律地位認定上同意第二種意見,但主張基於陳某撫養了其丈夫之非婚生子女的事實行為,且具有將孩子視為自己子女的主觀意願,可通過擴大解釋「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這一法學概念,認定雙方已形成擬制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係。

第四種意見認為,養育母親作為孩子生父的妻子,可確認為關係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監護的類型,在前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缺乏監護能力時,可從後一順序有監護資格的人中確定。

最終二審判決採納了第三種意見,基於如下之理由:

1、法院在判定子女監護權歸屬時應最大化地保護子女利益。就本案而言,如認定養育母親為「關係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願意監護的」類型,則雙方不具有親子身份,身份關係上會給孩子造成困擾,不利於其健康成長。

2、法院應在現有法律框架內作出司法裁判。代孕目前不合法,故不能類推適用最高院1991年函認定為婚生子女,否則無異於以法院判決的方式直接認可了代孕行為的合法性,而若認定為事實收養關係,雖非直接肯定代孕行為,亦將產生對此予以默認的不良效果,且違反收養法關於收養必須登記的形式要件之規定。

3、擴大解釋符合婚姻法「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這一條款的立法目的及立法意圖。探求婚姻法關於該條款的立法目的及立法意圖,其要求有撫養教育之事實方成立擬制血親的繼父母子女關係,是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目的,基於權利義務對等原則,鼓勵繼父母善待繼子女,促進家庭關係的和諧穩定。而子女出生時間先後之意義在於,如果子女在締結婚姻之前已經存在,非生父母一方在與有子女一方結婚時可以選擇是否要成為繼父母並與繼子女共同生活。基於此,擴大解釋「有撫養關係的繼父母子女關係」之法學概念符合婚姻法的立法目的及立法意圖,只需明確其形成條件為同時具備以父母子女相待的主觀意願和有撫養教育的事實行為。

參考文獻:侯衛清  《養育母親獲得代孕子女監護權之法律基礎》 載 人民法院出版社  2017-02-05

相關焦點

  • 實務 | 代孕引起的監護權問題
    婚後,羅乙與陳某通過購買他人卵子,並由羅乙提供精子,通過體外授精聯合胚胎移植技術,出資委託其他女性代孕,生育一對異卵雙胞胎即羅某丁(男)、羅某戊(女),兩名孩子出生後隨羅乙、陳某共同生活。2014年2月7日羅乙因病經搶救無效死亡,嗣後,陳某攜羅某丁、羅某戊共同生活至今。2014年12月29日,羅某甲、謝某某提起本案監護權之訴。
  • 案例 | 代孕子女法律地位及其監護權之確定
    但我國目前沒有任何法律或行政法規對此類問題作出回應。雖然在實踐中代孕情形時常發生,但都主要關注於對代孕協議或代孕行為的違法性進行判定,而對於由代孕行為所出生的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監護權歸屬的認定卻屈指可數。下面將結合實踐中少有的關於代孕子女法律地位,特別是父母子女關係認定的相關案例,探討代孕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監護權問題。
  • 【讀法條】代孕生子中的「母親」監護權糾紛——「基因母親」、「孕生母親」、「養育母親」
    關於案由問題,原審法院將本案確定為監護權、撫養關係糾紛,本院認為,因羅某甲、謝某某主張的是監護權,至於要求將兩名孩子交付其撫養,則是附隨於監護權主張中的具體請求,不構成獨立的撫養關係糾紛之訴,故案由應確定為監護權糾紛。二、本案實體方面的爭議為代孕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及其監護權之確定。
  • 代孕子女的監護權如何確定
    就本案而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為代孕子女監護權之歸屬,但解決子女監護權問題,首先需要對代孕子女的親子關係及其法律地位作出認定,其次是根據兒童最大利益原則對代孕子女的監護權歸屬作出一妥當的判斷結論,再次是從現有法律規範中尋找根據,選擇適當的法律途徑對判斷結論予以論證。下面筆者將就上述問題逐一進行闡述。
  • 代孕子女法律地位和監護權歸屬
    一、關於代孕所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之認定。對於代孕問題,世界各國的立法各有不同,即使在允許代孕的國家,其開放程度亦有不同,我國目前尚屬禁止,體現於原衛生部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其中第三條明確規定,「禁止以任何形式買賣配子、合子和胚胎;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不得實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技術」。
  • 代孕子女親生父親去世後養育母親應否享有監護權——羅XX、謝XX訴陳X監護權糾紛案
    擬制血親【學科課程】婚姻家庭法學【知 識 點】監護權 兒童最大利益原則 代孕子女【教學目標】掌握監護權基本概念,分析代孕子女的監護權歸屬。) 【爭議焦點】當事人與其丈夫協商通過購買卵子,丈夫提供精子,他人代孕了一對雙胞胎,代孕所生的兩名孩子是否可視為夫妻二人的婚生子女,當事人與兩名孩子是否形成擬制血親關係,當事人是否享有法定監護權。
  • 代孕,不是「非法」那麼簡單
    「代孕情形下」如何處理代孕協議的效力?代孕產子的撫養權問題應該如何認定?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我們在討論代孕時繞不開的話題。顯然,代孕,不僅僅是「非法」那麼簡單。[1]有學者從科學技術方面認為代孕是代別人而生,是輔助生殖技術衍生出來的一種,女性因受他人所託,通過人工授精或體外受精等技術懷孕生子,在孩子出生後,交給委託方進行撫養;[2]也有學者基於委託關係,認為代孕是指代孕者受委託夫婦之託,代替委託夫婦中的妻子懷胎生子的一種生育方式。
  • 代孕子女監護權問題
    對此,討論過程中主要形成有四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代孕是否合法目前尚難以解答,本案中陳鶯與孩子實際上已形成事實撫養關係,基於代孕系夫妻雙方一致同意,可類推適用最高法院1991年的函,視為夫妻雙方的婚生子女。
  • 揭秘代孕產業背後的黑暗,「借腹生子」究竟是怎麼來的?
    中國女明星鄭爽捲入的「棄養」風波將代孕話題再次推到聚光燈下。其實,借腹生子古已有之,被廣泛引用的最早文字記載出現在《聖經·創世紀》裡。有償代孕也可追溯到中世紀,但人們現在理解的代孕,只有大約30年歷史。在過去20年裡,由於技術和社會發展以及需求增多,代孕成為全球性現象。精確數字很難統計,但一種估計認為2012年全球代孕行業規模已達60億美元。
  • 中國式代孕 | 特稿精選
    他們選擇了代孕。在2017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人民日報》的文章掀起的代孕討論之後的一個月,在最高人民法院向人民代表大會提交工作報告時,這起「全國首例代孕引發的監護權糾紛案」被作為保護兒童權益的典型案例而被重提。此時,代孕的可能性已進入更多家庭的視野。代孕需求有多大?官方沒有統計,學界也無可靠調研。1988年,中國大陸誕生了第一名試管嬰兒。十年後,國內首例代孕母親試管嬰兒在北京出生。
  • 代孕生子挑戰社會倫理道德
    儘管衛生部明令禁止代孕、買賣精子及卵子和以盈利為目的的供精、供卵行為,但是非法供卵供精和代孕生子的「地下」交易依然活躍。代孕生子不僅違法,更嚴重挑戰著社會理論道德。
  • 代孕是醫學、道德問題,還是法律問題
    從分析美、英、法三國的代孕法律規制出發,指出其倫理難題,結合實際,提出法與倫理的結合是規範代孕的必由之路。關鍵詞:代孕,法律,倫理隨著時代變遷與醫學技術發展,代孕作為一種輔助生殖方式正在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其引發的道德、法律等問題亟待研究和規範。
  • 代孕在日本
    這樣代孕似乎成為了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由此滋生了一系列造謠污衊甚至異常棘手的道德倫理與法律問題。追溯以往,「代孕」話題在日本鬧得滿城風雨是在2020年1月初。當時流行天后濱崎步對外宣布自己早已於 2019年11月生子,令外界十分震驚。畢竟步姐在2019年行程緊密,在這一年裡她總共舉辦了多達40多場演唱會,其中還在12月31日,生孩子後的一個月裡舉辦了跨年演唱會。
  • 馬鳳:風口浪尖上的「代孕」
    (一)「分娩者為母「原則的確定借腹生子,到底誰是孩子的母親?從司法實踐案例來看,司法裁判貫徹「分娩者為母「的基本原則,另外考慮收養手續、撫養事實、撫養意願等問題判斷委託方中的女性是否可以與孩子形成擬制血親。
  • 代孕棄養:莫把生命變成交易
    代孕又進入到了大家的視野,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小編在此分析下代孕相關的法律問題。一、何為代孕?代孕,是指妻子基於種種原因不能親自懷孕,借用另一個婦女的子宮妊娠為自己生育子女的行為。常見的代孕模式中存在著四方參與者,即代理孕母、委託父母、中介機構和實施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
  • 代孕,是自由還是枷鎖? ——代孕行為的合法性分析
    目前來看,代孕至少會產生以下這些負面問題:在傳統分娩形式下,分娩者為母是大眾對於親子關係的一般認知,孩子當然地就與分娩者存在血緣關係。而代孕卻打破了上述分娩者與孩子的血緣統一關係,將血親和孕育生命的過程分離開來,這就導致孩子出生後,出現了需要認定誰(分娩者or供卵者)為孩子母親這一問題,這也關係到法律層面誰對孩子具有監護權,誰負有撫養孩子義務的問題。
  • 日本社會的「代孕」爭議
    基本上大多數國家都是禁止代孕的,曾經商業代孕合法化的國家印度和泰國,都在2015年停止向外國人提供商業代孕。目前只有在美國的部分州、烏克蘭和俄羅斯,商業代孕是合法的。然而也有部分國家,比如日本,目前尚未出臺與「代孕」相關的法律,對於代孕既沒有禁止也沒有許可。這樣代孕似乎成為了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由此滋生了一系列造謠污衊甚至異常棘手的道德倫理與法律問題。
  • 現實版《寶貝兒》上演,「代孕」引發的若干法律思考丨熱點評析
    很難想像在代孕嬰兒被退還後,如何進行善後處理?很有可能又會成為販賣人口、倒賣人體器官的黑色產業鏈的供應源頭,而這也是我國禁止代孕的原因之一。出現代孕糾紛,法院一般都會先判定《代孕協議》無效,在歐陽*娟、周*軍等與劉*玲等合同糾紛中法院認為,代孕合同雖然出自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但是,代孕畢竟是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一種,簡言之即「借腹生子」。
  • 關於代孕要了解的幾個基本問題
    其實,借腹生子古已有之,被廣泛引用的最早文字記載出現在《聖經·創世紀》裡。有償代孕也可追溯到中世紀,但人們現在理解的代孕,只有大約30年歷史。在過去20年裡,由於技術和社會發展以及需求增多,代孕成為全球性現象。精確數字很難統計,但一種估計認為2012年全球代孕行業規模已達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