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潭門,面向南海自信微笑
海南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特約 行走海南名鎮 海南日報 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 聯合主辦 行 從瓊海市嘉積鎮往博鰲方向走10公裡,抵達一個叫上埇的小集市後,沿左邊的一條柏油公路再走10公裡,便是潭門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創美食 品出文化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圖\見習記者 李天平 「大海的波濤」卷送著幾絲茶香入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潭門大橋開通啦———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海南不少旅行社爭相到博鰲、潭門踩線,「博鰲+潭門」兩大明星小鎮是一年來島內各大旅行社重點推出的熱門線路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潭門魚王:深海潛水捕大魚!
在潭門地區從事海洋捕撈作業、海鮮經營批發或經營海鮮食店的老闆們,拎著各式生猛海鮮前來向客人展示:有龍膽、海鰻、蝴蝶等活海魚,也有龍蝦、對蝦、大紅螃蟹、海膽、海星等海鮮產品。潭門味道海鮮店的老闆眉飛色舞地向遊客們介紹:這是長期生活在珊瑚石周圍的石頭魚、那兒有產自黃巖島附近海域的老鼠斑、當地漁民稱之為「白雪公主」的珍貴石斑類魚、還有產自潭門港附近海域的大紅對蝦…… 品類繁多的各類魚蝦讓遊客嘖嘖稱奇,也讓潭門的船老大和漁民們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在南海上漂了近兩三個月的船老大們,悠哉地坐在街邊大排檔裡喝茶,和熟絡的人們分享著潭門漁民的那些特殊捕魚方法。
-
南海絲路美食之旅
瓊海潭門海鮮(資料圖) 從2015年開始,海南深入挖掘絲路文化和歷史,並將其按照不同的主題線路推出數條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讓普通遊客能夠通過《更路簿》、海撈瓷、沉船以及走訪港口、騎樓建築等更為多樣和具體的觸摸感受南海絲路的輝煌歷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鍋鮮」裡的潭門味兒
■ 本報記者 劉夢曉 要說吃海鮮,在海南可以有很多種吃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旅遊,向深藍邁進
如何利用好海南南海絲路濃厚歷史文化做好旅遊產品的開發和旅遊的區域合作? 省長助理、省旅遊委主任陸志遠表示,海南是南海絲路的重要一站,希望遊客可以通過在島上的遺存,比如老港口、老商埠,以及更路簿、海撈瓷等,換一種符合旅遊者實際的方式來觸摸那段輝煌的歷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潭門:漁家小鎮闖新路
除此之外,鎮區也發生了巨大的喜人變化,坑窪的道路變得平坦、寬敞,路邊的房屋是濃鬱的南海風情,還有造型別致的路燈,時尚的氣息撲面而來。 求變 「洗腳上岸」謀發展 在大海裡闖蕩了半生的陳昌平,最終選擇了「洗腳上岸」。 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陳昌平於2018年5月開了一家海鮮大排檔,「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旅遊旺季,大排檔的生意很好。
-
海南日報數字報-觀論壇風雲 品瓊海味道
瓊海,這塊千百年來秉承美麗從容的萬泉河水潤澤的地方,因充滿傳奇的紅色娘子軍、殊驚世界的博鰲亞洲論壇、捍衛南海主權的潭門漁民,彰顯著與眾不同的品質;而如今,瓊海又以多姿多彩的風情小鎮、如詩如畫的美麗田園、有滋有味的瓊海小吃散發著別樣的風採。 小鎮遊 風情萬種 把客留 因博鰲亞洲論壇而聲名鵲起的博鰲小鎮,如今國際風勁吹,田園風詩意,民族風暖人。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土名透出濃濃海南味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磊 「《更路簿》上記載的南海各個島礁的名字,都是由最先發現他們的海南老漁民特別是潭門漁民命名的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一種味道,叫瓊海
夕陽下,到散布在田園間的阿叔農家樂、萬泉河舊事、草根三味、多文人家等農家廚房品本地特色菜,是瓊海舌尖之旅的又一個必備行程:端坐于田園間的餐桌旁,清風徐徐吹過,抬眼是美麗的田園和農舍。還沒看夠眼前的美景,一桌豐盛的農廚美味已經呈現:或是大名鼎鼎的嘉積鴨、溫泉鵝,或是萬泉河裡的小蝦、小蟹,又或許,就是農家房前屋後原生態的蝦醬炒地瓜葉,原汁原味,健康美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歡樂時節田園唱牧歌
「中國鄉村旅遊致富帶頭人」:鄭元峰、莫澤海、李家全、王秋香、唐南江、王平; 15家農樂家榮獲「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花梨人家、潭門漁家小屋、草根三味、多文人家、田野炊煙、萬泉河舊事、阿叔農家樂、北仍村鄉愁味道、農廚好味、大路鎮稻花香牛莊、萬泉原鄉人樹上咖啡屋、田園夢想、會山哖嗦苗家樂、潭門海鮮第一家、博鰲老房子; 由國家旅遊局獲評首批「中國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
-
海南海鮮哪家強,新鮮便宜首先潭門漁港,價格實惠充滿驚喜
昨天和大家說了位於潭門的中國南海博物館,今天我將和大家著重講講潭門這個地方。說實話本身我對這個地方並沒有什麼期待,但是當我此行走完整個海南東線後發現,最讓我留戀的地方卻還是潭門。潭門與其說是個小鎮,還不如直接說它是一個漁港。
-
瓊海潭門「漁二代」轉產轉型:上岸"吃海"生活鮮美
開辦民宿、發展「趕海遊」、賣漁家特產……他以新的方式「吃海」,讓日子比以往更加鮮甜。 記者 劉樂蒙 「現在半年的收入,比過去一年還多。從去年7月開張以來,已經有近700名遊客住店,店裡的營業額也達到了十幾萬元。」9月17日,在瓊海市潭門鎮排港村「漁生·樂餘海宿」民宿內,「80後」老闆莫壯森笑著告訴海南日報記者,趕海,如今已然成了店裡的「金字招牌」。
-
【習總書記視察海南五周年回訪】瓊海潭門:南海風情小鎮產業轉型...
5年來,潭門人民牢記囑託,不辱使命,修通了潭門大橋,加快了風情小鎮的建設,越來越多的漁民轉產轉業,吃上了旅遊飯,這個充滿故事的南海小鎮正迸發出新時代的活力…… 漁村變美了 村民自家門口開起海鮮檔 3月30日早,又到潭門千年漁港,老碼頭岸邊一片熱鬧景象,市民們正在搶購剛打撈上來的新鮮魚蝦。
-
海南日報數字報-潭門大橋:新的交通支撐
瓊海市潭門大橋橫跨潭門港,連接博鰲和潭門兩鎮,是瓊海市重點建設項目。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怎麼書寫「海絲」旅遊文章?
作為國內系統地推出數條南海絲路主題線路的第一個省份,我省旅遊委在今年2月便啟動2015絲綢之路旅遊年海南活動,並同時發布了南海絲路7條主題旅遊線路,目前已在旅遊業界、旅遊市場上都獲得了非常好的反響。 「絲綢之路」主題延續下,海南海上絲綢之路旅遊將以何種新路線、新產品與新方式來續寫南海絲路的歷史和魅力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麗漁村,如何打造?
■ 本報記者 陳雪怡 羅霞 8月17日,2019年第五屆瓊海潭門趕海節開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溟泛舸 探秘南海海洋文明
文\海南日報記者 侯賽 法國思想家託克維爾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溟泛舸 浪花掀起的南海故事
影片中,從古代商貿的繁榮場景到絲路貿易航船的航行和沉沒,場景逼真,觀眾跟隨著故事情節,仿佛穿越回到那個年代。影片結束,燈光將公眾的視線引向地幕,一支水下考古隊遊向深海,珊瑚礁、魚蟲、熱帶魚類出現在海底,神奇的海底世界展現在眼前。慢慢地,燈光收回,「華光礁Ⅰ號」遺址的核心復原場景展現在觀眾眼前。 「外婆,我想下去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