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小龍的肌肉已經比較發達了。肌肉的發達程度主要看體脂率,可以必須為肥肉和瘦肉的區別,同樣質量的前提下,肥肉要比瘦肉體積更大。李小龍173cm,64公斤,體脂率很低,可以趕得上職業足球運動員了。
李小龍是屬於精幹型肌肉,看起來很瘦,一旦出拳出腿就會看到身體各部位的小肌肉群。李小龍只要一發力,背闊肌就像蝙蝠般的。李小龍的擊打沙包的速度和力量,相信很多人都看過,拳拳都是穿透過沙包的。
作為武術大師級的人物,從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唐山大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等影片中,可以看出李小龍的武打動作非常乾脆,絕對不會拖泥帶水,很少有花拳繡腿,擊打的力量,可謂拳拳到肉,力達身體,所以具備強烈的觀賞性和藝術美感。
說李小龍肌肉不發達,小編我只想說,你太外行了,肌肉的發達不是看塊頭而是看爆發力。李小龍的肌肉,爆發力有多強,可以搜下!至於說李小龍有多厲害,小編我也不敢妄加評論,也許夠的上現在ufc的戰鬥水平,但比起重量級拳擊手肯定還是有差距的,畢竟身高體重還是決定戰鬥力的關鍵。
李小龍是電影裡面厲害,而電影外面是一個截拳道的創始人。而就與中國武術的關係來看,是師承葉問而學習詠春拳,但是他是在舊金山長大的,故沒有中國文化的深厚背景,但是卻有著中國武術的進取精神。我們所談的李小龍,是我們通過電影以及宣傳材料所展現出來的李小龍,而這樣的李小龍與真實的中國的武俠世界,以及與傳統武術的淵源,則很多人都認為其是一個符號,是代表中國武術的,而就從傳播中國傳統武術層面上,其真正做到了無可替代的文化大使的資格。
但是,是不是其自身的武術以及其所能達到的造詣就是其電影情節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樣神通呢,顯然,這是被誇大的印象,不可否認詠春拳在我國傳統武術之中的地位,也不能抹殺李小龍在習武之上所做的努力,那麼這樣的差距就是,李小龍的真實搏擊能力是與他的努力成正比的,但是我們還是要談他在武術宣傳上的努力與成績,這是重點。
而對於一個演員來講,真實的武術實力是沒有人會較真的去考證的,所以我們不去評價,而或者也是因為沒有真正的評價材料而讓這樣的議論落入了無可考證的尷尬境地,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對他的好印象,相反,我倒是個人人為,李小龍的武術已經練到「鬼神莫測」的境地,而其自身的努力又會讓這樣的推測增色不少,甚至還在其努力的表現之中進一步升值。
但是沒有人再有機會和他較量了,但是帶著反思,我們還是會對其武術宣傳之地位,以及其自身的武術造詣多一些肯定,當然,這樣的評價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