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島飄逸南洋風
20世紀初期至民國年間,海南南洋商人紛紛回鄉建騎樓,吹起一股清新的南洋風。 就中國來說,騎樓是姍姍來遲的,大約在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這種建築模式才經由南洋,正式傳入我國沿海地區。 騎樓,南洋吹來的風 據考證,海口的第一座騎樓建於1849年,地點在四牌樓街即現在的博愛北街。不過對於騎樓的發展來說,鹹豐八年(1858年)則是特別的一年。那一年,瓊州(海口)被闢為通商口岸,漸漸成為面向南洋的一個商貿中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南洋風 故鄉情
聚焦地域特色 滿載南洋風情 熱鬧的小鎮市場、翠綠的椰林、充滿地域特色的高腳屋……一股濃鬱的南洋風透過畫面撲面而來;靜泊的漁船、蔥鬱的樹林、滿載鄉土氣息的田園景像。 展覽中,馬來西亞瓊籍畫家的作品以其鮮豔明亮的用色和純樸閒逸的生活氣息,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對此,參展的馬來西亞瓊籍畫家曾昭承介紹,畫中所表現的場景即為「南洋風」。
-
海南日報數字報-儂從南洋回瓊保家國
■ 本報記者 習霽鴻 海南人將下南洋稱作「去番」。20世紀,眾多海南人離鄉,去番謀生。靠著勤勞與智慧,他們不但在南洋站穩了腳跟,不少人甚至還成了當地望族,家世顯赫。 1937年,日寇侵華。
-
在海南,這樣玩轉南洋風!
本報記者 張茂 攝 ■ 本報記者 蔡倩 色彩斑斕的異國服飾,多姿多彩的東南亞歌舞,活色生香的南洋美食,南國情調的咖啡屋、茶餐廳、騎樓群……這些在海南僑鄉都不稀奇,南洋文化與海南文化的交匯作用,產生了獨具魅力的海島文明。 與海島居民日常生活深度交融的南洋文化點滴,曾因為太熟識被人們而忽視。如今,海島南洋風正被重新挖掘、被重新審視。如何玩轉海南南洋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騎樓開放商業文明之獨特風景
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編者按 「騎樓林立商賈絡繹」 海南的騎樓群在歷史上 書寫過海南商業興盛 和對外交流的真實景象 一棟棟騎樓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番客村」老宅思鄉曲
文\見習記者 習霽鴻 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圖\海南日報記者 袁琛 見習記者 封爍 近日,在住建部等六部門聯合公布的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文昌市鋪前鎮美寶村榜上有名。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村莊?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電影公社南洋街開街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許春媚 通訊員郜靜)繼去年6月開放的1942街之後,今天上午,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的第二條特色街道南洋街正式開街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把本土的東西推薦給遊客
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新加坡旅遊局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署長周振興坦言,與海南擁有優美自然風光不同的是,新加坡這樣一個城市旅遊目的地,更需要精心策劃和宣傳推廣。 「剛開始我們也會比較刻意去推環球影城這樣的國際品牌,但我們發現其實很多地方都有,有些甚至還比新加坡要好。」周振興說,「其實遊客到一個旅遊目的地,總是希望能夠去品嘗當地的美食,去嘗試當地人喜歡的一切!」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海「歌碧歐」
這半年來,才剛剛開業不久的「海邊老房子」,卻一直忙著各種「改造」——更多的南洋老物件從鄉間、海外收集過來:各個年代的門被集中呈現出來,不同年代的窗被融合成一面牆,風格各異的石頭飾品被放置在矮牆上…… 那些慕名趕來這裡喝「歌碧歐」(海南話「咖啡」的意思)的遊客一下車傻眼了,這哪裡是一家咖啡屋,根本就是一個景點嘛——用各種窗組合而成的大門當然要來張自拍,腳下的貝殼小道也要留個影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旅遊,向深藍邁進
「未來我們將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大背景下,不斷推出海南南海絲路主題旅遊線路。」陸志遠表示,將會努力推動海南成為國際旅遊集散地,推動中國遊客從海南到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吸引外國遊客到海南度假和經海南到其他省市,實現多國共同發展旅遊和合作共贏,並以旅遊促進區域特色文化產業、金融業以及相關加工業發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時空的穿越:歌碧歐、咖啡祖、南洋客
南洋客 在東南亞,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潮州粉條福建面,海南咖啡人人傳」。早期海南人漂洋過海到新加坡,因貿易等利潤高的商業機會已被更早移民來的福建及潮州人佔據,為求生計,許多海南人在洋人家擔任廚師或管家工作,進而學習到西洋糕點及咖啡的製作技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漁業的百科全書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在海南農民眼中,農業是一個非常需要經驗的工作。儋州有句諺語說,「三年易考文武舉,十年難考田秀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裡的咖啡不僅僅是一種飲品
■ 本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作為中國三大僑鄉之一,海南的咖啡文化與華僑有著直接的關係。這裡是中國咖啡發源地之一。 經過上百年的傳承,咖啡文化在海南已經十分普遍。
-
海南日報數字報-踏上老街已然穿越
我們的旅途也從老街開始,用兩天時間行走於海口、文昌的老街,從那斑駁的騎樓,觸摸海南「洋氣」的舊時光…… 海口的鐘樓,算是老海口的地標式建築,紅色的樓身,南洋風格濃鬱的大鐘,讓人過目不忘。隨便在街上問問,幾乎無人不知海口鐘樓在哪裡。從鐘樓附近的小道進去,隨著嘈雜的人群越往裡走,就會有種進入時空隧道的感覺。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瑞幸咖啡登陸海南
本報海口10月15日訊 (記者邵長春)10月15日,國內新興咖啡品牌瑞幸咖啡正式登陸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