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沙皇俄國怎麼都不會想到,現在的阿拉斯加是這樣一片富饒的土地

2020-12-19 海鮮指南

具有此類生活習性的魚類,其學名統稱為「底棲魚」,以區別於那些在整個垂直水體遊動的「中上層魚類」。儘管世界上白魚有幾十種,下面給大家介紹最具海產貿易價值的白魚品種。阿拉斯加野生白魚均在白令海和阿拉斯加灣得以可持續的捕撈。

白令海和阿拉斯加灣擁有巨大的水系。所有區域屬於聯合國糧業組織(FAO)第67號捕撈量統計區。白令海和阿拉斯加灣均是地球上最具生產力的水域,這是由於這些水域富含營養,不斷從大洋深處沿著大陸架邊緣湧到水面。充足的營養和日照培育出大量的浮遊植物。

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依次被小型魚類吞噬,而小型魚類又被更大的魚類、海洋哺乳動物或海鳥捕食。數十年來,這一富饒的自然生態系統支撐著豐富而可持續的漁業生產,而且成為了由大學或政府機構組織科學家們開展的數百項科學研究項目課題。

阿拉斯加白魚的一生都是在深海中度過,它們從不到淡水水域。始終生活在深海、清澈、寒冷的阿拉斯加灣或白令海海域的阿拉斯加野生白魚,已經成為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它們生長的不同階段,分別捕撈浮遊生物、蝦、貝殼類、魚類以及海洋有機生物,然而它們本身也是更大型魚類、鳥類或者哺乳類動物捕食的對象。

真鱈魚、狹鱈魚、大比目魚和鰈魚都具有非常強的繁殖能力:一條雌魚一次可以產卵上萬粒魚卵。所有這些品種的雌性魚,一生中可以產卵數次。這些特性使它們能夠應付海洋中反覆無常的自然狀態,並保持穩定的種族數量;而且當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時,也能得到恢復。

以下為阿拉斯加的一些重要統計資料:

阿拉斯加的海岸線長達34300英裡,這一長度超過了美國所有其它49個州的海岸線長度總和阿拉斯加擁有超過795000平方英裡的大陸架,佔全美國大陸架總面積的70%阿拉斯加周圍200英裡專屬經濟區(EEZ)水域佔全美國專屬經濟區水域的28%美國水域生產的海產品總量中,半數以上產品來自阿拉斯加

下面為您詳細介紹幾種阿拉斯加野生白魚

真鱈魚 Pacific Cod黑鱈魚 Black Cod (Sablefish)狹鱈魚 Alaska Pollock大比目魚 Pacific Halibut巖魚 Pacific Seabass etc.(Sebastes species)鰈魚類 Yellowfin Sole、Rock Sole、Flathead Sole

真鱈魚 Pacific Cod

太平洋真鱈魚也是鱈魚科家族重要成員,而且與阿拉斯加狹鱈魚和大西洋真鱈魚相關。太平洋野生真鱈魚是跨洋的海底層魚類,生活在水深500米(1650英尺)深海中。每年1月至5月期間繁殖。它們的魚卵沉底並有粘性,黏貼在巖石、珊瑚或其它海底表面。魚卵經過15至20天的孵化,孵化出的真鱈魚苗浮到水體的表層。

太平洋野生真鱈魚的雪白色肉質、十分寬大的魚排和上佳的口味,使它適合於各種季節的各類菜餚。溼潤的烹飪方法最佳,包括水煮,蒸和燉。烘烤和炒也是很受歡迎的烹飪方法。真鱈魚肉只含有很少量的脂肪,是很重要的低脂、低卡路裡食材。

黑鱈魚 Black Cod (Sablefish)

黑鱈魚實際上不屬於鱈魚科家族。黑鱈魚生活在深水區域,通常在水深200米(660英尺)以下。它們在晚冬至早春季節沿著大陸架的緩坡地帶繁殖。雖然魚卵在海底孵化但浮出的幼苗浮升到水表面。黑鱈幼魚開始生活在沿岸的淺水處,但是很快遊入近岸深水區域。黑鱈魚含卡路裡和脂肪含量比真鱈魚高,但是含有大量的歐米茄3魚油。

狹鱈魚 Alaska Pollock

阿拉斯加野生狹鱈魚是白令海產量最豐富的魚種,佔這一水域生物總量的60%。它們與太平洋真鱈魚和大西洋真鱈魚一起同屬於鱈魚科家族成員。在阿拉斯加海灣,狹鱈魚是產量第二位的魚種,佔這一水域生物總量的20%。經過漁業科學家們探查,已經發現四個水域有大量狹鱈魚群:阿拉斯加灣、白令海東區、阿留申群島和阿留申盆地。

絕大多數成年狹鱈魚生活在水深70-300米(230-1000英尺)處。它們的繁殖季節是每年的2月底至5月初。魚卵在大海洋流中漂浮15至25天以後孵化成魚苗。剛孵化的魚苗在水深40米(130英尺)以內的水表面層漂流,60天後生長成大洋幼魚。以後四年多時間裡,隨著魚齡和個體的增長逐漸潛入深海,並與成年魚群聚集。

從口味、肉質、顏色和營養成分來看,任何其他的白色魚肉都無法與阿拉斯加狹鱈魚相媲美。它的平均體重在1.5到2磅之間。

阿拉斯加狹鱈魚含有的白色魚蛋白,是大多數魚類食品和其它加工食品的營養基礎。它淡淡的口味和嫩白的魚肉,也被經常用於製作低卡路裡的菜餚。與沙司等一起食用阿拉斯加狹鱈魚口味更佳。

大比目魚 Pacific Halibut

太平洋大比目魚與大西洋大比目魚相關,太平洋大比目魚的雌性個體大於雄性,此外通常雌性魚比雄性魚生長快、壽命長。一些雌性魚體重達36公斤(80磅)。魚齡可用耳石檢來計算魚齡。

大比目魚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間,沿著大陸架在水深18-460米(600至1500英尺)處繁殖。一條雌性大比目魚一次能產卵4百萬粒。魚卵和魚苗都可以自由浮動,但是比重比海面的海水略大一些,因此可以下潛到深海洋流中。它們從阿拉斯加灣的東部洄遊到西部,少則上百海裡,多時甚至可達上千英裡。

和所有平魚類一樣,大比目魚也是側面扁平,實際上以側面遊泳。它們事實上都是遊泳健將,有些大比目魚能夠遊上幾千英裡。

大比目魚在魚苗期的餌料是浮遊生物,而幼魚期捕食貝殼類和小魚類。成年大比目魚主要捕食其它品種的魚類,例如狹鱈魚、真鱈魚、黑鱈魚、巖魚和其它鰈魚類。它們甚至離開海底去捕食中上層魚類,例如玉筋魚。由於成年大比目魚個體大、充滿活力、遊泳能力強,而且棲息在海底,和其它個體較小品種的魚類相比,它們被其它敵害捕食的機會比較少,偶爾有可能被海洋哺乳類捕食。

大比目魚擁有結實的魚片,白肉十分甜嫩,每3.5盎司只含130卡路裡。因為它的肉質結實,所以可以切成塊,用於考魚肉、燉魚肉或水煮、燒烤魚排或烘烤、煙燻水煮魚片。大比目魚魚排,適合於目前最受熱門的烹飪方式-烘烤。

美味、結實的大比目魚肉配低脂沙司等一起食用,包括黑豆沙司、植物香料、香茅類的植物和番茄沙司,可以為大家提供健康、令人滿意的各種菜餚。

巖魚 Pacific Seabass etc. (Sebastes species)

巖魚的名稱是指好幾種生活在接近海底的阿拉斯加白魚。它也常被稱為「齒魚」,僅限生活在該水域的齒魚。最為人熟悉的巖魚就是太平洋海鱸魚(POP)。此外,巖魚家族還有北石斑魚、大石斑魚、加納利石斑魚、寡婦石斑魚、Shortraker石斑魚、Rougheye石斑魚、寬幅石斑魚等。

雖然人們已經了解其它巖魚品種的生命歷程,但對太平洋鱸魚卻知之甚少。成年太平洋鱸魚出現在大陸架外延沿岸和上部路坡150-420米的水域。太平洋鱸魚生活有一定季節模式,夏季生活在較淺水域而到冬季則在較深的水域。

鰈魚類 Yellowfin Sole、Rock Sole、Flathead Sole

小個體鰈形比目魚稱之為「深海鰈魚」,包括多福鰈、樂口鰈、巖鰈、平頭鰈以及其它品種。它們生活在大陸架海底,而且每年在繁殖區域和索餌區域之間洄遊。它們的餌料基本相同,從貝殼類和軟體類到各種無脊椎動物。然而,它們同時也是掠食魚類如大比目魚、真鱈魚和大型鰈魚類如-箭齒鰈的捕食對象。

鰈魚魚排烹飪迅速、加工簡單 – 水煮、炒、蒸或用微波爐等烹飪方法。太平洋鰈魚魚片每片平均5到10盎司。Rex鰈(Errex zachirus)魚片平均3到8盎司。石鰈魚片平均2到7盎司。平頭鰈魚片平均2到7盎司。黃蓋鰈(Limanda aspera)魚片是最輕的,平均只有1到3盎司。

這5種鰈魚的規格、魚片形狀不同,但是口味和顏色大致相同。

相關焦點

  • 阿拉斯加,你們敢相信它以前是俄國的麼?怎麼現在歸屬美國了
    我們現在再來分析:如果當初沙皇俄國沒有出售阿拉斯加半島,那麼歷史會如何演變呢?當然要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只能先從沙皇俄國當初將阿拉斯加半島賣給美國的原因方面入手,從而預測歷史發展的方向。但那個時候哪有這種技術啊,對沙皇俄國來說壓根就不實用。再說了阿拉斯加並沒有為俄國提供多大的貢獻,反倒每年在其身上花費的駐軍軍費倒是不少,這讓沙皇起了拋棄阿拉斯加的決心。要是讓沙皇看到現在阿拉斯加半島不僅具有地理位置上的巨大價值,而且還有豐富的資源,腸子怕是要悔青了。
  • 歷史上,俄國的君主為何被稱為沙皇,而不是皇帝?
    幾乎世界上每一位大名鼎鼎的帝王都是能徵善戰的君主。中世紀時期,幾乎全世界的國家都處於封建君主統治式管理的皇權時代, 中世紀俄國將拉丁語中的「凱撒大帝Caesar」轉譯為俄語「Цезарь沙皇」,沙皇代表了古俄羅斯的最高權力者。「沙皇」一詞是拉丁語「凱撒」轉音至俄語的讀音。
  • 俄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俄國繼伊凡四世、彼得一世後統治時間最久的沙皇,在沙俄歷史上只有兩位皇帝被授予大帝稱號,一位是彼得一世,另一位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一年後,她皈依了俄國的東正教,並能用流利的俄語交流,再次博得了宮廷上下的好感。葉卡捷琳娜不久就為彼得生下一個兒子,這下把女皇伊莉莎白一世高興壞了,女皇獎勵給她十萬盧布,葉卡捷琳娜就用這筆錢暗自收買俄國的貴族和軍官,這樣她就在宮廷裡深深紮下了根。
  • 「世界史·俄國卷」俄國農奴制改革、一戰、列寧與俄國十月革命
    (沙俄侵佔中國領土)1856年沙皇自殺,新的沙皇上臺要做的不是改革,跟著英法聯軍來侵略中國,中俄籤訂《璦琿條約》割佔中國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大概60萬平方公裡土地,1860年北京條約割佔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40萬平方公裡土地,兩年的時間俄國未動一兵一卒一槍一彈,就以剛剛戰敗的國家的身份,跑到中國來得到了100
  • 阿拉斯加是如何成為美國領土的
    克裡米亞戰爭的後遺症之一是沙皇俄國的財政困難:克裡米亞戰爭中沙俄花銷巨大,但卻以戰敗告終,如此一來沙俄的戰爭開銷無法在戰後得到彌補。戰敗的恥辱和因為戰爭所導致的財政困難使沙皇的統治面臨危機。在這樣的局面下沙俄迫切需要重振國內經濟,而出售阿拉斯加正是沙俄緩解國內財政困難的措施之一。然而解決財政困難的方法有很多,為什麼一定要出售國土呢?這可不像北極熊的一貫風格。
  • 阿拉斯加是怎麼屬於美國的,如果現在它屬於俄羅斯那會怎樣?
    阿拉斯加是沙俄時期的探險家維特斯·白令在探險時發現的,1784年俄國人在三聖灣建立居民點。該地區1799年起屬於俄羅斯。在俄國獲得這片土地之後的100多年裡,阿拉斯加都是不毛之地,並沒有給俄羅斯帶來任何收益。
  • 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人稱「神秘沙皇」,從登基到死亡都被人懷疑
    她為了試探各方勢力,曾在宮中公開表示:孫子亞歷山大繼位才能讓國家繼續往前發展,否則其他人都將覆轍這個國家。此時,宮中還盛傳女皇其實早已經秘密擬定了皇位繼承人詔書,旨在宣布廢除保羅的皇位繼承權,立亞歷山大為未來沙皇。甚至連她公布詔書的日期都傳出來,計劃在1796年11月24日將詔書曉諭天下。
  • 俄國是怎麼吞併西伯利亞汗國的?
    無論是匈奴人、鮮卑人、突厥人或者是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都曾是這片土地上的匆匆過客,直到公元15-16世紀,這片無人關注的土地上突然出現了一個獨立的西伯利亞汗國,然而,這個新生的國家卻也如曇花一現般迅速消失在北亞的風雪中,看不到它存在過的印記。
  • 葉卡捷琳娜一世:從女俘到俄國首位女沙皇,她的人生可謂傳奇
    我簡單跟大家捋一下葉卡捷琳娜一世的人生軌跡,簡單說就是:農奴--俘虜--情婦--皇后--女沙皇。她是真正的貧寒出身,父母是農民,而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寄養在親戚家,有非常不幸的人生開端。後來作為俘虜到了俄國,不想卻成為了皇后,更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成了俄國第一位女沙皇。
  • 金雁、秦暉:20世紀初俄國的歧路
    比較左的自由主義者對兩人都有批評,但批評斯託雷平更多(即某種程度上接近「革命者」的觀點),比較保守的自由主義者對斯託雷平持理解態度,但也不會否定維特(某種程度上接近沙皇遺民)。總而言之,上述各色論者都不會全盤肯定斯託雷平,同時全盤否定維特。  然而,這恰恰就是索忍尼辛的態度。
  • 俄羅斯本來也不大,他們是怎麼擴張到如今的版圖世界第一的?
    東斯拉夫人請來諾曼人,遂造就一大強國俄羅斯.其實細想起來,原先在林海雪原裡以打魚打獵和養蜂為生的東斯拉夫人,其實可能是一個溫和的民族,否則他們也不會去請來強悍的諾曼人統治他們。今天俄羅斯的性格,可能已不是原來東斯拉夫人的性格,而是得到了那些北歐海盜的真傳。今天的瑞典丹麥早已成為最和平最與世無爭的民族,俄羅斯卻成了當年北歐海盜的真正傳人。
  • 俄國有苦說不出:171萬平的土地僅賣720萬,今卻發現近25億桶石油
    在1867年的時候,美國從俄國手裡用720萬美元購買了一塊17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在1912年的時候這塊土地就成為了美國領土正式改革,這塊土地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是美國面積最大的州,氣溫是比較低的。去過這座城市的都認為這裡一塊不毛之地,難怪這麼大的土地只賣了720萬美元。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根據史學界對俄羅斯歷史的劃分,俄羅斯歷史只有兩個朝代,先是留裡克王朝,後是上面提到的羅曼諾夫王朝,但這兩個朝代都是以統治者的名字或統治家族的姓氏去命名朝代,不是正式國號,而上面提到的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才是正式國號。
  • 北寒之地的國際都市——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
    1799年,沙皇俄國創立了俄羅斯美洲公司,在阿拉斯加建立了皮毛貿易站和俄羅斯居民點。後來,由於俄羅斯在俄土戰爭中失敗,失去了歐洲的霸權位置,不得不採取守勢,由於害怕阿拉斯加殖民地被英國奪走,遂產生將阿拉斯加賣給美國的想法。另一方面,時任美國總統安德魯·詹森急於擴大領土,雙方於1867年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完成了交易。
  • 拿破崙和沙皇的締約,四萬法國人和四萬俄國人慾圖徵服亞洲
    一年半前,登上權力巔峰的拿破崙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此會晤,商討締結和約。會晤發生在1807年6月14日俄國在弗裡德蘭戰役(Battle of Friedland)慘敗之後。磋商的許多議題都關係到法國佔領下的歐洲的命運,特別是普魯士的未來。未獲準參加會談的普魯士國王在河岸上焦急地徘徊觀望,想知道會談結束後他還能否擁有自己的王國。在和約的所有公開條款背後,有數條秘密條款並未披露。這些秘密條款為法俄聯合進攻拿破崙認定的英國的財源寶地奠定了基礎,而印度當然是其大敵最富饒的領地。
  • 先投靠拿破崙又轉擁俄國,波蘭人的復國運動為何還是失敗了?
    (處死路易十六的場景)路易十六的死引起了歐洲其他君主的不滿,沙皇俄國、普魯士等紛紛出兵幹預,雙方在法國邊境殺成一片,血流成河。旅法的波蘭民主黨人科西秋什科等也親眼目睹於此,遂萌發了聯合法國抗擊普奧俄,並尋機復國的想法。
  • 美國買阿拉斯加,有人說美國買了一冰箱,但此地三大價值令人羨慕
    美國的國土,比較有意思,除了北美洲的南部是美國的地盤之外,在北美洲西北部,還有一塊土地,此地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原來是俄國在北美洲的一塊屬地。不過在1867年的時候,俄國與美國籤訂了《阿拉斯加割讓協定》,最終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將俄國這塊有著58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及附近的島嶼買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