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練複合動作,後練孤立動作。先練自由動作,後練固定動作。先練徒手項目,後練器械項目。先練大肌群,後練小肌群。
上面這四條就是常規的、通用的健身順序,今天我們把「先練複合動作,後練孤立動作」摘出來說一說。
什麼是複合動作,什麼是孤立動作?
很多人聽過,但是一直不理解到底什麼是複合動作,什麼是孤立動作。
有些人也是這樣理解的,就是一個關節活動的動作叫孤立動作,而2個或2個以上關節活動的動作叫複合動作。
基本概念可以這樣理解。
比如同樣是練背的動作,槓鈴划船就是複合動作,因為它用了肘關節和肩關節兩個關節。
而直臂下拉則屬於孤立動作,因為它只活動了我們的肩關節。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理解,就是孤立性很強的動作,也叫孤立動作。而相對於不太強的那種,叫複合動作。
比如單臂啞鈴划船和坐姿划船,也可以叫做是練背的孤立動作。
先練複合動作圖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先練複合動作?
我們很多人只是知道這個模板,不知道先練複合動作的原因。
其實非常簡單,也是你能夠體會到的,就是為了整體的訓練強度,或者粗暴的理解為重量。
比如練胸肌的時候,先練槓鈴臥推,後練繩索夾胸的話,那麼你整體的重量都很大。
但是先練繩索夾胸的話,等你練槓鈴臥推的時候,槓鈴臥推重量會大幅下滑。
那你可能會覺得:
「不能吧?我練繩索夾胸的時候,多負重不就行了嗎?」
因為複合動作的強度,遠遠大於孤立動作,所以就算你繩索夾胸多負重,也是補不上來的。
結論就是,先練複合動作的目的,是為了讓整體訓練強度更高。
先練複合動作一定對嗎?
先練複合動作是為了保證訓練強度,但是假如我碰到的問題,不是強度的問題呢?
比如我感覺不到肌肉發力一個剛開始健身的新手,很容易感受不到肌肉的發力,就連一些老手,其實發力也不是很清晰。
老手這個時候適應幾次就夠了,但是新手的話,需要喚醒這種感知。
那麼這個時候你其實不應該先練複合動作。
而是先練孤立動作,讓肌肉提前激活充血,然後練複合動作,這叫預充血技巧。
比如你練背,槓鈴划船感覺不到背部發力,那你可以先做50次坐姿划船,讓背部肌肉充血。
等背部肌肉充血了以後,做槓鈴划船就能感覺到背部發力了。
這種情況下,練背效果比你先練槓鈴划船要好。
比如我碰到了力量瓶頸如果你是一個老手,碰到了力量瓶頸的時候,我們這個時候要想突破,就需要有足夠的駕馭能力。
怎樣才能有駕馭能力,就是用能承受的重量,做艱難的控制。
比如臥推100公斤大半年了,還是上不去,那麼你第一個動作就可以做繩索夾胸,第二個動作做100公斤臥推。
等你適應了以後,你就能突破100公斤的力量瓶頸了。
比如我要練腿練腿從來不缺強度,你想一下,健身房那些猛男練倒蹬的時候,是不是把整個健身房的片都搬空了?
不缺強度,但是缺控制。
你第一個練腿動作就是深蹲或者硬拉的話,你的腿部感受不會很清晰,包括很多老手。
但是如果你第一個動作是俯臥腿彎舉的話,那麼你深蹲的時候,動作更標準,發力更清晰。
所以練腿的時候,經常採用的就是「倒置練法」,也就是先練孤立動作,後練複合動作。
這樣練腿,你的腿部肌肉才能長得更快。
說到這裡需要注意一下,就是整體的訓練強度,還是要靠複合動作,所以整體也是先練複合動作。
但是有些特殊情況下,你可以在複合動作前面先練一兩個孤立動作,這會讓你表現更好。
#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