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啥意思?

2020-12-13 齊魯壹點

今天(1月28日),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祭灶」的日子。在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

女子拜月

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男人不祭拜月亮,女人不祭拜灶神,為什麼古代農民還有這種要求呢?

古人講究封建禮法,八月十五拜月,除夕期間會祭灶神,古人認為月神是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月亮屬陰,而太陽屬陽,因此只有女人可以祭拜月亮但是男人不可以。另外古人認為月神是嫦娥,是美女,男人如果祭拜,則是圖謀不軌的表現,另外,畢竟月亮代表陰柔,多形容女子。因此男人是不能進行拜月的,畢竟在父系社會中,男人則是家裡的頂梁柱,承擔起對家庭的責任,也代表著陽剛與正氣。

另外,也有一些人認為「男不拜月」說的是七夕節,這一天婦女都會進行叩拜,但男人是排除在外的。要知道七夕節在過去也稱為是乞巧節,專門為婦女準備的,所以男人不能拜月。

臘月三十三則是一年一度的祭灶習俗,在這一天農民都會準備好祭品進行祭祀活動。但在祭祀的時候女人是不能參與到其中的。因為祭灶的對象則是炎帝,大家都知道炎帝是一個男性的化身。如果女人去祭拜的話,自然就會有心懷不正的一面,這樣也會侮辱神靈。但從這個習俗中就能夠看到過去女性的地位比較低。其實婦女才是最有資格祭拜的,女人每天都會和灶臺打交道,忙著劈柴做飯,那豈不是每天都和炎帝接觸?

當然現在在農村,這些「男尊女卑」的習俗幾乎都已經消失不見了,在今天晚上,全家男女老少都參與祭灶,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翟恆水 綜合自百科網、中國網,圖片來自網絡)

齊魯壹點客戶端版權稿件,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古代為什麼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圖片源於網絡)  在民間有很多禁忌和講究,特別是在逢年過節或辦喜事的時候「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民間流傳的一種節日講究。 為什麼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呢?男子之所以不能拜月,據說是因為在月亮上住的月神嫦娥,她是女性。況且,這月神長得國色天香,男子拜月不合禮法不說,讓人想來多少有些貓膩。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有些俗語通俗易懂,你只要一看就能知道它的意思;有些俗語帶著奧妙在裡面,需要你去研究探索才知道。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人們還是比較封建迷信的。對於一些事物常常抱有迷信的態度,所以有些俗語裡面也摻雜著迷信成分。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生活中的忌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
    許多的風俗已經消失,也有許多流傳至今,對於現在也有著不小的影響。聽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準則,在各地都有流傳。大概其的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對於這種說法非常好奇,查閱過許多資料,原來是因為受到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影響。
  •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都會放假3天,普天同慶,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百姓而言,除了吃月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民俗活動。比如農村就流行一句俗語,說是中秋節這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不拜月在古代中秋節這天,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有拜月、祭月這樣的活動。拜月的時候,男人是不能參與的,可能很多人會對此感到疑惑,男人為何不能拜月呢?嫦娥奔月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吧。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女不祭灶:以前的年代,人們信仰各種神靈文化,人們發現火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僅能燒熟事物,讓人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所以人們多相信火是有神靈的,所以要在家裡的土灶上面供奉灶神的畫像。小的時候掛灶神像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幾乎家家能看到。
  • 為什麼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看看道教的這些神仙就知道了
    古代民間有拜月和祭祀土地神的習俗,為何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呢?原來跟道教的神仙有關。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自東漢張道陵祖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承載著中華文化,同時也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中秋節有拜月風俗,拜月,也稱祭月、禮月和供月,是一種禮拜月亮的信仰風俗。
  •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臘月23將至,不妨看看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臘月23將至,不妨看看眼看快到臘月23了,辛苦工作的朋友又可以和家人來一個小團圓了。臘月23也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祭灶王爺等等。當中也有一些禁忌,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呢?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何意?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何意?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轉眼就到了年末,大家在感受傳統春節熱鬧氣氛的同時,是不是也感覺得到,年末的規矩比其他時候都多,而且越接近除夕,人們需要做的事也越多。就拿臘月二十三這天來說吧,在這一天,按照傳統,人們是需要祭拜「灶王爺」的,雖然經過千年的歲月,人們將祭拜的規矩化繁為簡了,但這其中還是有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來了解一下這裡面的規矩,是何意呢?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
  •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來了,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可以說中秋節的演變歷程,也是中秋習俗萌芽、發展、定型的過程。2020年中秋節來了,這天有什麼講究呢?民間有很多關於中秋的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其中之一。說的是中秋節之夜男子不能拜月;而臘月二十三灶神上天時,古代女子也不能祭拜灶神。
  •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國慶同日,民間禁忌盤點!
    相傳在古代有個貌醜的女人,名為無鹽,因年幼之時拜月,因而被立為皇后。從此也就有了女子拜月,因月中嫦娥貌美,以期「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因此這些年在景區裡總會有以拜月形式的大典,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些拜月的人中竟然都是女子,這裡面難道有什麼秘密?
  • 嫦娥奔月前她就早已存在,為何古人說:男不拜月
    「吾昨夜夢遊月宮,諸仙娛予以上清之樂,寥亮清越,殆非人間所聞也。古人因為受封建禮法的束縛,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要拜月,之所以「男不拜月」,其一主要是因為月宮居住的是女性,女性屬陰,而男人屬陽,因為只有女人可以拜月亮,男人是不可以的。其二就是住在月宮的神仙是美女,如果男人祭拜,意味著男人有圖謀不軌的意思。
  • 穆紅(安徽定遠):民俗與祭灶
    條件好的,祭灶落落大滿,儘量豐盛,比如南宋文學家範成大《祭灶詞》就記錄了當時的風俗:「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也證明了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在宋朝就有。因為灶神畫像貼在灶臺邊,有時還有灶王奶奶畫像,經過一年煙燻火燎,畫像已舊,面目黢黑。
  • 喜迎豬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糖瓜祭灶王爺!
    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那天開始,也有的地方是從喝臘八粥那天就開始了,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通過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大家就可以發現在古代官宦人家,要拖到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是結束呢。那麼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有什麼習俗呢?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一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所以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 祭灶是什麼意思 什麼時候祭灶
    人們會在過年很久之前就開始忙年,從置辦年貨到祭灶,再到掃塵等一系列忙年的活動。那麼,其中「祭灶」是什麼意思呢?又是在什麼時候呢?一起來看看吧!  祭灶是什麼意思  「祭灶」從字面意思來看,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祭祀掌管人間廚房灶臺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這是中國民間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
  • 迎新春手抄報:春節習俗之祭灶
    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灶王奶奶「.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 中秋來了,農村老人說:「男不拜月,女不拜灶,」有什麼講究嗎?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到了,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俗語就和這個有關,叫做:「男不拜月,女不拜灶。」這句話在講究什麼呢?首先,中國有陰陽之說,在男女性別之中,男性屬於陽性,女性屬於陰性。而陽性和陰性又分別對應著太陽和月亮,都說男人是陽剛的,而月亮是陰性的性質,作為一個陽剛的男性,是不該拜月的。還有一點就是月亮具有廣寒宮的傳說,而月宮的主人是嫦娥。
  • 男不拜月,女性拜月又會怎樣?您看史上的這位醜女,有何意外收穫
    男不拜月,女性拜月又會怎樣?您看史上的這位醜女,有何意外收穫 民間流傳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說法。 為何男性不宜拜月,「源易緣」以前幾期的「中秋說月」系列文章中,曾陸續談到過幾點原因: 一是古人的封建思想,嚴格的禮儀制度;二是古人講究「男女有別,授受不親」的思想,拜月不便;三是神話傳說中月宮神仙,太陰星君、嫦娥仙子嚴肅莊重,都為單身美貌女子,不符合天地陰陽交泰之吉兆等。
  • 秋分到,俗語「春祭日,秋祭月」什麼意思?秋分節氣有啥習俗呢?
    摘要:秋分節氣到,「春祭日,秋祭月」是啥意思?秋分有哪些習俗?文/農夫也瘋狂9月23日,就要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秋分了。(1)俗語「春祭日,秋祭月」,說的是啥意思?到底是哪一天祭月呢?在前不久剛剛過去的中秋節,不少地區依然還有著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民間一直還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意思是說男人不可以拜月亮,而女人不可以祭灶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