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為什麼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2020-10-17 蒼海一文

(圖片源於網絡)  

在民間有很多禁忌和講究,特別是在逢年過節或辦喜事的時候。「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民間流傳的一種節日講究。 為什麼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呢?

男子之所以不能拜月,據說是因為在月亮上住的月神嫦娥,她是女性。況且,這月神長得國色天香,男子拜月不合禮法不說,讓人想來多少有些貓膩。

七夕拜月是女子乞巧的習俗,女子拜月為乞巧,那男子拜月又所為何事呢?說來說去,還是「男不拜月」為好。

「女不祭灶」的原因和「男不拜月」多少有些相近。據說,灶王爺長得貌似潘安,女子祭灶,恐有「瓜田李下之嫌」。

不過,說起來這「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和我國古代嚴格的禮法是分不開的。

在歷史的長河裡,有我們祖先的智慧,透過歷史看人生,你的人生你做主」,謝謝關注!

相關焦點

  • 為何古人常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老祖宗的話有沒有道理?
    在古代,科技還不發達,人們還是比較封建迷信的。對於一些事物常常抱有迷信的態度,所以有些俗語裡面也摻雜著迷信成分。今天我們來講講這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一起來探討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老祖宗說的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從字面意思上看,很好理解,就是說「男人不能祭拜月亮,女人不能祭拜灶神」。
  •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
  • 農村生活中的忌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
    許多的風俗已經消失,也有許多流傳至今,對於現在也有著不小的影響。聽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作為一種日常生活中的準則,在各地都有流傳。大概其的意思是,男的不應該祭拜月神,而女要避諱灶神。對於這種說法非常好奇,查閱過許多資料,原來是因為受到了古代的神話故事影響。
  • 為何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說?啥意思?
    今天(1月28日),臘月二十三,又到了「祭灶」的日子。在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這是什麼意思呢?有道理嗎?女子拜月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男人不祭拜月亮,女人不祭拜灶神,為什麼古代農民還有這種要求呢?古人講究封建禮法,八月十五拜月,除夕期間會祭灶神,古人認為月神是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月亮屬陰,而太陽屬陽,因此只有女人可以祭拜月亮但是男人不可以。
  • 為什麼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看看道教的這些神仙就知道了
    古代民間有拜月和祭祀土地神的習俗,為何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呢?原來跟道教的神仙有關。道教是我國唯一的本土宗教,自東漢張道陵祖師正式創立以來已有一千八百餘年的歷史了,道教承載著中華文化,同時也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習慣。中秋節有拜月風俗,拜月,也稱祭月、禮月和供月,是一種禮拜月亮的信仰風俗。
  • 今年中秋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有道理嗎?
    文/豬友巴巴 19年中秋具體日期,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在理? 時至九月,三秋來臨!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新學年也步入正軌。相比中小學來說,步入到了高中階段,父母陪讀現象也開始增多!
  •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祭祀還分男女不同?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來了,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2020年中秋節來了,這天有什麼講究呢?民間有很多關於中秋的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便是其中之一。說的是中秋節之夜男子不能拜月;而臘月二十三灶神上天時,古代女子也不能祭拜灶神。「貂蟬拜月」是發生在東漢末年的拜月習俗,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拜月的典故最早出自元代。《三國志平話》中,詳細的記載了這個典故,其中有「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因此燒香。」
  •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何意?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何意?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轉眼就到了年末,大家在感受傳統春節熱鬧氣氛的同時,是不是也感覺得到,年末的規矩比其他時候都多,而且越接近除夕,人們需要做的事也越多。就拿臘月二十三這天來說吧,在這一天,按照傳統,人們是需要祭拜「灶王爺」的,雖然經過千年的歲月,人們將祭拜的規矩化繁為簡了,但這其中還是有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句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來了解一下這裡面的規矩,是何意呢?臘月廿三馬上到,不妨看一看。
  •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
    中秋節禁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是什麼意思?答案很荒唐!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到了這一天都會放假3天,普天同慶,但實際上對於大多數的百姓而言,除了吃月餅,似乎也沒什麼特別的民俗活動。其實在古代,中秋節的活動非常的豐富,但也有很多的禁忌。比如農村就流行一句俗語,說是中秋節這天「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男不拜月在古代中秋節這天,除了吃月餅、賞月外,還有拜月、祭月這樣的活動。
  •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中秋國慶同日,民間禁忌盤點!
    相傳在古代有個貌醜的女人,名為無鹽,因年幼之時拜月,因而被立為皇后。從此也就有了女子拜月,因月中嫦娥貌美,以期「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因此這些年在景區裡總會有以拜月形式的大典,不知道你發現沒有,這些拜月的人中竟然都是女子,這裡面難道有什麼秘密?
  •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臘月23將至,不妨看看
    古人講:「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啥意思?臘月23將至,不妨看看眼看快到臘月23了,辛苦工作的朋友又可以和家人來一個小團圓了。臘月23也有很多的習俗,比如祭灶王爺等等。當中也有一些禁忌,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呢?
  • 為什麼「中秋節」要吃月餅,「中秋節」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要過「中秋節」我國自古便有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的習俗,為什麼要過中秋節呢,一年十二月中只有八月十五的月亮是最圓的。按照《易經》的說法,陰極則陽升,這個時候的月亮其實已經有陽的味道了,月亮不僅會引起潮汐,還會引起人們的情緒,因為人體內有70%也是水。
  • 嫦娥奔月前她就早已存在,為何古人說:男不拜月
    在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關於神仙和天宮的傳說有很多,像齊天大聖鬧天宮、王母娘娘蟠桃會等等。當然了,民間的很多傳統節日也和神話故事分不開,像中秋節這個日子,人們會很自然的想到嫦娥奔月的故事。春節這一節日,人們很自然的會想到「年」這個傳說中的惡獸。
  • 穆紅(安徽定遠):民俗與祭灶
    祭灶日期南北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民間還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舉行祭祀。因古代帝王大多在北方,北方人隨官員拜灶神,也就形成了北方人多數在臘月二十三祭灶的習慣。祭灶的貢品視家庭情況而定,其中一般必備的是糖瓜,俗話說得好,「二十三,糖瓜粘」,賄賂了灶王爺,這樣祈求來年平安。
  • 喜迎豬年,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糖瓜祭灶王爺!
    通過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大家就可以發現在古代官宦人家,要拖到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是結束呢。那麼臘月二十三「小年」這天有什麼習俗呢?這天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一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所以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灶神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的資格算是很老的。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 春節文化-關於祭灶的內容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小年是漢族民間祭灶的日子。據說這一天,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這一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糖瓜)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說壞話。「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因此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 小年到來:「二十三糖瓜粘」 祭灶祈求家庭和睦
    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劉一達告訴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過小年也是過年活動的預演,「主要的習俗是祭灶、吃糖瓜,既有祈求家庭和睦、平安之意,也有對新年到來的祈盼」。  在民間,小年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等。由於全國各地具體風俗習慣不同,小年的日期略有不同。據公開資料顯示,一般北方會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南方則多是臘月二十四這天。  灶王爺是誰呢?
  • 臘月二十三祭灶習俗及歷史由來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俗語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據說,灶王爺長得像個小白臉,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對於灶王爺的來歷,說起來源遠流長。在中國的民間諸神中,灶神的資格算是很老的。早在夏代,他已經是民間所尊奉的一位大神了。據古籍《禮記·禮器》孔穎達疏:"顓頊氏有子日黎,為祝融,祀為灶神。"
  • 男不拜月,女性拜月又會怎樣?您看史上的這位醜女,有何意外收穫
    男不拜月,女性拜月又會怎樣?您看史上的這位醜女,有何意外收穫 民間流傳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說法。 為何男性不宜拜月,「源易緣」以前幾期的「中秋說月」系列文章中,曾陸續談到過幾點原因: 一是古人的封建思想,嚴格的禮儀制度;二是古人講究「男女有別,授受不親」的思想,拜月不便;三是神話傳說中月宮神仙,太陰星君、嫦娥仙子嚴肅莊重,都為單身美貌女子,不符合天地陰陽交泰之吉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