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方紅色字體,關注優質三農領域創作者【響水大米】,訂閱最好玩的鄉村生活資訊!
農村俗語「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衍生了很多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體現了古時候對生活美好的期盼,通過各種儀式敬拜各種傳說中神仙,讓自己來年的生活風調雨順,同時在祭拜各種神仙的同時又總結出了很多規矩,女不祭灶,男不拜月,就是根據人們的祭拜風俗結合古代陰陽學說而歸納出的俗語。
女不祭灶:以前的年代,人們信仰各種神靈文化,人們發現火給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不僅能燒熟事物,讓人擺脫了茹毛飲血的時代,所以人們多相信火是有神靈的,所以要在家裡的土灶上面供奉灶神的畫像。小的時候掛灶神像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幾乎家家能看到。
北方到了大年二十三的小年的時候,會進行祭拜灶神的活動,傳說灶神會在這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匯報民間的各種事情,所以希望能灶神上天言好事。人們比較喜歡的東北特產灶糖就是專門用來祭祀灶神供奉的食品,希望灶神吃了糖後,嘴更甜一些,只匯報一些好的事情,少說一些壞的事情。本來灶房是女人常入之地,但是因為人們認為灶王和火有關,所以屬於陽,而女人屬於陰,所以陰陽不合,就不允許女人參加祭拜灶神的儀式。但是從社會正常習慣來看,女人正因為常下廚房,所以一般民間祭灶的恰恰是下廚的女人。
男不拜月:同樣的道理,在陰陽理論裡,人們認為太陽屬於陽,而月亮屬於陰,男人屬於陽,而女人屬於陰,所以陰陽不合,自然男人是不拜月的。
很多俗語是在當時的思想局限下針對一些行為的總結和規定,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祭祀灶神和月神的事情也越來越少了,所以也不存在一些什么女不祭灶,男不拜月的說法了。不管是否有狹隘性,從根本上說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願望。這些傳統的民俗現在也越來越少見了。
女不祭灶,男不拜月」是什麼意思,有何講究?歡迎大家交流,你們那裡還有祭拜灶神的習俗麼?更多農村精彩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