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競爭激烈,每天每個人都在為肚子、為生活奔波。城市節奏快,好像大家都沒有時間去思考去享受。
從小在農村長大,現在長大了偶爾還會懷念小時候的日子,總感覺那時候的自己雖然過得清苦,但是快樂啊~沒錯,「快樂」這個詞劃重點!
這個時候就會有人問,現在國家發展的這麼好,去城市再也不是奢求,為什麼還不快樂呢?吃的穿的花裡胡哨,難道還沒農村小時候吃得好穿得好不成?人,是一種很複雜的動物,總是追求「美好」的事物。
小時候在農村的時候,沒覺得農村好,認為大城市紅燈綠酒才美才安逸;
長大了,受夠了城市的車水馬龍,熙熙攘攘,又開始懷念起了生活慢節奏、空氣好的農村。
農村每家每戶都有田有地,務農是經濟來源的主要渠道,但務農只能夠勉強的保障一家人的生活所需,而且務農也很辛苦。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一大家自然人口眾多,那時候在農村過得是清苦的日子,甚至還有很多家庭連飯都吃不上。
就算如此,可若你去詢問一下六七十年代長輩,他們還是會對過去的時光念念不忘,認為是這一生最值得回味的光陰。
(1)那時候農民的快樂就是一種感覺
那時候過日子確實很苦,家裡孩子多,人口多,一大家子幾代人十幾口需要張嘴吃飯,每天都會為吃上一口飽飯加緊幹活。但是在那個時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左鄰右舍也很和睦,日子過得苦也是甜。過年是年味,結婚是喜事。
可是如今,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卻沒有,甚至父母與子女之間,都透露著算計,都在計較生怕吃虧,家裡家外都沒安身之地。過年沒有年味,結婚都為了攀比,壓榨幾代人的心血,身累心更累。
(2)追求物質富有,精神已被拋棄
如今的農村自然同過去的農村不同,現如今的農村家庭最窮的預估也要比過去強。在父輩那個年代,如果家裡有一輛自行車,已經是了不起的「土豪」。
現如今家家戶戶有小車,雖然生活條件好了,可是人與人之間更多的是攀比。如果在經濟利益上有一點糾紛,可能就會鬧得「斷絕關係」,現如今不管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天下攘攘,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兩句話演繹的淋漓盡致。
(3)過去是怕幫不了別人,如今是怕幫了別人
在過去,左鄰右舍和睦,家家戶戶經常串門,所以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就是因為鄰裡間關係好。但是現如今,家家戶戶跟防賊似的,生怕別人比自己過得好。尤其是熟人之間更是如此,生怕親戚或者是朋友超過自己,誰超過自己都成,就是跟自己認識的不行。
借錢更是如此,只要跟錢扯上關係,那就別往來了,很多農民無奈下只能夠去網貸,因為同親戚援助,人家有也不願意,哪怕你第二天就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一點溫暖也被利益殆盡。
兄弟姐妹間除了攀比就是攀比,在父母面前,生怕少爭一分家產,但是到父母老年需要贍養照顧的時候,每個子女都是相互推諉,一個推一個,讓老人寒心,再也沒有過去那種「孝心」,真的是一點人情味也沒有了。
所以農民懷念的不是過去的時光,而是那時候的風土人情,他們如今看到的與過去看到的是大相逕庭。貧困過,也溫飽過,但現如今為什麼肚子填飽了,但是卻感覺不到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