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餃子館明天就要關門了,小東北明天就要回東北了。我竟有點悵然若失。
寫這篇文字的時候,小東北正在收拾最後的東西,一口土得掉渣的鄉音在空空的店堂裡迴響。我跟小東北交往並不多,甚至不知道他的名字,只能用小東北代替。
一年前,東北餃子館在這條街落腳,這是一條小小的商業內街,東西南北沒多少店家。裝修掛招牌的時候,我去八卦了一下,啥時候開業,月租多少,你是哪裡人,諸如此類的,小東北臉上雖是笑盈盈,話卻不多,只是告訴我,他是黑龍江那噶噠滴,人生地不熟,來這也是謀個生。
店子很快就裝修完畢,開業那天,沒有花籃,沒有道賀的人群,只是掛了一條小小的打折橫幅,就這樣開門營了業。我想想跟他前後距離不過50米,算是鄰居,去捧個場也是個禮信,便去點了兩盤餃子,一碟醬骨架,順帶說了句生意興隆之類的話,小東北還是憨憨地笑,也沒有說謝謝。
往後交道打得並不多,嘴裡沒味時,我也時常會過他那裡點點餃子水煮花生之類;上共用廁所的路上遇見,彼此會微笑以示招呼。有時我想跟他聊多幾句,小東北卻沒有給予你能感受得到的那種鄰裡之間的熱情,不冷不淡,不遠不近。
有一回,我正在炒菜,小東北進了廚房,一臉笑容,說自己的店上了外賣平臺,需要好評加分,問我能不能到他網店點個單給個五星好評。舉手之勞而已,我毫不猶豫說聲好,立馬掏出手機應了他的要求。小東北言了句謝,說把點單的金額轉給我,我滿心以為這是個加微信好友增進感情的自然契機,哪知小東北只是掃了我的收款二維碼,便轉身離去。
有些人之間,哪怕天天見面,哪怕距離不遠,卻註定只能是點頭之交,成不了朋友。君子之交無微信,時間長了,我逐漸明白這個道理。
今年春節過後,這條街冷冷清清,接連幾家店關了門,烤羊肉串的熱依曼一家三口搬走了,嶽陽三毛黯然離場,奶茶店換成了做燒烤的,東北餃子館也有一陣子沒營業。好不容易到了陽春四月,終於見著了小東北,問他怎麼才過來,答曰:呆在老家出不來,到處都是戴口罩滴,哪敢出來啊。1米86的大個子,說這話的時候,一臉餘悸,可見疫情的殺傷力有多大。
這種殺傷力一直延續到現在:從年後開始,整條商業街日漸蕭條,很多生意還不錯的店,不復往日;關門易主,比比皆是。東北餃子館也在某一天貼出了轉讓啟示,卻鮮有人問津。
11月中旬的這幾天,晴朗,微風,這本是一個溫暖的初冬。
明天就關門了,回老家了。
小東北打著手機,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讓人感覺這是一個冰冷的初冬。
以後還回長沙嗎。我問小東北。
回這幹啥呀,不回了。小東北漠然而決絕。
我看著眼前的小東北,我忽然想到,我跟這個不太熟的大個子,可能從今往後,不會再見。他回他冰天雪地的哈爾濱,我呆在長沙的這條無名小巷裡,各自奔波,各謀其生。我倆沒有微信,沒留電話,兩地隔著三五千裡,從無相欠,就此不見。
我不知道生命裡究竟會遇上會認識多少人,當某一天,有些熟人的生活軌跡從此跟你再無交集,在這個廣袤的大地上,他與你各偏遙遠的一隅,一輩子可能再也沒有任何關聯。從來沒有得到什麼,但又仿佛失去了什麼,這樣的感覺,空空的。
而小東北僅僅是我認識的一個熟人,照面雖不少,交情卻不深;倘若換成一個更熟的人,在習慣了與他共存一個生活環境,而他某天將與你離開,因為生存也好,為了理想也罷,去一個遙遠的地方,彼此再見的機會很少,甚至沒有。這種失落,想必更深。
而分合聚散,卻每一天都在你身邊上演。
珍惜眼前,活在當下。
畢竟。
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而後,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
作者:老虎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