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航空 美國軍用F100、F101和F414發動機的成熟之路|陳光談航發273

2021-02-19 航空之家

美國普惠公司研製的F100軍用渦扇發動機是世界上投入使用最早的推重比為8這一級的發動機。它的第一個生產型號 F100 PW 100用於 F 15戰鬥機(裝2臺),於1974年11月開始裝備美國空軍。與F100 PW 100 型 (簡稱100 型)推力相等的另一型號F100-PW-200(簡稱 200型)用於F 16(裝1臺),F  16於1987年底開始裝備美國空軍,估計到2010年,F-15與F-16仍將是美國空軍的主力飛機。

F100-PW-100發動機在發展中,始終追求高的性能———高的推重比,相對地忽視了發動機的可靠性與維修性。因而在使用中帶來比較大的問題,即發動機工作可靠性差,大大影響了飛機的正常使用。

到1979年4月約五年時間內,外場使用的發動機已有1100餘臺,累計工作時間約為二十五萬飛行小時,卻出現了大量故障,其中:風扇失速/懸掛失速47次,故障率為2.18次/1000EFH,渦輪工作葉片、靜子葉片損壞47次,故障率為0.188次/1000EFH,主煤油泵故障60次,故障率為0.20次/1000EFH,加力燃油泵軸承故障10次,4號主軸承故障8次,以上各種故障綜合後的故障率為2.688次/1000EFH;另外,它的電調裝置可靠性也不高,平均故障間隔時間僅為150 EFH。 

由於出現的故障太多,造成當年美國空軍缺少90~100臺F100發動機,補充備件需耗費約1.5億美元,使F15 戰鬥機大量「趴地」,成為當時困擾美國空軍的最棘手問題之一。美國空軍不得不讓GE公司利用用於B1轟炸機的F101發動機的核心機,發展一種用於F15、F 16與F100相競爭的發動機,即F110GE 100發動機,形成了由兩家發動機公司同時為F 15與F16提供推力相當,但型號不同的發動機的局面,一直沿用至今。

當出現兩種型號發動機為F 15與F16採用的競爭局面後,普惠公司深感F100PW 100可靠性不高帶來的後患,於是,下決心進行改進。改進的途徑是犧牲性能即降低推重比來提高可靠性。也即在保持原來發動機推力不變的前提下,將易出故障的零組件進行加強,使發動機重量略有增加來達到可靠性提高的目的,於是發展了推重比為 7.4、可靠性較高的F100  PW     220發動機,該發動機於1986年投入使用。

為考核F100 PW 220的可靠性與耐久性,在原來試驗的基礎上,補充進行了三種試驗,即:4000TAC循環的加速任務試驗(AMT),高 Ma下的耐久性試驗與高周疲勞試驗。參見「F100  PW    220———F100 PW  100的提高可靠性改型」。

F100 PW 220在通過這三種考核試驗後,表明它在可靠性與耐久性方面均較 100 型有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在外場不需對發動機的調節系統進行調節(因為它的FADEC具有自調特性),還取消了對移動油門杆的一些限制。

F110 GE 100發動機試驗情況

F110 GE 100是GE 公司在它為B 1轟炸機研製的F101的基礎上衍生發展的,用於美國空軍F16C/D與F 15E等戰鬥機。在衍生改進中,先研製出一種稱為F101用於戰鬥機的衍生型發動機,即 F101DFE,然後再發展成 F110的。在發展中,採用了類似於F100 PW 220的試驗,即採用加速任務試驗。表2中列出F110與F101DFE 試車時數與循環數。

表2、F101DFE與F110發動機試驗情況統計由表2可見,F110加速任務循環積累的時數多於F100 PW  220的,它的11285TAC循環,按每年工作250h與每小時相當2TAC循環計,相當外場工作22年。

 

根據投入使用後2.5年的時間看,F110的可靠性遠比F100PW 100的好,例如,非計劃返修率,F16上用的F110發動機為2.8次/1000EFH,而F100發動機為16.9次/1000EFH;用於 F15C/D的F100發動機為6.0次/1000EFH。

F414發動機試驗情況

 

F414發動機是美國GE 公司為滿足美國海軍對F/A 18 戰鬥/攻擊機進行性能改進,發展最新型號 F/A18E/F的要求,在 F404與 F412的基礎上發展的一種新型號發動機。與F404發動機相比,F414的推力增加了35%,推重比由F404的7.5加大到9.0。

 

F/A 18E/F 戰鬥/攻擊機於2001年進入服役,它是美國在20世紀末投產的唯一新型戰鬥機。為了儘量減少F414投產後的更改設計,提高可靠性,也為了減少費用和風險,GE公司與美國海軍為F414安排了一個廣泛的試驗計劃。這個計劃與F100 PW 220的試驗項目,又有較大的改進與發展,代表了20世紀90年代軍用發動機的試驗計劃。

該試驗計劃中,包括全尺寸的部件試驗與整臺發動機試驗。具體內容有:全尺寸部件試驗,首臺發動機試車(FETT,FirstEngineToTest),首飛前定型試車(PFQ,PreliminaryFlightQualification),首飛及飛行試驗,小批量投產定型試車(LPQ,LimitedProductionQualification)及大批量投產定型試車(FPQ,FulProductionQualification)。

 

FETT 前的全尺寸部件試驗是減少風險的關鍵措施。由於高壓渦輪是在F412 相應部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性能已在F412試車中得到驗證。因而在F414部件試驗中未試驗。除高壓渦輪部件外,F414的全尺寸部件試驗包括了風扇、高壓壓氣機、燃燒室、低壓渦輪、加力燃燒室和可調噴口。

 

在F414的整機試驗計劃中,地面試車用14臺發動機(另有10臺備份發動機),飛行試驗用21臺發動機(7架飛機)。首飛前試車累積時間6523h,總的地面試車時間達到10164h。雖然這個計劃與1977年開始的 F404 GE 400的試車計劃有些相似(F404地面試車用14臺發動機,10臺備用發動機,總試車時數為9532h),但在實質上卻有較大差別。 

首先,F404試車計劃是按 MIL E 5007D的規定安排的,即只有飛行前評定試驗(PFRT,PreliminaryFlightRatingTest)與合格鑑定試驗(QT,QualificationTest)兩項,而F414有前述的 PFQ、LPQ、FPQ三項。F404從FETT到 QT 完成花了約2.5年時間,而F414到完成PFQ將用5年時間(即由1993年起到1997年底)。其次,F404的持久試車進行了PFRT中的60h與 QT中的2臺每臺兩個150h,共660h。而F414持久性鑑定試車的苛刻度則大大提高,即在有進氣畸變條件下進行300h加速模擬任務持久試車(ASMET,AcceleratedSimulatedMissionEnduranceTest),試車前後還要進行45h的高周疲勞上下「臺階」試車。

需要指出的是,ASMET與 MIL E  5007D 中PFRT 的60h持久試車與 QT 的兩個150h持久試車的試車程序完全不同,前者比後者要複雜與苛刻得多。第三,官方進行的 LPQ試車已從300h(即QT 的兩個150h)增加到1000h,而且在它的前後還要進行上下臺階試車。官方的FPQ 試車也是1000h,且試車的發動機熱端部件需用經過LPQ試車後的零件。1000h的 ASMET試驗,相當4000TAC循環的 ASMET。

 

F414試驗計劃中的分階段與試驗內容基本是按 MIL E005007F(AS)規範的規定進行的,但比它的要求還要嚴格些。MIL E 005007F(AS)是美國海軍在 MILE 5007D的基礎上修訂的《航空渦輪噴氣發動機和渦輪風扇發動機通用規範》,於1988年1月1日頒布實施的。

 

在 MIL E  005007F(AS)中,PFQ中的持久試車是60h的加速模擬任務持久試車ASMET,在其前後還要進行上下臺階高周疲勞/推力瞬變試車各5h 時;LPQ 階段中進行兩種持久性試車,一種是300h的 ASMET持久性驗證試驗 DPT,其前後各進行上下臺階高周疲勞/推力瞬變試車各25h;另一種是1000h的ASMET試車。在FPQ階段進行1000h的ASMET。

顯然,與前述的MIL E 5007D 中規定的PFRT、QT兩個階段及其試驗內容來比,新的規範要嚴格得多,反映在試驗內容與條件上也大為不同,試驗時間也長得多。但是,由前述的F414試車計劃看,F414的考核內容與時間,比新規範的規定還要多,其目的就是要在發動機發展試驗中,嚴格考驗發動機,儘早暴露一些可能存在的缺陷,達到提高可靠性的目的。

定型後加速循環耐久試驗

 

發動機在定型或取得適航管理當局例如美國FAA頒發的適航證後,試驗工作特別是加速循環的試驗仍不停止,以進一步暴露發動機中隱藏的問題,進行改進,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

 

例如,普惠公司推行的「定型後加速循環耐久試驗」(PACER,Post CertificationAcceleratedCyclicEnduranceRunning),國際航空公司(IAE)的「領先於機群」(LeadtheFleet)計劃均屬於此類試驗。這種試驗雖然稱為定型後的試驗,實際上為了更快更早地發現問題,有些發動機在研製中,在定型前就採用專門的發動機進行此項試驗。

例如 CF6發動機在投入航線營運前的1.5年已開始執行此項試驗計劃,到該發動機正式投入航線營運時,已積累了3600多個循環,相當一臺發動機正常航班運行2年的服役期,該計劃要完成20000個循環。JT9D 7R4的PACER要進行19000個循環,每個循環相當1~5個航班循環。

IAE的 V2500發動機於1989年5月投入營運,在它的發展計劃中,安排了「領先機群」的試驗計劃,該計劃於1990年中開始執行,用1臺發動機在德國的 MTU公司試車臺上,完成了9200次模擬飛行試車,也即在地面上模擬飛行條件進行試車,超前於使用發動機的服役期,9200個模擬飛行任務相當於提前於機群使用的三年。試驗後分解檢查,在30000件零件中,只有15件零件需更換。

根據試驗結果,對這些需要更換的零件進行分析,修改了設計。換上修改的零件重新裝配後再繼續進行「領先機群」的試驗,預計要累積14000次飛行,以提前於使用使發動機暴露問題,並予以解決,避免在航線使用中出現問題,以提高發動機可靠性。

 

PW4000發動機在研製中,提出的PACER計劃,規定了它的任務或目的是: (1)在使用發動機前積累循環數; (2)先於使用,發現並解決出現的問題; (3)在渦輪上限溫度下試驗,加大試驗的苛刻度;(4)在含鹽大氣中試驗,考驗發動機零件的耐鹽腐蝕性能。 

 

PW4000於1987年6月20日投入航線營運,同月開始了PACER 試驗,到1989 年5 月,有8臺發動機參與PACER的試驗,通過 PACER試驗,暴露了一些問題,經過分析後相應地採取了一些改進措施。

 

GE 公司在發展GE90的衍生型 GE90 115B 時,也採用類似的定型後加速循環耐久試驗,他們稱之為「GE90 115B成熟化試車計劃」,該計劃始於2003年年中,為期四年,將使用3臺發動機,領先於機群發動機模擬並評估發動機在航線使用20年的情況,便於及早發現可能在航線使用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提高發動機的可靠性與維修性(參見「GE90發動機的發展與設計特點」)。

 

軍用發動機中,同樣也採用了類似的試驗,例如F100 PW  220發動機於1986年7月裝備部隊投入使用,但它的PACER試驗於1985年已開始進行,到1987年8月完成了8000個循環。

 

F110-GE-100安排了10項PACER 計劃,以便先於外場使用暴露問題。

相關焦點

  • 從F100到F119,軍用航空發動機研製觀點的轉變|陳光談航發92
    以美國普惠公司為例,它從研製第一種推重比為8.0的F100 PW 100(200)發動機起,到衍生改型的具有高可靠性的F100PW 220,到發展新一代的、用於F-22的、推重比為10.0的F119發動機,長達四分之一世紀多的整個發展過程充分說明了發動機研製觀點轉變的過程與背景,能代表世界航空發動機發展的趨勢。
  • 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地球上只有三國能造:中國、美國和俄羅斯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都是落後於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受此影響,我國可以研發出先進飛機,但卻造不出來與之匹配的頂尖航空發動機。這種情況到了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時有了改善,渦扇-10發動機技術、壽命、推力和性能已經成熟很多,正在裝配於殲-16等國產戰機上。
  • 中國發動機大戰即將展開,中科院對航發,誰將笑傲江湖?
    回頭看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史,可謂是充滿了無數希望和失望,一次又一次在引進和自主研發中徘徊,一次又一次遭遇挫折,上世紀70年代,我國仿製美國火蜂無人機的J-69渦噴發動機,成為國產渦噴-11,誰都想不到,這麼一用就是40多年,中國航空發動機全面落後,繼續努力追趕,如何提升發動機水平,最簡單最快速的辦法是競爭,這也是美國上世紀70年代解決F-15戰鬥機趴窩的最強手段,經過競爭,普惠和通用電氣兩個發動機巨頭
  • 國產渦扇-15航發03批次悄然交付,性能遠勝美國注水F-135發動機
    據悉,渦扇-15是中國的第四代航空發動機,該發動機對標日俄的五代渦扇航發。對於渦扇發動機的消息也一直不斷,也是所有軍迷們期待的。據網上消息,有關部門曝光了有關渦扇發動機的消息,那是在一份獲獎名單上,上面顯示:「基於MBD的XX-15發動機03批進氣匣結構設計研究」,上面的「XX-15發動機」不久是我們一直關注的渦扇-15發動機嘛,從上面可以看出至少的03批次。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中國目前的情況與美國不同,發動機領域宏觀的競爭不足,而在微觀問題的競爭又過多,這會造成局部利益交換和利益保護,進而造成重複工作,資源使用不當,延長研製和生產周期。中國需要決定其航空發動機行業的組織系統結構和運行方式,這樣才能從上層解決其結構和體_制_問題。
  • 航空煤油發動機,輕型飛機的未來動力
    目前輕型是飛機使用的發動機中100馬力以下是奧地利的羅泰克斯等使用普通汽油的兩衝發動機的天地,羅泰克斯、澳大利亞的「鸛」和改裝的大眾發動機是80和100馬力的自製飛機和運動型輕型飛機發動機的主力,除此之外,全球30多萬架通航飛機中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的美國的萊康明和大陸發動機公司的四缸和六缸的四衝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喝的幾乎都是航空汽油。但是自70年代以來,航空汽油已經多次面臨生產危機。
  • 轟20即將現身,會不會再次受發動機掣肘?其實航發早已準備好
    現在經過中航工業的幾個宣傳片,大家基本上也都知道了如今我國正在研製國產的隱身轟炸機,也就是轟20,那麼轟-20在研製過程中會受到發動機掣肘嗎?考慮到目前轟20很有可能已經正式設計定型,這也就意味著轟20能使用的航發就只能從現有的軍用航發中尋找。
  • 馬達西奇獲得中國400臺航發大單,美國卻不樂意了
    ◎AI-322渦扇發動機 8億美元的航空發動機訂單對於當下正面臨生死存亡的烏克蘭航發巨頭馬達西奇來說無疑是一筆能救命的訂單,至少這筆訂單能讓馬達西奇的工廠能夠繼續運轉幾年,暫時不用考慮工廠停產,工人的飯碗也能保住。 然而,這筆訂單能夠順利實施目前還是個未知數。
  • 我國何時能造出世界一流航空發動機?值得驕傲!井噴時代悄悄來臨
    其實中國已經是世界航空發動機強國,中國現在就能製造國際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例如國產渦扇-10和改進型渦扇-10B發動機。很多公眾都不知道,中國是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世界第三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目前國際上能搞火箭、飛彈、核彈的國家有很多,能搞飛機的也有十幾個國家。
  • F101發動機風扇葉片斷裂、F404發動機鈦機匣著火和CFM56-3發動機在大雨中飛行時熄火 陳光談航發264
    F101發動機風扇葉片斷裂1991年初的海灣戰爭中,美國投入了除B1轟炸機外的所有在役作戰飛機
  • 一分鐘看懂中國航發|每日一學:第一臺實用的渦輪風扇發動機
    7月18至22日,中國航發黎陽舉辦技術系統幹部培訓班,對企業發展戰略、航空發動機前沿技術、精益管理等內容進行培訓,進一步提升技術幹部的專業能力和管理水平。近日,中國航發黎明邀請清華大學教授作黨史專題講座,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思想建設,切實提高黨員幹部的理論修養和黨性修養。
  • 中國將成立國家航空發動機集團 深度解析航發上升為國家戰略
    第三,研製航空發動機還難在,航空發動機的製造是現代技術和傳統技藝的集成。 最後,研製航空發動機還難在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本身不成熟,現在還是實驗性技術。中國必須清醒地看到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及研發高性能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緊迫性。目前我國軍用發動機種類不全,民用發動機量產幾乎是空白。
  • 嘆為觀止的航空發動機
    目前,世界上能夠獨立研製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的國家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等少數幾個國家,技術門檻很高。  全球最大的三家航空發動機巨頭是美國的通用電氣和普惠、英國的羅羅,佔據全球 70%左右的市場份額,美國通用公司處於市場絕對老大地位美國通用電氣的航空發動機
  • 一分鐘看懂中國航發 | 每日一學:航空發動機計算分析軟體應用能力認證
    10月14日,中國航發西航進行「十三五」技術發展規劃執行情況回顧,總結技術規劃目標和重點研究工作完成情況,明確「十四五」技術發展研究重點。10月14日,中國航發東安組織開展流程體系建設知識培訓,加強公司流程體系建設項目工作,促進公司流程化、標準化運營效率提升。
  • 美國航發新突破,將裝備六代機!中國的渦扇15什麼時候才能搞定?
    根據美國Aviacionline網站報導,通用電氣公司(簡稱GE)於最近在俄亥俄州的埃文代爾完成了其新一代自適應變循環航空發動機的高空臺測試工作。據通用電氣公司的說法,測試非常成功,達成了預期目的。、不同工況的控制具備高度的精密度和可靠性,這是XA-100型變循環發動機技術驗證機被稱為「自適應發動機」的原因。
  • 航發+航天,攜手創未來!
    、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共同推動航空航天技術產業化發展,努力為支撐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貢獻。中國航發董事長、黨組書記曹建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李方勇,中國航天科工董事長、黨組書記袁潔,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劉石泉以及中國航發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陳少洋和中國航天科工黨組副書記陳國瑛出席籤約活動;中國航發副總經理
  • 真正的ws-15:不是任何航發的複製品,而是中國軍工的王牌!
    作為戰鬥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被譽為「工業皇冠」,毫不誇張的說,一款頂級的航發,其建造難度甚至比一艘常規動力的航母還要更難,它涵蓋了一個國家最尖端的工業技術。曾幾何時,我國航發一直都是我國工業上的短板,與美俄等西方國家相比,技術方面落後了一大截。不過隨著我國五代機殲-20最新裝備的新一款航發WS-15「峨眉」發動機出現在大眾視野中,意味著我國航空工業的短板,已經逐漸被填補。
  • 軍工行業研究與年度策略:聚焦飛彈、信息化、航發、軍機
    民用大飛機、民用航空發動機等民品的中長期需求,將延長需求周期。4、和鋰電、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指數相比,國防軍工指數 2022 年有望複製 2021 年 下半年風電指數的表現,後來者居上。發動機產業鏈:技術突破+時代需求,軍民接力驅動成長發展航空發動機產業是大國崛起的必然選擇,中國航空發動機產業起步偏晚、道路 曲折,長期以來先進型號依賴進口。航發集團成立、兩機專項實施,飛發分離、自主研 制,目前在役及在研型號覆蓋我國各類型軍、民用飛機需求。
  • 軍工產業排頭兵,軍用飛機更新列裝迎高峰
    美國軍用的「鷂」式飛機,有 28%的材料就是碳纖維。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高質量高強度輕質量的碳纖維製品將成為未來材料學發展趨勢。航空發動機:飛機的心臟航空發動機行業的發展是一個國家工業基礎、科技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戰略保障。我國軍用航空發動機的研製及生產被航發集團絕對壟斷。隨著我國軍機換裝列裝提速再疊加發動機國產化比例不斷提高,中國航發集團的正式成立,以及「兩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的正式啟動,我國航空發動機將走向國際先列水平。
  • 韓國五代隱身機首臺F414航發交付,和我國渦扇20對比性能怎麼樣?
    那麼這款美制的F414發動機和我國國產渦扇20對比性能怎麼樣?▲美國F414-GE-400K發動機渦扇20作為一款國產三代重推,不同於美國的F414發動機,它不是給戰鬥機這種體型比較小的飛機用的,而是給運20這樣的龐然大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