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精彩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清聯繫刪除。
殲10D
近日,據國內媒體報導,目前作為我國空軍主力的殲-10又將出現一款改進型號。這款最新的改進型號被廣大軍迷稱之為殲-10D。而在目前殲-10B和殲-10C已經進入部隊服役的情況下,大動幹戈再搞一款殲-10D是否值得?而它的定位在我國空軍的裝備序列中由將會是什麼?
(殲-10C戰機)
首先我們要明確的是,殲10是一款三代輕型戰機。輕型機的體格註定了,它的改裝潛力要遠低於殲-11等重型戰機。而同殲-10D相對應,殲-11也有一款最新改進型號,那就是殲-11D。在殲-11B的基礎上,對航電等子系統進行大幅提高。據悉,該機技戰術水平已經全面超過了俄制蘇-35S殲擊機。而目前作為主力的殲-11B,電子戰水平已經達到一個新高度。即使是蘇-30MKK也要加掛電子戰吊艙才能有一戰之力。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輕型機的殲-10C電子戰水平,卻能同殲-11B不相上下。
(殲-11B型戰機)
而在殲-10C的基礎上再進行深挖,貌似已經看不到再度改進的可能。實際上,還有一條路,那便是隱身化。三代機隱身化改進,並不是沒有先例。加上蘇式戰機一貫的完美氣動,在殲-11系列戰機上做隱身化改進顯然很難。而殲-10就不一樣,作為我國完全自主研發的戰機,從它的進氣道從原本的超音速斜板改成DSI「蚌」式上就能看出,我國技術人員對於它的熟悉程度。
(F-18I「沉默大黃蜂」)
而在機載武器方面,為了隱身,外掛式顯然是不現實的。有多種思路,一種是類似韓國KF-X的半埋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雷達反射面積(RCS),雖然不是很多。而另一種是類似美國的F-18I「沉默大黃蜂」設計,採用隱身繭包式武器艙,雖然說這會對於飛機的機動性產生影響,但這種方案所攜帶的彈藥是最多的。最後一種方案,在殲10機體上裝備保型油箱,將油箱改裝成彈倉。壞處就是殲-10的航程會被進一步壓縮,並且攜帶的武器數目也很少,但是這種方案的隱身性能最佳。
(渦扇-15型發動機)
更值得振奮的是,前些日子傳出殲-10加裝渦扇-15型矢量發動機進行測試的消息。倘若消息屬實,那麼裝備渦扇-15的殲-10戰機推重比要遠超過歐美同級別機型。而矢量+鴨式布局的配置,會使得它的機動性能碾壓同期所有三代和三代半戰機,搭配高性能格鬥彈,即使是對上四代機也不落下風。倘若這些運用到未來的殲-10D型上,戰力又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總而言之,作為我國一款自研的三代戰機,殲-10相較於西方的飛機有著無與倫比的後發優勢。仔細算來,從2004年殲-10正式服役至今,已經度過了14年。這14年間,大批高新戰機入列,相信殲-10這員「老將」在未來依舊能守護共和國的天空。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
我們每天不見不散不錯過❤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