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正是炎炎夏日的季節,也是蘇聯和西方國家首腦集體休假的月份。1991年8月4日,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和往年一樣,從莫斯科克裡姆林宮飛往黑海沿岸的克裡木福羅斯別墅度假。當他離開時,他還是一個超級大國的首腦;半個月後再回莫斯科,他被迫失去一切權力。
讓戈巴契夫失勢下臺的是「八一九事件」和葉爾欽的背叛,最終結局是紅色帝國蘇聯土崩瓦解。
1991年8月19日,一個陣容強大的權力集團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核心成員包括:蘇聯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蘇聯內政部長普戈、蘇聯總理巴甫洛夫、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蘇聯國防會議副主席巴克拉諾夫、戈巴契夫總統辦公廳主任博爾金和蘇聯共產黨中央書記舍寧。
蘇聯權力金字塔頂端的一群人聯手向蘇聯總統發動了突襲,他們宣稱戈巴契夫身體有恙,無法履行總統職責(政變者把戈巴契夫就地軟禁在了克裡木福羅斯別墅),由副總統亞納耶夫代理總統。這群人成立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宣布蘇聯進入為期6個月的緊急狀態。
單看這份參與政變的人員名單,根據歷史經驗判斷:政變大概率會取得成功。但意外的是,僅僅3天後,這場政變以完敗告終。
種種跡象表明,八一九政變是倉促之舉,事先並沒有經過長期周密的部署,參與政變的人員是臨時團結在一起。1991年7月29日,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監聽到戈巴契夫有意撤換包括他在內的蘇聯強硬派,遂合謀發動政變。
政變發生後,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內部混亂,核心成員中有人甚至因病「退出」了政變。這群人缺乏魄力,對政變成功信心不足,他們不能果斷下達命令儘早逮捕葉爾欽。19日當天,當代理總統亞納耶夫召開記者會發表講話時,他姿態軟弱,表情不安,連手都在顫抖。即便當時的情形是有利於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
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預先考慮到控制媒體,拿下了報紙、廣播、電視。但又遺漏了許多重要細節,忽視了剛剛勃興的國際網際網路。當時有一個名為「USENET」的電子布告系統在全世界計算機用戶之間承擔著發布和共享文件的功能。蘇聯有唯一一個接入該系統的入口,就位於莫斯科郊外的庫爾恰託夫研究所,該研究所的內部通訊網被命名為「列爾康姆」。八一九政變期間,葉爾欽的支持者利用「列爾康姆」這一窗口對全世界(包括被蒙在鼓裡的蘇聯人民)發布信息,幾乎改變了歷史走向。
另外,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既然選擇了政變,卻還希望在法律範圍內行事,使自身行動合法,下達命令時瞻前顧後,猶豫不決自縛手腳。
凡此種種,八一九政變最終很快流產。當時尚處歷史迷霧中的美國中情局,根據種種情況作出準確判斷——蘇聯政變會失敗,因而帶領西方國家嚴厲譴責蘇聯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
葉爾欽是這場政變的最大受益者。政變發生後,他力挽狂瀾,站在風口浪尖上強硬抵抗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得到蘇聯人民和西方國家的支持,連軍隊後來也倒戈於他。事實上,葉爾欽是政變集團首要控制目標,他們早就制定了逮捕葉爾欽的計劃。當葉爾欽決定驅車前往俄羅斯議會大廈表明對抗姿態時,已做好了被逮捕的最壞打算。不過,歷史最終給了葉爾欽機會。
八一九事件後,葉爾欽個人威望達到頂峰。他一掌握局勢,立即著手解散蘇共,解體蘇聯。而蘇聯總統戈巴契夫則在一片責難中被迫辭職,黯然下臺。1991年12月25日,八一九事件4個月後,蘇聯正式解體,不復存在。一場政變本想挽救蘇聯,卻最終摧毀了蘇聯。
多年以後,葉爾欽已作古。至今健在的戈巴契夫成了一位普通老人,默默看這紅旗墜地,帝國崩塌,也只能眼含熱淚,獨自神傷——蘇聯解體非戈巴契夫所願。
文案:葉禮武 | 編輯:廖 璐
原創文章,若需轉載請聯繫:
螺老師 18969909657(同微信)
今天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啦~
如果你想get到更多的歷史學習乾貨
如果你想看到更廣闊的歷史學習天地
那就~請長按下方圖片關注我們哦
如果你覺得看完肥腸過癮
別忘了點擊右下角給我「好看」(・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