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中國從俄羅斯那裡大採購武器的時期,幾乎所有重大裝備型號都是用易貨貿易的方式換回來的,簡直是沒有義烏造就沒有解放軍的裝備革新。
中國蘇27戰機。當時用狗皮大衣代替部分款項確有其事,但並非「只用大衣換飛機」;俄方在與中方進行價格商談期間還有很多軼事,包括因丟了面子在會場上氣勢不足等。專家在節目中可能由於口語省略等表述原因與事實有些許差距。
中國曾殺光三省市狗換來蘇27戰機」一說傳得紛紛紜紜。有人穿越時空,心疼那些狗;有人不屑,「編個段子也夠賣力的」;還有人調侃,「軍功章有你一半的功勞,可憐的狗狗。我建議,所有原裝的蘇-27戰機,在垂尾上都要畫一隻中華田園犬的形象。」
「狗皮大衣換戰機」實屬舊聞,當時引進蘇-27的時候,俄羅斯那會兒也很困難。它只要三件東西:第一,手電筒;第二,暖水瓶;
第三,狗皮大衣。一萬件狗皮大衣,對我們造成了巨大的壓力。18條狗的狗皮,才能做1件狗皮大衣,所以當年冬天,我們是殺光了河南、山東(等)三省市的狗,才換來了蘇-27。所以中國的狗,為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的更新換代,作出了重大貢獻。」
只要三件東西?中國購買第一批蘇-27是24架,前後一共買了76架,雖然中國空軍砍價功夫了得,每架飛機還是要3000多萬美元。1萬件狗皮大衣,每件用狗18條。我數學不好,這是什麼狗?
引進蘇-27「側衛」是中蘇軍技合作第一個重大項目。1990年6月,劉華清同志率軍方高級代表團訪問莫斯科。當時我方就向蘇方提出希望能夠引進體現空中戰鬥力的飛機,蘇聯政府同意向我們出售米格-29,但我方要求購買性能更好的蘇-27。
可蘇-27是蘇軍現役裝備,蘇方不願鬆口。經我國中央領導親自交涉,蘇共政治局決定同意開先例向中國出售蘇-27。關於購買蘇-27的支付方式,也開闢了外匯加易貨的先例。
自1950年代開始,中蘇間都是易貨貿易,就是雙方先談計劃,比如中國要蘇聯的木材、鋼鐵、工具機等,蘇聯要中國的蘋果、豬肉等,價錢按照瑞士法郎定,雙方記帳,每年籤一次,一直到1990年還是這樣。
1990年代中期後的中俄軍技合作項目,逐步改為全部按美元現匯支付,就沒有易貨了。
為此,中方做了許多工作。最終,中國國家領導人同意使用現匯支付小部分貨款,餘下的大部分仍採用商品實物進行易貨支付。總參謀部為此設了某專項辦公室,該專項辦公室負責蘇-27合同的執行,包括對蘇支付現匯,以及從全國挑選蘇方需要的易貨商品運往蘇聯。
經手談判的第一個民品易貨合同,主要是三件東西:毛毯、暖水瓶、裘皮大衣。北京南口的廠家生產暖水瓶,毛毯好像是天津的廠家生產的,「裘皮大衣實際上就是狗皮大衣,但蘇聯人不讓說狗皮。」
後來,他們去安徽看生產過程,才知道一件長大衣要17條狗皮——而且必須是立冬下雪以後的狗皮才可以做大衣,當時收購價5元錢一條。第一次俄方要一千件,後來要一萬件。為此,河南、安徽、山東等地,一度鬧「狗荒」了。
「只要三件東西」,實則只是這第一個民品易貨合同的內容。這個合同抵飛機價款100多萬美元。國內採購民品的價格是用人民幣結算的,然後按一定比例折算成美元抵扣蘇-27的價格。
後來的易貨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民用商品,各類衣服、鞋子、罐頭等。據稱,因為是國家項目,所以許多省市的主要領導都直接找到專項辦公室,要求參與供貨。當時,這項工作促進了國內許多工廠的生產,救活了一些企業。
實際上,蘇-27的民品易貨工作由保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那還僅僅是民品易貨。軍工部門的易貨工作由原國防科工委組織,各個軍貿公司分別負責。覺得這24架蘇-27太貴了?蘇聯人原來要價更高,這已經是他們現在「不好意思承認」的價格了。
1990年12月,蘇方派人來華談判。中蘇兩方人員連續三天兩夜不分晝夜地談判,其間還坐專機去深圳參觀。
在飛機上、在廣州去深圳的火車上雙方都在繼續工作。馬慶華負責價格和支付方式談判。
「蘇方認為,蘇-27與美國的F-15具備同等性能,都是雙發、遠程重型殲擊機,F-15是5500萬美元一架,那麼蘇-27至少要5000萬美元一架。雙方進行激烈的談判後,又經過雙方高層認可,最後以比較合適的價格談定。」
要知道,談判桌就是沒有硝煙的戰場。這「激烈的談判」,到底是怎樣的呢?據《日落共青城》記載,蘇聯末任國防部長沙波什尼科夫對《紅星報》記者講述的過程是這樣的:當時,他作為空軍總司令陪同國防部和軍事工業委員會代表團前往北京參加有關出售蘇-27飛機的談判。
彼時兩國關係剛剛解凍,雙方在相隔20多年後再一次接觸都有些不太自在。
某位阿爾巴特軍區首長在宴會開始前大大咧咧地對中方接待人員說:「如果是點不著的酒就不要端上來了,那不是男子漢該喝的東西。」
蘇-27項目,蘇聯人一開始就提出要美元現匯。可是當時我國的外匯儲備很少,我方希望還是按慣例,以易貨方式支付。
歡迎搜索ID:qqmiljwt
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
騰訊軍事講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