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超級機動戰機蘇-47會失敗?想法很好可惜生不逢時面世太早

2021-02-20 休兵罷戰1

1996年,俄羅斯軍事期刊「 空軍機隊通報 」發表了一張看似無關緊要的俄羅斯軍事首腦和航空業同行會面照片。坐在他們面前的桌子上有兩架模型飛機。其中一個是當時眾所周知的側衛多角色戰鬥機的先進改進型戰機。而另一個則是一架有著奇怪造型的黑色噴氣式戰機,它採用了少見的前掠翼布局。也就是說,這架飛機的機翼似乎是以「錯誤的方式」安在了機身上。

無論圖像是偶然的洩漏還是故意曝光,它確實引發了當時西方和俄羅斯媒體的激動人心的猜測,並預測這一架全新的尖端噴氣式飛機可以勝過美國空軍未來的F-22A猛禽隱形戰鬥機,而同年其生產型號進行了第一次試飛。事實上,這模型代表了一個先進的技術演示機,它就是我們後來熟悉的蘇霍伊公司的Su-47 Berkut(「金鷹」)噴氣式飛機。

早在20世紀80年代,隨著蘇聯推出第四代蘇-27和米格-29噴氣式飛機以抗衡美國的F-15和F-16,隨後蘇聯又開始考慮開發第五代戰鬥機以擊敗美國的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也就是後來的F-22A猛禽戰機。

當時的前蘇聯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參與了MiG 1.44飛機設計方案,這個項目是在蘇聯解體後第九年才被正式取消。與此同時,蘇聯海軍也在尋求一架具有良好低速飛行特性的新型戰鬥機,用於1988年在烏克蘭製造的裝備有蒸汽彈射器的超級航空母艦烏裡揚諾夫斯克號。

而前蘇聯另一家航空製造商蘇霍伊設計局則選擇探索前掠翼(FSW)的概念,理論上這種機翼布局可以大大提高機動性,特別是在低速和大迎角時,能提高上升阻力,縮短起飛距離,並通過降低空氣阻力實現更大航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前蘇聯紅軍就繳獲了正在建造的納粹Ju-287噴氣式轟炸機的原型,其中就包括前掠翼設計。

然而,前掠翼尚未被廣泛採用,因為它們需要非常堅固的機翼來承受施加在機翼根部上的巨大氣動彈性扭轉壓力。而增加的機身重量則抵消了前掠配置的好處。美國和俄羅斯的工程師都試圖通過使用新的複合纖維材料來製造更輕但更堅固的機翼來解決這個問題。格魯曼建造了兩架有前瞻性的X-29技術演示器來測試這個概念,這可能刺激了蘇霍伊自己對前掠翼計劃的興趣。

蘇霍伊設計機型在不同時期分別被稱為SU-22,Su-27KM,S-37(Su-47的原編號)也就是最終的Su-47,該機還配有可移動的前鴨翼,設計在駕駛艙旁邊的第二組小翼,進一步增強了機動性。前掠翼,鴨翼和水平尾部穩定器共同為其提供了「三平面」配置。除了這些新元素外,S-37還保留了Su-27側衛的機身和雙尾配置。

S-37配備了兩部D-30F-11渦輪噴氣發動機,與強大的MiG-31 Foxhound截擊機動力相似,不過最終計劃是採用更先進的AL-41F推力矢量渦扇發動機取而代之。與F-16一樣,S-37具有很強的響應性,它依靠的是電傳操縱系統來自動校正其空氣動力學不穩定的特性。該飛機良好的低速飛行性能確實使其作為艦載戰鬥機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但隨著1991年前蘇聯的解體,導致烏裡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和俄羅斯海軍對新型航母戰鬥機的需求都被取消了。而且,蘇霍伊設計局獲得的研發經費也遠完不夠支持項目完成,最終蘇霍伊只能自己出資建造了一架樣機。西方出版物特別將隱身特徵歸因於這架噴氣式飛機,認為S-37可能已經採用了雷達吸收塗層和材料,蘇霍伊計劃使用內置武器艙來裝備4枚遠程R-77空對空飛彈,此外還有四枚外部加掛的短程R-73飛彈。

然而,蘇霍伊後來承認蘇-47並不是隱形型噴氣飛機。相反,S-37的設計強調了極端的纏鬥敏捷性。1997年9月25日,樣機首次進行飛行,兩年後S-37又在莫斯科航展上演出。此後,S-37又在2001年,2003年和2005年重返天空,展示了其非凡的機動性。

金鷹能夠實現極端攻擊角度,或能夠使飛機機頭超出其當前矢量。S-37可以達到120度的攻角AoA。但這種敏捷性掩蓋了這樣一個事實:就像波音公司的X-29一樣,複合纖維機翼在進行高速機動時也會受到過大的壓力。更糟糕的是,由此產生的應力裂紋需要更換整個複合材料部件而不是現場修復就能解決。結合到重達18噸的噴氣飛機上,Su-47可能會受到限制G載荷的限制,以避免對機翼施加過大壓力,並且其維護成本也極高。

此外,雖然它表現出驚人的即時轉彎性能,但在持續轉彎時性能卻很差。另外,該機雖然聲稱具有2馬赫航速,但據報導Berkut的飛行速度最快只有約1.65馬赫。最後,Su-47從來不僅僅是一個私人開發的技術演示者,最終證明了前掠翼是一個時機尚未到來的超前想法。相反,像Su-35S多功能戰鬥機和蘇-57隱形噴氣機這樣的俄羅斯戰鬥機則依靠推力矢量控制的渦輪風扇動力,通用傾斜發動機尾噴方向來,實現超級機動性。

蘇-47的經驗讓蘇霍伊之後又開發了前掠翼KB SAT SR-10訓練機,這是一種靈活且漂亮的亞音速噴氣式飛機,經證明具有高度抗旋轉性。然而,這款蘇霍伊自己掏錢開發的SR-10最終也未能獲得政府訂單。

相關焦點

  • 比T-50更強的戰機:蘇-47前掠翼外形炫酷 為何卻慘遭淘汰?
    蘇-47在1997年第一次首飛時就獲得了大量的粉絲,最大的原因就是其採用炫酷的全掠翼設計,在加上蘇系戰機特有的設計風格迅速爆紅。其實美國也在同一時期設計了名為X-29的前掠翼驗證機的,但是從外形上仍然比不過蘇-47霸氣的外形。
  • 戰鬥機中的「殺馬特」,蘇47戰機的前世今生
    蘇-47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曼公司的X-29試驗機很相似。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32和S-37的編號,1997年9月25日首飛,2002年編號改為蘇-47。由於蘇-47無法滿足俄羅斯軍方的空戰需求,最終蘇-47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也沒有實現量產。(來自:百度百科)
  • 為取代F-35,土耳其或將購買蘇-47戰機?
    蘇-57戰鬥機(圖源:Wikipedia)不過,俄媒也確實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如果俄羅斯將蘇-47出售到土耳其,又會如何呢?蘇-47戰鬥機(圖源:Wikipedia)從外觀上看,蘇-47戰鬥機無疑令人印象深刻:即使是混在幾百架飛機之中,大家也總能一眼認出蘇-47。這無疑要歸功於蘇-47獨特的前掠翼造型。
  • 中國引進蘇27,印度卻選擇了蘇30MKI,兩架戰機到底差在哪兒?
    更是在技術基礎上,延伸出了蘇30、蘇34等戰機。經過不懈的談判,我國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陸續購入蘇27戰機。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在引進時選擇了蘇30MKI,所以,今天我就來對比一下兩架戰機究竟有何不同。改革開放後,中蘇關係逐漸恢復。中國希望借著蘇聯的力量改變當時落後的空軍局,於是直接表達想引進蘇27的想法。於是兩國達成約定。中國在陸續引進蘇27戰鬥機的同時,還拿到了獨立生產蘇27的生產線。隨著我國國力的穩步上升,工業水平明顯提升,在了解蘇27戰機原理和技術後,藉此研發出 屬於我們自己的殲11和殲16系列戰鬥機,開啟了我們自己三代戰機時代。
  • 中國空軍蘇-35戰機為何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本場首飛不到一年就執行南海戰巡、繞島巡航等重大任務中國空軍蘇-35戰機為何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 為何倒著設計翅膀的戰機都沒成為主流?
    細數當下全球範圍內主流戰機,基本以後掠翼和三角翼居多,與後掠翼相比擁有一定優勢的前掠翼飛機多年來雖然一直有國家投入研究,這些倒著設計翅膀的戰機卻始終沒有發展為主流。後掠翼戰機的主流地位令大眾產生了思維定式,戰機機翼前緣和後緣均向後掠才是正常的,前掠機翼反而成為了一種另類設計。
  • 蘇47金雕戰鬥機重生了?俄羅斯最新察打無人機,又採用前掠翼
    但在飛火推一體、推力矢量等先進技術完善前,先進氣動布局是主要手段,而極其獨特的前掠翼,美國和俄羅斯都嘗試過,時至今日,俄羅斯還在推出新型前掠翼戰機。那就是蘇-47「金雕」,早期研發階段也叫S-37,是蘇聯第五代隱形戰鬥機S-32項目的驗證機,1997年9月25日首飛,它不僅驗證了帶有鴨翼的前掠翼氣動布局,還為蘇-57驗證了內部彈艙等關鍵技術。
  • 前掠翼蘇47要在中國復活?沈飛專利驚豔軍迷,可行性卻讓人懷疑
    上個世紀,蘇聯協助我國建造了瀋陽飛機製造廠,隨著中蘇關係不斷惡化,我國決定將沈飛部分設備與設計人員轉移到大後方成都,最終成立了成都飛機製造廠。按理來說,沈飛應該在各種方面都要遠遠超過成飛,可事實卻不是如此。曾有消息人士指出,沈飛將自己絕大多數設計人員用作吃透俄羅斯蘇-27戰鬥機與研發其改進型號上,並沒有將多少精力放在自主創新上。
  • 長度21.3公分:射速650發,可惜生不逢時的M16K短突擊步槍
    短小緊湊且火力強大:長度21.3公分、射速650發的M-16KM16系列步槍,在1964年時,美國空軍正式將AR-15正式命名為「美國5.56毫米口徑M16步槍」,1965年開始列裝,是美式武器的代表型號之一,至今仍有部分地區和武裝力量在使用,如美國的部分國民警衛隊,以及美軍的對外「贈送」。
  • 波音叫囂新型「超級大黃峰」可獵殺殲-20、蘇-57,果真如此?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出一篇題為《海軍新型「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可擊敗中國殲-20與俄羅斯蘇-57》的文章。文中稱,美國海軍即將裝備最新批次F/A-18E/F Block3戰鬥機,是對現役 「超級大黃蜂」艦載機的重大升級。文中特意將這款戰機與中國的隱身戰機殲-20和俄羅斯的蘇-57相比,並稱在網絡中心戰的模式下,該機可以與第五代隱身戰鬥機相抗衡!果真如此嗎?
  • 曾經是F-22強勁的對手—蘇47戰鬥機
    蘇-47戰鬥機蘇-47(英文:Su-47,北約代號:Firkin「小木桶」,蘇聯綽號
  • 鴨翼布局升力明顯,操控靈活,為何美國戰機都不用
    ▲採用鴨翼的蘇-30MKI戰機雖然採用尾翼穩定性好,但鴨翼布局也有明顯的優勢。1.提升飛機升力。飛機飛行時,鴨翼會在主翼上方形成渦流,以正升力方式使飛機機頭上揚,從而達到縮短起飛距離,同時還可讓戰機迅速進入爬升狀態。
  • 一代槍王AN-94,精度冠絕當代,可惜生不逢時
    AN-94自動步槍,堪稱俄羅斯步槍歷史上又一個奇蹟,它甚至不會輸給大名鼎鼎的ak47,為何?我們去看看。
  • 當年中國拿下蘇-27到底有多不易,蘇聯人的想法完全不同
    但是中國人的想法可不僅僅是拿到24架飛機,更重要是拿到生產飛機的技術。蘇-27生產線早在中國與蘇聯對蘇-27購買進行談判的時候,就有引進蘇-27生產線的想法,不過要想從心高氣傲的蘇聯人手上拿到最先進的技術,可是比登天還難,不過蘇聯的解體倒是讓我們看到機會
  • 軍情 | 中國空軍蘇-35戰機為何能迅速形成戰鬥力?
    列裝蘇-35戰機的空軍航空兵某旅,駐守在改革開放前沿,是中國空軍首支飛出國門與外國空軍開展聯合訓練的航空兵部隊,被譽為「南疆利劍」。  今年春節前夕,該旅飛行員駕駛蘇-35戰機從這裡起飛,飛赴南海參加聯合戰鬥巡航任務。消息一出,迅速刷爆網際網路。此時,距該旅蘇-35戰機本場首飛還不到一年。
  • 俄蘇-47前掠翼戰機再現航展,或其有浴火重生的可能?
    據俄羅斯國防部報導稱,莫斯科航展於8月27日正式開幕,此次航展除蘇-57隱身戰機等主力機型參展外
  • 【講堂208期】冷戰後前掠翼技術的延續,俄羅斯Su-47戰鬥機,前掠翼的未來會是如何?
    -前掠翼技術,並在戰敗前夕研發出了人類第一款前掠翼戰機JU-287,不過已到戰爭末期,無法再拯救希特勒的野心。在1997年9月25日,代號為S-37的前掠翼試驗機首飛,這主要是作為技術驗證機型而存在,而到了2001年5月,蘇-47開始第三階段的飛行試驗,並且在第二年,這款前掠翼戰機的研發機構蘇霍伊被選中作為俄羅斯第四代戰鬥機的主研製商,因此蘇霍伊重新設計了它的改進型,並將該型重新命名為Su-47。
  • 【軍武遊戲】生不逢時的「背鍋俠」:《使命召喚:無限戰爭》體驗
    然後對於這款遊戲,軍武菌的評價一句話:算個好遊戲,可惜生不逢時!由於本作中有太空的失重環境的作戰,所以在操作方面出現了一些變化。比如說太空戰的失重環境下你需要向左或者向右進行桶滾調整視角或者恢復視角、失重環境下你需要快速接近一些地方的話就需要抓鉤等等。
  • 1956年,美國偵察機入侵蘇聯領空數十次,蘇聯卻為何無動於衷?
    二戰後,雖然大規模的戰爭已經不復存在,但是整體上的局勢仍然非常緊張,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都想成為獨一無二的「超級大國」,如果有機會的話,兩個國家都恨不得親手將對方毀滅
  • 最後的瘋狂:金雕SU47
    蘇-47(俄文:Су-47,英文:Su-47,北約代號:Firkin「小木桶」,蘇聯綽號:Беркут,中文:金雕)是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是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技術驗證機。蘇-47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的X-29試驗機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