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聲聞法裡面講,人生是苦,有受是苦,心是無常,諸法無我。可是菩薩法裡面又不一樣。聲聞法裡面說,一切世間的五陰和五欲皆是無常,無常即是苦,所以貪著喜愛一切世間的五欲就是苦集,若能徹底除掉世間的五欲貪愛,那麼苦就滅了,未來生就不再輪迴了,所以講苦、集、滅諦。而這些苦集要滅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八正道,修八正道就是苦集滅之道——滅一切苦的道。所以聲聞法裡面講苦、空、無我、無常,是斷煩惱,斷一念無明。
可是在菩薩法之中,一面講五陰苦、空、無常、無我,另一面卻反過來講常、講樂、講我、講淨。什麼是常?真如是常,永恆不滅,不來不去,不一不異,非斷非常,非垢非淨,非定非亂,這個是常。
聲聞只是悟得五蘊皆空,不明白有個真如,不想明白真如。但是,當你證得五蘊皆空的時候,是誰證得五蘊皆空?所以真如是常。因為這個真如不生不滅,非垢非淨,非定非亂,遠離一切境界,不受一切境界束縛,所以他是真樂。本自無縛,不必求解——他本來解脫,所以是樂。因為他永遠不生,永恆不滅,這個才是真實的我。我們凡夫眾生就是認假為真,誤把能知能覺—念靈覺之心當作是真,這是認賊為父,所以「因地不真」,將來要成就佛果就迂曲了。真如才是真正的我,這樣叫做常樂於我,因為他遠離了一切汙穢不受染汙,有如虛空不受染汙,所以稱之為絕對的清淨。
因此對於苦集滅道,菩薩和聲聞的看法不相同,他對於空的看法也不相同。真實的空是真實的有,真實的無我是真實的我。所謂苦之中其實有個真正的清淨的永恆的一個樂在,就是不生不滅。修道雖然是煩惱,可是真如就在這裡面,就在煩惱之中本來解脫,所以他對苦集滅道的見地和聲聞不樣,這是菩薩所得四證淨現前。
有的人數息數到後來,有個境界出現了虛空粉碎了,或者大地落沉了。他說:「我開悟了,一切是空。但是它又這麼真實的存在。」可是他不知道這是一種境界,他不知道這個境界的過失在哪裡。為什麼?如果虛空粉碎的時候這個心是真如,那麼這個境界過去了以後真如又在哪裡?其實真如不住在六塵境界裡面。
如果大地落沉的時候這一念心是真如,可是大地落沉的境界過去了以後,真如又不見了,那麼真如豈不是斷滅了嗎?真如不是斷滅的,他是恆常的,時時刻刻在我們眼前,他不落在境界裡面。凡是落在境界裡面的心都是妄,凡是與覺觀相應的心都是妄。
有人經上常常講:「大龍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大龍就是指世尊。這是說世尊常住那伽大定。什麼叫那伽大定?那伽大定就是說這個定無出無入,無上大定。一切的定有入有出,世尊這個那伽大定無入無出。
所以當你悟了的時候,你知道我這個真如從來沒有入定,也從來沒有出定,這不是常在定嗎?這就是那伽大定。那麼悟得真的人呢?他看真如永遠在止的狀態,可是止的狀態是不是就無覺無知呢?不然!真如又具備各種的性用,他又具備各種的覺觀功能,可是這些性用與覺觀不是真如,覺觀之心也不是真如。所以講:「道不屬知與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所以參禪真的難死人了。那麼悟得真如的人呢?具備這種止觀的功德,所以他永不入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