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雙軌制實現並軌

2021-01-21 網易新聞

社保領域最近幾年最牽動人心的一項重大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終於落地。國務院昨天正式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致,被社會詬病多年的養老保險雙軌制終於實現並軌。這項改革大約涉及700萬機關公務員和3000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改革背景

雙軌制「劫貧濟富」

帶有「劫貧濟富」色彩的養老雙軌制一直飽受詬病,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納一分錢卻享受財政支付的高額養老金,普通職工每月拿出收入的28%繳費,退休後的待遇卻與公務員相差整整一倍。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於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均高於4000元。因此,廢除養老金雙軌制的呼聲日漸高漲。

繳費比例

個人工資基數8%

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工資超過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300%以上的部分,不計入個人繳費工資基數;低於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60%的,按當地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的60%計算個人繳費工資基數。

個人帳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帳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帳戶餘額可以依法繼承。

調整機制

根據工資物價調整

根據職工工資增長和物價變動等情況,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逐步建立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保障退休人員基本生活。

轉移接續

個人帳戶隨同轉移

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範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係,不轉移基金。參保人員跨統籌範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係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帳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補充部分

可按月領職業年金

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後,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職業年金的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制定。

熱點問題

一問 欠繳費用如何解決?

國家一直致力於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並軌,但多年來「錢從哪來」這個問題一直阻撓著這項制度的推進。

養老保險改革後,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工資會被扣除養老保險費。按照個人8%的繳費比例,以5000元月工資的標準來看,要扣掉400元的養老保險費,相當於實際到手的工資少了400元,也不算個小數。在工資不增長的情況下,扣除養老保險,相當於工資隱性下降。因此,關於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後要漲工資的呼聲很高。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養老保險並軌後,之前欠繳的費用應該怎麼辦?已經退休的和今後新進的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自然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來實行。但正處於工作狀態,尚未退休的在崗人員呢?讓大家補繳肯定不現實。所以,此次出臺的決定提出了「視同繳費」的概念。視同繳費就相當於用人單位和參保人員不用繳費,但這段時間會被視為他們已經繳費,並且累計繳費金額與年限。

二問 養老待遇會否降低?

為了避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養老水平降低,決定規定,2014年10月1日以前參加工作的機關事業單位在職人員,實行新辦法後,養老金低於老辦法的,按老辦法補齊,以確保待遇不降低,新辦法計發的養老金高於老辦法的,對高出部分有所限制,以防止養老金的不合理增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說,基本養老保險主要是保障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它的替代率的水平通常不會超過60%,所以它跟過去的老辦法相比,存在很大的一個待遇差。為了提高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就需要相應地建立補充養老保險,也就是職業年金。

建立職業年金後,將來通過市場化的投資運營,可以獲得更高的一些投資收益,使得個人退休以後,除領取基本的養老金之外,還可以領取職業年金,使整個養老金水平得到提高。

三問 會否影響職工養老?

3700萬人帶著不同長短的視同繳費年限進入養老保險制度,是否會給原本就存在空帳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帶來風險?對此,辦法提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保險要單獨建帳,與職工養老保險基金分開使用。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表示,改革後的養老保險總的要求就是省級統籌、單獨建帳、自求平衡,就是不和職工在一起,相對獨立,這樣就有利於分清責任,有利於空帳的自我平衡,而不至於佔壓和擠壓現有的職工養老保險基金。

本報記者 代麗麗 J205

高峽 製圖 H143

計發辦法

新人

決定實施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帳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帳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中人

決定實施前參加工作、實施後退休且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人員,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帳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髮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指導實施。

決定實施後達到退休年齡但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執行。

老人

決定實施前已經退休的人員,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準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本文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養老並軌後要避免隱性雙軌制
    原標題:養老並軌後要避免隱性雙軌制  12月23日中央通過養老金並軌方案,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有分析表示,一些基層公務員2000餘元的收入,自己負擔各項社保繳費相對困難,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或意味著公務員即將普漲工資。
  •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養老分「雙軌」 「十裡不同天」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從2005年算起,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已經實現了「八連漲」,今年還要再漲10%,可是拿到手的錢還不及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分之一。  「微調填不了『雙軌』間的『鴻溝』!」
  • 養老保險最終取消"雙軌制" 人社部:"並軌"明確
    據《人民日報》報導 近年來,社會上對養老「雙軌制」議論頗多。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制度的最終統一,也就是「並軌」,這個大方向是明確的。  正研究頂層設計方案  胡曉義表示,「並軌」的大方向是明確的。
  • 養老金雙軌制存在的原因是什麼?何時才能完全並軌?
    所謂的養老金雙軌制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執行的是一套養老制度,而企業職工執行的另一套養老制度。養老金雙軌制的存在更多的是一種歷史遺留的原因。對於養老金雙軌制,很多企業職工都是非常不滿的,因為養老金雙軌制的存在人為的製造了不同人群之間不公平的養老,所以一直以來很多企業職工對於雙軌制養老金都有很多非議,而大家對雙軌制之所以產生不滿,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不用自己繳納養老保險,而企業職工則需要自己支付一部分養老保險。
  • 養老保險並軌了嗎?雙軌制是否還繼續存在?
    於是,在人們的呼聲中,養老金迎來了「並軌」。什麼是養老金「並軌」?「並軌」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職工實行一樣的養老保險制度,包括退休時養老金的計算方式相同,以及退休後每年的養老金上漲的方式相同。也就是說,從2014年10月1日起,全國陸續實行養老金並軌,機關事業單位也要實際繳費。目前全國的養老金「並軌」已全部完成。並軌之後養老金怎麼計算?
  • 養老金雙軌制是何時產生、發展,最後並軌的?並軌後有什麼變化?
    文/暖心人社養老金雙軌制是社會養老制度發展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現實。目前,我國正在推動養老金雙軌制的並軌,大家都開始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未來使用一樣的計算公式計算養老金。什麼是養老金雙軌制?很多人把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的差距過大,比喻成養老金制度的雙軌制,這實際上是錯誤的。真正的養老金雙軌制,指的是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待遇有國家養老,企業退休人員退休待遇由養老保險基金承擔。
  • 退休雙軌制和後來的並軌制,有什麼實質的區別?
    退休金的雙軌制指的是,不同的單位性質,那麼在計算退休金的過程中,計算的標準和計算的方式,都是兩種不同的方式,稱之為是雙軌制。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和公務員單位,那麼採用的是自身的職稱工資,崗位工資,職務工資等各類工資因素考慮的之和來確定他們的退休金待遇。
  • 養老保險退休從雙軌到並軌,有什麼實質區別?看完心裡有數了!
    養老保險的退休,從雙軌到並軌,主要是企退人員和事退人員之間的區別,涉及到養老保險、養老金等多個方面,快跟保叔一起看一看!一、 「雙軌制」是什麼?早在上個世紀末,企業職工就實行了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而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之前,一直實行的是原來的退休制度,就是由單位自己負擔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因此,當時同時存在兩個制度,被大家稱為「雙軌制」。二、後來的「並軌」又是什麼?
  • 養老金取消雙軌制,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還有差別嗎
    正是養老金的雙軌制才造成退休後養老金有如此大的差距。什麼是養老金的雙軌制?其實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在養老保險制度上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即「雙軌」模式。話說1995年,國家率先對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的改革,採用了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體系,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依舊採用國家財政完全撥付。
  • 養老金並軌就是實現人人相等的養老金嗎?看看養老制度的演變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企退和事退差異較大,主要還是養老制度歷史演變的原因,導致了養老保險待遇雙軌制。不過,經過幾十年養老制度的分分合合,我們的養老制度終於又併到了一起。
  • 退休制度由雙軌到並軌,體現的是養老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退休制度雙軌制並軌以後,我認為產生差別還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差別也是實質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第一,什麼是退休的雙軌制?嚴格地講,他們領取的不是養老金而是屬於退休金;而對於企業職工來講,他們在領取每月的工資時,需要按照社保法規定的繳費比例,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來繳納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以上,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辦理退休,領取基本養老金,後來人們把這種制度稱為退休制度的「雙軌制」。第二,什麼是退休制度的並軌?
  •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制的區別,養老金何時才能重新計算,待遇拉平
    從2014年2月,國家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開始。  到2015年,雙軌制度的結束,並軌制度的實施,讓養老金問題的公平性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這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巨大跨越,讓養老保險服務了億萬人民群眾,與此同時也給不少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社保的雙軌制是什麼意思?
    社保的雙軌制是什麼意思呢?所謂的社保的雙軌制指的就是2014年之前,企業單位的退休金和事業單位退休金的計算辦法,計算方式都是有所不同的,那麼被稱之為是雙軌制,也就是說兩種不同的制度和概念。那麼這樣的一個局面,實際上在2014年以後就是有所打破的。
  • 取消養老金雙軌制是民心所向,那麼養老金並軌後有何好處?
    雙軌模式就是企業和機關單位在養老保險制度上採取的不同的管理模式。在1995年,國家率先採用了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體系,並對企業的養老保險制度實行改革。然而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依舊採用國家財政完全撥付,於是就造成了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在養老制度上的不同。
  • 養老金並軌具體措施仍需討論 部分機關職工難接受
    本期,《法治周末》與您一起回顧雙軌制的前世今生、探討並軌的改革前景以及養老基金的投資管理問題。我們期待並軌制能順利落地,期待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有保障的更好的晚年。夏學鑾強調,實現養老金並軌制不僅響應了公眾對雙軌制不公平的關切,更是實現社會公平的必要舉措。   胡繼曄對此表示認同,他向法治周末記者強調,並軌制提上日程意味著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的總方針進入到了落實「公平」的新階段。   胡繼曄說,養老金雙軌制已到了必須改革之時。
  • 養老並軌改革方案落地 專家詳解四大問題
    中新網北京1月15日電(記者 李金磊)隨著改革方案公布,中國養老「雙軌制」正式終結,近四千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告別「免繳費」時代,開始按個人繳費工資的8%繳納養老保險,按個人繳費工資4%繳納職業年金。改革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養老待遇是否下降?工資水平是否會上漲?企事業職工「待遇差」是否會縮小?並軌的錢又從哪裡來?一系列問題引發關注。
  • 社保「大並軌」?縮小養老差距!農民「新農保」如何提升養老金?
    一 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養老作為我們老年生活的一大問題,建立良好的養老保險制度是首要基礎。尤其是我國如此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障,那麼失去勞動力和工作崗位的老年人口將是老無所養,所說養兒防老,但是現在真正能做到的家庭是少之又少。
  • 退休金雙軌制,你怎麼看呢?
    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就會造成兩種不同的計算結果,所以說被稱之為是雙軌制。其實這個雙軌制已經從2014年10月份以後有所改變,因為2014年10月份以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也開始參加了機關養老保險,那麼從2014年10月份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編制人員就被稱之為是事業編制的中人,事業編制的中人,在養老金的計算過程中有很大的改變,因為它採用了新辦法和老辦法相結合的原則,取高保低來確定和計算,自己今後養老金的待遇。
  • 你怎麼看退休金雙軌制?
    養老保險雙軌制,指的是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實行兩種不同的養老保險制度。在90年代初期,我國建立了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但是這個制度只將企業人員納入。企業人員按月繳納養老保險,達到退休年齡後通過公式計算出養老金,由養老保險基金發放。
  • 多交十幾萬,卻只有公務員退休金的3成,只因退休金「雙軌制」?
    從建國初期的「退職養老」,到如今的「退休金」。我國的養老金制度經過了多年的發展,已經從當初的「退休雙軌制」變成了如今的「長繳長得、多繳多得」。 即便是如今已經「並軌」,但是兩者之間的差別仍然不小,那麼大家可以想像,在退休金雙軌制的前提下,兩者之間的退休金,差距有多大。 國家在建國初期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退休金的雙軌制度,當時只是雛形,隨著後來的經濟發展慢慢的完善起來。1951年國家出臺了《勞動保險條例》,當時的退休還不叫退休,而是叫「退職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