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制度由雙軌到並軌,體現的是養老制度的歷史性變革

2021-01-10 五險一金問答

點擊

上方五險一金問答關注我!

退休制度雙軌制並軌以後,我認為產生差別還是巨大的,而且這種差別也是實質性的。下面和大家分享我的個人觀點:

第一,什麼是退休的雙軌制?

所謂退休的雙軌制,主要是在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不用繳納社會保險,退休後是按照本人的在崗時的工資總額和工作工齡的長短,參照一定的比例來計發本人的退休金,由於他們在崗時的工資待遇全部是由財政來負擔,退休後雖然要比在崗時的工資減少10%左右,但是其開支的渠道還是由財政來支付。嚴格地講,他們領取的不是養老金而是屬於退休金;而對於企業職工來講,他們在領取每月的工資時,需要按照社保法規定的繳費比例,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來繳納社會保險,只有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以上,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辦理退休,領取基本養老金,後來人們把這種制度稱為退休制度的「雙軌制」。

第二,什麼是退休制度的並軌?

2014年10月,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根據國務院的決定,開始像企業人員一樣,也要繳納社會保險,具體的文件規定是國發(2015)2號,即《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這個決定雖然是2015年1月出臺的,但是執行時間是從2014年10月開始執行,隨之配套的政策文件,是以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的通知,該通知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繳費辦法,養老金的計算規則,退休補貼、視同繳費指數等若干問題進行了規範,是對如何實施國發(2015)2號文件的具體操作細則。自從國發(205)2號文件出臺以後,所有的機關事業工作人員,都必須要按照社保法的規定,繳納社會保險,其中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的達到最低的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才能辦理退休。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繳納社會保險,標誌著退休制度雙軌制的終結,也就是大家所說的退休制度的並軌,從此開啟了全國統一一個退休制度的歷史進程。

第三,退休制度並軌以後有什麼實質性的區別?

我個人認為雙軌制和並軌以後,是有實質性的區別的。這種實質性的區別體現在這麼幾個方面。一是繳費方式是相同的。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職工一樣,社會保險的繳費標準和方式都是完全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都是按照統籌區規定的繳費比例,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按比例承擔,單位的繳費比例和職工個人的繳費比例都是一樣的,都同屬於城鎮職工社會保險;二是退休的條件都是一樣的。都規定最低的繳費年限要達到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這兩個條件無論是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還是企業職工都是一樣的,只是公務員與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相比,公務員按照《公務員法》的規定,對於工齡滿30年的公務員,經過本人申請,組織上同意可以提前辦理退休;三是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一樣的。養老金的計算都是按照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帳戶資金餘額、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退休年齡等來作為計發基礎養老金的因素,只是公務員在計算養老金時,對於退休中人要增發過渡性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中實際只要視同繳費年限同樣也需要計發過渡性的養老金,只是沒有十年過渡期的辦法,另外公務員的養老金中,還要計發職業年金。

第四,雙軌制並軌以後養老金還有差別嗎?

雖然過去大家都喜歡把造成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與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差別歸結為是由於退休制度不同而形成的,但自從實行並軌以後,養老金的差別還是存在的。但是這種差別是一種合理的差別,在制度範圍內允許的差別。由於公務員和事業的工作人員的特殊性,他們在崗時的平均工資水平普遍要高於企業職工,特別是民營企業的職工,這個工資的差別就是繳費基數的差別,由繳費基數形成的差別還會導致個人帳戶資金餘額的差別;從繳費年限來看,由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作比較穩定,頻繁跳槽的機率比較低,所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往往都是在同一個單位工作到退休年齡的比較多,即使是工作調動,都是在體制內進行調動,所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辦理退休時,由於繳費基數比較高,繳費年限比較長,個人帳戶資金餘額比較高,所以養老金就會比較高。加上還要強制性繳納職業年金,所以整個養老金的平均水平都會永遠高於企業退休職工。反觀企業退休人員,很多人在職時,養老保險是按照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來繳納的,繳費基數也比較低,個人帳戶資金餘額也比較低,由於平時工作不穩定經常跳槽,很多人的繳費年限只有15年左右,除了國有企業職工繳費年限比較長以外,民營企業、靈活就業人員繳費年限都比較短,這些都是造成企業職工退休後養老金比較低的因素,加上大部分企業沒有企業年金,只有基本養老金。

綜上所述,退休制度的雙軌制並軌以後,從實質上進入了全民參保,全民都要繳納養老保險才能領取養老金的時代,從制度上推進了退休制度的一體化進程,並軌以後和以前的雙軌制相比,這種區別是非常巨大的,但並軌以後,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的養老金都會一個樣,這也是不符合養老保險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原則的,這種養老金的差別的存在是在同一種制度範疇內產生的差距,既是合理的,也是存在的。

點左下角「分享」,轉發本文到朋友圈中讓更多朋友看到!

相關焦點

  • 養老保險退休從雙軌到並軌,有什麼實質區別?看完心裡有數了!
    養老保險的退休,從雙軌到並軌,主要是企退人員和事退人員之間的區別,涉及到養老保險、養老金等多個方面,快跟保叔一起看一看!一、 「雙軌制」是什麼?早在上個世紀末,企業職工就實行了社會化的養老保險制度,而機關事業單位在2014年10月之前,一直實行的是原來的退休制度,就是由單位自己負擔退休人員的退休費。因此,當時同時存在兩個制度,被大家稱為「雙軌制」。二、後來的「並軌」又是什麼?
  • 養老金並軌就是實現人人相等的養老金嗎?看看養老制度的演變
    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企退和事退差異較大,主要還是養老制度歷史演變的原因,導致了養老保險待遇雙軌制。不過,經過幾十年養老制度的分分合合,我們的養老制度終於又併到了一起。
  • 養老金雙軌制並軌制的區別,養老金何時才能重新計算,待遇拉平
    這幾年,我國養老金制度迎來了質的飛躍。  從2014年2月,國家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開始。  到2015年,雙軌制度的結束,並軌制度的實施,讓養老金問題的公平性問題得到了有效的緩解。  這種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巨大跨越,讓養老保險服務了億萬人民群眾,與此同時也給不少民眾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 養老金取消雙軌制,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退休人員還有差別嗎
    同樣工種、同樣的職位、同樣的職稱,就因為退休單位的不同,養老金生生的差了幾千元,幾倍之多。正是養老金的雙軌制才造成退休後養老金有如此大的差距。什麼是養老金的雙軌制?其實是企業和機關事業在養老保險制度上採用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即「雙軌」模式。
  •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養老分「雙軌」 「十裡不同天」  代表委員呼籲解決養老雙軌制要有並軌時間表  從2005年算起,企業職工的養老金已經實現了「八連漲」,今年還要再漲10%,可是拿到手的錢還不及機關事業單位的三分之一。  「微調填不了『雙軌』間的『鴻溝』!」
  • 取消養老金雙軌制是民心所向,那麼養老金並軌後有何好處?
    可以說,養老模式在1978年前後基本是相同的。1986年後,國家建立了退休養老基金,在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度,這就是養老保險基金的前身。國家在1991年決定,企業人員繳納養老保險。實際上是企業待遇最好的年代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很多人願意轉行到企業中,機關事業單位各種福利和收入水平由於工資制度僵化,明顯不如企業甚至自由職業者高。
  • 2024年養老金制度完全並軌,企事業單位養老金還有差距嗎?
    有網友諮詢,2024年後養老金制度過渡期結束,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完全並軌,計算方法將會統一,這樣一來,養老金還會有那麼大的差距嗎? 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養老金並軌 2014年10月國家開始推行企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制度,同事規定了10年的過渡期,也就是到2024年9月30日。
  • 什麼是養老金並軌制度?它能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嗎?
    老爸心裡特別不平衡,自己是企業高管,辛苦奮鬥了一輩子,養老金才5000多,人家一個事業單位的副科級退休,養老金就8000多,感覺太不公平了,而且不是說養老金並軌了嗎?怎麼差距還越來越大了呢?自2014年10月1日起,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制度,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養老金並軌制度,這個制度的出臺,旨在縮小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
  • 國家一視同仁,企業和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養老金待遇真的一樣嗎
    養老金並軌後,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會吃虧嗎?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養老保險制度並軌。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也就是企事業單位職工實行同樣的養老保險制度,都是需要滿足15年的繳費年限,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才能逐月領取養老金。
  • 社科院建議三年內完成養老金並軌 2018年延遲退休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 闞楓)中國社科院2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建議,改革退休年齡前應該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2015至2017年實現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金制度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並軌,2018年開始延遲退休年齡。
  • 了解我國的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及其發展歷程
    在統帳結合部分積累的模式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和待遇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用人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進入基本養老統籌基金,用於支付職工退休的社會統籌部分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統籌基金用於均衡用人單位的負擔,實行現收現付制,體現社會互助共濟。
  • 養老雙軌制實現並軌
    社保領域最近幾年最牽動人心的一項重大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終於落地。國務院昨天正式發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與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一致,被社會詬病多年的養老保險雙軌制終於實現並軌。這項改革大約涉及700萬機關公務員和3000萬事業單位工作人員。
  • 2018養老金並軌後退休待遇如何?
    所謂養老金並軌,是指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實行和企業職工一樣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那麼,2018退休養老金並軌後工資待遇將如何呢?7、養老保險:一般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那單位給你交的21%到哪裡去了?國家把單位為你交的21%的錢全部劃到國家的養老統籌基金裡了。
  • 養老金並軌了嗎?對於企業退休職工每年調整有傾斜照顧嗎?
    有人有疑惑,我們的養老金是不是已經並軌了?那麼,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水平為什麼還不一樣?每年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會一塊調整嗎?這個問題很複雜,要從什麼是養老金並軌說起。養老金並軌是什麼?
  • 養老保險最終取消"雙軌制" 人社部:"並軌"明確
    據《人民日報》報導 近年來,社會上對養老「雙軌制」議論頗多。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表示,制度的最終統一,也就是「並軌」,這個大方向是明確的。  正研究頂層設計方案  胡曉義表示,「並軌」的大方向是明確的。
  • 2021年養老制度「改革」,養老金迎來4大好處,3億退休人員注意了
    對此狀況,最近幾年來,"延遲退休"也成為了眾人熱門話題,雖然一直沒有實行,但看最近的風聲和熱度,相信延遲退休很快就能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此外,有相關專家表示,為了可以降低養老金的缺口壓力,縮短退休老人養老金的差距,應該採取5000元養老金,或者按照分階級增長制度,從而將養老金保持在比較平衡的水準。
  • 什麼是養老金並軌?所有人的養老金標準都一樣嗎?
    在2014年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企業工作人員的退休機制不一樣,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不交養老保險,但卻拿很高的養老金;企業退休人員交很多的養老保險,退休後拿到的養老金卻很少。這就是「養老金雙軌」機制,兩類人群的養老待遇差距很大。
  • 養老金並軌具體措施仍需討論 部分機關職工難接受
    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胡繼曄向法治周末記者解釋稱,在此之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是企業單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由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制度,則由財政統一支付養老金。   這種「雙軌運行」制度自實施以來一直成為引發社會矛盾和不公平心理的導火索。
  • 養老金並軌「成功」
    眾所周知,具有編制的單位和企業單位是不一樣的,特別是在養老制度上有著明顯的差距,造成了絕大多數人都願意選擇具有編制的單位,但現在這個人數可能要降低了,降到正常的人數。因為2020年的退休養老金制度發生了不小的改革!
  • 外國百姓幫算養老金並軌後如何養老
    配圖「退休金變養老金,該怎麼提早為退休後打算?」國務院決定全面啟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不少人有點蒙。養老金「並軌」改革涉及近4000萬人。數以千萬計機關事業單位普通員工在「並軌」後該如何養老,於公牽扯社會公平,於私恐怕已讓每個人千萬次地問。「新華國際」客戶端記者採訪了幾個鄰近國家的老百姓,請早已習慣了所謂「國民養老金」制度的他們談談自己的養老規劃,幫忙算一算該如何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