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2021-01-09 農夫也瘋狂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

文/農夫也瘋狂

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看完你就明白了其包含了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

不做中不做保

「做中」也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中間人」,當有人要找人幫忙的時候,但是對方卻沒有門路,這個時候就需要找一個中間人來穿線搭橋來引薦一下。這樣的話,如果事情辦成了的話,那雙方還會感謝你。如果事情沒辦成,那就是兩邊不討好了。一方會認為你不靠譜, 辦事能力不行。而另一方有可能會認為你言而無信,拿了好處卻沒有把他們的事情放在心上。其實做中間人真的很難的,畢竟人心隔肚皮,萬一那句話沒帶到,或者理解有誤差,很容易導致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把兩邊的人都得罪了。

「做保」也就是做「擔保人」,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在過去像一些重大的事情,像借錢、做生意等等,都會找一個擔保人。但是做擔保人,卻是要擔風險的,搞不好你本來是想要幫忙的,最後卻成為了受害者。農夫曾經有一個高中同學,給人家做擔保人借錢,可是後來借錢的哪個朋友跑掉了,然後所有的債款要擔保人來還,導致他幾年的生活都過得非常的艱難。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幫人是沒錯,可是涉及到利益方面的幫助,還是要仔細權衡一下,不然最後可能導致自己吃大虧!

不做媒人三代好

看到這句俗語,很多人估計和農夫一樣有一個念頭:難道做媒人不好嗎?在過去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做媒人就是要撮合適齡青年男女喜結良緣,這樣本來是積善行德的好事情。為什麼有「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呢?

其實,這句俗語勸解大家不要輕易去做媒人。因為做媒人其實也是兩邊受氣的一種職業,首先,媒婆要想成就一樁婚事,那自然嘴巴要能說,而無論是對男方還是對女方,都是儘量說好聽的,這樣就很有可能把不合適的兩個人撮合到一起,如此一來就不只是害了兩個人的一生,有可能會耽誤兩個家庭。

其次,如果兩個人成親了以後,日子過得不幸福,那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都會把這個原因推到媒婆身上,認為是媒婆害了他們。畢竟在過去是沒有自由戀愛的,絕大多數的夫妻在結婚前都是不認識的。他們如果怨恨媒婆,那就會給媒婆找麻煩,有些人還可能會找媒婆家裡人的麻煩。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這樣媒婆在當地的聲譽也就不好了,而過去又都是很在乎這些的,如此一來媒婆一家人的日子也不會好過,所以有了「不做媒人三代好」的說法。

老祖宗流傳的這話是很有道理的,包含著做人的大智慧。人善良、熱心腸是沒錯,但是也要懂得保護自己,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內的忙能幫則幫,而在幫忙的同時也需要想清楚,儘量不給自己及家裡人造成麻煩,吃力不討好的忙,就要能躲就躲!對於這句俗語您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底下的評論區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媒人能當嗎
    而過去的媒人卻專指一些以保媒拉縴為生的一些人,一般稱媒婆,她們會給人保媒,獲得一定的報酬,那麼,農村就有一句話,認為千萬不能當媒人,能保三代平安,那為何媒人不能當呢?本篇文章,我就和大家來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
    民間俗語:「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啥意思?年輕人不妨一看群眾是我們的智囊團,他們從生活的經驗中悟出了很多人生道理,然後將這些道理代代相傳,幫助很多年輕人少走了一些彎路,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其中的一句民間俗語,它就是「滾石不生苔,轉業不聚財」。
  • 農村俗語「燕子不進憂愁門,做窩只選安康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民間俗語種類十分多,其內容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產類的俗語就有「春霞不出門,晚霞行千裡」,「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勸誡警示類的俗語有:「馬在軟地上易失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鬥」,「人要有志氣,樹要有硬皮」等等,俗語用通俗簡單的語言、生動活潑的風格來反映漢民族特有的社會生活,並讓人們從中悟出一些生活及人生的意義
  • 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前人流傳下來的口頭文化,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含蓋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我們的生活或者農業生產,都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過去科技不發達的年代,老祖宗的這些經驗都是生活經歷中領悟出來的,可以流傳到現在。可以說是經過後人一代代實踐後的「精華」。不知道大家聽過這樣一句老話沒有:「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有道理嗎?
  • 俗語「一代沒好妻,三代沒好子」啥意思?老人的經驗總結!
    在中國以前的時候,鄉下的農民們大多沒什麼機會去讀書,所以文化人也一般不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沒有什麼文學方面的創作,比如,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一兩句的俗語中就有不少是由樸實的勞動人民所創作的,這些俗語雖然說起來比較「俗」,但這只是一種接地氣的體現,並不代表著沒有什麼內涵,而恰好相反的是
  • 俗語:好男有毛頂千金,好女有肉旺三代,啥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俗語:「好男有毛頂千金,好女有肉旺三代」有些人肯定聽過,其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男性有毛和女性有肉是好男和好女的標準;二是男性在古代社會主外,而女性主內。在這裡將標準好男性和標準好女性描述的很清晰,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是當時社會的真實記錄。
  • 農村俗語「買肉不買槽頭肉,吃魚不吃鯽殼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 農村很多俗語是告訴我們一些簡單道理,往往是簡短幾個字,但是其內含深層次的含義確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 農村俗語「一親壞,九代敗,人要窮,斷六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廣大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這些俗語由上一輩的人口語相傳,傳到我們這一輩時,大家如果不去仔細推敲,未必能真正理解,不能理解的原因,就連我們上一輩的人,也未必各個都能明白。而我們做這個系列的初衷,就是想重拾傳統俗語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便下一代更好地傳承。
  • 俗語「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旺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很多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總結出來的,雖然一些話有點粗糙,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一句俗語叫做:「好男有毛值萬金,好女無毛旺三代」,可能很多人沒有聽過這句話,它代表什麼含義呢?其實這句俗語非常的好理解,之所以會說好男有毛值萬金,是因為毛髮旺盛的男人往往身體比較健康,雄性激素比較旺盛,這樣的人做農活可是一把好手。因為在古代的時候,男性主要以體力勞動為主,身體強壯的男人往往能創造更多的財富,所以值萬金。在古代,體毛比較少的男人往往身體比較虛弱,無法很好地承擔起養家的重任,所以毛髮旺盛的男人會更受歡迎。
  • 農村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農耕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牛年二龍來降水,四馬齊出保太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民間俗語:「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究竟是啥道理?
    中華上下五千年,積累了極為深厚的歷史文化,且不必世人皆知的唐詩宋詞,單憑那些流傳在民間的經典俗語,就足以讓人為之驚嘆。顧名思義,俗語是通俗易懂的語言,沒有華麗的辭藻,不需要講究押韻,是古代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總結而成,涉及到很多方面,同時也反映出古人的願望和期盼。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莫戀色,卯時切喝酒」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笑聲中不乏一些精彩的俗語,更是能引得大家激烈討論。比如大家常說的一句俗語「東高不算高,西高壓斷腰」,在有的農民看來,蓋房一定要遵守,東高西低的規矩,所以東邊的房子要高一些才好。但在有些人看來,這沒有一點,完全是謬論,不值得參考!再比如說「東西路箭房,十人九傷亡」,其意思說的是,房屋的大門不能正對著大路,這為路箭房。
  • 俗語:「鄰有三不比,親有三不走」,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在城市中,很少有人會像電視劇中那樣,與鄰居相處得就像是親姐妹般熱絡,有的人更甚,平時鄰裡之間見面連個招呼都不打,別說是寒暄幾句了。這也怪不得他們,畢竟平時工作很累,與鄰居也沒有什麼交集,關上了門,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哪有多餘心思去經營一段陌生關係呢?
  • 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文/隨風飄散農村俗語: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以前的時候,農村有很多老人都喜歡說「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對於這句話,相信有很多人都感到非常疑惑吧,這句話說得是不是真的呢?因為這個俗語是以前農民說的,所以現在這句俗語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所以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說一說在以前的時候農村富不過三代的原因。第一種原因是在以前的時候財富和權力是有很大的關係的,如果富人沒有功名,自身和官場沒有任何問題,那麼這個富人的財產是非常不穩固的,他的財產非常有可能被官場上的人盯上的,為了可以得到這個富人的財產,官府的人就會找各種理由抄他們的家。
  •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
    農村有句俗語「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是啥意思,有道理嗎?過去農村有一句俗語叫做「五十望人三不爭,六十望棺三不有」,下面我給大家逐一解釋一下:「五十望人三不爭」意思是:「五十」指的是50歲,有句話叫做「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順」,這裡的「望」指看見,接近的意思。
  • 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啥道理呢?
    導語:農村俗語「擔米養仇、鬥米養恩」到底啥意思?說的又有何道理呢?話說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水平,可是現實生活中,農村人所知道的知識和人生道理,一點也不比現在讀書人少。甚至在現代社會中還有很多讀過很多書的人,所知道的道理和做人做事的方法都比不上農村人。
  • 民間風俗——為啥請媒人吃鯉魚
    媒人從到兩家登門說親開始,到相親、女到男家相門戶、代雙方送換庚帖、和男方一起去女方送彩禮、訂婚、娶親,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結婚之後,夫妻不合時,也要媒人負責調解。無媒不成婚,已成為中國的一種風俗。媒人有很多叫法,最早、最通用的叫法稱媒人。如《孔雀東南飛》中:「阿母白媒人:『貧殘有此女,始適還家門。』」再一種稱呼稱「紅娘」。
  • 俗語「好男有毛無好妻,好女有膘五不出」啥是五不出?有道理嗎?
    我國不僅地大物博,還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上下幾千年,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財富,文化來源於生活,這些文化財富大多都記錄了勞動人民的習俗、價值觀和交往方式,說到這裡,不得不說的就是古人留下來的俗語,其實民間流傳的俗語不僅記錄了老百姓的生活,其中還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也挺有意思的。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看到一句俗語就是「好男有毛無好妻,好女有膘五不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民間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啥意思?
    其意是馬蜂、蛇、黃鱔在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份中,具有很強的攻擊力。那麼到底有沒有道理?還是不切實際?今天就為大家一一分析。 七月蜂 這句話中的「蜂」,大家可能會理解成蜜蜂,其實則不然,這句話中的「蜂」是指馬蜂。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指農曆七月份的馬蜂,千萬不要輕易去招惹。
  • 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
    文/無極俗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中國的老百姓之所以都那麼相信農俗是有道理的,首先來說農俗是先輩留下的大智慧,其次如果農俗這麼多年沒有應驗也沒人會傻傻地去相信。說到農俗,人們很多時候想到的其實是一些談家長裡短的俗語,就是討論夫妻關係、父子關係、人生前途之類的。其實還有一個大塊,大家都在用,卻並不常常提及,那就是農諺。這農諺有的是和農業相關的,說是天氣預報也不為過。今天就有一句「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講給大伙兒聽,啥意思?老話挺有道理,希望對於農民朋友們今後的農事安排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