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溫度與價值,關注我不走丟,更多精彩內容盡在@讀書文史。
文 | 讀書君
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於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莎士比亞
生活中,你肯定經常聽過這樣的話:
我都那麼一把年紀了,你應該聽我一句勸……
有些時候,你可能並不贊同ta的觀點,但是若時間久了,這樣的話長期在耳邊飄過,你可能就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了ta的觀點和看法。
當然,觀點有利無害的話,全盤接受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觀點是有害無利的話,聽得多一點,都可能是一種變相的毒害。
而且,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有時候,人們並不覺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是存在問題的,這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01「一切都是為你好」,可能會害了你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你一定曾經接受過來自於父母對你的各種強硬性的愛的「表達」,如打著「一切都是為你好」的口號,去替你做各種決定,辦各種事情。
比如:你應該上什麼樣的學校,讀什麼樣的大學,報考什麼樣的專業,畢業後找什麼樣的工作,在什麼樣的年紀結婚生孩子等等……
總而言之,在他們眼中,一切都應該是有規可循的,應該是被規劃好的,孩子的一切就應該按照他們的要求來。
然而,很不幸,生活中很多父母所做的決定,往往都存在極大局限性。因為大多數老一輩父母,他們大多沒有接受過系統教育,也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過什麼人生哲學。
他們的一生,其實也不過是摸著石頭過河,把自己勉強「渡」過來了,而孩子也是在莽莽撞撞、渾渾噩噩中,靠人靠己「渡」過來的。
所以,當父母為你傾盡所有,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你好的時候,有時候可能是害了你。
比如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經常被父母催婚、逼婚,而其中一些較為極端的父母,甚至以斷絕父子、母子關係,更甚至以性命做要挾。
排除那些比較極端和相對比較自私的做法,大多數老一輩的思想,其實都是按他們的人生軌跡來看問題,他們所認為的婚姻與幸福,也許不過就是兩個人生命運的捆綁,幸福與幸福談不上,搭夥過日子,這已經算是很好的幸福模本。
而這歸結起來,大體不過就是認知偏差所出的問題。
02認知偏差普遍存在於每個人中
其實,每個人都有認知偏差,即便是專家、學者,乃至於我們尊為「聖人」的孔夫子也一樣如此。
所以,並不是每個人的所說的話都是對的,即便是專家所說的話,也並不都是權威性的。
生活中,但凡我們細心觀察,總能發現許多認知偏差的問題。比如錢鍾書《圍城》中所講的那一段描寫,就很具有現實代表性:
「母親忙使勁拉他,嚷著要打他嘴巴,一面嘆氣道:他爸爸在下面賭錢還用說麼!我不懂為什麼男人全愛賭,你看咱們同船的幾位,沒一個不賭得錯天黑地。『蘇小姐聽了最後幾句小家子氣的話,不由心裡又對孫太太鄙夷,冷冷說道:『方先生倒不賭。『』」
從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孫太太因為對自己丈夫賭博行為不滿,而以偏概全地認為,天下所有的男人都好賭。這或許說的是氣話,但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其實人都是存在認知偏差的。
這個案例其實和很多父母認為,所有不結婚的男男女女都是不幸福的,是一樣的道理。
因為認知偏差,所以在父母眼中認為,孩子就應該都結婚生子,否則人生就是失敗的。
其實,不僅是人存在認知偏差,動物也一樣如此。
有這麼一個故事,話說一戶人家,家裡養了一條狗,狗主人一年四季,基本都是穿著色調比較灰暗的、樸素的衣裳。家裡的狗,每次看到狗主人回來,總是大老遠地搖頭晃尾,迎接主人。
突然有一天,狗主人穿了一件顏色鮮豔的花衣裳出門喝喜酒,回來的時候,家中的狗大老遠看到人走過來,就「汪汪汪」地吠個不停,幾乎沒把狗主人撲倒。
狗主人十分生氣,對著狗大聲吼道:「瞎了狗眼,連我都不認識了!」甚至要抄起木棍打狗。
旁邊的鄰居看見了,說:「你不要打它,應該想想看,你天天穿暗色的衣服,今天穿了一身花衣裳出去,狗一下子能辨得清嗎?」
狗主人聽完,覺得也有道理,也就不再說什麼。那狗也似乎認出了狗主人,不再汪汪地叫。
所以,動物如此,人又何嘗沒有這樣的認知偏差和「刻板」印象。
03作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認知和思維價值觀,不要人云亦云
生活中,我們很容易受周邊的人或事所左右,沒有辦法做出真正的內心想要的選擇。
然而,其實,不是每個人的意見,對自己都是有用的。一旦盲目聽信一些無用的意見,這很有可能讓你在彎路上越走越越偏離軌道。
這就好比讓一個從來沒有掙到過錢的人,教你怎麼掙錢;讓一個從來都沒有在婚姻上感受過幸福的人,教你如何在婚姻上獲取幸福一樣,這顯然沒有多大的說服力,甚至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這也就好比,你明明是一位時裝設計師,服裝博主,進了服裝店,你卻讓一個普通的導購員給你推薦衣服產品一樣。導購員只能根據自己認知範圍的水準,去給你推薦她所認為的合適的衣服,但是至於真的是不是合適你,恐怕也只有你最清楚,而不是她。
同理,你的父母,催著你去相親,去結婚也一樣,他們只能基於自己所認知的範疇去告訴你,你就應該在這個年紀結婚生孩子,否則你將會孤獨終老。
而現實中,很多人其實都是被填鴨式教育,教得只會一味接受外來觀念的灌輸,而不會主動思考的人。他們往往會跟著他人的觀點、情緒走,失去了自己的主觀思考意識。最終,他們大多只能在焦慮和盲目從眾中迷失了自我,變成一個失敗而無助的人。
所以,要做一個獨立而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學會思考,懂得辨別,而不是聽別人人云亦云。
當我們做到這些,也就不會被「一切都是為你好」這麼一句話,牽著鼻子走。
圖片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讚是一種美德,喜歡就點個讚、轉發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