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人精神、等級制度下的安全感和宿命論,成就了「壽司之神」

2021-01-08 小伊情感說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埋怨,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也是讓人家敬重的關鍵。」—小野二郎

小野二郎的壽司

由地地道道的紐約客,大衛·賈柏拍攝的關於壽司的紀錄片《壽司之神》,講述了86歲的米其林三星大廚小野二郎和他的壽司的故事。

小野二郎的榮譽之稱「壽司之神」、「壽司第一人」早已聲名遠播,不僅是因為他捏的壽司有著極佳的口味,更因為他終其一生都在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和學徒們,從食材的選擇、製作到入口的瞬間,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下足了功夫。

「我會在夢裡捏壽司,我點子多到半夜會驚醒。」

小野二郎一生只做一件事,並且投入全部的心力將其做到極致的精神,便是當之無愧的「匠心精神「了吧?然而看看當下的中國,年輕一代大都只想要輕鬆的工作方式,有許多的空閒時間和錢,卻都沒想到要去培養自己的技能。

小野二郎品鑑學徒們的手藝

小野二郎壽司店的學徒,需要學習的第一步是捏熱毛巾,因為可能會燙傷手所以很苦,然而捏好毛巾卻是進一步碰魚的必要條件,之後要經過日復一日的手法、刀法、火候等的訓練,10年後才會被教導煎蛋的手藝。

這般辛苦,光是想想都令人望而卻步,因為自小接受的讀書成人、建功立業的理念,著實無法匹配這般慢節奏的生命模式。一代名廚的成就,背後是數十年日復一日的辛苦打磨。經歷諸多身體的勞苦、心靈的打擊和漫長重複無聊的練習,最終能磨成一劍的人,極其稀少。

然而為何這樣的匠人卻能在日本的土壤下生成,並且代代相傳?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文化牽連?

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分析匠人的形成與日本傳統文化的關係。

日本「職人」精神: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做到極致

「職人」在日語中有「手藝人」的意思,講究的是在對手藝的不斷打磨中,日漸逼近最高技藝,同時自身修養與心靈境界也隨之提升,最終達到知行合一,從一而終。

從前覺得壽司十分簡單,「米飯和生魚片捏在一起」便成了。然而看過神級廚師做壽司之後,恍然覺得吃過的壽司可能都是假的。

小野二郎和他的兒子們

那小巧精緻的飯糰,薄厚適中的魚片,經過二郎手指巧妙地按壓,再刷上薄薄一層醬料,擺在食客的餐盤裡,瞬間便有了神聖敬畏之感,仿佛眼前的食物,是天賜的美味,那入口後每一幀細微的味覺,都值得你花費全部的注意力去體會、經歷和記憶。

在二郎壽司店中,只賣壽司,沒有其他的小菜可點,這是他數十年來的堅持,一生只專注於做好壽司。

「我工作很拼,所以我了無遺憾。」小野二郎在壽司的職業裡75年,從學徒做起。

儘管二戰後的日本十分貧窮,甚至連娶妻時都一無所有,身上只有10日元。但二郎從未懷疑過「壽司」這份職業的意義,更沒有動搖過去做更掙錢的營生,他唯一想的是,如何能將這份職業做到更好。

「他從不對自己的工作滿意,總想做出更美味的壽司。」

年輕時的小野二郎

日本人骨子裡的「職人」精神,讓他們對已經選擇的事、已經形成的制度格局,不去質疑「為什麼」,只去專注「是什麼」和如何能做得更好。

然而如今更普世的道理,卻是在教導人們「人生之路,有好有壞」,所以我們花費了7分的時間,試圖尋找到所謂「最優」的道路,以為有捷徑可走,找到後只需3分用力便能大獲全勝。

殊不知,人生的道路,哪有「最優」之說?區別只在於,你所求的,是一時的錢財,還是一生的「富足」。

若是追求一時的錢財,多半還可尋到投機取巧之道,然而物質充足之後的漫漫餘生,你要用什麼去填補精神的空虛?若是追求一生的「富足」,便該懂得,生命繞不開過程,你需要細細品味每一天的深度,要心中有熱愛,手中有追求,不斷探索人生的寬度和深度,才可常常「富足」。

日本人的安全感:等級制度下「甘居各自適當位置」

在小野二郎的身上,隱藏著深深的存活於世的安全感。

和無數焦躁不安、計較得失的人們不同,他身上的「穩」十分難能可貴。他不急於掙錢,也不急於將手藝傳承給下一代;他可以花費幾個小時安安靜靜地給章魚按摩,只希望魚肉的質地能夠柔軟一點點;他總是滿懷期待地看著顧客將他捏的壽司送進口中,仔細觀察著他們享受的表情,渴望從中尋找到將壽司做得更好的靈感。

他畢生的注意力,都在「壽司」身上。然而為什麼他能如此心安地一生待在他年輕時選擇的位置上?說起來,這和日本傳統等級制度下的「甘居各自適當位置」有著直接的聯繫。

在講述日本文化諸模式的《菊花與刀》中,描述了日本封建社會複雜的等級制度:皇族和宮廷貴族(宮卿)之下,有四個等級,次序是武士、農民、工人、商人、賤民。每個人從生下來,身份便是固定的,各戶家長需在門口掛上牌子,表明其階級地位及世襲身份等事實。他所能穿的衣服、能買的食物、以及能合法居住的房屋的種類等,都有明確的規定。

菊花與刀

日本封建政府給每個階級設置限制與特權,給予每個階級以某種保證,即使是賤民也要保證其對某一特定的行業享有壟斷權。各階級的自治組織得到當局的承認,進而形成了社會的秩序和民眾的安全感。

「日本人比任何其他擁有主權的民族都更加習慣於這麼一個世界:人們行為的細節以及各個人所處的地位都有明確規定。日本人學會了把這種精心設計的等級制度看成是安全及保險的。」

猶記得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臨死前手裡拿著類似筆的東西,在牆上費力地亂畫,嘴裡念念有詞,「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後來才明白,她為何會抱歉,因為終其一生,她都沒能在這世上,尋到自己的位置。無論是作為愛人、妻子、女兒、母親、朋友,或是教師和她做過的所有職業,她試圖在所有的經歷裡,尋找自我的位置,終究一敗塗地,死時「什麼也不是」便是人活一世最該「抱歉」之處。

二郎壽司店

小野二郎,在9歲離開家後,便知道無家可回、毫無退路了。

為了尋求日本文化根基裡的「安全感」,他必須靠自己走出一條路。為了生存,必須工作,且日復一日,直到他找到在這世上活下去的位置。他是幸運的,也極具天賦,因為老天賜給他敏感的嗅覺和味覺。他也十分珍惜尋來的「位置」,並心滿意足地活在其中,一生喜樂。

日本人的宿命論:子承父業便是我的宿命

手藝的傳承,在古時的家族裡代代相傳是件自然而然的事。然而在物質豐盛的和平年代,卻非易事。

小野二郎的兩個兒子,小野幀一和小野隆,如今都已經承繼了父親的衣缽。然而一路走來,卻並非始終心甘情願。

兩個兒子念書到高中畢業,便被父親說服來到店裡當學徒。年輕人的叛逆之心,恰如你我。

左圖,小野幀一

哥哥小野幀一最初相當飛行員,因視力不佳放棄,後又想當賽車手,因為沒錢而放棄,幾經周折終於「委身」於壽司店,「忍受」著父親比對其他學徒更苛刻的訓練和要求,終究獲得小野二郎的認可,得以繼承父親的壽司店。

弟弟學成之後,在二郎的鼓勵下,自己獨立開了名叫「六本木」的壽司店。在日本料理已經風靡全球的年代,要經營一家餐廳並不容易,要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讓餐廳擁有持續經營的活力,更加不易。

所以二郎對小野隆說,「六本木就是你的歸宿。」

在《菊花與刀》中,有著這樣的講述:

「對日本人來說,就像魚必須始終躲在水裡一樣,一個人如是家中長子,應嚴格保持他作為長兄的身份。長子是繼承人,他們需要很早就學會負責任。」

小野隆和父親

二郎壽司如今已經名動全球,小野二郎75年的技藝,也非是如今的幀一能夠趕上和超越的,那是時間的沉澱,是熱情的傾付,更是始終如一的努力與磨練。承繼父親的衣缽並非易事,因為前面有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幀一很可能一生岌岌無名,但他卻仍舊接受了這份「宿命」。

我更相信,是埋藏在兄弟倆骨子裡的「宿命論」,將他們從世俗的喧囂中拽回到腳踏實地的「手藝」裡,畢竟那是他們父親一生的信仰和依靠,將來,也必將成為兄弟二人的歸宿。

寫在最後:

小野二郎用了75年的時間,將最簡單的壽司,做成了最美味最有深度的美景,成為「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的米其林三星餐廳。這一生,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易。

然而他做的壽司,已如其人,便是「極簡的純粹」。

日本的文化與水土,孕育了小野二郎和他的孩子們,但願你我能夠領悟一二,不致在人生路上多走彎路。

【我是@小伊,想要第一時間閱讀我的原創好文章,歡迎關注我。】

【如果你也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也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互動哦!】

相關焦點

  • 《壽司之神》背後的日本職人精神
    《壽司之神》是一部高評分的紀錄片,講述的是小野二郎憑藉看似簡單的壽司技藝獲得米其林星級,封神-壽司之神。很多觀眾會好奇壽司之神的壽司究竟有多好吃。影片中其實從三個方面有表現,首先是預約排到2個月之後;其次是米其林星級;最後一點是小野二郎做事認真的態度。
  • 除了壽司之神,還有天婦羅之神,這部紀錄片拍出的職人精神太感人了
    這三個人的食物,代表了日本傳統料理的「職人」精神。所謂「職人」,是日語中對於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的稱呼,「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在日本「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如果大家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壽司之神》,應該對「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不陌生。
  • 壽司之神被米其林下掉三星!快看看壽司之神怎麼說
    因為它是由「壽司之神」小野二郎所開,他製作壽司已逾70年,不僅休傑克曼、安海瑟薇等好萊塢影星都曾慕名嘗鮮,就連摘下35顆米其林星星的法國世紀名廚侯布雄也屢屢造訪,日本重量級美食評論家山本益博每年平均到訪次數甚至高達70次,甚至當歐巴馬出使日本時,這間餐廳更是首相安倍晉三招待歐巴馬的指定用餐場所。
  • 堅持與專注成就人生–《壽司之神》觀後感
    一花一世界,誰說壽司不能做成盡人皆知的品牌呢?小野二郎一生都在壽司這個行業堅持著。他偏執式固守著自己的理論:永遠向前看,這次要比上次更加美味,永遠要日臻完美。 小野二郎的專注與執著是他成功的關鍵。這令我很是慚愧。自己做事情很少有那種「極簡的純粹」與專注。
  • 《天婦羅之神》比不上《壽司之神》的三大原因
    紀錄片《壽司之神》講述的是小野二郎的職人精神,在職人精神的牽引下封神。其實還有另一部紀錄片《天婦羅之神》講述的是早乙女哲哉的經歷。不同於《壽司之神》的封神之路,《天婦羅之神》的重點在於職人道路遇到經濟的高速發展時,如何在時代的絞肉機下生存下去。
  • 小野二郎的壽司是無法被人複製的,因為我們缺少職人的技藝精神!
    小野先生作為日本第一的江戶前握壽司職人,當然握壽司的功力自然不在話下。甚至美食評論家稱呼小野先生的捏製法為「次郎流」,跟傳統江戶前的捏製法不同在於,施力部位的不同。小野先生認為傳統的握壽司捏制都以手作為主要的工具,但他覺得在開始醋飯的固型上,必須要加入腰部的力量,然後再用手指捏制,這樣握壽司才會既堅硬又柔軟。所以小野先生曾經這麼說:鮨ザゆグタモ大切スソゾ舍利(Ёцэ,飯之意。
  • 日本的美食之巔: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鰻魚之神,哪家更好吃?
    提起日本料理,很多人會想到壽司、天婦羅、鰻魚飯,而就是這麼巧,在日本有三位大師,分別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他們共同組成了日本江戶派美食大師。這三位大師都有自己的店,但卻是一座難求,需要早早的預定。今天就帶大家來探究這三位日本料理大神。
  • 《壽司之神》,一部講述匠人精神的美食片
    小野二郎現年(2011)已八十六歲,是全世界年紀最大的三星主廚,他可謂是師傅中的師傅、達人中的達人,在日本國內的地位相當崇高,而「壽司第一人」的美稱更是傳播於全球。綜觀他的一生,超過五十五年的時間,他都在做壽司,因此他對壽司所注入的精神,以及其技巧絕對是世上第一。
  • 壽司之神:我是做壽司的,千萬別小瞧我,我在夢裡都在捏壽司!
    70歲心臟病發作前,他仍堅持親自去魚市場選材;他會悉心觀察顧客用餐習慣及食量,以便調整下一道壽司的擺放位置及大小;他堅持將蝦子煮到顧客上門前,以便客人體驗其溫暖甜潤的口感。這些聽起來讓顧客上帝感動不已、融化入二郎血液中的操作法則成就了他「壽司之神」的美譽。
  • 壽司之神,早就該走下神壇了
    多少遊客吃貨心目中「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吃一次」必定有它,而「如何預約壽司之神名店」已經成了多少旅遊博主拿來炫富的攻略帖。多少人花盡心血前來朝聖,稱這是他們願意值得花一輩子排隊等待的美味。「壽司之神」代表的,是日本美食界的一個文化符號。2007年《東京米其林指南》首次發行,這個小到不行的壽司店第一次被列入三星。
  • TA的壽司為什麼這麼好吃?《壽司之神》推薦信
    日劇《壽司之神》Berlin By Overnight01:28來自不加鈣最近本著一個吃貨的原則,我看了很多關於美食的綜藝和紀錄片,其實就是也想自己變成廚房的「神來之手」。昨天看的一部叫做《壽司之神》,是「壽司狂粉」紐約導演大衛賈柏前往日本,拍攝的關於三星廚師小野二郎的美國紀錄片。
  • 當歐巴馬遇見壽司之神:竟然沒吃完
    號稱喜歡壽司的總統歐巴馬沒吃完這頓飯,還真是辜負了一頓別人即使預定都可能要等待數月的美餐。本地人安倍更懂得珍惜,他享用了89歲的小野先生提供的每一隻壽司。說美國人暴殄天物真是情有可原,比如總統歐巴馬,竟然連「壽司之神」提供的頂級美食都沒有全部吃完。
  • 《壽司之神》:看三十而立
    」這是小野二郎教會大兒子的,也是紀錄片《壽司之神》中深刻引發我共鳴的一句話。 「即使到了這把年紀,工作了數十年,但我依然不認為自己已臻至善,每天依然感到欣喜,我就是愛捏壽司,這就是職人的精神。」嘴角淺淺的微笑,詮釋出的是一份專注的幸福感。 什麼是職人的精神?百度將其定義為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豆瓣有篇「職人精神」則將其解釋為執著磨練自己的技術,不惜時間精力,把技術發揮到極致。對職人來說,工作是一種自身的修煉,靈魂安放之處。
  • 壽司之神,闡述簡單事情如何做到極致的秘訣
    《壽司之神》是由大衛·賈柏拍攝的一部關於壽司的紀錄片。他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紐約客!從小熱愛壽司的他被小野二郎的職人精神而感動,乾脆扛著攝影機至日本拍攝。 回復關鍵詞【壽司】獲取電影片源。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在日本地位崇高,「壽司第一人」的美譽更遠播全世界。
  • 《壽司之神》:臻於至善的做好每一件簡單的事情,就是偉大
    《壽司之神》是由大衛·賈柏執導,小野二郎本人等主演的一部紀錄片類型的電影。該片於2013年2月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全世界年紀最大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小野二郎的故事,他所開的壽司店叫「數寄屋橋次郎」,這間隱藏在東京鬧市的小店,卻被譽為值得我們用一生去等候的傳奇故事。
  • 壽司之神,早該下神壇?-虎嗅網
    沒個3000元傍身都吃不到什麼,到了之後必須要在30分鐘以內吃完走人。所以,「壽司之神」真的有傳說中那麼神嗎?你可能一生都吃不到一次「壽司之神」「壽司之神」有多火?極致的匠心精神是「壽司之神」最令人敬佩和感動的一點。
  • 認識下日本「壽司之神」,自小就研究壽司,客人要吃還要提前預約
    中國國內也有不少的外國美食了,而現在小優說到壽司的話,想必大家也是不陌生的。壽司這種美食是韓國和日本都有的美食,不過,大家知不知道日本國內研究出壽司美食的第一人是誰嗎?相信這個問題大多數朋友都是回答不上來的呢,那麼現在小優就跟大家一起認識下日本的「壽司之神」。
  • 日本「壽司之神」被米其林摘星,得知原因,網友:幹得漂亮
    不與男性握手的日本「壽司之神」被米其林摘星,得知原因,網友:幹得漂亮壽司可是屬於典型的日本國菜了,日本人對壽司的熱愛和中國人對川菜的熱愛是不相上下的。日本街頭的壽司店也是到處都有,想在日本吃壽司是非常簡單的。
  • 看88歲壽司之神薪盡火傳的人生旨味
    手握壽司,起於日本的江戶時代,製作者把米飯握成一塊,再塗上山葵(芥末),鋪上配料而成。能將簡單如斯的「產品」做得臻於化境,這是現年88歲的日本「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獨特建樹;通過為用戶創造極致的口腹享受,再搖撼他們的心靈,已不遙遠。
  • 職人精神——早乙女哲哉:「一生懸命」的鮮味
    總結之,無非一句話:「一生只做一件事」——一個說來容易,做到卻極難的標準。可能也正是用畢生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了一件事,才讓他們在自己所活躍的領域成為某種象徵。其實早在江戶時期,「職人文化」就作為一種亞文化在日本盛行。從那時起,「料理師」就被作為「職人」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