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大家都要注意

2020-09-05 許派山

鄉村的山川河流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常見的有黃鱔、蜜蜂、蛇、鳥、青蛙等等,但其中一些動物一定請勿打擾。到現在為止,農村仍然有一些老年人對後輩說「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句話的具體含義是啥?

七月蜂:在農曆七月份的時候,由於天氣炎熱,馬蜂也非常活躍。當他們遇到攻擊時,他們將成群攻擊。此外,馬蜂具有強大長長螫針,可以多次襲擊或刺傷人,並可能引起過敏和中毒反應,嚴重的情況下可能導致死亡。

八月蛇:8月最常出現蛇,它們甚至可能不小心踩到了腳。在正常情況下,蛇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銀環蛇的性格會溫順,但如果主動攻擊,它們可能會受到攻擊。不要在不應該招惹蛇的時候招來蛇,也不要自找麻煩。

九月黃鱔惹不得:主要是因為這個時期是黃鱔的繁殖期,性格會更加躁狂,而且母性會驅使黃鱔來保護自己的孩子。雖說一些小的黃鱔沒威脅,但也有大的,如果不加以處理將被咬住。儘管它的牙齒是無毒的,但因為生長的水域不潔淨,很容易引起傷口發炎。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啥意思?
    而在生活當中耳邊經常能聽到一句俗語叫做「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句俗語乍聽之下,一頭霧水。蜜蜂和蛇不好惹就算了,但是為何黃鱔也惹不得呢?黃鱔在七月、八月、九月這三個月份中,具有很強的攻擊力。
  • 農村俗語「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什麼意思?
    不過在這裡要給大家提個醒,未來幾個月在農村出門的時候,有三種動物是碰不得的,每年都有不少人因它們受傷。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說的就是不能碰的三種動物,那麼,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是在農村長大的小夥伴,應該很多在小時候都有被蜜蜂蜇傷的經歷,當時被蜇過的部分立馬就會產生紅腫,還伴隨著又疼又癢的感覺。
  • 「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這些時候要注意這些動物
    農村有句老話說:「七月蜂,八月蛇,九月黃鱔惹不得」,意思就是說七、八月的蜂和蛇以及九月的黃鱔是比較具有攻擊性的,千萬不要在這些時候招惹它們。,八月蛇」。還有,農曆八月的時候白天比較悶熱,到了晚上相對就比較涼爽了,許多蛇也喜歡這時候出來活動,特別是到了晚上,蛇一般都比較喜歡在路邊出沒、休息,雖說蛇一般不主動攻擊人類,但若是人在晚上走路不小心踩到它們,也是會遭到它們條件反射式地攻擊的,特別是一些諸如金環蛇、銀環蛇之類的毒蛇,被咬一口如若不及時救治是很有可能會有生命危險的。所以說,七、八月份的時候我們出門在外就要格外小心馬蜂和毒蛇了。
  • 「今人只知螣蛇猛,不知黃鱔惹不得」,又出什麼么蛾子了?
    這句俗語可能很多現代人不知道,「今人只知螣蛇猛,不知黃鱔惹不得」,這句俗語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首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騰蛇,在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中,這種蛇是傳說中的一種會飛的蛇,大家不要誤會,他不是龍,這種時候要經過好幾千年的造化才能演變為龍,他一開始只是普普通通的一條小蛇,經過自己的修行,
  • 民間諸神聖誕總結:七月到十二月
    城隍誕 農曆七月廿四 草聖誕 農曆七月廿四 龍樹菩薩聖誕 農曆七月廿四 鄭延平郡王千秋 農曆七月廿五 齊天大聖誕 農曆七月廿六 新竹都城隍奶奶聖誕農曆七月三十 地藏王菩薩誕 農曆八月 農曆八月初一 許真君誕 農曆八月初一 金甲神誕 農曆八月初二 社王誕
  • 農村人經常說:蛇吃黃鱔大家死,黃鱔真的有這麼厲害嘛?
    黃鱔死了以後身體會變得僵硬小編在很小的時候就聽村裡老人講到過「蛇吃黃鱔大家死」這句話,聽到之後自然免不了要問為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小編的印象還是非常深刻的,據說這黃鱔在死了以後身體會變得非常僵硬,就像樹枝一樣,蛇吃到黃鱔以後黃鱔在蛇的肚子裡面變硬,導致蛇不能彎曲走動,最終被活活噎死。由於當時年紀比較小,對於這種說法也是深信不疑。
  • 初冬,在深圳市依然要注意防蛇
    眾所周知,蛇有冬眠的生活習性。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差別很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區,蛇進入冬眠的時節也就不同。在我國北方,到了晚秋,天氣就很寒冷了,蛇就冬眠了。湖南湖北貴州等地區,蛇冬眠大概在初冬。但在廣東南部等地區,初冬時,蛇還沒有冬眠,還有一定的活躍性。因此,此時,人們依然要注意防蛇。
  • 農村俗語:「七月、八月半,蚊子嘴似鑽」是啥意思?
    俗話說「七月、八月半,蚊子嘴似鑽」,現在的蚊子正是喜歡叮人的時候,我們就別坐在這裡受罪了。「什麼?『七月、八月半,蚊子嘴似鑽』?這究竟是為啥呢?」對於老人的說法我有些大惑不解。老人說:蚊子是一種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纖小飛蟲,已經有1.7億年的歷史了。
  • 民間諺語無依據 網友實拍蛇吞黃鱔並非「找死」
    民間諺語無依據 網友實拍蛇吞黃鱔並非「找死」   俗話說「蛇吞黃鱔——找死」,但昨天,常州化龍巷論壇上一則蛇吞黃鱔的帖子引起了網友的關注,一條水蛇竟然將與自己差不多大小的黃鱔活活吞咽進了肚子,這一幕被網友「靜默的溫柔」全程拍攝下來,同時引得網友們大呼「開眼了!」
  • 一餐館年可食8萬蜂 虎頭蜂馬蜂成另類美食
    「七月蜂、八月空、九月十月扛不動」,這是一句民間關於蜂的諺語,意思是農曆七月有蜂蛹,八月蜂已長成蜂窩空,到了農曆九月、十月,蜂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蜂窩重得扛不動。 這是廈門中醫院旁的一家土菜館,昨天傍晚,一盤油炸虎頭蜂新鮮出爐,夾起一隻,仍然可以看到透明的翅膀、完好的體形。「虎頭蜂一年要吃掉200斤。」老闆老潘說,他特意稱了一下,一斤虎頭蜂大概有400隻,一年他的店裡就要吃掉8萬隻。 老潘是龍巖武平人,他們縣裡每年從農曆七月份開始,便有人專門上山抓蜂,一直抓到十月份。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
  • 為何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黃鱔有那麼厲害嗎?看完你就懂了
    ,黃鱔的外形和蛇長得非常相似,不過黃鱔不會攻擊人類,所以人們看到黃鱔不會因此感到害怕,甚至有不少人覺得黃鱔很美味,把黃鱔當成生活中的一道菜,不過話說回來,為什麼蛇不吃黃鱔呢?,可能是由於蛇的消化系統不好,無法消化支撐黃鱔運動的脊骨,不過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蛇有非常出色的消化能力,能吃下比自己體型大幾倍的生物,就連堅硬的羚羊骨頭和羊角都能消化,更何況是黃鱔的脊骨呢?
  • 農村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這句話有道理嗎?
    馬上又要端午節了,農村老俗語「不怕七月的鬼,就怕端午節的水」,是啥意思,是不是封建迷信?今天是4月14日,距離端午節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在農村裡,農民們端午節也是非常重視的,在端午節的那一天,民間就有插艾草,掛香包的習俗,以盼望著在今年能夠健健康康,病災消除。
  • 民間吃「三寶」,你知道是哪「三寶」嗎?
    《詩經·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文中所說的八月即是夏曆的六月,即小暑節氣的時候。民間亦有「小暑南風,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之說,意為小暑若是吹南風,則大暑時必定無雨,就是說小暑最忌吹南風,否則必有大旱;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衝決圩堤,要注意防洪防澇。  「小暑雷,黃梅回;倒黃梅,十八天」。
  • 為什麼有人說:蛇吃黃鱔,找死!因為黃鱔喜歡亂鑽嗎?
    正是這兩種看起來有著天壤之別的生物,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兩句古話,也是歇後語:蛇吃黃鱔-比長短;蛇吃黃鱔-找死。第一句話很好理解,由於它倆體型相似,都是以長著稱,所以人們才說蛇吃黃鱔是在比長短。第二句的意思就是,蛇吃了黃鱔會死?要麼被憋死?要麼被鑽死?(黃鱔喜歡亂鑽)這句話看起來頗有爭議。因為我們知道蛇能吞下比自己大體型大很多的生物,而且蛇有著很強的消化能力,胃裡的胃酸甚至能溶解掉動物的骨頭,所以我們看到蛇吃東西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直接吞下,然後在胃裡慢慢笑話,而且我們也見過大蛇吞小蛇的場景,蛇依然沒事,因此這句話還是有待商榷。
  • 俗語「七活八不活」,啥意思?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民間百姓同樣有高貴的品格和聰明的智慧,只是因為生存環境而不得不將畢生的經歷都用在農事上從而對事物的表達顯得更加口語化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直白的俗語就沒有內涵了。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就是古代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句,它不僅在民間有著不小的影響,就是廟堂之上的飽學之士也大多深信不疑。民間俗語不僅對農事生產高度總結,還對世間百態有著深刻的認識,就連生孩子也同樣有著獨特的經驗總結。
  • 農村俗語:「七月不趕鹿,臘月不趕獐」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民間很多俗語是花樣很豐富,內容都比較簡練,並且表達出了跟蹤規矩和注意的事項,經過代代的口語相傳,指導著人們的行為。古代的時候,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常常會獵取一些動物來作為食物,但是在獵取動物的過程中也要遵循著一些注意的事項,告誡著人們事事懷有仁慈之心。
  • 七月雖然有現男友,但這部國產劇,卻搞得「七月都不得安生」了
    必然要進行大量改編。電視劇跟咱們熟悉的電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兩姐妹相遇不是13歲,而是高二。兩人的友誼,始於一把傘——某個雨天,七月站在學校屋簷下借不到傘。一個女生突然把傘伸到她眼前,遞給她就跑。七月只看到她的背影。隔天,七月開始滿校園找「活雷鋒」。
  • 農村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是什麼意思?21年二月有九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農村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耕作、收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二月沒九,餓死豬狗」,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的二月有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