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曾經把流浪貓視為「邪物」,結果反讓整個歐洲消失50%人口

2021-01-11 騰訊網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不斷變好,現在養寵物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但是不好的是,在寵物數量變多的同時,流浪寵物的數量也是急劇上升,有些嚴重些的地方,流浪寵物甚至都會影響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

流浪貓就是其中之一,流浪貓一直被很多人嫌棄和討厭,其實就是三點:

第一點就是:全身髒兮兮並且還散發著臭味。

第二點就是:經常將垃圾桶翻得亂七八糟。

第三點就是:還有就是當流浪貓發情時,叫聲非常悽慘,如果在深夜,並且家裡如果隔音差一些的話,幾乎很難讓人入睡。

所以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流浪貓從這個地球上消失,地球將會因此變得更加美麗,如果你是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如果這個地球上沒有流浪貓的話,你會更加頭痛,你信嗎?跟著我一起往下看,馬上就能解開你的迷惑。

首先要從了解流浪貓的食物開始。

流浪貓在正常情況下,食物來源無非也就三種(排除好心人餵養,因為這個因素不穩定,所以不算進裡面),第一就是翻找垃圾堆裡面的剩菜剩飯,第二就是一些餐廳後廚的殘羹剩飯,第三就是抓老鼠了。

那大家就來設想一下,如果地球上沒有流浪貓的話,之前講流浪貓的三個讓人嫌棄和討厭的點,確實能馬上消失,但是請問下老鼠誰來抓呢?

剛好歷史上發生了一段相同的事件,你看完就會明白,如果地球上沒有流浪貓後,事情會變得有多嚴重。

大概在13世紀左右,貓咪在整個歐洲的地位都非常高,是自由的象徵,因此貓咪在當時可以說是活得非常瀟灑,可以說是人見人愛,把貓咪當成「掌上明珠」一樣。

然而後來隨著羅馬帝國消亡以後,貓咪在歐洲的地位可以說是從天堂直接降到地獄一樣,之後很多人將貓咪視為一種「邪物」,便瞬間從「掌上明珠」變成「人人喊打」的節奏。

在後來短短幾年的時候裡,大量的流浪貓被屠殺,幾乎被消滅了百分之90左右,在當時歐洲人的眼裡,覺得自己打了一場「勝仗」,因為將「邪物」都剷除掉了,但是讓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從沒有流浪貓的身影后,老鼠仿佛感覺到自己的「復興時代」要來臨一樣,瘋狂的繁殖,不用說,大家應該也猜到結果了,沒錯,隨之而來的就是讓人膽寒的鼠疫來襲,鼠疫瞬間席捲了整個歐洲,當時老鼠的首領肯定是這樣給老鼠洗腦的:「我們被打壓了這樣多久,終於到我們翻身了,要讓人知道,我們才是地球上的霸主,衝啊!」洗完腦後,老鼠們就各自分工,該繁殖的繁殖,該傳播鼠疫的傳播。

據資料顯示,就單單大概5年時間,瘋狂的大型鼠疫爆發,一波整整帶走了2500萬人,按現在講,2500萬這個數量,你可能覺得沒什麼,但是當時歐洲總人口也不過5000萬左右而已!後來還有人為了讓後人謹記,從災難命名為「中世紀大瘟疫」

所以流浪貓雖然有很多影響人類生活的地方,但是你不可否認,流浪貓是和人類以共生的關係,存活在這世界上的,不管哪一邊有受損,相應一邊也會受了傷害,因此沒有流浪貓的話,地球不但不會變美麗,反而還會讓你天天生活在恐懼中。

看完後,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互動!

(如果喜歡「寵物小法老」的話,請點下關注,你的支持是我繼續的動力,謝謝)

相關焦點

  • 經濟危機中斷歐洲人口增長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研究所近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說,該所對歐盟28個國家在本世紀頭十年的人口研究表明,失業率越高,生育率越低,歐洲進入21世紀以來人口緩慢增長的趨勢已被經濟危機中斷。上述狀況在西班牙、克羅埃西亞等南歐國家尤為明顯。
  • 企鵝歐洲史:啟蒙時代的歐洲人口增長
    「企鵝歐洲史」系列是企鵝蘭登出版集團出版的一套面向大眾的全景歐洲史。叢書由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教授戴維·坎納丁(Sir David Cannadine)主編,全套共九卷,將公元前1750 年至今的歐洲史分為九段,展現歐洲近四千年來形成、興起、衰落、變革、分裂、融合的歷史進程。
  • 橫行歐洲三百多年的黑死病是如何消失的?
    從1347年開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突然席捲了歐洲。在之後短短六年時間裡,可怕的瘟疫奪走了約2500萬歐洲人的生命,佔當時歐洲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由於感染瘟疫後死去的患者屍體呈現黑色,因此當時歐洲人稱這個瘟疫為黑死病,其實也就是我們現代醫學上所稱的鼠疫。
  • 歐洲時報:西班牙移民數量增多 華人總人口達19萬
    中新網6月28日電 據《歐洲時報》西班牙版微信公眾號報導,西班牙國家統計局6月25日發布的全國人口登記數據顯示,2018年西班牙總人口約為4690萬人,達到2012年以來最高水平,其中尤以移民數量增長為最。華人在西班牙的總人口為19萬,是該國第六大移民群體。然而,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大量歐洲民眾認為,移民將成為未來歐盟面臨的最大挑戰。
  • 歐洲野牛——曾經是歐洲大陸上最著名的動物
    關注了也沒有損失,告訴你個小秘密,隨時可以取消奧 199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歐洲野牛定為瀕危物種。但20世紀以來積極的保育計劃,為歐洲野牛進行人工繁殖及野放,歐洲野牛的數量於2000年開始回升,IUCN於2008年將歐洲野牛定為近危物種。然而,部分歐洲野牛群落的數量仍然正在下降,並未擺脫瀕危狀況。
  • 16世紀後期開始,隨著歐洲的人口壓力越來越大,人們開始走出去
    我們掌握的數據證明,1800年前後對於歐洲大部分地區的人口發展來講是一道分水嶺,它從此走上了不同於世界其他地區人口增長方式的道路,直到16世紀末,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口出生率才出現明顯差別。談到人口控制的問題,很多歐洲社會都用墮胎和殺嬰的方式來減少無力供養的人口;同時我們也可以從一些材料推斷,1800年的歐洲人也已經開始採取其他方法防止家庭成員的不斷增加了,但這個問題目前無法得到證明,面對歐洲的早期生育控制和歐洲人的家庭觀念影響等問題,我們所知道的依然匱乏。1800年同1500年一樣,大多數歐洲人生活在農村,而那時的農村——若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顯得空空蕩蕩。
  • 歐洲面積大國瑞典,人口為何只有一千萬?
    說到歐洲的面積大國,除了俄羅斯之外,一般都會提及面積60.37萬平方公裡的烏克蘭(含東部及克裡米亞半島),面積55萬平方公裡的法國(歐洲部分),面積50.6萬平方公裡的西班牙。或是32.25萬平方公裡的波蘭,30萬平方公裡的義大利,卻往往忽略另一個歐洲面積大國,這就是瑞典。
  • 德國將軍說中國不在歐洲是幸運?不敢想像,若中俄都在歐洲會如何
    據環球時報12月24日報導,德國將軍賈裡德·森布裡茨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北約仍將俄羅斯視為「最大威脅」,是因為北約實際上很難找到任何其他靠近歐洲的、可以有效應對的危險。而對於中國的態度,森布裡茨基則表示,從傳統的軍事角度來看,中國「距離太遠」。如果結合美國海軍此前發布的新戰略文件,森布裡茨基的言語中,則是充滿了對中國的不屑。也因為這個心理,德國海軍才敢揚言派遣艦艇來東亞「搞事情」。
  • 東北人不知道洋芋是什麼,它曾經拯救了整個歐洲
    它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也有人說是世界上四大作物之一,瑞典有一座青銅塑像,俗稱「吃土豆者」的塑像,這個人在1724年成了瑞典第一個吃土豆的人,很多人會有疑問,吃土豆有什麼大不了的,第一個吃的人也害怕,今天吃的每一種食物,都不是輕易而來,歐洲歷史也離不開土豆,因為它曾經拯救了整個歐洲,德國就有十多次通過全國種植土豆,吃土豆,渡過自然災害、戰後衰退、經濟危機等。
  • 歐洲人眼中的「獸人」為何突然全部消失,原因直到現在才被揭開
    對於13世紀的歐洲人來說,蒙古人就是來自地獄的魔鬼,匈牙利的《編年史》中記載,蒙古軍善於長途跋涉,連續作戰三天不用休息。英國歷史學家馬修眼中的蒙古人是野蠻的、殘忍的、戰鬥能力超強的人。然而這樣的軍團在節節勝利中沒有席捲整個歐洲,卻在一夜之間消失了,直到後來的東西方交流中才得到答案。
  • 中美瓜分「網際網路天下」,為什麼歐洲印度日本掉隊了?
    提到歐洲大家都有著什麼樣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還是把歐洲當作了全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實際上歐洲在最近30時間裡一直在走下坡路,德國總理默克爾默大媽在去年年初的一次講話中都提到,歐洲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優勢,如果再不銳意進取的話,勢必只能越走越偏。曾經的歐洲確實是「天之驕子」,也是現代文明的發源地,為什麼默大媽會說歐洲已經衰落呢?
  • 歐洲的中世紀時期稱為黑暗時代,除了傳教士整個歐洲基本都是文盲
    在中世紀的歐洲,名義上是王權和教權分治,實際上教會幾乎掌控歐洲的一切。從公元5世紀到公元15世紀,這一段時期被稱為歐洲的黑暗時代。為什麼這麼講,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一、無知和迷信的時代在中世紀的歐洲,教會用聖經教義禁錮人民的思想。普通民眾甚至貴族除了接受宗教的洗腦,接觸不到其他任何學說,更談不上接受文化教育。
  • 歐洲新城小區:樓梯間養鵪鶉倉鼠,整個單元消火栓都不能用!
    生活報訊(記者王悅文/攝)11日,家住哈市道裏區新陽路歐洲新城的居民通過生活報熱線反映,有居民在樓梯間養鵪鶉,籠子、飼料和雜物堆積如山,很難通行。對此,記者進行了現場踏查。記者來到歐洲新城香榭麗舍D座三單元5層,在樓梯間記者看到,地上的鐵絲籠子裡有7隻鵪鶉在來回跳躍,籠子內有多個小盒盛放著飼料,下方撒著灰土,可以看到上面分布著鵪鶉的排洩物,籠子附近放著菜葉子和雜糧等飼料,整個緩臺地面汙漬斑斑。在該層樓梯間的樓道兩側,分別放置了一個木質柜子,柜子上摞放了多個紙箱、泡沫箱、手拉車等物品,在兩個柜子中間,還放著一個小沙發,附近留有的空間,僅能供一人通行。
  • 納粹的標誌「卐」,具體有特殊意義,為何整個歐洲幾乎都被禁用?
    如果將這個字放在歐洲的話,這個是被禁用的。據了解,這個字曾經在德國是納粹黨的標誌和象徵,給歐洲帶去過災難,所以禁用。今天,中國的「卍字」和納粹黨當時標誌是不同的,因為我國是不傾斜使用的,納粹是傾斜45度使用的。納粹黨為何會用這樣的圖案?
  • 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地理上就成不了歐洲的核心,歷史上英國也從來不是歐洲的核心。在英國的歷史上,它為了防止歐洲出現一個霸主,總是搞「大陸均勢政策」。英國只要看到歐洲大陸哪一個國家強,就聯合另外幾個國家打它。英國曾7次組織反法聯盟,為了就是阻止法國統一歐洲大陸;同樣為了阻止德國統一歐洲大陸,也組織過反德聯盟,現在的英國都要脫離歐盟,更不可能成為歐洲的核心。那麼,法國和德國,誰才是歐洲的核心?
  • 歐洲倉鼠繁殖率急劇下降,歐洲倉鼠或在30年內滅絕
    歐洲倉鼠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歐洲倉鼠繁殖率急劇下降,歐洲倉鼠或在30年內滅絕】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日前將歐洲倉鼠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由於繁殖的越來越少,該物種或在30年內消失。在整個20世紀,歐洲倉鼠繁殖的平均數量是每窩20隻,但現在已經下降到僅有5隻。
  • 歐洲人均收入有多高?我國人均收入在歐洲排第幾?看完扎心了!
    歐洲人均收入有多高?我國人均收入在歐洲排第幾?看完扎心了!一直以來,從網絡等渠道,都可以看到歐洲國家的現狀,作為高度發達國家,歐洲各國的福利也是讓人羨慕的,一直想知道歐洲人的收入有多高?
  • 曾經在歐洲流行了長達兩百年的 排隊槍斃戰術
    線式戰術,曾經盛行於17、18世紀歐洲,一般是將軍隊沿正面平均配置,展開成二至三線。各線相距50至200步,每線又分為3至6列。具體在戰場上運用線式戰術時,步兵居中,騎兵位於兩翼,火炮視情況配置在隊列的兩翼或各線之間,騎兵位於兩翼,火炮視情況配置在隊列的兩翼或各線之間。
  • 內蒙古達茂旗鼠疫三級預警,鼠疫當年怎麼吞沒歐洲三分之一人口?
    鼠疫,這個名字就算不熟悉的人聽到都會感到一陣害怕,加繆的《鼠疫》生動地描述了這種疾病對一座城市帶來的影響,而更現實的案例是,14世紀歐洲爆發的鼠疫幾乎吞沒三分之一人口。1347年10月,12艘船在西西里港口停泊,那些急切靠近的人看到了船上的可怕景象:船上的人要麼死了,要麼奄奄一息。他們的皮膚上冒出流著膿血的發黑癤子,西西里當局驚恐地下令,要求船隻起航。
  • 歐洲史:11世紀英格蘭徵服者威廉(下)
    作為回應,威廉對整個地區進行了無情的報復,他下令燒毀村莊,毀壞牲畜和莊稼,飢腸轆轆的居民最終只能表示願意當牛做馬,只求放他們一條生路。據中世紀史書記載,威廉「任意妄為,脾氣上來就什麼都不顧」。所謂的「懲北行動」種下了仇恨的種子,該地區民眾對諾曼人的恨意一個世紀後還未消失。1071年,林肯郡一位領主「覺醒者」赫裡沃德奮起反抗,他利用自己對東盎格裡亞沼澤地的了解,躲避追捕長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