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相交之一:射線與平面相交(一)

2021-02-25 CAU小麥

          本篇只講解射線與平面有一個交點的求解。

        已知條件,假設有射線,射線的起始點為O(origin),方向dir,有平面Plane,平面法線為N,平面上已知點P0,

        開始求解,假設射線和平面的交點為P1,那麼點P1到點O的線段長度為d1,這個線段用向量表示為v1,那麼有

                                公式1:v1=d1*dir。

 關鍵點來了,v1點乘平面法線N(v1·N),其含義就是v1投影到平面法向量上的值,這個值其實就等於射線起始點O到平面的最近距離,假設這個距離為d2,那麼有

                                公式2:v1·N=d2

結合公式1和公式2,得出  (d1*dir)·N=d2,射線的起始點O到平面交點P0的距離有

                                公式3:d1=d2/(dir·N),

 現在就剩下d2這個未知數需要求解。

        d2的求解,先求出射線起點O到平面上已知點P0的向量v2=P0-O,向量v2點乘N(平面法向量)的值就是射線到平面的最近距離,那麼有

                                公式4:v2·N=d2

                                公式5:(P0-O)·N=d2

           從公式4中即可求出d2,把d2帶入公式3,就可以求出d1的值(也就是從射線起點O,沿著射線的方向,終點是射線與平面交點的線段長度),所以  射線與平面的交點就是  P1=O+d1*dir。

            以上求解的是射線與超平面(就是射線與平面的交點總會在平面內),那麼延伸開來,射線與非超平面、射線與三角形的相交,下一篇將講述這個求解過程。

相關焦點

  • 從四維空間看三維相交
    有人問,存在於四維空間的三維空間有幾個相交面?我們到不了四維空間,但我們可以用類比法得到答案。該問題相當於問,在三維空間,二維平面相交,有幾條相交線?學過高中立體幾何的都能回答,有一條相交線。所以,答案很明顯,有一個相交面。
  • 直線、平面之間的相對位置——相交
    兩平面不平行時,必定相交,交線是兩平面的共有線。平面與特殊位置直線相交例:已知平面△ABC與鉛垂線DE相交,求交點K並判別可見性。一般位置直線與一般位置平面相交例:求一般位置直線DE和一般位置平面△ABC的交點,並判別直線的可見性。
  • 基於相交線的立體平面SLAM
    本節主要介紹平面特徵的計算方法。我們首先從兩幅立體圖像中提取線段。通過匹配直線段及其端點,計算直線端點和方向向量的三維位置。然後我們檢查它們的位置,找出相交的線。最後,我們計算了平面參數A 符號說明我們將平面表示為p=(n^T,d)^T,其中n=(nx;ny;nz)^T是表示平面方向的單位法向量,d是平面到原點的距離。
  • 兩條直線相交最多只能有一個交點
    學過數學平面幾何的都應該知道,在平面上,兩條直線之間的關係只有兩種:平行和相交。如圖1,圖2所示。其中平行可以看作兩條直線有0個交點,而相交則說明兩條直線只有1個交點,而且最多只能一個交點。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兩條直線相交最多只有一個交點呢?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先要知道這樣一個公理: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這個公理說的是,通過兩個點是存在一條直線的,並且只能有一條。如圖3所示。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1815年,Lobachevsky著手鑽研這個第五公設——這個尚未被歐幾裡得證明的公理,不存在任何人對這一公設產生懷疑。多年以來,過去的數學家們竭盡全力來證明這一公設,但他們都以失敗告終。Lobachevsky決定採取同其他人相反的辦法進行,當每個人都證明了它的存在時,他則尋找一種方法來證明這一假設不可成立。
  • 籍二木:平行相交
    平行相交,就是兩條平行直線會相交。 這首先和我們學過的知識完全相反,然後和我們活了幾十年的經驗也完全相反。但等到他逝去12年後,這命題又被重新證明:兩平行線真的會、且必然會,相交! 用以證明的數學公式無比冗長、無比繁複,但經得起反覆推演、反覆論證,這就是科學。 儘管如此,我們仍無法理解,平行怎麼可以相交?若是我們第一次聽到,我們同樣會視其為挑釁,會出離憤怒,打其成異端。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正是因為本文中的Lobachevsky提出了平行公設的反例,大家才發現這第五條公設是有問題的,才重新定義了平行線的定義,加入了「同一平面內」這個限制。這裡說的是第五公設。不是我們理解的兩條平行線一定會相交!事實證明兩條平行線不相交在我們理解的單一平面裡是正確的!
  • 中考考試數學知識輔導:相交線的相關定義
    中考考試數學知識輔導:相交線的相關定義   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   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叫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像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
  • 基督教刊|約翰一書:基督徒如何與神相交?
    人需要相交,相交就是「共一的心、共一的靈、相通的感受」的意思,因惟有正常之相交,能使人活得喜樂與滿足。約翰提到人與人相交之基礎乃是藉人與神相交。我們能與神相交,因為神的兒子已道成肉身來世,是使徒從起初便傳,是門徒聽過、親眼見到、親手摸過的。跟著,約翰便逐一將與神相交之條件列出:1.神就是光,所以與光明之子相交的條件,就是不活在黑暗中,乃活在真理之光中。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那麼,我們能想像到平行線若是相交的情況嗎?
  • 中考的相交線!高考的漸近線!
    另外,下面的那位同學純熟開玩笑,即使在很遠的地方,平行線也不可能相交!否則就違背了它的數學定義!在中考數學的範疇內,直線在數學中只有兩種情況,要麼平行,要麼相交!有的同學可能會想到直線重合,其實重合就是相交中的一種!但是在高考數學中就有了變化,因為要考慮是否在「同一平面內」。
  • 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的幾何發展歷程
    平行線永不相交是大家一直熟知的定理,但你知道嗎?這只在歐式幾何中成立,在不同的體系下,平行線有可能相交。首先講一下最傳統的歐式幾何,即平面幾何。歐式幾何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由歐幾裡得發表《幾何原本》是歐式幾何誕生的標誌,傳說他是看到牆角的蜘蛛沿著蜘蛛網爬行,聯想到3維空間裡用3個坐標軸表示一個點。歐幾裡得在其中提出5條公理,即:1、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2、任意線段能無限延長成一條直線。3、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4、所有直角都全等。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數學家給出證明結果,卻被當成了「異類」
    在歐幾裡得去世後,他的著作《幾何原本》流傳於世,其中「平行線不會相交」的理論就是出自該書中的平面幾何五大公設。歐幾裡得的幾何學思想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但在19世紀,他的「平行線不會相交」理論卻被證明是存在漏洞的。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數學家給出證明結果,卻被當成了異類
    在歐幾裡得去世後,他的著作《幾何原本》流傳於世,其中「平行線不會相交」的理論就是出自該書中的平面幾何五大公設。歐幾裡得的幾何學思想影響了後世近千年,但在19世紀,他的「平行線不會相交」理論卻被證明是存在漏洞的。都知道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是相當禁錮的,誰最先得出了什麼證明,便會成為真理一直傳於後世,沒有人會去質疑他的正確性,就像「地球是方的」這句話,愚弄了人類多少年?
  • 七年級數學每天學,相交線應該像這樣學習,初中數學才能學好
    相交是平面內兩直線位置關係的一種情況,也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大多數學生對它的認識停留在「什麼是相交線」,而缺少進一步探究。下面帶領大家重新來認識下相交線。01在同一平面內,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會形成四個小於平角的角,我們需要掌握這些角之間的位置關係和數量關係。
  • 考編數學-立體幾何-空間平面關係
    立體幾何第二節 空間位置關係 三、空間平面關係 (一)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係(2)平面與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條公共直線。(二)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與判斷1.性質(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其中一個平面內的直線平行於另一個平面。(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
  • 黎曼幾何丨平行線相交在這裡,黑洞誕生也在這裡
    黎曼慢悠悠地反問:誰知道平行線相交還是不相交呢?「平行線公理」的世紀之爭,最終終結於黎曼。黎曼提出:過直線外一點,一條平行線也作不出來。(這是人話嗎?)這張侯時已久的照片為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並為對黑洞、黑洞的事件視界以及引力的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如果說愛因斯坦的成功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那麼這個巨人可能就包括黎曼。廣義相對論最初源於愛因斯坦意識到引力並不是一種力,而是時空幾何彎曲的體現。
  • 原來平行線真的可以相交!看完著名數學家提出的言論我信了
    在俄國曾經有這樣一位數學大神,他在生前和梵谷一樣,所提出來的理論並沒有受到很多人的肯定,比如他其中提到過的:平行線可以相交,這個理論當時就沒有被人認可,不過意想不到的是這個理論竟然在12年後,被陸陸續續證實了。1792年,羅巴切夫斯基在俄國出生,他從小對任何事情都不感興趣,唯獨對數學格外偏愛。就在別人還數著123的時候,他已經把自己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研究幾何的問題上。
  • 他是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得到世界認可
    「兩條平行線不可能相交」是許多痴男怨女在愛而不得時說出的話,在數學幾何中,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而平行線的性質來源於歐氏幾何的平行公理。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提出平行公理後,無數的數學家前僕後繼的研究且想證明歐幾裡得第五公設,俄國數學家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是其中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父親也曾想要證明平行公理,但以失敗告終。
  • 歐幾裡得平面幾何基礎
    幾何上的點只表示位置2.線:線是沒有寬度的長度或者說線是點在三維空間中進行一維線性堆積的軌跡。3.線段:有確定長度的線4.射線:線段一端無限延長後得到的,有一個端點,無限長的線。9.平面:直線自身均勻分布於三維空間中,即直線延其不可延長的任一方向平鋪後得到的幾何體。10.平面角:平面角是兩條直線在同一平面內相交所形成的相對傾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