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線也能相交?淺談非歐體系的幾何發展歷程

2021-01-15 Alien老王

平行線永不相交是大家一直熟知的定理,但你知道嗎?這只在歐式幾何中成立,在不同的體系下,平行線有可能相交。

首先講一下最傳統的歐式幾何,即平面幾何。歐式幾何起源於公元前3世紀,由歐幾裡得發表《幾何原本》是歐式幾何誕生的標誌,傳說他是看到牆角的蜘蛛沿著蜘蛛網爬行,聯想到3維空間裡用3個坐標軸表示一個點。歐幾裡得在其中提出5條公理,即:

1、任意兩個點可以通過一條直線連接。

2、任意線段能無限延長成一條直線。

3、給定任意線段,可以以其一個端點作為圓心,該線段作為半徑作一個圓。

4、所有直角都全等。

5、若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相交,並且在同一邊的內角之和小於兩個直角和,則這兩條直線在這一邊必定相交。

這裡需要講一下「公理」與「定理」的區別:「公理」是不需要證明,具有自明性的,而「定理」必須要通過「公理」或者別的「定理」來證明。

歐幾裡得就是通過這5條公理,有條不紊地由簡單到複雜證明了一系列命題,其論證之精彩,邏輯之周密,結構之嚴謹,令人嘆為觀止。但是有人仔細研究了歐幾裡得對其他定理地證明,發現整本書中僅在第29個命題才用到一次,於是一些數學家提出:能否把第5條公理改成定理,並通過其他公理證明出來?這就是幾何歷史上最著名,爭論了長達2000多年的對「平行線理論」的討論。

此時俄國教授羅巴切夫斯基想到了反證法,歐幾裡得的第5條公理認為「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僅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羅巴切夫斯基將其改為「過直線外一點,至少有兩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他認為改掉這條公理之後,將會得出自相矛盾的說法,以此證明歐式幾何的正確性。然而在他深入研究之後,卻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但卻毫無矛盾的命題,最後他得出結論:歐氏幾何第五條公理無法被證明。在他的新公理之下,逐漸發展出一套全新理論——羅氏幾何。羅氏幾何的創新型在於平面不再是平的,而是彎曲的,因此也成為雙曲幾何。這也是平時經常聽到的「曲面上三角形內角和不是180度」的來源,即三角形內角和公式:三角形內角和等於π減去高斯曲率K在三角形所圍曲面上的積分(單位rad)。

就在人們以為幾何體系已經完善時,又有一位天才數學家想到了一個更加荒唐的想法:把歐氏幾何第5條公理改成:過直線外一點無法做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即不承認平行線的存在,這就是著名的「黎曼幾何」,又稱「橢圓幾何」。經過研究,發現球面恰好可以滿足這種幾何關係。以地球為例,地球的經度線就是平行線,但它們都相交於南北極。

至此,三大幾何體系地位就此確定。三大幾何體系各有區別,但又各形成一套嚴密公理體系。在日常生活中,歐氏幾何為主題,在宇宙空間中,羅氏幾何更有說服力,而以地球為主的航海等活動,黎曼幾何是主角。

如果大家有更多有趣的問題,歡迎留下評論。

相關焦點

  • 兩條平行線必相交——非歐幾何的創立
    細心的學者發現,在《幾何原本》中,歐幾裡得直到第二十九條命題才使用第五公設,也就是說,不依靠第五公設就已經能推出前二十八個命題了。而且二十九命題之後也沒使用過第五公設。如此看來,將其置於公設的位置未免有些浪費,能不能降個檔次,作為定理使用呢?這就是幾何史上著名的「平行線理論」,這一爭議持續了很久,長達兩千多年,並引出了非歐幾何學這一門分支。
  • 平行線可相交被證實!原提出這個幾何理論的數學家,「含冤而死」
    ——笛福通過數學課本的學習,我們從小就知道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然而鮮少有人知道在幾何學裡還存在著和歐式幾何相矛盾的非歐幾何。俄國的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發現了非歐幾裡的幾何學,稱平行線可相交。這一數學理論的提出在當時嚴重衝擊了數學界權威,羅巴切夫斯基也遭受了哪些思想守舊的正統數學家的冷漠反對甚至嘲諷,最後只能鬱鬱而終。
  • 絕世傳奇——非歐幾何還原為歐氏幾何
    如果新的理論,既不能決定論式地推導,也不能回溯,但通過數學建模建立公理體系之間完備的映射關係,從而也可以建立完全不同公理體系之間的還原關係。例如非歐幾何和歐氏幾何的關係。非歐幾何向歐氏幾何的還原是映射式還原的典型案例。
  • 黎曼幾何丨平行線相交在這裡,黑洞誕生也在這裡
    過直線外一點,可作其幾條平行線?歐氏幾何說,只能作一條;羅氏幾何說,至少可以作兩條(包括一組和無數)。黎曼慢悠悠地反問:誰知道平行線相交還是不相交呢?「平行線公理」的世紀之爭,最終終結於黎曼。黎曼提出:過直線外一點,一條平行線也作不出來。(這是人話嗎?)可基於黎曼幾何得出的「無平行線」結論,最終成了廣義相對論的數學幫手。
  • 讓我們來談談歐氏幾何是如何發展成非歐幾何的
    有五條公理五個幾何公理:一條直線可以從任何一點畫到另一點(也稱為直線公理);一條有限線可以延伸;圓可以以任意點為中心,在任何距離(半徑)處畫圓(圓公理);所有直角彼此相等(垂直公理);在外點只有一個平行線(平行公理)線路。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遭到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因為沒有相交(香蕉)。」這個腦筋急轉彎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小編當年第一次聽到還是咱數學老師說的,用來讓我們理解何為「平行線」。公元前3世紀左右,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把人們公認的幾何知識進行了整理和研究,推導出了一系列定理,並且組成了演繹體系,寫出《幾何原本》一書,形成了影響世界的「歐式幾何」,由於裡面大部分涉及的是平面上的幾何,所以也被稱為「平面幾何」。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正是這條第五公設困惑著過去許多數學家,包括羅巴切夫斯基(Lobachevsky)和他的父親在內,後者窮盡一生都在試圖證明第五公設,但遺憾抱終。
  • 複平面與非歐幾何
    黎曼幾何中的一條基本規定是:在同一平面內任何兩條直線都有公共點(交點)。這個非歐幾何的規定,沒有點想像力,的確很難理解。我們先嘗試用複平面來理解。如封面的圖,從北極連接到球面上的一點總是可以投影到複平面上的一點。
  • 天才34歲證明平行線相交,卻被嘲笑打壓至死,遠超數學之王高斯
    羅巴切夫斯基用充足的證據,否定了兩條直線必不相交的既有結論,並且推演出"過平面上直線外一點,至少可引兩條直線與已知直線不相交"的結論。1826年2月23日,羅巴切夫斯基於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宣讀了他的第一篇關於非歐幾何的論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這次會議,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才只有34歲。
  • 俄國數學家:平行線可以相交!可至死都沒人信他
    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簡單來說就是發現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理論,但在他研究數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他在研究中發現,我們熟知的「平行線永不相交」理論存在漏洞,就是說平行線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交的。
  • 此人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被當成瘋子,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上學時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的直線平行!」同時老師還會強調:「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但老師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平行線會相交」已經被數學界證實。
  • 俄國數學奇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我們現在學的平面幾何的只是,基本上都是歐幾裡得幾何的框架。我歐氏幾何裡有五條公設,其中第五條公設非常複雜,很多數學家都想通過前四條公設證出第五條來,結果都沒有做到。羅巴切夫斯基也想這麼做,他用了好多方法都沒有證明出來,後來他想到了一個方法:歸謬法。歸謬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先假設第五公設不成立,然後只要能推出不成立的第五公設和其他公設有矛盾,就可以證明第五公設是多餘的了。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經過30年對非歐幾何學的努力,Lobachevsky的理論終於在1868年Bertrami公布的論文中被證實。Bertrami公布了一篇關於非歐幾何的解釋的學術論文,基本上是說非歐幾何可以存在於歐氏空間的曲面,註解了非歐氏幾何的真實性。每個人都認為是荒謬的非歐幾裡德幾何,終於翻過了身子。
  • 俄羅斯牛人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理論,改變世界
    就是先假設第五公設不成立,然後只要能推出不成立的第五公設和其他公設有矛盾,就可以證明第五公設是多餘的了。羅巴切夫斯基假設第五公設不成立以後,他使勁地證啊證,越證越不對勁兒,為啥所有的結論都和前四個公設不矛盾呢?結果羅巴切夫斯基發現,嘿,把第五公設改了以後,新的第五公設和前四個公設竟然還是相容的,這不就形成一個全新的幾何體系了嗎?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因為當時大部分數學家都支持歐幾裡得的平行線無法相交公理,而且以這個公理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證和推理,得出來的成果也受到了人們的認可。而羅巴切夫斯基說平行線可以相交,這也就讓很多人曾經的成就化為灰燼。因此這些人便開始指責羅巴切夫斯基,他們認為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是虛妄的,如果平行線相交了,那他就不能被稱之為平行線。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而羅巴切夫斯基說平行線可以相交,這也就讓很多人曾經的成就化為灰燼。因此這些人便開始指責羅巴切夫斯基,他們認為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是虛妄的,如果平行線相交了,那他就不能被稱之為平行線。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倒並不是這些數學家品行卑劣,而是他們自身也面臨巨大的問題。幾何原理是所有數學家都會閱讀的書籍,而且上面的公理幾千年了一直被人民認為是正確的。
  • 談一下歐氏幾何到非歐幾何是如何發展的,我們從中有哪些收穫?
    對於幾何學前四條公理,數學家們都沒有異議,唯獨對第五條平行公理,也就是「過直線外的一個點,可以做一條,而且僅可以做一條該直線的平行線,至於平行線,就是平面上永不相交的兩條線。在數學史上,就有兩個人就把幾何學中的第五公理改了,然後依照邏輯,各自創立出一整套能夠自洽的新的幾何體系。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在嘲笑聲中去世,12年後被認可
    今天講一位數學家的故事,他就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也在研究數學的過程中,受到靈感啟發,忽然發現平行線可以相交。在數學幾何發展史上,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簡直是裡程碑一樣的存在,他確立的「歐式幾何」長期「統治」著數學家的大腦。歐幾裡得幾何是平面和三維空間中常見的幾何,基於點線面假設,在歐式幾何裡,平行線永遠不想交。
  • 非歐幾何的創始人——歐幾裡得
    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至今仍然是中學平面兒何的基石。《幾何原本》共13卷,第一卷上有35條定義、5條公理和5條公設。這些公理和公設是全書的基石,其他的命題和定理都是這些定義、公理和公設的邏輯推理在五條公設中,前四條都容易驗證如兩點之間可以連一直線。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那麼,我們能想像到平行線若是相交的情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