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數學奇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2020-08-20 知心君

1826年,在俄羅斯的喀山,一位叫羅巴切夫斯基的數學家發表了一篇古怪的演講。

羅巴切夫斯基是喀山大學一位很有才華的數學家,這次在喀山大學開的這個學術會議,參加會議的都是俄羅斯但是數學界的大佬。

在嚴肅的學術會議上,平時挺被人看好的年輕數學家,突然談起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論:什麼平行線可以相交、三角形內角之和不等於180度等等古怪的定理。

聽著這個年輕人說的這些莫名其妙的話,參加會議的人都感到意外。他們先是疑惑和驚呆,後來都流露出否定和懷疑的神態。

會後,沒有人發表評論和意見,會場一片冷漠。系學術委員會委託當時參加會議的大名鼎鼎的人物,西蒙諾夫、古普費爾和博拉斯曼組成三人鑑定小組,對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作出書面鑑定。他們的態度無疑是否定的,但又遲遲不肯寫出書面意見,以致最後連文稿也給弄丟了。

到底發現了什麼呢?其實羅巴切夫斯基並沒想這麼叛逆。

知道歐幾裡得幾何吧 ?這是古希臘人歐幾裡得寫的一本數學書,後來被許多地方用作最基礎的數學教材。我們現在學的平面幾何的只是,基本上都是歐幾裡得幾何的框架。

我歐氏幾何裡有五條公設,其中第五條公設非常複雜,很多數學家都想通過前四條公設證出第五條來,結果都沒有做到。羅巴切夫斯基也想這麼做,他用了好多方法都沒有證明出來,後來他想到了一個方法:歸謬法。

歸謬法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先假設第五公設不成立,然後只要能推出不成立的第五公設和其他公設有矛盾,就可以證明第五公設是多餘的了。

羅巴切夫斯基假設第五公設不成立以後,他使勁地證啊證,越證越不對勁兒,為啥所有的結論都和前四個公設不矛盾呢?結果羅巴切夫斯基發現,嘿,把第五公設改了以後,新的第五公設和前四個公設竟然還是相容的,這不就形成一個全新的幾何體系了嗎?而且這個幾何體系和歐氏幾何的各種定理全都不一樣。後來這個體系就被稱為非歐幾何學。

這可真是數學界的一大發現!羅巴切夫斯基很激動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結果卻換來數學界的一片嘲笑。

這是為什麼呢?

就是在今天,如果我問大家一句話,朋友們,你們能想像出平行線相交的情況嗎?

假如你正在在上中學數學課的時候,舉手問老師說:「老師,為什麼平行線不能相交呢?」

老師多半會回答說:「大哥呀,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再搗亂就給我出去!」

你看,一般人根本沒法想像什麼叫「平行線相交」,這話完全是沒意義的嘛,羅巴切夫斯基時代的很多數學家也是這樣,所以都不理解羅巴切夫斯基的想法。

因此有這個偉大發現的羅巴切夫斯基,不但沒有得到表揚,接著而來的還是好多人的嘲諷和冷遇,也有不能理解這個原理的人,對羅巴切夫斯基有直接的人身攻擊。羅巴切夫斯基因為這個生活窘迫,差一點還丟掉工作。這個理論更是沒人相信。

就在羅巴切夫斯基發表理論的1826年,德國偉大的數學家黎曼誕生了。黎曼也發現了這個理論。

黎曼,也沒從這發現中得到多少好處。黎曼也是個天才型的數學家,受到過高斯的高度評價。但即便如此,黎曼在當上大學教授之前非常貧苦,時常要餓肚子。他建立的黎曼幾何學並沒能給他帶來財富。因為貧病交加,黎曼39歲就去世了。

在黎曼去世50年後,愛因斯坦創立了震驚世界的相對論。愛因斯坦證明,牛頓描述的世界不夠準確,相對論才描述了世界的真實樣子。

然而,愛因斯坦有物理理論卻找不到數學工具來表達它。為此愛因斯坦苦苦思索了三年也沒有結果,直到他的一位數學家朋友從舊紙堆中發現了黎曼的著作,並驚喜地發現,這理論能完美地表達相對論。

從此,學術界才意識到,非歐幾何學不是瘋人的臆想,反倒能揭示世界的真相。

1893年,羅巴切夫斯基去世將近四十年的時候,人們在喀山大學樹立起了羅巴切夫斯基的雕像。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數學家雕塑的塑像。

非歐幾何是人類認識史上一個富有創造性的偉大成果,它的創立,不僅帶來了近百年來數學的巨大進步,而且對現代物理學、天文學以及人類時空觀念的變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826年,羅巴切夫斯基已經提出了非歐幾何了,我們國家還是「道光年間」呢,感覺隔了好幾個世紀。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印象中,俄羅斯似乎比歐洲其他國家要落後不少,很多人認為俄羅斯已淪落為二流國家的時候,俄羅斯還是很強的原因。這也是有時感覺我們國家強大了,但還是覺得說話底氣不足。

這是因為我們基礎教育和俄羅斯還是有差距的,當然這裡也有歷史原因。

曾經有實力與美國爭霸的前蘇聯,在科學領域,給今天的俄羅斯留下了深厚的積累。俄羅斯人曾說,只要莫斯科大學數學系還在,俄羅斯就是成了廢墟,也一定有崛起的一天。

數學和物理是一個國家的富強和尖端科技發展的基礎學科!很多尖端科技到最後的技術都是數學,這正是俄羅斯的航空、航天、彈道飛彈、新型戰機、核武器升級等科技領域先進的基礎,也是數學知識轉換技術的結果。

俄羅斯的基礎學科都很好,特別是他們的數學,在今天的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雖然我們現在看到他們經濟發展不太好,但是俄羅斯是一個永遠也不敢小瞧的國家。

相關焦點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兩條平行線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相交的,但是俄國曾有一位數學家卻不是這樣認為,此人便是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他創造了一種新的理論,認為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這一演講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當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觀點。有人說他是想要出名,才說出來的這個觀點,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羅巴切夫斯基在此之前早已經是科學界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了。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1856年2月12日,Lobachevsky懷著遺憾辭世。他去世時仍在思考他的證明論據,即使他是盲人,也沒有放棄證明這一理論。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對學生進行了口述,並編纂了《論幾何學》。令他含笑九泉的是,他的理論在12年後得到證實,得到學術界和全世界的認同。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可卻遭嘲諷歧視,一生鬱鬱而終
    可這種說法,卻被早期俄國的一位數學家推翻了,他通過實踐證明:平行線是可以交互的。 這位俄國的數學家,出生於1792年,有極高的數學天賦,他的名字叫羅巴切夫斯基。 就像這個平行線相交的問題,在一次研討會議上,當他把這個想法說給眾人聽時,別人都懷疑羅巴切夫斯基的腦子是不是壞了。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正是這條第五公設困惑著過去許多數學家,包括羅巴切夫斯基(Lobachevsky)和他的父親在內,後者窮盡一生都在試圖證明第五公設,但遺憾抱終。
  • 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笑鬱鬱而終,12年後證明是對的
    歐幾裡得自己也沒給出證明,所以後世的數學家都想搶先達成這個成就,那在數學界可以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耀。奈何從3世紀到19世紀初,近1600年的時間裡失敗的數學家簡直數不勝數,直到羅巴切夫斯基出現。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數學家,出生於1792年。
  • 國外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王國維即便數學成績不及格的人都知道,兩條平行線不能相交,包括每一個數學老師也都是這樣說的。然而有一位國外數學奇才卻稱:「平行線可相交」,此話一出,令就連小學生都要站出來表示不贊同。不過浩瀚世界,凡事皆有可能,平行線不可相交是人類的一個發現和認知,但在人類的認知之外,難道平行線真的無法相交?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遭到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因為沒有相交(香蕉)。」這個腦筋急轉彎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小編當年第一次聽到還是咱數學老師說的,用來讓我們理解何為「平行線」。公元前3世紀左右,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把人們公認的幾何知識進行了整理和研究,推導出了一系列定理,並且組成了演繹體系,寫出《幾何原本》一書,形成了影響世界的「歐式幾何」,由於裡面大部分涉及的是平面上的幾何,所以也被稱為「平面幾何」。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當科學家想要以其他已知公理來證明它時,卻發現總無法逃脫循環論證的「怪圈」,由此,數學領域掀起來長達兩千多年的「平行線」爭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十九世紀終於出現了轉機,一位來自俄國的科學家羅巴切夫斯基為了避免陷進「循環論證」的泥沼,採用了與眾不同的證明——反證法去探索「平行線可以相交」背後的奧秘。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經過他的一番研究,他推導出平行線竟然是可以相交的。因為當時大部分數學家都支持歐幾裡得的平行線無法相交公理,而且以這個公理為基礎,進行了一系列的論證和推理,得出來的成果也受到了人們的認可。而羅巴切夫斯基說平行線可以相交,這也就讓很多人曾經的成就化為灰燼。因此這些人便開始指責羅巴切夫斯基,他們認為羅巴切夫斯基的理論是虛妄的,如果平行線相交了,那他就不能被稱之為平行線。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曾經俄羅斯有一位數學家,他提出了一個有悖於常識的理論,在當時並不為人們所理解,他也因此受到了冷嘲熱諷,最終他也鬱鬱而終,他是誰呢?他就是羅巴切夫斯基,一位從小山村裡走出來的數學家。儘管不為世人所認可,他依然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終他的成果在死後得到了證實。
  • 俄羅斯男子提「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對於不少人來說,平行線不能相交,這個小學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就如同地吸引力一樣,十分合理而且常見,然而科學的魅力,正是在於知識的不可預知性,如同三百年的歐洲人,在伽利略之前認為50kg的鐵球會比1kg的下落速度快一般,其實我們也存在著一定的認知誤區。
  • 此人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被當成瘋子,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上學時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的直線平行!」同時老師還會強調:「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但老師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平行線會相交」已經被數學界證實。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在嘲笑聲中去世,12年後被認可
    在自然科學領域,比如數學、物理和化學等,一旦你的水平達到百尺竿頭,那麼再往前進一小步都是非常困難的,此時就需要你那1%的靈感來加持。醒來後,趕緊一揮而就寫了下來,就此一舉確立了現代醫學中的心博理論。上面三則故事就是某種靈感在起作用。今天講一位數學家的故事,他就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也在研究數學的過程中,受到靈感啟發,忽然發現平行線可以相交。
  • 平行線可相交被證實!原提出這個幾何理論的數學家,「含冤而死」
    ——笛福通過數學課本的學習,我們從小就知道同一平面內的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然而鮮少有人知道在幾何學裡還存在著和歐式幾何相矛盾的非歐幾何。俄國的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發現了非歐幾裡的幾何學,稱平行線可相交。這一數學理論的提出在當時嚴重衝擊了數學界權威,羅巴切夫斯基也遭受了哪些思想守舊的正統數學家的冷漠反對甚至嘲諷,最後只能鬱鬱而終。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那麼,我們能想像到平行線若是相交的情況嗎?
  • 前蘇聯數學家,證明「平行線可以相交」被群嘲,12年後才被證實
    同平面內一條直線和另外兩條直線相交,若在直線同側的兩個內角之和小於180°,則這兩條直線經無限延長後在這一側一定相交。這個人名叫羅巴切夫斯基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俄羅斯人,不過他所在的時候那裡叫做俄國,這位數學教對平行線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結論,他推翻了歐幾裡得的結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的結論中平行線是會相交的。
  • 俄國數學家:平行線可以相交!可至死都沒人信他
    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簡單來說就是發現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理論,但在他研究數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他在研究中發現,我們熟知的「平行線永不相交」理論存在漏洞,就是說平行線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交的。
  • 他首次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理論,卻慘遭質疑,去世12年後才被證實
    在數學課本上,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理論,那就是平行直線永不相交。這是小學五年級的數學知識,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這個理論成立的前提是只能在曲率為零的平坦空間中討論。其實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論證才慢慢得到驗證的。學者們在失敗中進步,在質疑中前行。
  • 平行線也能相交,俄科學家窮盡一生證明,宇宙法則是可以改寫的
    而在物理當中,一加一不一定等於二,就好比一杯水加一杯酒精,人們得到的不會是兩杯水的量,這是因為分子之間是存在縫隙也就是密度之分的,因此,一加一等於二這一原理只能在數學中成立。而在學習數學時,我們還會接觸到一些關於線與線之間的定理,就比如說平行線是永遠不會相交,這是誰都懂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