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孤獨無助;也有被鄙視和嘲弄的無奈和痛苦;但正是在這樣的壓力和磨難之下,能夠一直堅守,最終站在世界之巔,成為世人所敬仰,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
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而他晚年生活更是因此落魄悲慘,讓世人深感這種天才在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的無奈和心酸。
天才數學家,生前發現推動整個學科發展
1792年出生的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的天才數學家。他在數學領域內的影響是巨大而長遠的。
羅巴切夫斯基15歲的年紀即進入喀山大學,19歲就獲得物理和數學的雙碩士學位,並留在了喀山大學工作。如此的年紀取得如此成績,只能說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資是卓越的,絕對算的上是一個數學天才。
短短三年後,成為喀山大學的一名助理教授,24歲就升任為教授,這樣年輕的教授在喀山大學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閃著光。之後更是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一路成為物理數學系主任,校委會主席,喀山大學校長。
學術上的不斷研究和進步,讓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得到了一切的名利,然而這些都不是他最終所想要追求的。
對真理的探索,他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他在不斷的研究證明之後,發現了新的幾何體系——非歐幾裡得幾何學,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用他名字命名的「羅氏幾何」。
這個新發現對幾何學乃至整個數學學科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這項發現在一開始卻並未得到認可和肯定,在歷經重重磨難之後,在羅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之後才逐漸的被接受和認同。
數學新發現之路曲折而漫長
在數學發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幾何原本》中,數學家們對前四個公設都是認可而滿意的,唯獨對第五個了公設(平行公理)存在質疑。
而羅巴切夫斯基在23歲時就開始研究這個公設,在一次次的理論失敗中,他嘗試新的角度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幾何世界。他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推理,最終得出了新的結論,並且證明了它。
在1826年2月23日的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他宣讀了他這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這篇論文的宣讀,標誌著非歐幾何的誕生。
這本是令全世界振奮和激動的。但是,在當時卻不被正統保守的數學家及學術領域內的人們所接受,這樣的偉大的發現卻在幾十年間明珠蒙塵。也讓羅巴切夫斯基的研究之路異常的艱難和不易。
多位之前對羅巴切夫斯基欣賞且肯定的數學家,在聽完這位最年輕的教授,新的論文之後對這項新的,與歐幾裡得幾何相衝突的發現,覺得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不能接受。
然而羅巴切夫斯基卻自信的,堅定的認為這項新發現是合理的、嚴謹的,並懇請參會人員進行討論提出意見。然而,等待他的是一片冷漠和質疑。
他們因循守舊的思想不能理解羅巴切夫斯基的發現,還因此對發現者本人產生了質疑和偏見。甚至也不肯為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做出書面鑑定,最後連文稿都不知所蹤。
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可。也許放棄對他的人生並沒什麼影響,甚至在他原有的盛名之下也許會發展的更好。
然而,科學上的追求,讓他並沒有因此灰心和氣餒,他堅定的走在探索的路上,雖然孤獨艱難,卻不能阻擋他探尋真理的腳步。三年後,他又在第一篇論文的基礎上補充和完善後,撰寫了更為深入的《幾何學原理》。
雖然這篇論文得以發表,然而,仍舊沒有認同者,就連最傑出的數學家,對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新思想都不能理解和接受。
不僅不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甚至一些詆毀和諷刺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對羅巴切夫斯基的人身攻擊也接踵而來,他甚至因此成為全世界數學學科內被攻擊的對象。
這條真理的探尋之路漫長而艱難,羅巴切夫斯基甚至沒有得到一個能夠理解和支持他的人,然而這些都不能打倒他,他憑著堅定的信念繼續艱難的走在路上。
磨難壓垮了他的人,卻不能壓垮他的信念
晚年的羅巴切夫斯基因為學術上的不被理解,名譽上的被詆毀,工作上甚至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被迫卸任了在喀山大學的所有職位,從而陷入深深苦惱之中。
而家庭的不幸也再次襲來,他的兒子跟他一樣是個才華出眾的人,卻身患肺結核,最終因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成為壓垮他精神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的身體也在病痛折磨中,雙目失明,多種疾病爆發,在痛苦和鬱郁不得志的無奈中,人生停留在了64歲的這一年。
在他去世十二年後,1868年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實了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的曲面上實現,這才打開了羅巴切夫斯基生前所發現《非歐幾何》的大門,學術界才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和研究,也才意識到他所堅持的研究的重要性。
他的關於非歐幾何的發現最終得到了證實和認可。他本人在此時也被全世界的學術界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揚。論文也成為數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可是,在他去世前也仍然是心存不甘和遺憾的。
結語:
雖然作為一個終身為喀山大學奉獻和犧牲的工作者,一名校長,他的一生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然而他所珍視的「非歐幾何」研究工作,卻不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多年以來仍被人們稱為「無稽之談」。但是他在這一發現上孤軍奮鬥了三十多年,卻從來未曾動搖過,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無論是科學探索還是藝術創作,都是一趟漫長而孤獨的旅程,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鑽研和反覆的實驗練習中,才能取得一些成果。然而,這些成果卻很大可能不被人們所接受,相對這些挫折和磨難,需要諸如羅巴切夫斯基這些工作者們,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信心,在逆境中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堅定不移的去堅持自己的發現和創作,並最終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