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2021-01-13 秦思君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孤獨無助;也有被鄙視和嘲弄的無奈和痛苦;但正是在這樣的壓力和磨難之下,能夠一直堅守,最終站在世界之巔,成為世人所敬仰,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

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而他晚年生活更是因此落魄悲慘,讓世人深感這種天才在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的無奈和心酸。

天才數學家,生前發現推動整個學科發展

1792年出生的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的天才數學家。他在數學領域內的影響是巨大而長遠的。

羅巴切夫斯基15歲的年紀即進入喀山大學,19歲就獲得物理和數學的雙碩士學位,並留在了喀山大學工作。如此的年紀取得如此成績,只能說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資是卓越的,絕對算的上是一個數學天才。

短短三年後,成為喀山大學的一名助理教授,24歲就升任為教授,這樣年輕的教授在喀山大學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閃著光。之後更是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一路成為物理數學系主任,校委會主席,喀山大學校長。

學術上的不斷研究和進步,讓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得到了一切的名利,然而這些都不是他最終所想要追求的。

對真理的探索,他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他在不斷的研究證明之後,發現了新的幾何體系——非歐幾裡得幾何學,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用他名字命名的「羅氏幾何」。

這個新發現對幾何學乃至整個數學學科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這項發現在一開始卻並未得到認可和肯定,在歷經重重磨難之後,在羅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之後才逐漸的被接受和認同。

數學新發現之路曲折而漫長

在數學發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幾何原本》中,數學家們對前四個公設都是認可而滿意的,唯獨對第五個了公設(平行公理)存在質疑。

而羅巴切夫斯基在23歲時就開始研究這個公設,在一次次的理論失敗中,他嘗試新的角度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幾何世界。他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推理,最終得出了新的結論,並且證明了它。

在1826年2月23日的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他宣讀了他這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這篇論文的宣讀,標誌著非歐幾何的誕生。

這本是令全世界振奮和激動的。但是,在當時卻不被正統保守的數學家及學術領域內的人們所接受,這樣的偉大的發現卻在幾十年間明珠蒙塵。也讓羅巴切夫斯基的研究之路異常的艱難和不易。

多位之前對羅巴切夫斯基欣賞且肯定的數學家,在聽完這位最年輕的教授,新的論文之後對這項新的,與歐幾裡得幾何相衝突的發現,覺得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不能接受。

然而羅巴切夫斯基卻自信的,堅定的認為這項新發現是合理的、嚴謹的,並懇請參會人員進行討論提出意見。然而,等待他的是一片冷漠和質疑。

他們因循守舊的思想不能理解羅巴切夫斯基的發現,還因此對發現者本人產生了質疑和偏見。甚至也不肯為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做出書面鑑定,最後連文稿都不知所蹤。

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可。也許放棄對他的人生並沒什麼影響,甚至在他原有的盛名之下也許會發展的更好。

然而,科學上的追求,讓他並沒有因此灰心和氣餒,他堅定的走在探索的路上,雖然孤獨艱難,卻不能阻擋他探尋真理的腳步。三年後,他又在第一篇論文的基礎上補充和完善後,撰寫了更為深入的《幾何學原理》。

雖然這篇論文得以發表,然而,仍舊沒有認同者,就連最傑出的數學家,對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新思想都不能理解和接受。

不僅不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甚至一些詆毀和諷刺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對羅巴切夫斯基的人身攻擊也接踵而來,他甚至因此成為全世界數學學科內被攻擊的對象。

這條真理的探尋之路漫長而艱難,羅巴切夫斯基甚至沒有得到一個能夠理解和支持他的人,然而這些都不能打倒他,他憑著堅定的信念繼續艱難的走在路上。

磨難壓垮了他的人,卻不能壓垮他的信念

晚年的羅巴切夫斯基因為學術上的不被理解,名譽上的被詆毀,工作上甚至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被迫卸任了在喀山大學的所有職位,從而陷入深深苦惱之中。

而家庭的不幸也再次襲來,他的兒子跟他一樣是個才華出眾的人,卻身患肺結核,最終因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成為壓垮他精神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的身體也在病痛折磨中,雙目失明,多種疾病爆發,在痛苦和鬱郁不得志的無奈中,人生停留在了64歲的這一年。

在他去世十二年後,1868年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實了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的曲面上實現,這才打開了羅巴切夫斯基生前所發現《非歐幾何》的大門,學術界才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和研究,也才意識到他所堅持的研究的重要性。

他的關於非歐幾何的發現最終得到了證實和認可。他本人在此時也被全世界的學術界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揚。論文也成為數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可是,在他去世前也仍然是心存不甘和遺憾的。

結語:

雖然作為一個終身為喀山大學奉獻和犧牲的工作者,一名校長,他的一生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然而他所珍視的「非歐幾何」研究工作,卻不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多年以來仍被人們稱為「無稽之談」。但是他在這一發現上孤軍奮鬥了三十多年,卻從來未曾動搖過,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無論是科學探索還是藝術創作,都是一趟漫長而孤獨的旅程,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鑽研和反覆的實驗練習中,才能取得一些成果。然而,這些成果卻很大可能不被人們所接受,相對這些挫折和磨難,需要諸如羅巴切夫斯基這些工作者們,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信心,在逆境中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堅定不移的去堅持自己的發現和創作,並最終完成它。

相關焦點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1856年2月12日,Lobachevsky懷著遺憾辭世。他去世時仍在思考他的證明論據,即使他是盲人,也沒有放棄證明這一理論。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他對學生進行了口述,並編纂了《論幾何學》。令他含笑九泉的是,他的理論在12年後得到證實,得到學術界和全世界的認同。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兩條平行線在通常情況下是不會相交的,但是俄國曾有一位數學家卻不是這樣認為,此人便是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他創造了一種新的理論,認為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這一演講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當時所有人都不相信他的觀點。有人說他是想要出名,才說出來的這個觀點,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羅巴切夫斯基在此之前早已經是科學界數一數二的大人物了。
  • 俄國數學奇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鬱鬱而終12年後被證實
    在嚴肅的學術會議上,平時挺被人看好的年輕數學家,突然談起令人匪夷所思的理論:什麼平行線可以相交、三角形內角之和不等於就是在今天,如果我問大家一句話,朋友們,你們能想像出平行線相交的情況嗎?假如你正在在上中學數學課的時候,舉手問老師說:「老師,為什麼平行線不能相交呢?」老師多半會回答說:「大哥呀,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再搗亂就給我出去!」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在嘲笑聲中去世,12年後被認可
    當然來自靈感,於是我們就會想起那句著名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在自然科學領域,比如數學、物理和化學等,一旦你的水平達到百尺竿頭,那麼再往前進一小步都是非常困難的,此時就需要你那1%的靈感來加持。
  • 天才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相交,卻受盡嘲諷,結果去世12年後被證實
    在數學領域當中,人們都知道平行線是不會有相交的情況出現的。但是俄國有一位數學家就提出了平行線是可以相交的,只不過這種理論在他生前是沒有被得到認可的,而是在他去世20年之後才被證實他所說的理論是真的。在他剛剛上中學的時候,他的數學啟蒙老師給他講了很多關於數學方面的知識,同時也向他普及了很多數學天才的故事。
  • 國外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面對這種對尋常人而言十分刁鑽的難題,這位數學奇才卻勇敢地進行了探索,可惜他到死都未被認可。令人嘆息的是,有些人生前無法獲得肯定,死後人們才明白他所做出的是貢獻,所以12年後他的這一理論才被證實。15歲上大學的天才在一般人的認知裡,平行線無論如何都是無法相交的,如果相交了,那還能叫平行線嗎?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遭到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因為沒有相交(香蕉)。」這個腦筋急轉彎相信不少朋友都看過,小編當年第一次聽到還是咱數學老師說的,用來讓我們理解何為「平行線」。公元前3世紀左右,古希臘數學家歐幾裡得把人們公認的幾何知識進行了整理和研究,推導出了一系列定理,並且組成了演繹體系,寫出《幾何原本》一書,形成了影響世界的「歐式幾何」,由於裡面大部分涉及的是平面上的幾何,所以也被稱為「平面幾何」。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被質疑,死後12年被認可
    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託爾如果有人突然跟你說平行線可以相交,大家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這難道是新的網絡梗,或在想對方是不是小學沒畢業,亦或是一臉震驚。可能有一部分人們在思考一會兒後,立馬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 此人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卻被當成瘋子,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平行線」的概念大家並不陌生,上學時老師就會告訴我們:「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的直線平行!」同時老師還會強調:「平行線是不會相交的。」但老師的說法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平行線會相交」已經被數學界證實。
  • 俄國數學天才: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當科學家想要以其他已知公理來證明它時,卻發現總無法逃脫循環論證的「怪圈」,由此,數學領域掀起來長達兩千多年的「平行線」爭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十九世紀終於出現了轉機,一位來自俄國的科學家羅巴切夫斯基為了避免陷進「循環論證」的泥沼,採用了與眾不同的證明——反證法去探索「平行線可以相交」背後的奧秘。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提出平行線能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被證實
    在Euclideanspace之中,在同一個平面上面的兩條平行線,永遠不會相交。我們經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應該也都學過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之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而我們自己在紙上畫一畫,也能很明顯的看出來,兩條平行線是不可能相交呢?那麼,我們能想像到平行線若是相交的情況嗎?
  • 他是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質疑,死後12年得到世界認可
    「兩條平行線不可能相交」是許多痴男怨女在愛而不得時說出的話,在數學幾何中,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而平行線的性質來源於歐氏幾何的平行公理。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1792年12月,14歲就考入了喀山大學,18歲拿到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無疑是個數學天才,但他也沒有證明出平行公理,不過在研究過程中,他發現以前所有證明都沒有逃過循環論證。
  • 俄羅斯男子提「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盡嘲諷,死後12年被證實
    對於不少人來說,平行線不能相交,這個小學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就如同地吸引力一樣,十分合理而且常見,然而科學的魅力,正是在於知識的不可預知性,如同三百年的歐洲人,在伽利略之前認為50kg的鐵球會比1kg的下落速度快一般,其實我們也存在著一定的認知誤區。
  • 他首次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理論,卻慘遭質疑,去世12年後才被證實
    在數學課本上,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理論,那就是平行直線永不相交。這是小學五年級的數學知識,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這個理論成立的前提是只能在曲率為零的平坦空間中討論。其實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論證才慢慢得到驗證的。學者們在失敗中進步,在質疑中前行。
  • 前蘇聯數學家,證明「平行線可以相交」被群嘲,12年後才被證實
    ——《幾何原本》《幾何原本》是歐幾裡得的著作,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數學在這一門學科的基礎,裡面所記載的內容也是被全世界數學家認可的內容,可以說這本書是一本數學方面非常權威的書籍。這個人名叫羅巴切夫斯基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俄羅斯人,不過他所在的時候那裡叫做俄國,這位數學教對平行線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結論,他推翻了歐幾裡得的結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的結論中平行線是會相交的。
  • 俄國數學奇才,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可卻遭嘲諷歧視,一生鬱鬱而終
    可這種說法,卻被早期俄國的一位數學家推翻了,他通過實踐證明:平行線是可以交互的。 這位俄國的數學家,出生於1792年,有極高的數學天賦,他的名字叫羅巴切夫斯基。 就像這個平行線相交的問題,在一次研討會議上,當他把這個想法說給眾人聽時,別人都懷疑羅巴切夫斯基的腦子是不是壞了。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亞里斯多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即便是自己的老師,同樣可以勇敢的提出質疑。真理才是引領人類走向進步的光,沒有人可以阻擋這道光射向人世間。不過追求真理的過程卻可能很長,並非所有的理論在提出的最初都能為人們所認可。
  • 平行線可以相交嗎?他創造新理論不被世人所認可,死後終得到證實
    儘管不為世人所認可,他依然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最終他的成果在死後得到了證實。一、深山裡走出來的數學家1792年,羅巴切夫斯基出生在俄國諾夫哥羅德小鎮上,他的父親是一位土地測量員,家裡有一大堆測量工具,他的父親每天都勤勤懇懇的工作。
  • 俄國數學家:平行線可以相交!可至死都沒人信他
    羅巴切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數學家,是「非歐幾何」的早期發現人,簡單來說就是發現了「平行線可以相交」的理論,但在他研究數學的道路上充滿了荊棘。他在研究中發現,我們熟知的「平行線永不相交」理論存在漏洞,就是說平行線在某種條件下是可以相交的。
  •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遭嘲諷鬱鬱而終,12年後被認可人所共知,兩條平行的直線是絕對不可能相交的,而第五公設的存在讓其成為可能。正是這條第五公設困惑著過去許多數學家,包括羅巴切夫斯基(Lobachevsky)和他的父親在內,後者窮盡一生都在試圖證明第五公設,但遺憾抱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