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未來|華中大第二十九期科研資訊

2020-12-05 華中科技大學招生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華中大始終以引領科技進步為己任,在「謀創新」中「謀未來」,創造一項又一項驕人的科創成果!

金馬在《21世紀羅曼史》中如是說,「以空前未有的熱情,煥發青春的創新功能,激發人人獨特的創新精神,使民族的、國家的創新智慧來一個總爆發!使個體的、群體的創新潛能來一個大爆發!」

「科」創未來,旨在帶領大家了解華中大最新科研資訊。我們頌揚那些深耕科技興邦國的大師們,同時也在華中科技大學這片土地上,期待一個又一個的騰飛。

光電信息學院王成亮教授團隊在有機儲能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11月17日,我校光電信息學院教授王成亮在《化學研究述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以《設計高性能有機電池》(Designing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batteries)為題,總結並發表了課題組近年來在有機儲能電池領域的系列進展。《設計高性能有機電池》一文總結了課題組近些年來從分子設計到電池中各組分調控的思路和方法,並結合這些理解展望了有機電池的美好未來。該論文的通訊作者為王成亮,論文的第一作者為博士生陳遠。

有機電池的挑戰與可能解決方法

有機高分子材料擁有柔性、性能可調、材料種類豐富多樣、潛在高容量、天然資源豐富和可回收等眾多優點。但目前,僅有屈指可數的無機材料被用作商用鋰電池的電極材料。羰基化合物與早期的導電聚合物等材料相比,具有較高的容量和穩定性,因此其研究帶來了有機電池研究的復興。儘管如此,到目前為止,有機電池的研究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解決,包括高容量、快充性能、良好循環性、高輸出電壓和低成本等眾多需求。

在此情況下,王成亮課題組近些年對有機高分子材料在儲能電池中的應用展開了系統研究:提出擴大共軛體系可以提高有機電池的快充性能;從π-π到π-d,對共軛配位聚合物材料展開了系統研究,揭示了共軛配位聚合物材料的化學態等普遍規律,獲得了高性能電極材料;指出有機高分子材料與無機材料的本質區別在於分子間弱相互作用,從而提出了利用弱相互作用來提高電池性能的新方法;針對小分子電極材料的溶解,開發了一系列選擇性滲透膜,提出了一種抑制活性材料溶解和擴散的新方法。

該系列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的支持。

物理學院陸培祥團隊在阿秒時域精密測量領域取得進展

近日,物理學院超快光學團隊以「All-optical attosecond time domain interferometry」為題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研究論文,提出了一種全光阿秒時域幹涉方案。物理學院2017級博士生楊震為論文第一作者,曹偉教授、張慶斌教授和陸培祥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該幹涉儀的原理圖

該方案利用強雷射驅動的高次諧波阿秒脈衝序列作為時間幹涉狹縫,通過引入弱的微擾場可以精確操控該幹涉儀的時域波前,進而影響最終高次諧波頻譜分布。單個高次諧波的頻率移動直接與微擾場的時域波形及阿秒脈衝的時間間隔相關,可以被用於對相關物理量進行精度測量。該方法克服了單個超短脈衝頻域解析度低的弊端,兼具高的時間分辨本領和能量分辨本領。

該方案將基於幹涉手段的測量技術推廣到了阿秒時間-百毫電子伏時間頻率域,在精密測量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以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湖北省對外科技合作等項目的經費支持。

電信學院楊鈾副教授成果獲IET全球創新獎提名

11月20日,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全球創新獎(E&T Innovation Award)揭曉,電信學院楊鈾副教授及其所在團隊科研成果「Techniques, Equipments and Platforms of Multiplexed Emergency Visual Communications for Rescue Actions in Disasters」獲得「通信與信息技術」領域傑出創新獎提名(Outstanding Innovation of Communication & IT)。我校不僅是今年唯一獲獎的中國科研機構,也是「通信及信息技術」領域傑出創新獎自設立以來首次獲獎的中國科研機構。

IET創新獎(E&T Innovation Award)始於2004年,是全球工程技術領域最高級別的獎項之一,目前涵蓋通信、醫療、能源、交通等16個單項領域。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是工程技術領域全球領先的專業學術學會,是歐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學術團體,目前在全球150個國家擁有16.8萬名會員。IET的前身IEE(電機工程師學會)創建於1871年,是電子電氣領域國際知名專業學術團體。電機工程師學會(IEE)和企業工程師學會(IIE)於2006年3月合併組成工程技術學會(IET)。在近一百四十年的歷史中,IET對人類的科技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電信學院團隊在科技部「公共安全與風險防控」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支持下,針對斷路、斷電、斷網等極端條件下的災害救援與應急視頻通信技術與裝備研製問題,分別研究了融合通信、現場視覺優化感知、視覺信息高效計算與編碼等關鍵技術,研製了單兵應急救援綜合業務與通信背包、融合應急通信車、野外應急救援指揮艙等多種裝備,形成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為災害救援與應急視頻通信提供了多種創新性的靈活組網方案,能實現極端通信條件下的小隊協同作業、超遠距離傳輸、窄帶高清綜合救援業務等多種功能,大幅提升災害救援與通信保障能力。有關技術和成果已經通過合作單位實現了裝備集成,在內蒙古、江蘇、浙江等多個地區實現了應用,已在覆蓋國土面積12%的119萬平方公裡上為近3500萬當地人民群眾提供應急救援保障。

《科學·進展》發表電氣學院陳新宇教授最新聯合研究成果

《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近日發表我校與哈佛大學聯合研究成果 「Offshore wind: an opportunity for cost-competitive decarbonization of China’s energy economy」(《海上風電:中國能源經濟中具有成本競爭力的脫碳機會》),研究表明我國海上風電潛力巨大、經濟可行,或將成為東南沿海主要能源。電氣學院思構實驗室陳新宇教授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

海上風電容量係數(左)及平均度電成本(右)

該研究對我國沿海9省進行了高精度的海上風電資源潛力與技術經濟分析,並對關鍵省份進行了初步系統接入分析,同時考查了不同時間尺度下近海風力變化趨勢,為我國日後海上風電投資提供有力的定量化指導。

《國際金融分析評論》刊發經濟學院錢雪松教授最新成果

11月,《國際金融分析評論》刊發了我校經濟學院錢雪松教授(第一作者)與其博士研究生丁滋芳、西交利物浦大學國際商學院金融系教授曹夏平、廈門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戚樹森的合作研究成果「交叉持股與貸款抵押」(Cross-ownership and collateral in lending)。

該論文是從企業內部資本配置視角切入探究非正規金融問題的研究成果,提供了股權結構在非正規融資市場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直接證據,揭示出構建股權關聯關係是新興經濟體中企業對信息不透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制度缺陷的反應,這些經驗結果不僅增進了學術界對企業集團內部借貸市場運作的理解和認識,而且有助於釐清股權關聯這種關係機制在微觀金融活動中的作用機理。

來源 / 華中大新聞網

編輯 / 張文清

相關焦點

  • 「科」創未來|華中大第二十八期科研資訊
    華中大始終以引領科技進步為己任,在「謀創新」中「謀未來」,創造一項又一項驕人的科創成果!金馬在《21世紀羅曼史》中如是說,「以空前未有的熱情,煥發青春的創新功能,激發人人獨特的創新精神,使民族的、國家的創新智慧來一個總爆發!使個體的、群體的創新潛能來一個大爆發!」
  • 臨沭調解第二十九期
    臨沭調解第二十九期 2021-01-04 14: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資訊丨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創科發展必須要多元化和創新思維
    註:本文轉載自香港科大商學院內地辦事處(ID:hkust_china_office)香港科大校長史維10月2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創科發展必須要多元化和創新思維,以滿足社會需求,而香港高校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可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創科發展方面更上層樓。
  • 機器視覺深圳創科籤約XToolsCRM
    創科在機器視覺深圳市創科致力於機器視覺軟體算法的研究與開發,提供整套機器視覺系統解決方案、機器視覺軟體開發包、機器視覺光源、工業相機、鏡頭、運動控制卡、圖像處理器、智能相機、IO卡等。創科產品廣泛被應用於PCB打靶機、衝孔機、點膠機、印刷機、貼片機、COG貼片機、IC燒錄機、LED焊線機、LED固晶機、雷射打標機、飛針測試機、在線檢測設備、在線測量設備、精密視覺定位、平臺對位等。創科研發了國內首款視覺軟體包CKVisionLib,同時也是國內唯一認證的機器視覺軟體開發商。
  • 華中科技大學2020強基計劃,化學專業詳解!
    高考在即,未來可期。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化學專業強基計劃已經啟動,關於政策的報名方式、培養方案等等。你想了解的,我們都將進行詳細解讀,在這裡,和我們一起「化」夢為實,「化」成天下!擁有進入國家級科研平臺學習研究的機會;7. 實施多階段、科學化的動態進出機制。
  • ...如何培養強農興農的新農科人才?——專訪華中農業大學校長李召虎
    「雙一流」建設學科,在全國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中,還有7個學科進入A類學科,這些都是建設新農科的底氣所在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偉「宏農學,揚國光」,華中農業大學(下稱「華中農大」)因農而生,視培養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和研發高水平科技成果為初心和本分,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新考卷,正加快建設新農科,培養契合新農科內涵的一流創新人才
  • 瞭望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李召虎:強農興農培養新農科人才
    李召虎:華中農大是一所具有重要國家戰略地位的高校,只是過去大家印象中的華中農大主要輻射長江流域的湘楚大地,而現在學校要將視野擴大到國家戰略層面,研究諸如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等大問題,不斷提升農科院校服務國家戰略的貢獻力。
  • 領創雷射重慶交流會:匠心智造,引領未來
    近日,領創雷射2020 領創雷射萬瓦級雷射技術交流會暨客戶答謝會在重慶合信石大酒店盛大舉行。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匠心智造,引領未來」,這意味著雷射行業的所有同仁在過去和將來都將始終不忘初心,在每一年的成長中和磨礪中保持著激情;從而領跑行業,引領未來!
  • 華中科技大學為何在各大榜上都位居前十:這六大優勢決定其地位
    華中科技大學是一所怎樣的學校?為什麼總能在各大排行榜上位居國內前十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詢了下華科的資料。華中科技大學,其前身是1952年創辦的四大工學院之一的華中工學院,後改名華中理工大學,2000年原華中理工大學與同濟醫科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組成於今的華中科技大學。
  • 華中科大本科「研霸」帶碩士博士搞科研(圖)
    圖為:張哲野在實驗室(資料圖片)  楚天金報訊(記者劉輝 通訊員李蓓、劉夢婷)才讀大四,他已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他是課題組的頭,帶著10餘名碩士和博士一起搞研究。身著T恤、牛仔褲,幹練的張哲野是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大四學生,也是同學們眼中的「研霸」。「我想讓課題組在三五年內成為華中地區做石墨烯最強的隊伍。」接受採訪時,張哲野自信地說。  作為本科生,張哲野已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和美國化學會旗下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各發表論文一篇。
  • 中國天眼、華中大、清華為何不約而同選擇浪潮的數據存儲平臺?
    當今,在科學研究領域,在國家經濟實力不斷提升、持續加大投入的利好下,數位化帶來了科研模式的改變,亟需符合未來研發需求的新型基礎設施。對此,發改委今年首次明確了新基建範圍,將支撐科學研究等具有公益性質的重大科技、科教基礎設施劃分為創新基礎設施,屬於新基建未來重點投入方向。
  • 中聯重科塔機 再創吉尼斯紀錄
    原標題:中聯重科塔機 再創吉尼斯紀錄    7月26日下午,全球最大平頭塔機T3000定製交付儀式在中聯重科常德工業園隆重舉行,標誌著這顆塔機領域的「璀璨明星」正式閃耀全球。中聯重科公司副總裁、起重機公司總經理黃群女士,國家建築城建機械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曾舜安同參與交付儀式的嘉賓以及客戶代表等兩百餘人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據介紹,T3000是中聯重科繼成功研製出全球最大輪式起重機、最大履帶式起重機、最大全地面起重機、最大水平臂上迴轉自升塔式起重機之後,再一次挑戰世界科研新高度的精品力作,進一步完善了中聯重科起重機「家族」產品型譜。
  • 華中科大本科現「研霸」 帶碩士博士搞科研(圖)
    張哲野在實驗室(資料圖片)楚天金報訊 才讀大四,他已在國際高水平期刊上發表了兩篇論文;他是課題組的頭,帶著10餘名碩士和博士一起搞研究。身著T恤、牛仔褲,幹練的張哲野是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大四學生,也是同學們眼中的「研霸」。「我想讓課題組在三五年內成為華中地區做石墨烯最強的隊伍。」接受採訪時,張哲野自信地說。作為本科生,張哲野已在Nature旗下期刊《ScientificReports》和美國化學會旗下期刊《ACSAppliedMaterials&Interfaces》上各發表論文一篇。
  • 深圳發布國內首部全科醫生管理辦法:全科醫生單獨評價
    目前,全科醫師執業註冊後,對其繼續教育、能力評價方面的管理工作跟不上,導致『注而不管』,註冊完了之後沒有人管,激勵約束不強。全科醫師繼續教育課程、繼續教育方法以及能力評價內容、評價方式與其承擔的居民健康管理服務職責不匹配,引導作用不強。」深圳市衛健委體制改革和基層健康處處長李創指出。例如,全科醫師和專科醫師的執業範圍有很大區別,評價專業技術能力時,卻要在同一個賽道上比拼,明顯不公平。
  • 重症醫學科SCI論文發表及臨床科研策略大數據分析
    導言:重症醫學科是最能體現一個醫院水平的科室之一,重症醫學科的大夫也經常被認為是醫院裡水平最高的大夫。在2020年COVID-19患者救治中,重症醫學科的大夫做出了最大的貢獻。我們在對重症醫學科發表的論文檢索過程中,發現中國發表的SCI論文,在10年內增長了29倍。這顯示了中國重症醫學科臨床及科研的急速發展。
  • 電子信息與電子科技集團深度解析:透過CEC、CETC看信創未來
    從時間維度看 CETC 中國電科於 2002 年 3 月成立,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 46 家電子類科研院所及 26 戶企業基 礎上組建而成。2017 年 12 月,中國電科完成公司制改制,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更名 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如何理解 CEC 與 CETC 的關係?
  • 武漢協和醫院首次挺進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前十,創歷史新高!
    2020年11月14日,復旦版《2019年度中國醫院排行榜》和《2019年度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在上海重磅發布,發布會上傳來喜訊——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
  • 華中大新冠肺炎研究論文399篇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華中科技大學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為抗疫注入強大力量守住了全球疫情防控的重要防線「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在科研抗疫的戰場華中大人同樣發揮著積極作用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學校學者發表的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數量位居全球第一發表新冠肺炎研究論文數量全球第一2020年7月1日,在Web of Science和Scopus資料庫中,共檢索到全球科研機構2019-
  • 全科醫生不再唯手術論英雄
    辦法將於2月1日正式實施,適用於在深圳市社區健康服務機構執業的全科醫師(含中醫全科醫師),在其他醫療機構執業的全科醫師參照執行。  打破考核「窄」傳統  全科醫生作為國內新興的一個醫生類別,定位是居民的健康「守門人」。近年來,全科醫生們遇到一個共同困境:做得很寬,考核很窄。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