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不僅僅是研究先進的技術,也需要研究浩瀚無垠的宇宙,科學會研究微觀世界,對於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科學都會涉獵其中。這就是科學的魅力,正是因為這樣的魅力,人們才開始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因為我們可以從科學中得到快樂,了解我們不知道的事情,熟悉那些神秘的現象。
今天美女小倩準時給大家講述科學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往我們講述的主要是天文科學方面,同時也對微觀世界的一些現象進行探討,今天美女小倩準備另闢蹊徑,給大家說一下最新的科學研究,而且是遠古時期的科學研究。對於我以前的文章,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一定叫你看完之後不後悔。
奧陶紀是遠古時代的一個名稱,英文來說是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的意思,奧陶紀屬於地質年代名稱,可說說奧陶紀是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距離我們現在的時間大約有五億年,奧陶紀延續了六千五百萬年。可以說奧陶紀對於現代世界來說有很大的意義,因為奧陶紀有很多生物關係到我們今天的每一個人。
奧陶紀分為幾個世,主要是奧陶紀早、中、晚三個世。我們要知道奧陶紀的大陸面積很小,海洋佔據到地球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這時候是地史上海侵最廣泛的時期之一。奧陶紀生物繁榮度甚至不次於現在的世界,甚至可以說比現在的世界生物種類還要多,奧陶紀大海之內一片繁榮。
不過此時的陸地和我們想像的可是完全不一樣,因為此時的陸地根本不適合人類生存,因為當時的陸地沒有任何的植物,甚至也沒有任何的生物存在,此時的空氣中含有一些有害氣體,氧氣含量比較低,人在奧陶紀的陸地生存,呼吸是最大的威脅。奧陶紀的生物依舊主要在海洋生存。
三葉蟲是大家都比較熟悉的一種遠古滅絕生物,三葉蟲可以說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祖先,寒武紀的時候三葉蟲比較繁榮。到了奧陶紀的時候,海洋裡生活著五百多種三葉蟲,可以說奧陶紀三葉蟲的數量十分的巨大。三葉蟲化石比較普遍,到現在來說發現的數量超越其他生物很多。
遠古的奧陶紀開始會出現一種新的物種,那就是早起的魚類,這類最早的魚類屬於無頜類,它們進化的樣子很怪異,因為這些魚類沒有上下頜,而且它們的嘴很寬,頭的邊緣長著奇怪的骨板,是保護自己免受其他獵食動物攻擊。根據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這些魚類的骨板很可能是電器官,用來感覺距離或電擊捕食動物。
奧陶紀的最大霸主是一種直殼鸚鵡螺,這種鸚鵡螺在奧陶紀的時候進入繁盛期,它們身體無比巨大,大部分直殼鸚鵡螺長可達一米以上,這種是奧陶紀肉食性動物胃口非常不錯。它們在大海中橫行無敵,襲擊或吞食大量的三葉蟲,有時候也會攻擊魚類,奧陶紀直殼鸚鵡螺,可謂是臭名昭著。
關於奧陶紀的大滅絕,一直困擾著科學家,主流的思想是奧陶紀晚期,氣候出現很大的變化,致使大量的生物出現集體滅絕。可是氣候變化在海洋來說,應該很不明顯,所以這種說法問題很多。現在科學家發現奧陶紀的生物大滅絕,很可能是巨大恆星爆炸,引起的伽馬射線暴,導致奧陶紀大滅絕出現。
伽馬射線爆的致命的射線,造成微生物大量滅絕,如此一來地球生物引起嚴重的饑荒。同時伽馬射線暴造成大氣層變質,如此一來遮天蔽日的有毒氣體,造成奧陶紀物種大滅絕,目前伽馬射線暴擊中地球是最合理的解釋。美女小倩對於奧陶紀滅絕事件,覺得伽馬射線暴應該是最接近事實的推論。大家有自己想法的話,可以留言探討,希望加我粉絲和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