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餘良&夏定國:表面質子化和包覆雙功能粘結劑抑制富鋰錳基正極...

2021-01-08 騰訊網

【研究背景】

鋰離子電池被廣泛的應用於移動電子設備和電動汽車,但是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仍然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正極材料是限制其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目前商業化的正極材料如鈷酸鋰、三元材料、磷酸鐵鋰等,它們的比容量都不超過200mAh g-1,因此,發展高比容量的正極材料是打破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瓶頸的首要任務。富鋰錳基正極材料(LRMO)可釋放出250mAh g-1以上的比容量,因而被視為構建新一代高比能鋰離子電池的最佳正極材料選擇。但是該類材料在循環過程中易出現不斷的電壓衰減情況,導致其能量密度持續降低,並且給電池的管理帶來嚴重的困難,制約了大規模應用。

【工作介紹】

近日,武漢大學曹餘良教授課題組和北京大學夏定國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簡單高效的雙功能表面處理策略,利用聚丙烯酸(PAA)作為Li1.2Ni0.13Co0.13Mn0.54O2的粘結劑,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層包覆層,有效減少了電極材料與電解液之間的副反應,顯著抑制了過渡金屬離子的溶出。同時,聚丙烯酸與富鋰錳基之間發生H+/Li+交換反應,H+嵌入到富鋰錳基的晶格中,在富鋰錳基顆粒的表層晶格形成一層質子化層,抑制了過渡金屬離子的遷移。該方法有效提高了富鋰錳基的循環穩定性和抑制了電壓降。所製備的材料在500次充放電循環後仍能擁有88%的容量保持率,100次循環的電壓降僅為104mV,大大優於未經處理的材料。相關成果以「Suppressing Voltage Fading of Li-Rich Oxide Cathode via Building a Well-Protected and Partially-Protonated Surface by Polyacrylic Acid Binder for Cycle-Stable Li-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第一作者為博士生楊勁松。

【內容表述】

富鋰錳基的電壓降主要是由於充放電過程中過渡金屬離子不可逆的遷移引起的,為了抑制過度金屬離子的遷移,通常摻入離子半徑較大的陽離子或者電負性較強的陰離子來穩定材料的晶格結構。除此之外,電解液對電極材料表面的破壞也是造成電極性能衰減的重要原因。因此,急需發展一種表面和體相協同作用的方法來穩定富鋰錳基材料。基於上述思路,作者利用聚丙烯酸粘結劑構築了一種表面質子化和包覆的雙重穩定策略,最終實現了富鋰錳基長循環穩定性。

作者將聚丙烯酸(PAA)作為粘結劑製備出LRMO-PAA電極,與常規的採用PVDF粘結劑的電極對比。首先藉助透射電子顯微鏡(TEM)觀察兩種粘結劑在電極材料表面的分布情況,如圖1 所示。在LRMO-PVDF電極中,PVDF形成團聚體分布在電極材料顆粒之間(圖1a),只有較少的PVDF附著在材料顆粒表面(圖1b)。而在LRMO-PAA電極中,電極顆粒表面被一層PAA聚合物緊密地包裹著,包覆層厚度均勻且連續。這得益於PAA中含有豐富的羧基基團,可以與材料表面形成較強的氫鍵作用,從而緊密附著在電極材料表面。這層均勻的包覆層可以減少電解液與電極材料之間的副反應,保護材料表面不被電解液侵蝕。

圖1. (a,b)LRMO-PVDF電極的TEM圖像;(c,d)LRMO-PAA電極的TEM 圖像。

圖2為LRMO-PAA和LRMO-PVDF電極的電化學性能對比。LRMO-PAA電極在首周顯示出較大的極化,經過活化後第三周容量達到272mAh g-1(圖2b);而LRMO-PVDF電極的容量則持續衰減,說明電極的穩定性較差。CV曲線進一步研究了二者的差異,在LRMO-PVDF電極的CV曲線中(圖2c),第二周正向掃描時,在3.2V附近出現新的氧化峰,對應於Mn3+的氧化,Mn3+的出現是由於首周充電過程中有部分O2-被氧化成O2逃逸,放電時Mn4+被還原來補償電荷。而LRMO-PAA電極的CV曲線則沒有出現3.2V附近的氧化峰,說明LRMO-PAA電極中Mn4+/3+電對的電荷補償較少。圖2e比較了LRMO-PVDF和LRMO-PAA電極在100mA g-1電流密度下的電壓降,LRMO-PAA電極經過100周循環後的電壓降為104mV,遠低於LRMO-PVDF電極的電壓降(368mV)。在200mA g-1電流密度下,LRMO-PAA電極的比容量為201mAh g-1,經過500周循環後,容量保持率為88%,表現出超長的循環穩定性;而LRMO-PVDF電極的放電比容量由216mAh g-1衰減至125mAh g-1。

圖2. LRMO-PVDF和LRMO-PAA電極的電化學性能比較。(a,b)25mA g-1電流密度下的前三周充放電曲線;(c,d)CV曲線;(e)100mA g-1電流密度下的電壓降以及LRMO-PAA電極的歸一化放電曲線;(f)200mA g-1電流密度下的循環性能。

為了展示PAA包覆層對電極的保護作用,作者利用TEM觀察循環後的電極材料,如圖3所示:循環後的LRMO-PVDF電極材料表面變得粗糙不平,放大後發現LRMO顆粒表面的晶格條紋消失,變成無序的巖鹽結構;而LRMO-PAA電極的表面依然光滑,晶格條紋得到保持,並且表面有一層包覆層。以上結果證明PAA對能夠有效保護材料表面,減少電解液的侵蝕。除此之外,作者利用ICP-AES測試了循環後的電解液中過渡金屬的含量。結果表明LRMO-PAA電極中過渡金屬的溶解遠低於LRMO-PVDF電極,進一步證明PAA可以有效保護電極材料,減少過渡金屬的溶解。

圖3. (a,b)LRMO-PVDF電極循環後的TEM圖像;(c,d)LRMO-PAA電極循環後的TEM圖像。

圖4. LRMO-PVDF和LRMO-PAA電極循環後電解液中過渡金屬的溶解情況。

除此之外,作者還發現PAA中的H+對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有很大的影響。通過XRD和ICP-AES,作者證實了PAA與LRMO之間發生了H+/Li+交換,H+通過交換反應嵌入到LRMO的晶格中。對比酸性的PAA和中性的PAALi粘結劑,作者發現採用酸性的PAA粘結劑具有更好的循環性能,暗示H+的嵌入對LRMO的晶格起到了穩定作用。為了證實上述猜想,利用DFT計算模擬了H+嵌入的情況,如圖5所示:H+嵌入後與一個O緊密結合在一起,能夠阻礙過渡金屬遷移到鋰層中。在H+存在的情況下,過渡金屬遷移到Li層的活化能為2.81 eV,高於沒有H+存在的情況(2.27eV)。

圖5. (a)LRMO的結構模型以及H+嵌入後的結構(b);(c)H+對過渡金屬遷移的阻礙作用;(d)過渡金屬離子遷移的活化能。

【結論】

PAA粘結劑的作用可以歸納為:

(1)PAA在可以在材料表面形成緊密的包覆層,保護電極材料不被電解液侵蝕;

(2)PAA中的H+嵌入到LRMO的晶格中,形成表面質子化層,抑制過渡金屬的遷移;

(3)PAA具有更強的粘結性,在循環過程中能夠維持電極結構的完整。

該工作通過將PAA粘結劑應用於富鋰錳基,構建表面包覆和質子化的雙重穩定技術,有效抑制了富鋰錳基的電壓降,為提高富鋰錳基的循環穩定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圖6. PAA粘結劑的作用示意圖

Jingsong Yang, Peng Li, Faping Zhong,* Xiangming Feng, Weihua Chen, Xinping Ai, Hanxi Yang, Dingguo Xia, and Yuliang Cao*, Suppressing Voltage Fading of Li-Rich Oxide Cathode via Building a Well-Protected and Partially-Protonated Surface by Polyacrylic Acid Binder for Cycle-Stable Li-Ion Batteries,Adv. Energy Mater.(2020), DOI: 10.1002/aenm.201904264

作者簡介:

曹餘良:博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珞珈特聘」教授。。近年來主要研究工作是電化學能量儲能與轉換新體系。曾主持了多項國家項目,包括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領域課題、973子課題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和軍品配套項目等。近年來在Nat. Energy、Nat. Nanotech.、Chem、Energy Environ. Sci.、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SCI論文230餘篇,他引15000餘次,h指數為66,ESI高被引論文23篇,5篇論文曾被選為ESI 1‰熱點論文,入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18和2019年度「高被引科學家」。

相關焦點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高性能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體系
    富鋰錳基鋰電池正極材料因其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熱穩定性好、低成本等優點一直備受關注,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動力型正極材料。但是其本身在循環中首效低、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差、電壓衰降嚴重、無相匹配的高壓電解液等缺點阻礙了其進一步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
  • 我科研團隊自主開發出高性能無鈷富鋰錳基正極材料體系
    富鋰錳基鋰電池正極材料因其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熱穩定性好、低成本等優點一直備受關注,是一種非常有潛力的動力型正極材料。但是其本身在循環中首效低、循環性能和倍率性能差、電壓衰降嚴重、無相匹配的高壓電解液等缺點阻礙了其進一步商業化和產業化的發展。作為動力電池正極材料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鈷起到穩定材料結構和提高循環、倍率性能的重要作用。
  • 新一代動力鋰電池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研究獲進展
    在目前已知正極材料中,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高達300mAh/g,是當前商業化應用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等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的一倍左右,因而被視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理想之選。雖然富鋰錳基正極材料具有放電比容量的絕對優勢,但要將其實際應用於動力鋰電池,必須解決以下幾個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一是降低首次不可逆容量損失;二是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環壽命;三是抑制循環過程的電壓衰減。
  • 對話新能源|富鋰錳基電池會是未來鋰電的發展主流嗎?
    因此,研發出新一代高能量密度的動力電池,是動力電池未來技術發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富鋰錳基材料電池就應運而生。然而,富鋰錳基電池會是未來鋰電池的發展主流嗎?而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比容量很低,在電池中的質量非常大。而在已知正極材料中,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達250毫安時/克以上,幾乎是目前已商業化正極材料實際容量的兩倍左右。同時,這種材料以較便宜的錳元素為主,貴重金屬含量少,與常用的鈷酸鋰和鎳鈷錳三元系正極材料相比,不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好。因此,富鋰錳基正極材料被視為下一代鋰動力電池的理想之選。
  • 富鋰錳基動力電池將有望成為未來鋰電必然趨勢
    相較於目前業內趨之若鶩的高鎳三元電池和全固態鋰電池,被寄予厚望的富鋰錳基電池領域則一直顯得不溫不火。 在已知正極材料中,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放電比容量達250毫安時/克以上,幾乎是目前已商業化正極材料實際容量的兩倍左右;同時這種材料以較便宜的錳元素為主,貴重金屬含量少,與常用的鈷酸鋰和鎳鈷錳三元系正極材料相比,不僅成本低,而且安全性好。因此,富鋰錳基正極材料被視為下一代鋰動力電池的理想之選,是鋰電池突破400瓦時/公斤,甚至500瓦時/公斤的技術關鍵。
  • 【SNEC峰會】江特鋰電常務副總胡偉: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產業化現狀及...
    陳博士前面講到富鋰錳基電池的應用情況,我今天的匯報題目是《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產業化現狀及應用前景分析》。今天的匯報內容分四個層面展開。第一方面是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的概況,第二是富鋰錳基正極材料產業化現狀,第三是富鋰錳基正極材料應用前景分析,第四是公司情況。
  • . | 噴氣紡絲實現精確摻雜與包覆提升高電壓鈷酸鋰正極性能
    其中的正極材料性能是限制其能量和功率密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有許多先進的正極材料已經被報導出來,例如富鋰錳和富鎳過渡金屬氧化物,其研究也已取得很大進展。然而,這些材料依然面臨嚴重的電壓和容量衰減等重大問題。在已經商業化的正極材料中,鈷酸鋰(LiCoO2)是最主要、最成功的正極材料。然而,對於商用的LiCoO2正極材料,一般來說,它們使用的實際容量只佔其理論容量的一半多一點。
  • 林展教授Angew2020-表面多組分集成助力富鋰錳基層狀氧化物
    Angew:表面多組分集成助力富鋰錳基層狀氧化物首次庫倫效率的精確調控 【研究背景】 富鋰錳基層狀氧化物(LLO)由於其超過250 mAh g-1的高容量,有希望作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正極材料,在純電動汽車中大規模應用。
  • 【乾貨】鋰離子電池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的研究進展
    CMC的羧甲基可通過化學鍵(共價鍵或a 鍵[12-13])與Si相連,連接力較強,可保持Si顆粒之間的連 接;且CMC可在Si表面形成類似固體電解質相界面膜 (SEI)的包覆,抑制電解液的分解。雖然CMC作為粘結劑時電極表現出良好的電化學性 能,但電極配比、pH值和CMC取代度(DS)等,都會不同程度 地影響CMC/Si電極的電化學性能。J. S.
  • 塗布在線—矽基負極材料需要用什麼樣的粘結劑
    水性粘結劑 相比於油性粘結劑,水性粘結劑環保、廉價且使用更安 全,逐漸得到推廣。目前研究較多的矽基負極材料粘結劑是 羧甲基纖維素鈉(CMC)和聚丙烯酸(PAA)等水性粘結劑。 CMC的羧甲基可通過化學鍵(共價鍵或a 鍵)與Si相連,連接力較強,可保持Si顆粒之間的連 接;且CMC可在Si表面形成類似固體電解質相界面膜 (SEI)的包覆,抑制電解液的分解。
  • 鋰電大牛Jeff Dahn:正極材料表面包覆的氧化鋁能夠提升電池性能
    對三元層狀正極材料LiNixCoyMnzO2(x+y+z =1,NCM)表面進行Al2O3、AlPO4、TiO2等氧化物包覆是提升電池性能的有效措施,其中Al2O3包覆的NCM最為常見。一般認為NCM表面包覆能消耗電池使用過程所產生的HF、抑制三元材料中過渡金屬的溶出、改善正極材料/電解液界面等,進而最終提高電池的電化學性能。
  • 解碼5大鋰電池粘結劑性能
    目前市場化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錳酸鋰、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等產品,導電劑主要有炭黑、碳納米管、導電石墨等,粘結劑分為水系和油系粘結劑,對應的溶劑有水系的去離子水和油系的NMP溶劑。 負極漿料由活物質、導電劑、粘結劑、增稠劑及溶劑去離子水等多相物質混合製成。
  • 如何抑制?——中科院物理所固態電池最新成果
    2成果簡介本文針對PEO基固態電池體系,結合實驗和計算系統地研究了其在高電壓狀態下的產氣行為,發現了儘管PEO基聚合物電解質的電化學窗口只有3.8V,但是單純PEO電解質直到負載電壓達到4.5V時才開始出現明顯的產氣分解的行為。
  • 北京大學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潘鋒教授團隊在鋰電池錳基尖晶石正極材料方面研究工作中取得重要進展。正極材料通常被認為是決定鋰離子電池性能的決定性因素。理想情況下,正極應在較寬的工作溫度範圍內提供高比容量、高工作電壓、低成本、優越的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以滿足要求諸如混合動力汽車、嵌入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等應用的要求。在已有的正極材料中,錳基尖晶石型鋰錳氧化物LiMn2O4(LMO)由於其高電壓(Li/Li+≈4.0V)和低成本而引起了廣泛的應用。然而,循環性能差和相對較低的容量極大地限制了其作為鋰電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
  • 2019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下遊產業鏈驅動行業...
    其中正極材料在電芯製造成本、質量中佔比最大,正極材料直接決定著動力電池產品的安全性、能量密度等各項性能。鋰電池所有材料成本中,正極材料佔比從來沒有低於30%,最高時超過一半。  目前鋰電池正極材料主要包括三元材料、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等。其中,磷酸鐵鋰更多的應用在動力電池和大型儲能領域;錳酸鋰主要應用於動力電池和儲能領域,且多與三元材料摻雜使用。
  • 被廣泛看好的正極材料尖晶石錳酸鋰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應用?
    1984年Goodenough小組發現了尖晶石錳酸鋰(以下簡稱錳酸鋰)正極材料,因其具有生產工藝簡單、儲量巨大、大電流充放電能力和耐過充性能好、成本低廉以及無毒無汙染等優點,是被廣泛看好與研究的鋰電正極材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