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曹大家《女誡》云:「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節而不可無者也。今開卷為何以班昭《女誡》作引?蓋此書所載雖閨閣瑣事,兒女閒情,然如大家所謂四行者,歷歷有人:不惟金玉其質,亦且冰雪為心。非素日恪遵《女誡》,敬守良箴,何能至此。豈可因事涉杳渺,人有妍媸,一併使之泯滅?故於燈前月夕,長夏餘冬,濡毫戲墨,匯為一編;其賢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為女,婦有為婦;常有為常,變有為變。所敘雖近瑣細,而曲終之奏,要歸於正,淫詞穢語,概所不錄。其中奇奇幻幻,悉由群勞被謫,以發其端,試觀首卷,便知梗概。
且說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崑崙之外,海島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萊,二名方丈,三名瀛洲。都是道路[上穴下鳥]遠,其高異常。當日《史記》曾言這三座山都是神仙聚集之處。後來《拾遺記》同《博物志》極言其中珍寶之盛,景致之佳。最可愛的,四時有不謝之花,八節有長青之草。他如仙果、瑞木、嘉穀,祥禾之類,更難枚舉。

譯文
昔日曹大家寫的《女誡》說:「女子該有四種品質:一是女子的品德,二是女子的言行,三是女子的容貌,四是女子的女紅。」這四樣是女人的主要品質不可不具備。我現在以班昭(即曹大家,因嫁與曹姓故也稱曹大家)的《女誡》開篇,為何?都是因為此書所記載的事雖然是閨閣瑣事,兒女閒情,可是如曹大家所說的四種品質皆具備的人,不在少數,她們金玉其質,玉潔冰清,如果不是平日恪守女誡,謹遵良言,怎麼能達到這樣的品行?怎能因為故事發生太過久遠,人有妍媸,就讓故事泯滅不得流傳?所以我在燈前月下,閒暇之餘,研墨提筆,匯總成書:抑惡揚善,各安其所。我所寫的雖然都是瑣碎的事,但是中心思想符合正統理念,淫詞穢語一概不錄。這書中的奇奇幻幻,都是因為群芳被貶謫而引發的。你試著看看首卷,便知道大概了。
話說天下的名山,除了王母居住的崑崙山之外,海外群島當中有三座名山:一是蓬萊,二是方丈,三是瀛洲。三座名山遠離神州大陸,高聳異常。當年《史記》曾說這三座名山都是神仙居住之所。後來《拾遺記》和《博物志》讚嘆三座名山寶物很多,風景很美。最讓人喜愛的有常年不謝的鮮花,二十四節氣都不枯萎的仙草。其它如仙果、光彩熠熠的林木、品質良好的五穀,得天地精華的粟米等等,數不勝數。

注釋
妍媸:美和醜。
意譯部分
其賢者彰之,不肖者鄙之;女有為女,婦有為婦;常有為常,變有為變。直譯:表彰賢者,鄙視不肖者;女子有女子的樣子,妻子有妻子的樣子,規則就按規則來,變通按變通的法來。直譯太囉嗦,所以意譯成:抑惡揚善,各安其所。
而曲終之奏,要歸於正。譯成:中心思想符合正統理念。
都是道路窵遠,其高異常。譯成:三座名山遠離神州大陸,高聳異常。

譯者語
高中的時候喜歡文言文,偶然有機會買了《鏡花緣》和《聊齋志異》的合訂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
現在認識了自媒體這種新生事物,一下子萌發了要翻譯《鏡花緣》的念頭。本人本來就喜歡志怪小說,又加喜歡文言文,更加喜歡自媒體這種沒有太多約束的寫作形式,於是拿出塵封多年的《鏡花緣》,開始翻譯文言文之路。
一是想提高自己的文言文化水平,二是希望更多的朋友認識喜歡這部古典志怪小說。
因為業餘時間有限,所以每天只翻譯兩段,望喜歡的人見諒。
畢業多年,水平有限,我翻譯的這部小說的準則是力求通順,前後達意。
最難把握的意譯部分,放在了注釋下面,如若不對,歡迎大家留言指正。注釋部分主要是解釋一些古今通用的生僻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