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糧食安全,是當前農業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對威脅莊稼的各種病蟲害進行及時防治,杜絕減產隱患。在中國,植保技術至今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廣大農戶仍然要不斷面對和防範種種新的威脅。
外來「妖蛾子」入侵中國,我們的玉米還好嗎?
自去年年初開始,一種名為「草地貪夜蛾」的外來蟲害從雲南侵入中國,為各類農業作物帶來了嚴重的威脅。別看這小小的草地貪夜蛾進入中國時間不久,它在全球農業界可是名聲在外,在《2017年世界植物現狀報告》評出的世界十大植物害蟲中「榜上有名」。
作為一種全球性蟲害,草地貪夜蛾的故鄉本在遙遠的南美洲和中美洲,近年來卻四處「漂洋過海」,為多個大洲的農戶帶來了不小的心理陰影。2016年,草地貪夜蛾首次出現在奈及利亞,在短短兩年之內,就「踏遍」了非洲44個國家。2018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全球發出預警;去年侵入中國後,農業農村廳也專門發布紅頭文件提出應急防治要求,其危害程度可見一斑。
2019年1月11日,雲南省普洱市江城縣植保技術人員在田間普查到幼蟲危害玉米,經專家核實確認,正是「臭名昭著」的草地貪夜蛾。自此,我國廣大農戶和植保工作者也加入了對抗「妖蛾子」的全球大戰。
其實,草地貪夜蛾之所以被稱為「妖蛾子」,實在是和它的種種「難纏」的特點分不開。綜合來說,這些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能吃——寄主廣泛,為害嚴重:「草貪」為害80餘種植物,嗜好各類禾本科作物,像玉米、水稻、小麥、大麥、高粱、粟、甘蔗等作物最合它的胃口。根據2017年的報告,在非洲12個玉米種植國,「草貪」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4.8億到61.9億美元不等。 能生——適生廣泛,繁殖強大:「草貪」成蟲可以多次交配產卵,一生可產卵900到1000粒。在28℃時,僅僅30天左右即可完成一個世代。 能飛——遷飛擴散,神行百裡:「草貪」成蟲可在幾百米的高空中藉助風力進行遠距離定向遷飛,每晚可飛行100km;成蟲通常在產卵前可遷飛100km。
正因為有了以上種種特性,自從草地貪夜蛾泛濫成災後,「我愛你,愛著你,就像『草貪』愛玉米」的傳聞便不脛而走。也許你要問,在這麼一種能吃、能生、能飛的「妖蛾子」面前,本該由我們享用的香甜可口的玉米,豈不是要保不住了?
答案當然是不。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在不斷發展創新的農業植保科技面前,再難纏的「妖蛾子」也難為所欲為。
高效治「蛾」,管理抗性
其實,進入中國的頭一年,不可一世的「草貪」就遭遇了迎頭痛擊。
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19年草地貪夜蛾曾侵入中國26個省份,得益於農業農村部反應神速,及時發布了針對「草貪」的應急防治通知和推薦用藥名單,引導和帶動了社會各界的快速行動。截至7月2日,全國草地貪夜蛾見蟲面積786萬畝,防治面積951萬畝次,基本做到應防盡防,有力提振了全行業持續防控的信心。
可見,只要有了趁手的防治「利器」和統防統治的組織力,對付「草貪」就是動真格的。在這方面,來自全球的創新技術和經驗,也正在不斷支援中國的「滅蛾戰役」,為這場戰役吹響了新的進攻號角。
以領先農業科技見長的拜耳作物科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自去年年初草地貪夜蛾侵入中國,拜耳作物科學便投入了高度關注,為這場戰役不斷貢獻著「殺手鐧」。
例如,抗性管理是不少行業專家指出的防治草地貪夜蛾的一個難點。國際經驗表明,對草地貪夜蛾重複使用同類型藥劑,極易使其產生抗性,為其長期有效防治帶來巨大困難。
針對這一挑戰,拜耳在現有的「優福寬+敵殺死」的防治解決方案的基礎上,迅速著手引入防治草地貪夜蛾的新型專利藥劑——國騰(登記中),它的有效成分是拜耳研發的一種新型雙醯胺類殺蟲劑——四唑蟲醯胺。有實驗記錄表明,四唑蟲醯胺對於防治草貪效果顯著,7天的防效達到89%。而從實踐來看,其14天的防效仍能達到85%以上。作為防治草地貪夜蛾的「生力軍」,國騰有望快速停止害蟲取食,且能夠對靶標害蟲的各個發育期進行防治,具有持效期長、安全性高等諸多優點。
可以想見,這種新專利藥劑一旦上市,農戶就擁有了更加豐富的藥劑選擇。這就意味著,通過輪換用藥,可以有效延緩草地貪夜蛾的抗性。當前,拜耳已經在雲南、廣東、海南、廣西等多地對新藥劑的效果進行試驗,並同步展開在玉米等作物上的產品登記工作。
「精準滅蛾」事半功倍,糧食安全保障有為
除了提供科學的植保方案,先進的防蟲害理念也是不可或缺。在這方面,拜耳公司針對草地貪夜蛾提出了「精準滅蛾」的理念,即倡導在草貪的防治中結合其危害特性和習性,做到「四個精準」——精準識別草貪、精準選擇藥劑、精準把握施藥窗口、以及用科學的方法精準施藥。
做到這四個「精準」,往往能夠使「草貪」的防治事半功倍。例如,在草貪的防治時機上,宜抓住玉米關鍵的營養生長期精準防控,有效保障產量。包括在藥劑的劑量和施藥的方法上,也應做到科學優化。例如,可以適當引入飛防植保等新型植保方式。此外,還需要重視防控中的抗藥性管理,綜合採取多種防治手段,以減緩抗藥性的發生和發展。
可見,只要善用科學的力量,再兇猛的「妖蛾子」也並非不可戰勝的。當前,深耕中國農業市場的拜耳作物科學,在助力國內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糧食安全等方面不遺餘力。今後,拜耳將繼續密切關注國內病蟲害態勢,並不斷貢獻最新的全球技術成果,時刻為中國農業應對未來挑戰做好準備。
關於拜耳作物科學
在農業領域,拜耳堅信,種植者渴望創新,促進增長,兼具環境效益,並有助人類發展。憑藉領先的生物技術、作物保護和數據科學的研究能力,拜耳能夠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為種植者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我們探索推動創新的數字工具,與合作夥伴一起 ,為人類和地球帶來深遠的變化。
我們相信,每一項對創新的投資也是對可持續性的投資。拜耳致力於減少對環境影響,同時改善小農生活品質。拜耳的長期成功不在於銷售更多的產品,而在於為種植者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案,減少水、土地和能源投入,獲得豐收。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