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施工河道,影響了農戶吳大哥的產收。這該如何是好?瞧,調解員一出馬,「雲上連線」也能籤署和解協議。
這是發生在航頭鎮航川村的一個真實案例。被「點單」做調解員的航川村治保主任吳年平說:「通過『點單』調解,既是讓老百姓信任調解員,也是讓更專業的力量充實調解隊伍,使矛盾糾紛在最快的時間內解決。」
村口田間,剛發生的糾紛被路過的網格員輸入系統,下一秒,鎮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的「雲上調解」後臺便收到了糾紛信息,鎮村兩級調解員和糾紛相關負責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並通過單兵記錄儀傳回現場調解視頻。與此同時,市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實時跟進……
今年以來,我市通過謀劃布局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陣地建設,推進社會治理向「系統化、社會化、智能化」轉變。數據顯示,我市縣域矛盾糾紛就地化解率不斷提高,其中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人民調解率上升至96.88%。特別是自2019年鄉鎮(街道)、村(社區)中心建設運行以來,我市實現矛盾糾紛聯動調解處置率上升14.3%,矛盾糾紛重複報案率下降23.5%。
航川村村民在調解室前「點單」調解員
村裡「雞毛蒜皮」 就地解決
村裡的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正是社會綜合治理服務的「最後一公裡」,其「點單式」調解模式精準靶向村內的每一件矛盾糾紛事件。
除了像吳年平這樣的村幹部,航川村剩餘的8名調解員中有法律專家、人大代表,也有司法力量、村內鄉賢,可以解決村內發生的各類型矛盾糾紛。
村內能解決的事,就地解決,但超出村級範圍的難事,就需要鎮級綜治服務中心的介入。老黃和老吳是老鄰居,因田地劃分不清而產生矛盾。老黃長期在杭州工作不方便回來處理,而老吳又急著用田。11月1日,大同鎮綜治服務中心通過「雲上調解」徹底解決了糾紛。
今年8月,大同鎮在「雲上稻香」平臺的基礎上,專門開發了「雲上調解」應用平臺,將尋訪巡查、信訪信使、調解調和、聯防聯控、業務看板、績分績效六大功能融入其中。「像這樣當事人在異地的矛盾糾紛,我們就通過『雲上調解』的形式,由調解員佩戴單兵記錄儀和相關負責人到現場查看情況,在外地的當事人可在線直觀看到現場,如若涉及其他部門也可加入視頻連線。」大同鎮綜治服務中心主任洪斌說,在當前的村(社區)組織換屆中,4臺單兵記錄儀也會用於現場記錄。
「雲上調解」進行中
「最強大腦」加持 實現「最多跑一地」
有了深入「神經末梢」的執行主力,更需要「最強大腦」的集合、分析和研判。2019年底,我市投入3000餘萬元打造集矛盾糾紛調處化解、社會治理事件處置和社會風險研判等八大功能為一體的市級綜合性服務管理平臺。目前,二期中心擴容提升工程已完工,綜治中心、人民來訪接待中心、訴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行政爭議調解中心、12309檢察服務中心、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中心、12345統一政府諮詢投訴舉報平臺、勞動監察(仲裁)中心等「9大中心」已成建制入駐。
「市委、市政府從實際出發,將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有力延伸,我們力爭通過打造三級治理陣地,通過智慧化、系統化、社會化的治理方式,真正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多跑一地』。」市委政法委副書記湯志文表示。
建德市綜合性服務管理平臺
(通訊員 應陶 徐珊)